第 110 章(1 / 1)

超神祖宗 刘归源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想法是因噎废食,至于科考的事情,爹都替你担着呢!”

他说着,将文思香取了出来。

“此香,名为文思香,能助读书人增进才思。

爹替你点燃,你好生入梦休憩,万事都不用操心,只需要做好该做的事情,剩下都有爹替你担着。”

李朝歌说着,手掌一挥,文思香燃起。

他将文思香插入房中紫炉中,开口道:“好好考,莫要让爹失望。”

等李策之考上举人,本季任务,也可以完成了。

届时,晋升中品寒门的条件,只剩下一千两银子这一点。

至于这一点,也可以轻易解决。

只要李朝歌被迎入陇川府李家,正式回归宗祠,陇川府李家的数据产业,应当也能并入家族信息。

届时,就是真正的晋升时刻。

李朝歌离开后,李策之得到提点,也将心思全部压下,只顾着好好休憩。

文思香缓缓燃烧,香烟漫开,在房间久久不散。

李策之呼吸着燃香的味道,进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置身在一方特殊天地。

远眺天际间,有无数先贤之语,缓缓飘荡。

倾听着这些呢喃不清的话语,李策之仿佛感受到了某种明悟。

懵懵懂懂的,只感觉无数之前思索不开的难题都有了答案,仿佛在一瞬间开了窍。

灵慧增长,文才如泉。

翌日,清晨。

当李策之从梦中醒来,只感觉前所未有的神清气爽。

他脑海中,众多杂文典籍,仿佛在一瞬间清晰明朗了许多。

对于许多先贤所书经义策论的认知,也有了很大进步。

“文思香,果然有用,父亲诚不欺我。”

回忆起前夜梦中所感,李策之长叹一声。

有了这般变化,李策之科考高中的把握,也大了许多。

推开房门,余香散尽。

院落中,竟是站着许多李家族人,似乎专门在此等候他起身。

“你们这是做什么?”

李策之一愣,开口问道。

“三叔,这几日回来的匆忙,您虽认了亲,但这些小辈们,都未曾行过礼。”

“今日,是特地带他们过来行礼的,顺便给三叔认认脸,以后是一家人。”

说话的,是李长空,他今日并没着急去神武卫当值,反倒是将儿女孙子等人都带来了。

“三叔祖的血脉回家,这是大事,得正式些。”

李长青同样站出来,认真解释道。

显然,这件事情,是他们两位硕果仅存的长字辈长者拍板决定的。

“三叔祖,欢迎回家。”

两人刚说完,便有明字辈族人,不由分说,走到李策之面前,五体投地,叩首礼拜。

“这快起来。”

李策之连忙将他拉起来,有些错愕:“为何要行如此大礼。”

他才二十余岁,给他磕头的这位明字辈族人,比他大了足足一轮。

这份五体投地的大礼,他不敢轻受。

“三叔,您父亲对我们陇川府李家,恩同再造。

您是他的儿子,论辈分,也比我们这些老家伙要高一辈。

小辈磕头行礼,这不过分。”

李长空很认真的道。

若不是当年李朝歌殚精竭虑,李家也不可能有盛极一时的风光,成为进入柱国世家族谱。

当年,被剔出族谱,李朝歌为了不让主家降怒于陇川府李家,卸任家主之位,自行流放,永不回来。

这件事情,让李家所有人,都感到愧疚。

眼下李策之归家,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恩和敬重。

第一百一十八章科考策论

和上次晚宴不同,这一次,小辈们行礼,两位老人特意将每一位族人的姓名和信息,都告知了李策之。

也算是让李策之熟悉一下家族人员。

尤其是李长空和李长青的两房嫡系,乃至孙辈,都认真的介绍行礼了。

整个李家,对于李策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叔祖,倒是没什么抵触情绪。

想来,应当还是父亲遗泽。

行礼之事并没有耽搁太久,李策之很快便出了门,前往科考。

李长空本想陪同,却被李策之推了回去。

毕竟科考他在一旁也帮不上忙,还不如在家族好好呆着,等消息便是。

今年洲试科考的地址,位于陇川府圣贤院。

这是历来洲试科考的地点。

圣贤院占地约莫三百亩,其条件,倒是远好过童生试考。

里面的考室,也不是之前号舍能比拟的。

每一间,都是单独的房子,明亮宽敞。

毕竟都是考过了童生试,得了秀才功名的学子,朝廷也重视许多。

圣贤院外,并没有朝廷的吏员,专门核查校对,逼的监生们脱光衣物,来检查是否有舞弊嫌疑。

一则是不体面,秀才多少也是有功名在身了。

二则,也是除非泄题,其他方面,没什么好防的。

和童生试考不同,洲试,考的只有策论,其他经义典籍等先贤著作试题都没有。

能考中秀才,已经算是通过了死记硬背的阶段。

想中举人,就必须具备文思,胸有沟渠,方能为官治国。

李策之来的不算早,但也不算晚。

圣贤院外,前来科考的学子们,已汇聚了乌泱泱的一大片。

可还没有开院,正式开考。

“许先生。”

李策之来到皇党学子队伍里,先向许庆师拜了一拜。

许庆师见他来了,露出笑容:“终于到了,马上就要开考了。”

勉励了几句,许庆师便被圣贤院内的大儒叫去,有事相商。

他这次不光是带队伍,也是考官之一。

陇川府洲试,负责取士的主考官,乃是明州牧,庄客。

他也算是皇党派系的官员。

除了州牧监考外,还有士林中极为颇具名望的大儒共同评判成绩。

其中就包括许庆师,孔墨两位文坛颇有声名的大家。

主考评判的考官,有皇党,也有柱国世家的派系。

但这也不会出现明显偏袒某位学子,舞弊作假之事。

毕竟,是以策论才气取士。

策论才气是否合格,这都是实打实的,可没有半点虚头。

若没水准,强捧也捧不上去的。

两位带队者离开,这些即将开考的学子群里,声音也大了不少。

“李兄,你才思斐然,前途无量,这次开考,必然是高中的势头。

若是得中,日后可别忘了提携我等!”

没一会儿,就有好些学子,向李策之说喜庆话。

毕竟诗会上李策之表现亮眼,俨然是蛰伏待发之势,能巴结攀附上,至少也算一层关系。

对此,李策之一一回应,倒也并不冷漠。

另一边柱国世家招揽的派系中,也有不少学子喧扰之声。

约莫过了三刻钟,终于,圣贤院内,传出一道钟声。

“咚!”

钟声鸣亮,彻响整个圣贤院。

而后,厚实的朱红大门被打开,众学子挨个入院,开考。

这次科考,李策之随意选了一间环境尚可的考室。

室内,宣纸铺开,笔墨在侧。

李策之缓缓打开试题。

子谓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这是先贤经义中的一段话。”

他沉吟了片刻,收敛心神,认真思考。

这句话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