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寄信(1 / 1)

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 诵持 3330 汉字|2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4章 寄信

  张红娜把大门拍得震天响,邻居家的鸡、狗也跟着叫唤,一大早就很热闹。

  校嘉华不紧不慢地洗把脸,才吩咐大宝、石头让开,把大哥大嫂请了进来。

  她坦荡荡地拉出两把椅子,“大哥,大嫂,请坐。”

  “诶,笑笑,你坐你坐。”校国伟局促地卷起裤腿上的泥点子,在檐下蹲着。

  张红娜瞪一眼丈夫,“出息!”

  大宝、石头立即吓得躲进厨房。

  “听知青点的人说,赵村长把白家父子的工资,交给你了?”张红娜气势很足。

  校嘉华在她对面坐下,“对,以后我丈夫和我公公的钱,我亲自领。就不劳烦大嫂了。”

  “呸,要是没我娘家人,你能攀上这么好的亲事,嫁给解放军同志?”

  “是吗,我得谢谢大嫂,给我找了个住劳动棚的公公,还附赠两个拖油瓶?”

  咣当一声,厨房有什么东西倒了。校嘉华不以为意,她说的是事实,不介意被人听到。

  张红娜有些心虚,当初说亲时,白恪言确实成分不好,正打算去最苦最远的西双版纳当知青,跟解放军八竿子打不着。

  谁知道妹夫结婚后,摇身一变,成了吃军粮的,津贴还高得顶三四个劳力。

  说到津贴,她咬牙切齿:“不管怎么样,爹娘养你十八年,你读初中高中,光学费花了家里多少钱!现在,你结婚没落着彩礼,连工资都不分一点?来,让乡亲们都评评理,看看这不孝闺女的书,是不是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张红娜的嗓门越来越大,恨不得十里八院都听见。她知道小姑子脸皮薄,搁以前早就哭唧唧认错,求她关上门小声商量。

  校嘉华却站起身,腾地拉开大门,“行啊,村里断不清,咱就去镇政府,问问我领夫家的工资,是犯了哪条法律?”

  张红娜噎住,闹到镇上,她于情于理都站不住脚。

  校国伟当真了,直摇头:“不行啊,我一会儿还得下地干活,挣工分。”

  张红娜拧一把男人的胳膊,校国伟立即闭嘴。

  张红娜又捂着肚子拿乔:“都听听,我大着肚子,还要受小姑子的气,这日子过得,干脆回娘家算了!”

  “这个建议不错。”

  校嘉华没看她,转而对校国伟说,“大嫂现在怀着娃,咱爹娘平时又下地,没人照顾。不如送她回娘家住几天,等月份足了再接回来?”

  “啊?”校国伟听到建议,竟也没反对。

  老婆怀孕在家,整日猜忌他在农场偷看女知青,稍有不顺就要挟回娘家,他不胜其烦。

  “校国伟,你敢!”

  张红娜难以置信。

  该说该骂的牌都出了,竟然没捞回半点好处,这下不用装,她恐怕真的要动胎气。

  ·

  一鼓作气失败后,张红娜的气势衰竭了,她恼怒地瞪着校嘉华,竟然有些滑稽。

  看来,又是纸老虎一个。校嘉华心里有了盘算。

  校嘉华重新坐回去,再对付她时,竟然一改先前的姿态,卸下了剑拔弩张。

  回想张红娜的所作所为,在口舌之快和长期利益之间,校嘉华迅速做出了判断。

  她故意示弱道:“大嫂,说到底,你也是校家人。二哥不在了,你和大哥照顾爹娘,我看在眼里。”

  张红娜还木着脸,听小姑子这么一说,冷哼一声,心里却松动了一些。

  想当初她嫁到校家,老大老二还没人家,全家人宠着这小姑不说,她怀第一胎想吃个鸡蛋,公婆和丈夫都要省下来,把鸡蛋卖了给小姑教学费!

  这么多年下来,她心里能自在吗?!

  校嘉华继续道:“的确,我和白恪言结婚,是你请的媒人。所以,他前两个月的津贴,你既然收了,就先拿去孝敬咱爹娘吧。”

  “真的?”张红娜瞪大了眼睛。

  她之前截胡,毕竟理亏,公婆看不下去,转眼就把钱没收了,说是帮闺女、女婿先存起来。二老看管得严严实实,她还一分钱没花呢!

  至于校嘉华这么做,有自己的考量。

  张红娜不是陈曼玲,一棒子打死是下下策。她们之间的矛盾,只是因为一点钱,还不至于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

  至于校大宝和小石头的抚养权,二哥牺牲后,依照法律,大哥大嫂也并非绝对有这个义务。

  爷爷奶奶无力抚养,过继到原主膝下,手段不算完美,但在特殊情况下,也算是他们为了保全孙子和闺女,万不得已的选择。

  让两个孙子活下去,让叛逆的闺女“回家”,两个一辈子没走出过山村的老农民,还能怎么办呢?

  校嘉华是个“穿越者”,而不是重生者,原主的记忆,对她而言,像一部全息电影,很逼真,却也是走马观花。

  更何况,原主的遭遇,必然和偶然因素都有,绝不是某一个人就能造成的。她既然穿过来,当务之急,是厘清利害关系,安顿好眼下。

  由此可见,校嘉华看待张红娜,不像小姑看待大嫂,更像是满级大佬看待新手员工。与其说她心宽手软,倒不如说此时的她……更像个俯视的旁观者。

  至少现在是这样。

  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校嘉华不喜欢花力气。很多时候,亲情利用好了,也是一种资源。

  上辈子,校嘉华坐拥整个集团,身边人非富即贵。她社交,并不介意对方是为了钱……毕竟谁都没她有钱。

  她很清楚,只要站在食物链的最高点,利益关系反而比什么都牢靠。

  张红娜愚昧、狭隘,校嘉华却觉得,在她以后不损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留着还有用。

  两百块,在校大小姐看来不算什么,有道是“千金散尽还复来”。反正,白恪言也需要出点血,对外证明两个人的婚姻还算有诚意,并不完全是零彩礼、零嫁妆的结合。

  相比之下,二嫂李翠枝拿走的抚恤金才是大头。

  当然,校嘉华没有吃亏的习惯,支出总是要有回报的。

  “我读书的学费,还有彩礼嫁妆什么的,以后不要再掰扯了,这些账算不清,我也懒得算。既然爹娘跟你们住,工分已经记在你们家了,再争论什么孝不孝,大哥脸上也没光,您说对吧?”

  校嘉华的声音不大,却字字有力。

  张红娜终于意识到,这个小姑子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太阳完全升起,社员陆续出发,校国伟坐不住了,“该下地了。”

  在读过书的妹妹面前,校国伟端不起架子。如果因为和妹妹吵架而上工迟到,传到大队他也丢不起这人。

  张红娜无法,只能气呼呼把丈夫赶走,掩饰自己的心虚。

  校嘉华又叫住她。

  “大嫂,孩子张嘴吃饭,我总得出门,不能时刻把大宝、石头带在身边。您有带娃经验,这方面,我还得多仰仗您。”

  张红娜没听明白,怎么突然给自己戴起了高帽。

  校嘉华冲厨房喊一声,把大宝和小石头叫出来。

  “我今天要去镇上,给部队寄信,顺便去趟供销社。”

  校嘉华看看张红娜的肚子,“小四也快出生了吧,瞧我这当姑的,干脆顺道扯几尺布,给小四做身衣裳吧。”

  张红娜面上一喜,这些事,公婆都还没想到呢。“害,都是一家人,花这钱干啥,买点碎布就行!”

  校嘉华故作为难,“可惜石头太小,不能出门……”

  “我来带,我是他大娘,少不了他吃的!”张红娜连忙说。

  很好,免费保姆有了。果然,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像是怕她反悔,张红娜立即去牵石头。

  小团子一开始不太情愿,挣扎了两下,倒也认命了。

  校大宝却很坚持:“娘,我不跟她走,我要和你一起去镇上。”

  小家伙在厨房里全程围观,这会儿对校嘉华的崇拜之情,滔滔不绝溢于言表。

  校嘉华想了想,她好像还缺个苦力?

  .

  俩人很幸运,一到村口,就遇上了往镇里送菜的三轮车。

  “苦力宝”背着心爱的小竹筐,在突突突的发动机里,兴奋得手舞足蹈。

  校嘉华怕他嗨过头,把他拉到身边,约法三章。

  “第一,不可以在公共场合哭闹。第二,不可以离开超过我五米的距离。如果不听话,我就把你卖给黑心老板当童工。”

  “当工人?”小孩眼睛贼亮。

  好吧,她忘记了,这年月没有私营作坊,工人阶级大过天。

  “最后,在外面不许叫我娘,要叫我姑。”

  校大宝很失落:“为啥呢。”

  “因为,我不希望被别人追问,这么年轻好看的小姑娘,怎么会有你这么大的儿子!”

  这……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

  校嘉华在镇上读过初中,对这里并不陌生。

  上午的供销社总是人满为患,为了提高效率,她径直赶去药店。

  药店的规模非常小,品类不多,以中药为主。柜员倒还和善,进门就问哪里不舒服。

  校嘉华拿出写好的药单,解释:“家里老人中风,后遗症时好时坏,这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开的。”

  “这些药……还挺特殊。”

  店员随口说了一句,也没验处方,噼里啪啦就拨动算盘。

  想起大院里的其他老人,校嘉华又选了一些治疗头疼脑热的常规药,有备无患。

  合计29块8毛6分。

  供销社还没去,白恪言三分之一的津贴就没有了。

  想起早晨拱手相让的200块,校嘉华有点脸疼。

  付完钱,柜员麻利地抓药,十几分钟就包好了。

  校嘉华核对了一遍,还有三四个漏的,“这些都没有吗?”

  年轻的姑娘不大乐意,“那是西药和中成药,县人民医院才有。”

  想想白教授的成分,要真去了县城,这药恐怕就抓不出来了。

  校大宝很敬业地抢过药,装进自己的背篓里。

  校嘉华也不啰嗦,寄信才是正事。

  ·

  邮政和电信还没分家,门槛和柜台都高得很。

  校嘉华比较了一下,拍电报速度最快,价格也不是问题。但是,内容要经由电报大楼,白教授的成分又特殊,还是写信更保险。

  毕竟缺的是慢性药,也不是非常急用。

  校嘉华并不知道,对白恪言来说,他就是收到一张废纸,也会被例行检查,拆得七七八八。

  她又问了两句,玻璃窗语气很冷,“旁边,去买邮票。”

  校嘉华大手一挥,买了一打。她没有集邮爱好,完全是为了以后省事。

  她掏出药单,划掉已经买到的药,把昨晚写的信装在一起,密封好,递回柜台。

  “这信,是寄给建设兵团的?”玻璃窗内,探出一个热情的大姐。

  “呃,寄给我丈夫。”

  “你是军嫂呀。”大姐的态度180度转弯,“你可真有福气。”

  ……早知道一开始就自报家门了。

  从邮电局出来,校大宝捧着“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爱不释手。

  “姑,爹是不是也在当兵,很厉害?”校大宝得意地补充,“新爹爹。”

  校大宝很有信心,毕竟连邮电局的人提到新爹爹,都另眼相看,怎么可能不厉害?

  素未谋面就敢喊爹,请问骨气何在?

  校嘉华揉他脑袋,“走吧,去供销社。”

  .

  正事办完,校嘉华总算能体验逛街的乐趣。

  供销社不难找,跟着路人走,十有八、九目的一致。

  路过国营饭店,跟屁虫哒哒的脚步声消失了。

  校嘉华回头,皱眉。

  校大宝苦着小脸,蹲在地上,“娘,我饿……”

  “嗯?”语气威胁满满。

  校大宝吞了吞口水:“……姑,我热。”

  这金九的天,“热了自己脱外套。”

  校大宝:“……”

  求求你了,救救孩子吧。

  空气里飘着焦溜丸子的香味,难怪有人走不动路。校嘉华暗笑,抬头看看当空的日头。

  “走吧,咱们去国营饭店。”

  --------------------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修文狂魔,连载期一个词汇不完美都想改的那种T_T

  大家不用在意这种细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