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中秋(1 / 1)

白富美六零年代创业史 诵持 2971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11章 中秋

  校嘉华赶到学校的时候,陈曼玲还在指着校大宝破口大骂。

  “小混蛋,你姑妈勾汉子,你偷肉包子,你们校家没一个好东西。”

  “你胡说,我娘没勾汉子,我也没偷包子,你是个坏知青、坏老师!”

  校大宝气不过,狠狠咬了一口桎梏他的手臂。陈曼玲尖叫一声,推倒校大宝,又重重地补了两脚。

  突然,有人拍她的肩膀。

  陈曼玲一回头,眼前一黑,一股浓重的鱼腥味儿,劈头盖脸地砸过来。

  她被鱼篓砸倒在地,几条滑溜的草鱼,在她身上扑腾。

  “唉呀,脏死了!”陈曼玲看清来人,更加愤怒,“校嘉华,你竟然敢打知青?”

  “抱歉,手滑。”

  校嘉华拉起校大宝,“怎么回事?”

  “娘,她打我!”校大宝肿着半张脸,指痕清晰。

  校嘉华站起身,冷冷地盯着陈曼玲。

  陈曼玲有些发怵,恶人先告状:“你儿子中午吃饭,偷拿了食堂一个肉包子,我身为老师教训他,他居然敢顶嘴,还咬我!”

  “你放屁,包子是我用粮票买的,不是偷的!”校大宝反驳。

  “所以,你真的顶撞老师了?”

  校嘉华命令道,“陈知青毕竟是你的老师,先道歉。”

  “娘,凭什么,是她先骂我!”

  “道歉,不要让我说第二次。”

  校大宝委屈极了,但是母亲的命令不可违抗。他含着眼泪,倔强地对陈曼玲说:“对不起。”

  陈曼玲有些得意:“你这家长还挺明事理,但是你儿子手脚不干净,我教不了,你领回去吧。”

  校嘉华笑了:“该不该领回去,要让大家来评理,而不是你一个人说了算。我儿子顶撞了你,他已经道过歉了,你打了我儿子,也道个歉吧?”

  “我凭什么道歉?你儿子偷东西还说不得?”

  周围七嘴八舌在议论,校嘉华弄清了缘由。

  早上,赵勇通过了征兵申请,村长赵富达一高兴,自掏腰包买了十斤猪肉,让食堂做肉包子,每人凭粮票限领一个。

  师傅卖完包子,核对粮票时发现少了一个。陈知青自告奋勇回去查,竟然在校大宝的书包里找到了。

  校大宝护著书包,急忙解释:“娘,包子不是我偷的,我中午买了舍不得吃,想等放学回家,拿给你和弟弟!”

  “嗯,这个逻辑很合理。但你自己饿肚子是不对的,以后不用这样。”

  “哼,小小年纪撒谎成性,谁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陈知青又怎么证明,我儿子说的是假的呢?”

  “偷就是偷,还用问吗?”

  “谁主张谁举证,你拿不出证据,就是污蔑我儿子了。”

  校嘉华转身看向邻居,“春霞嫂子,我男人不在家,也不能任人欺负。麻烦您去把村长请来,这事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陈曼玲掐腰:“叫就叫,谁怕你?”

  围观的人自动分成了两个阵营,一边是村民,一边是知青。知青队虽然人少,陈曼玲底气却很足。

  程春霞前脚刚走,食堂师傅就匆匆跑来了。

  范师傅捏着半个包子,见人就赔笑。

  “笑笑、陈知青,你们别吵了,对不住啊,包子没有被偷,是我起锅的时候,不小心掉进灶台缝里了,还被花猫啃了一半……”

  原来是这样。

  因着钓鱼的事,村民们已经对校嘉华大为改观,如今见自己村的人被冤枉,也看不下去,对知青们指点起来。

  十几个知青自知理亏,都下意识退让,和陈曼玲拉开了距离。

  陈曼玲的脸一阵红一阵白,只能转移火力,“范大哥,你工作怎么这么不严谨!”

  校嘉华没说话,拍拍儿子身上的泥土。

  范师傅立即对校大宝说,“这事都怪范叔。大宝,对不起,害你挨打。下次你来食堂,我给你多打一勺菜!”

  校大宝本来有些低落,一听这话,立即没出息地点头,“不行,饭也要多打!”

  剑拔弩张的气氛,总算缓和下来。

  陈曼玲小声说:“既然都弄清楚了,大伙儿也别看热闹了,下午该上工了。”

  “不着急。”

  校嘉华冷笑,“既然事情查清楚了,陈知青是主动道歉呢?还是让我也打回去?”

  “校嘉华,你别得理不饶人,你敢打我试试?”

  她话音刚落,啪的一声,脸上就挨了一记耳光。

  校嘉华收回手,“我有什么不敢的,如你所愿,试过了,怎样?”

  “你!还讲法律吗,你个不守妇道的,有什么资格打我,我要去公社告你!”

  陈曼玲又要发疯,却被同伴拦住了。

  蔡小菊不忍心地帮腔:“校同志,再怎么着,我们也是公社派来的知青,你不该打曼玲。”

  “蔡知青,你们来青河村,是协助贫下中农促进发展的,不是来作威作福、撒泼闹事的。你刚刚也听到了,她不仅冤枉、打骂我的儿子,还造谣我勾汉子,这种破坏知青和贫农和谐安定的坏分子,就不该留在农场。我出手教训她,也是为她好。”

  陈曼玲口不择言:“我没造谣,你就是勾引村长的儿子,否则赵勇为什么要去参军?”

  校嘉华:“陈知青说反了吧,我可是好几次看到你在山里、还有玉米地,‘偶遇’赵勇哥。这一点,很多人都可以证明。”

  陈曼玲对赵勇献殷勤这件事,在青河村是公开的秘密。

  正因为赵勇心有所属,陈曼玲才会处处针对校嘉华,故意为难校大宝。

  过去,为了照顾村长儿子和知青的面子,人们只在私下议论。现在,秘密在太阳下摊开,话题也就变得肆无忌惮了。

  “哟,女知青很开放嘛!”

  有人吹起暧昧的口哨,陈曼玲心虚地往后躲了躲。

  “男未婚女未嫁的,恋爱自由,不算搞破鞋,陈知青用不着害臊。希望你努力加油,万一追上人家,回城的介绍信不就好办了?”

  校嘉华一针见血,指出了陈曼玲的心思。

  赵勇再好,也是个泥腿子出身。陈曼玲看上赵勇,也不见得是有多喜欢他。关键是他有一个当村长的爹,手握着批准知青回城的大权。

  知青队里,谁不想早点回城,可是名额有限,陈曼玲这么做,无疑损害了其他同伴的利益。

  连一向维护她的蔡小菊,都忍不住侧目。

  这下,陈曼玲真的众叛亲离了。

  她慌张地说:“你们别信她,我没有勾引赵勇,是赵勇主动找我搭讪,主动约我去小树林的!”

  这就是背水一战了。不惜坏掉她和赵勇的名声,陈曼玲也想在赵勇参军前,把关系定下来。

  “是吗?”后面传来一声厉喝。

  村长赵富达冷着脸,走到陈曼玲面前。

  “笑笑人品怎么样,我儿子看没看上谁,我这个当村长的,还能不清楚?”

  “赵村长,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和赵勇……”

  校嘉华向校大宝使了个眼色,正在偷偷捡鱼的机灵鬼,心领神会,立即躺在地上打滚。

  “赵爷爷,你可来了!陈知青冤枉我偷包子,扇我巴掌,欺负我娘,还污蔑赵勇叔……知青欺负贫农,您可得给我们做主呀!”

  校嘉华默默擦汗,演得有点过了,孩子。

  但这并不影响赵富达的判断。

  他对陈曼玲早就颇有微词,如今她还把主意打到自家儿子身上。赵勇还没入伍,就闹这么一出,当爹的更加不能容忍。

  解了经过后,他发话:“既然我们青河村庙小,容不下陈知青,我现在就给公社打电话,请陈知青去别的农场,另谋高就吧!”

  陈曼玲瞬间脸色惨白。

  “不,不是的,我不想去别的农场,只想留在青河村。我错了,我不该误会赵勇同志和校嘉华同志。赵村长,您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难怪她恐惧,和别的农场相比,青河村好歹挨着京城边。无论劳动强度还是回城政策,都相对宽松一些。

  如果真调到鸟不拉屎的边陲山村,什么时候回来,甚至能不能回来,都是个未知数。

  “知青们都是文化人,人家在青河村吃苦出力,咱们要护着、敬着他们,不能失了礼数。”

  赵富达先是安抚其他知青,随即话锋一转——

  “青河村别的不敢保证,公平却是顶天的。知青里谁表现好、工分多、贡献大,谁就可以优先回城。但谁要是动些歪心思、小手段,就别怪我赵富达公事公办!”

  最后一句雷霆万钧,陈曼玲吓得腿都软了。

  .

  墙倒众人推,一个晚上,生产大队就收到了不少关于陈曼玲的举报信。

  私设公堂打骂老人、挑拨知青队和村民抢工分,甚至在学校投机卖懒、无故体罚学生……每一样都触目惊心。

  陈曼玲的处理结果很快下来,第二天,她就被送上了前往云南农场的火车。

  知青队里,没有一个人为她送行。

  同样的,没有人再议论赵勇的是非。

  赵勇去参军这天,恰好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欢送他的锣鼓和唢呐途径校家,校嘉华躲在家里,给孩子准备过节的吃食,没有出门看热闹。

  傍晚,小石头一边打下手,一边围着她流口水。

  桌子上摆着鱼肉和水果,苹果、桔子是程春霞和张红娜送来的。张红娜还送来了给孩子们做好的新衣服。

  当然,校嘉华也礼尚往来,送了她们几条大鱼。

  “等哥哥放学,就可以吃啦。”校嘉华笑着点点小石头的鼻子。

  一切像模像样,就是月饼差点意思。

  崔丽芬心灵手巧,把面粉揉紧实了,混着酸枣和果酱,做了几个厚实的小圆饼。

  糖和油是舍不得放的,校嘉华尝了一口,果然,她更加怀念上辈子的蛋黄鲜肉了。

  哪怕五仁的也行呀。

  正想着,赵富达突然敲门,走进校家,送来一个惊喜。

  “白恪言的信?”

  校嘉华很意外,她都快忘了,自己还有“丈夫”这号人物了。

  “不止,白同志还给你寄了东西!”

  赵富达取出大大的包裹,递给她。

  “笑笑,你是军嫂,你二哥是烈士。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大队和公社都会照顾你。勇子去当兵了,你不用在意别人,你永远都是咱青河村的好闺女。”

  在陈曼玲这件事上,赵村长还是向着校家的。

  “赵叔,谢谢您。”校嘉华感动道。

  赵富达离开后,校嘉华好奇地拆包裹。

  刚打开一条缝,一包饼状的点心就掉了出来。

  小石头惊呼着围过来:“娘,月饼?月饼!”

  没错,是月饼,非常正宗、老字号的那种。

  校嘉华仔细看了看。

  竟然……还是五仁的?

  --------------------

  作者有话要说:

  是的,这文是有男主的:)

  白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