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四分天下(1 / 1)

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 月微蝉鸣 2895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93章 四分天下

  =====================

  “高筑墙,广积粮。”曲濯将手中的密信放下,缓缓道,“短短六个字,稳扎稳打,绝不冒进,果然是他的风格。”

  同在屋内的易舒听后宽慰道:“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想要做成却不易。”

  和半年前被朝堂上绝大多数老派官员排斥,还需要秘密为陛下进言才能在圣上这里混个脸熟相比,此时坐在曲濯对面的易舒显得更加自如且游刃有余。借由半年前的进言,易舒成功混到了曲濯心腹的位置,更因为提议让士族吸附田土百姓以应对饥荒,夺得了蒙朝内各世家大族的好感和支持。

  易舒、易安两兄弟一个在朝一个在野,在这半年时间内疯狂扩张实力,今年三月,曲濯原配皇后不幸染病去世,易舒更是趁机将易氏女送入后宫,虽未成为皇后,却也成为了协理后宫的两位贵妃之一。

  虽然代价是将易氏近乎三分之一的商路及财富作为嫁妆送入皇宫,但无论是谁,都觉得这笔交易是如此的划算。

  如今易舒已然算是国丈,又升任太尉,位居八公,权利仅次于丞相,易氏彻底从半年前那个出身鄙陋的暴发户,一跃成为整个蒙朝最为尊贵的士族之一,只要贵妃诞下皇嗣,易氏将彻底成为仅次于皇姓的第一大族。

  因为和禹朝几次争斗的接连失利,曲濯的脾气愈发暴虐,一月前才刚将一位在大殿上讽谏他的官员处以车裂,整个蒙朝朝堂如今愈发安静。但曲濯自己也知道,一个皇帝不可能只听好话,身边若是只有争宠媚上的佞臣,那这个皇朝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但就算知道自己之前的行为有些过火,他作为皇帝也不能轻易向臣子低头,君不见就算是禹朝的那个“傀儡皇帝”,当初面对整个朝堂的逼迫也未退一步吗?

  所以到如今,曲濯也只能时不时地将易舒叫到皇宫内商量事情,更是为将易氏增添了一分简在帝心的高评。

  曲濯听到易舒那不走心的安慰,皱了皱眉,但还是忍耐了下来:“太尉没有对策吗?”

  易舒很想说,陛下现在终于知道着急了,那早些又为何一意孤行呢?

  为何禹朝的苏洵能稳扎稳打地将政策实行下去?盖因他手握最可怕的一项武器,民心。

  正是因为民心所向,他所颁布的命令总是能得到上至官员下至百姓的支持,朝堂上有权臣在位那又如何,利用两场文会,苏洵便能让那些一辈子都没资格当官的人当上官,禹朝的那位郑希更是以一介白身一飞冲天担任太守之职,虽然对外说辞还是暂任,但任谁都能看出来,这“暂”一字怕是没有期限了。

  有这么一块肉在前面吊着,那小皇帝想要什么样的官员没有,天底下多得是要在他面前表现,想要谋得一官半职的人!

  但你蒙朝有吗,蒙朝内部官员派系林立,世家大族根深蒂固,虽然易氏也是计划走同样的道路,但易舒也不得不承认,相比于禹朝那些在文会上选拔出来的人才,这些依靠出身的官员们办事能力可是差了不止一点半点!你想要复制禹朝的成功?那就更不可能了,苏洵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有着那次祭祀神迹的光环,有着去年夏日血洗世家的权威,有着在朝堂之上,慕容氏的一力支持!

  就算如此,他想要做到这些也绝非易事,更何况是你曲濯?

  没有得力的官员也没关系,以往的官员不全都是世家出身,虽然拼劲可能差了一点,但那种时间和历史积淀的经验可是禹朝那些官员所不具备的,他们两朝在官员素质方面也不过半斤八两,只不过禹朝最近接连改革,这才显出来那些选拔出来的官员的优势罢了。

  但他之前明明说过,让世家收纳土地百姓,一方面可缓解蒙朝内世家相争激烈的状况,另一方面,也可让这些饱受干旱之苦的百姓有一条活路。可是世家是怎么做的?田地照样收,百姓照样逼迫为奴,却连让他们活命的口粮都不肯付出一点,让这些活生生的百姓成了一次性的工具!

  后来,在禹朝开放边境,收纳流民时他就已经觉得不妙,果不其然,大量百姓,甚至是奴隶都逃到了禹朝,获得了田土房屋,彻底扎根于此。没有了百姓,你世家就算有再多的田地又有何用,坐视万顷良田无人耕种,生生让近乎三分之一的土地成了荒地!

  后来,陛下还不顾他的阻拦,在蒙朝内疫病横生时非但不借此收纳民心,反而制定了一系列极为极端的政策,目的就是将染病之人赶到禹朝,从而报复那位小皇帝。

  无力阻止这一切的易舒只是在旁边冷眼观,看着朝堂上那些被愤怒冲昏了脑子的蠢货,当然,这其中当然大不敬的包括了那个坐在皇位之上的人,果不其然,禹朝照单全收,治好了疫病收纳了更多的民众。据他所知,阳城和伊城中的田地已经不够分了,禹朝正计划着将一部分民众迁移到更内部的城池当中。

  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的计谋,这甚至根本不能说是一个计谋,要易舒说,这更像是一个被抢了食物的小孩子的恼羞成怒。非但不能动摇禹朝根基,反而为他人做嫁衣,使苏洵的名声被推至前无仅有的高峰。

  现如今,甚至有的地方已经将那位小皇帝和汉祖相比,虽答案各不相同,但能和汉祖划到一块比较,足以见到苏洵所求的“仁政”是有多得民心!

  一步错,步步错啊!

  短短几息间,易舒心思流转千遍,但却只是说道:“禹朝所依靠的,一是水泥和土砖的便利,修建城墙地速度和城墙的牢固程度都是往日石土城墙的数倍,二是开垦荒田,让更多的土地能被耕种,也就能收到更多的粮食。”

  “易氏商号已经买通了部分工人,水泥和土砖的制作方式已经到了我们手上,陛下大可同那位小皇帝一样,修造蒙朝内的城墙。”

  “真的?”听到此话,曲濯眼前一亮,“太尉果真大才,那其余的工厂呢,可有秘方流出?”

  “造纸厂的技术,织布厂的改良织机等皆有我方探子潜入盗取,相信不日便可获得。”

  “大善!”曲濯只要一想到,那位小皇帝辛辛苦苦,不知砸下了多少钱财才研制出来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就这么被他获取,就觉得心中爽快。

  你先研制出又如何,花费了那么多的银钱,转眼便为我所用,我倒要看看,你还能烧几次钱?

  哈哈,畅快!

  曲濯:“太尉此功极大,事成之后,朕必定重重有赏!”

  “那兵工厂呢,前几月他们进攻阳城时所用的天雷究竟是何原理,太尉可知晓?”

  “兵工厂。”说到兵工厂,易舒皱了皱眉,“兵工厂外由黑甲军层层守卫,所招工人皆是由吕飞铭亲自挑选,无不是世代良民,他们的亲眷更是被调查地一清二楚,被单独接入禹朝腹地监视。无论是派遣探子还是收买工人,都绝非易事。”

  说到底,易舒之所以能轻易获得之前几个工厂中的秘方和机械图纸,全都是因为苏洵压根就没想着保密。他之所以兴办工厂,又不是想要搞什么垄断,本就是民生工程,定价高不到哪去,利润也没有多少,只不过是给禹朝百姓们除了种田之外再加上几条活法罢了。与其耗费时间精力保密,倒不如任性而为,也能让工厂有点危机意识,自己升级换代,省的全都要靠他一个人抄袭后世的发明。曲濯想要通过这点气他,完全是打错了主意,苏洵要的就是市场流动起来,只要流动起来,他就能让禹朝在市场中获得最大的利润,他要是不照着禹朝抄,苏洵才着急呢。

  但那些事关重大的工厂,如玻璃厂、兵工厂等,就完全是另一个画风了。从研发人员到工人,全都被调查了个底掉,更是将他们的家人全都攥在手中,保证他们不会因利益而叛变。

  想要从这些工厂中获得资料,根本就是难如登天。

  曲濯叹了口气:“造纸厂和成衣厂虽能赚的银钱,但不知为何那位小皇帝定价如此之底,我们就算不用在前期投入金钱,也很难捞到一大笔钱。兵工厂才是朕心头之患啊。”

  “今夏怕是又要遭灾,蒙朝和威朝全都下了死命令,禁制粮食出口,就算是禹朝,几年时间内也无法凑齐一场大战所需粮草。”是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天下四分的局面并不稳定,随着威朝被古烁朝蚕食,这短暂的和平更是岌岌可危,他们迟早会迎来一场大战,“而相比于我们,位于西北方向虎视眈眈的古烁朝更是禹朝的心头大患。”

  “太尉的意思是,禹朝会先与古烁朝开战?”

  “威朝今冬割让了十多座城池,只要苏洵不傻,必然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顶多就在今冬,等古烁朝再度进攻威朝时,他必然不会坐视不管。”

  “古烁朝位居苦寒之地,每年冬日若不依靠叩边劫掠是活不下去的。对于十八部而言,威朝和禹朝便是他们续命的良药。”

  “至多是明年,禹朝与古烁朝之间便会爆发战争,到时候趁他无暇他顾,我们大可于南面夹击,将所失城池重新夺回。到时候无论是流失的百姓还是兵工厂,都将属于我们。”

  “无论那位小皇帝是战是退,禹朝多年谋划的成果,都将在战火中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