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大灾的征兆(1 / 1)

穿越之陛下是个病美人 月微蝉鸣 3792 汉字|2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28章 大灾的征兆

  =======================

  行宫中。

  此时才是四月中旬,却已经热得出奇,为了身体着想,三天前,小皇帝便按照清河的提议,提前搬入夏宫。

  苏洵一身翠色的轻薄衣衫,几朵粉嫩的花瓣落在他发间和衣服上,装点了单调的色泽。他坐在凉亭中,背靠着绣有竹叶的靠枕,赤着脚踩在凉亭的竹制地板上。白色的半透明幡子被摆放在凉亭四周,微风吹过,小皇帝那半靠半倚在柱子上的身影若隐若现。

  萧不闻掀开那绣有龙纹的幡子,走到亭中,端走小皇帝面前那一盘被吃地干干净净的果盘。

  “陛下。”

  小皇帝头都不抬一下,就好像没听到一般。

  萧不闻轻叹一口气,走到小皇帝面前,弯下腰:“陛下?”

  苏洵朝着萧公公翻了个白眼,整个人都透出一种,我不想和你说话的气场。

  萧不闻无奈,朝着身后诺诺地站在凉亭外的人摆了摆手,几名宫女端着两碗淡褐色的药走了进来。

  “陛下不想理奴才,但总是要喝药的。”萧不闻亲手接过药碗,那碗青翠,整体被雕刻成一个上捧着的荷叶形状,精巧无比,他轻轻拨了拨勺子,温度正好,“陛下趁热喝吧。”

  看着递到自己面前的勺子,苏洵不知道怎么,突然有了一种“大朗,喝药吧”的既视感。

  他叹了一口气,嫌弃地把勺子拨到一边,接过药碗直接一口干了。

  萧不闻看小皇帝嫌弃的表情笑了一下,往他嘴里塞了块糖,然后便不客气地坐到了他旁边。

  苏洵动了动身体,刚想开口让萧公公离自己远点,萧不闻就好像提前知道了他要说的话一般,率先开口:“上个月的收入已经汇总好了。”

  萧公公虽然讨厌,但银子是无辜的。

  苏洵哼了一声,像个小猫一样扬扬下巴,示意萧不闻继续。

  “上月白酒、白糖和冰糖的收入在六万钱左右。”

  如今禹朝内共七州,一年的赋税也不过在60万钱左右,白酒白糖的生意仅一月的收入,便抵得上一整年税收的十分之一,这可是相当可怕的数字。要知道,这还是在售卖之初,无论是商道还是名号都需要钱上下打点,等到商路畅通,白酒和白糖的名号也打响之后,收入只会成倍地增长。

  苏洵满意地点点头:“不错。”

  这一下子,便多了六万钱的活钱,要做些什么好呢?

  萧不闻看小皇帝开心的样子,就知道他怕是忘了什么,只好提醒道:“这笔钱要先送到国库中吗?”

  苏洵:笑容凝固在了脸上。

  萧不闻这一提醒,他才想起来,之前为了支持柯南的实验,他特意提前批了十万钱。小皇帝的私库里没多少钱,这笔钱是从国库里批的,这月白酒和白糖赚的钱,看上去虽然多,还不能抹平那笔钱呢。

  苏洵顿时蔫了下去,只觉得金灿灿的小钱钱这就这么在自己面前过了一下,转眼便消失不见。

  萧不闻安慰道:“听说下面的人已经打通了蒙朝和威朝的商道,下月的收入大约能翻上一倍。”

  这下子至少摆脱了欠钱的窘况。

  苏洵点点头,只觉得这硕大的国家,治理起来真是费劲。

  但柯南那边已经解决了纸张问题,连玻璃都有了眉目,就算是为了鼓励,那边的钱也不能断了。虽然像萧公公所言,下月的收入会再次翻番,但苏洵已经能预感到,下月的支出也会更多。

  如今虽然才是四月,但温度已经热到让人在太阳下面站一会儿就头晕的地步。这样的高热,再加上自三月份开始就少得可怜的降水,苏洵不得不提前做好今年会干旱的准备。

  说实话,相较于西北的威朝、南部的蒙朝和边塞的古烁朝,禹朝占据中原,所治的七个州绝大多数都是宜居之地,但就算是这样,禹朝一亩薄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也不过四石,良田大约能产十五石。吸取了前朝赋税过重的教训,禹朝目前的税收是二十税一,也就是一年中,一亩薄田顶多收上来十斗粮食,良田的状况要好一些,但数量太少又多是世家掌控,基本可以不做统计,再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每年收上来的粮食,在拆东墙补西墙后,也剩不下多少。

  当年武帝在位时,虽下令各州在当地设立粮库,但由于常年的灾害和兵祸,就算有的州存下来了点粮食,也很快便回因赈灾或发兵等原因被收走。

  当初苏洵在查看禹朝国库中存的粮食时,被吓得好几天都睡不着觉。在这个靠天吃饭,老天爷还脾气大没事就弄点旱灾水灾的年代,禹朝国库中竟然几乎没有多少存粮?

  也就是前几年,老天爷还算给面子,没弄什么大灾,不然就这国库的状况,整个禹朝根本没有一点风险承受能力,稍微有点事,那就是农民起义遍地开花!

  他派钦天监的人观星,那群人一致认为,今年多半会有旱灾,也就是说,今年没准连一亩地十石粮食的产量都成奢望了!

  明明无论是商业,还是造纸都十分顺利,但偏偏就是农业,成了怎么都解决不了的难题。粮食生产是古代的重中之重,别管他有多少宏图伟愿,想要弄出来多少后世的发明,都得要先把禹朝百姓的肚子给填饱才行!

  “朕叫了柯南,一会儿便会过来,萧公公先等一下,朕见了柯南后,一会儿再随朕去一趟钦天监。”

  从三月底便开始的异常高温,再加上降雨的稀少。就算苏洵上辈子从没种过地,也知道这个天气十分反常。他必须要知道未来禹朝内的气候情况,可这个年代没有后世的卫星,观测天气靠的是经验和玄学。苏洵看不大懂,他本来是个唯物主义的人,对那种看一个几万光年之外的星星来推测一个国家的未来的事情嗤之以鼻。但他现在穿越了,还遇见了清河那一个明显有点问题的神棍,已经不再是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了。

  之前钦天监测雨期一直测不准,苏洵就想到了清河这个禹朝内第一神棍,在几周前拜托他帮了一下忙。

  “是,若国师推测的不错的话,大概今天就出来了。”

  萧不闻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一旁拿起小皇帝丢开的鞋袜:“虽然此时天气燥热,但陛下也不要贪图凉爽。”

  苏洵指了指亭子四周的幡子。他就是嫌宫里太闷太热才出来画图,但还是乖乖地听清河的话没有贪凉,在亭子四周都铺了幡子,既晒不着,也不会被风吹了。

  “一码归一码。”在这事上面萧公公相当铁面无私,“陛下穿上鞋袜。”

  苏洵哼唧了两声,见萧公公板着脸确实不像是会松手的样子,只好在萧公公的伺候下穿好鞋,又让人收好铺在亭内的布料,把图纸整理好等柯南。

  朕才不是怕了萧公公,朕只是觉得在朕唯一的博士面前应该保持皇帝的威严而已。

  在收拾完没多久后,一个脚步声从外传来。

  守在亭外的小内监道:“陛下,柯大人求见。”

  “快请进。”

  柯南掀开龙纹的半透明幡子走入亭子,看见一坐一站的二人顿了一下,行了一个礼。

  “爱卿免礼,快坐下。”

  不用小皇帝多言,萧不闻便摆摆手,自有小太监将准备好的座椅搬过来。

  苏洵看着那手脚麻利的小太监,不禁在心中轻叹一口气。萧公公和朕配合地多默契,他连话都不用说,仅一个眼神,以萧公公的聪慧便能理解他。要是当时在国风阁内没有发生那件事就好了,不然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朕一看见萧公公就浑身不自在。

  苏洵一想到自己之前在国风阁中摸到的东西,就感觉头皮发麻……呃,不对,他应该感觉头顶发绿?

  他小心翼翼地瞟了一眼萧公公的下半身,然后再次叹了口气。

  诶……傀儡皇帝啊。连宫里的太监,都TM是假太监。

  小皇帝自以为自己眼神很隐蔽,但萧不闻训练暗卫,对各种视线十分敏感,自然没有错过小皇帝那悲愤的神色。

  他朝着小皇帝露出一个微笑。

  可恶,这个混蛋就是仗着朕不敢拿他怎么办!等朕掌权了,一定要把萧公公拉倒净身房,净一百遍的身,一百遍!

  苏洵握住自己的手腕,恨恨地想道。

  另一边,刚坐下去的柯南就感受到一股杀气,他屁股几乎是刚挨着凳子,马上就像被烫了一下一样弹了起来:“陛下?”

  “嗯!”苏洵听到下意识地回话,语气相当不好。

  “陛下赎罪!”却没想到柯南直接跪倒了地上,“臣,臣近日来、近日来都在研磨高温炉,没能为陛下炼出合适的固本增阳药物,请陛下赎罪!”

  “……”

  萧不闻没忍住:“噗!”

  你怎么还记得这个呢?!朕明明记得,朕说过朕没有那方面的问题吧,你怎么还这么坚持?你们理科生的研究精神就这么恐怖如斯吗?

  他有些抓狂:“朕不需要,你送给萧公公吧。”

  萧,萧公公?柯南僵硬地转过头去,正好和笑眯眯的萧不闻对视上了。

  这……这这这,做出来让萧公公重振雄风的丹药,这难度系数是不是有点大?

  “咳。”萧不闻看柯南一脸震惊的模样,轻咳一声,“陛下在和大人开玩笑呢,是吧,陛下。”

  是啊,萧公公孑然一身没有家室,朕给你丹药,是鼓励你再给朕带上几顶帽子吗?

  苏洵有点眼神死,他干脆眼不见为净,不再看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观察他的萧不闻:“是,朕在和爱卿开玩笑,爱卿快坐下。”

  当了这么些日子的皇帝,他已经在不知不觉间沾染上了几分龙气,说到正事,小皇帝一改之前窝在亭子里画图的懒散模样,那番严肃的模样令柯南也被感染,忘了刚刚的乌龙事件。

  苏洵先是了解了一下试验园区目前的进展,在小皇帝不计成本的砸钱攻势下,柯南已经研究出来了第一代的高温炉,这个时代的第一件玻璃制品已经出现。那晶莹剔透宛若寒冰的物品在工匠们看来宛若神迹,但苏洵却不太满意。

  瑕疵太多,里面的气泡破坏了整体的美感,要知道他是打算在最初的几年内将玻璃的制造工艺牢牢掌握在手里,将其推为一种远胜于陶瓷的奢侈品,自然不能允许那东西有半点瑕疵。

  当然,除了玻璃之外,最令他满意地,便是高温炉已经可以开始炼钢了,而且柯南还从水力纺纱机器中得到了灵感,制作了一个水力锻刀击,利用水流的力量日夜不停地锤炼钢铁。不同于人力,这种机器的力量更均匀也更大,那些往日里需要一个老匠带着徒弟,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才能锻造出来的百炼神兵,在试验园区这里已经实现了初步的量产。

  他点点头夸赞道:“做的不错。”

  柯南自面上有疤后,便绝了做官的念想,后来更是直接成为道士以排解内心的不忿,却没想到小皇帝非但不因他面容有损而对他露出厌恶的神色,反而将他视为能臣,委以重任。这样的知遇之恩,真是万死都难以报答!

  苏洵夸奖了几句,又表示炼钢时大胆地去尝试,不要怕花钱,他相信柯南不会辜负他的期待,直把面前这个有些内向的家伙说的浑身发烫热血沸腾。

  萧不闻在旁边看的好笑,他看了看小皇帝,没想到他还挺有领导天赋的。

  苏洵没注意到萧公公看戏似的目光,将自己刚刚画好的图纸递给柯南,语气沉重而严肃:“炼钢的事情你可以先弄个章程留给手下锻炼,这件事,我希望你能尽快亲自帮我解决。”

  柯南点点头,深吸一口气接过那张图纸,大致扫了一眼,然后颇为疑惑地看向面前的帝王。

  “这是……水井?”

  【作者有话说:荀悦《前汉纪·文帝二年》载有晁错复说上之言曰:“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作者不过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三百石。”100亩产粟300石,亩产粟3石。汉代的小亩比战国时期的周亩略小,合今市亩0.228亩,折合今量就是亩产粟281市斤。

  《汉书·食货志》载晁错的话:“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而不是原粮。荀悦所说的3小石粟,合大石粟为1.8石,折米打六折为1.08大石,也就是为米约一石。

  禹朝虽然定位为魏晋南北朝的时期,但***和灾害情况严重,所以按照前面一段时间的粮食产量为依据。

  我应该是没有算错数据,要是有读者发现有那里有问题可以和我说~

  那么还是感谢鸪的打赏、月票和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