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鸡兔同笼
=====================
文会已经进行了整整两天,在接连两日密集的考较中,这些学子的真本事已经显露出来了。好在第一次文会的参与者都是各大家族推荐而来的,那些真地徒有虚名腹中空空之人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
毕竟那些家族中嗅觉敏锐的老狐狸怕是已经察觉到了,这次形式新颖的文会,恐怕不久后便会掀起一阵狂风,吹遍大禹……不,怕是整个华夏的士林,这绵延数百年的察举制度,恐怕也会在这阵风中,逐渐倒塌!
除了世家对此次文会异常到有些反常的配合之外,还有一点令他有些惊讶,那就是短短两天,围绕着文会居然产生了一整条的产业链!
原来,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此次文会的,但这等文学盛况,怕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不愿错过。就小皇帝所知,这山庄附近的客栈,甚至是农户都被包圆了,甚至有的房间被开出了一日一金的价格。看来对于他们二样,就算没办法进如园中一探究竟,能够沾沾文气也是愿意的啊。
就连苏洵派人每日将士子们的佳言纂抄在册,多达近百份,都不够那些读书人争抢。
还有甚者,对评判排名不服,为了自己支持的士子而当街对骂甚至打架的。整个京城内文学之风盛行,纵使是走街串巷的脚夫,都要背上几句大家之言了。
他有些可惜,早知道就不免费提供佳言策了,反正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很有钱,一本一本地卖出去,能赚不少呢。
苏洵不禁扼腕,朕错过了一个亿!
他走到上座上坐下,看下首之人,都有几分无精打采,甚至有几人眼下还挂着黑眼圈,一副修了一整夜的仙的样子。
这也无怪乎他们,昨日比拼的是辩才,此时士林虽清谈之风日益盛行,不过大多数人还是讲究言而有物的。所以昨日便是针砭时事,辩论如今该如何恢复人口。
那些官员和邀请而来的大家们怕是也被激起了兴趣,以至于回房后都久久不能平静,躺在床上还在回味着当时那学生应该这么说才对,那是那个学生应该举那个例子才可呢,今日可不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
不过和他们产生明显对比的,则是眼睛亮晶晶地,从早上开始就能明显看出来在高兴的小皇帝。他本就生的绝色,但往日因身体虚弱和思虑过重,总是一副或沉思,或狡黠的表情。此时一见他满面含笑,宛若新生之日般惶惶地散发着光辉的模样,连慕容澈都看呆了,一时间险些将手中的茶盏打翻。
萧不闻这两日一直在贴身照顾小皇帝,更是能察觉到,陛下似乎,对今日之比赛十分在意?
他的记忆不错,还能回想起,今日比的是“数”,不过和往日用从竹篓中抽签的方式不同,这次笔试的题目,全部由小皇帝一人完成。且完成之后,专门派的老内侍去纂抄,就连萧公公都不知道具体题目。
萧不闻看着一脸兴奋的苏洵,忍不住低声问道:“陛下今日兴致不错?”
“朕很期待今日的士子会有什么表现。”
苏洵笑眯眯地说道,拿起萧不闻递过来的琥珀核仁往嘴巴里塞了一颗,唔,又香又甜,好吃。
他的试验园区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而数学则是理工科之王。小皇帝缺人缺地都快疯了,连把商路交给萧不闻和完颜鸿这样与虎谋皮的事都干了。
之前清河虽然答应他,会帮他找几位可用之才,但苏洵已经等不及了,他需要尽快获得一匹思维灵活敢于创新的士子们。
他的目光移到远处,面露期待。
希望那些士子们中间确有可造之材。
*
周涵跪坐在垫子上,面前是一张深棕色的漆木长几。和其余士子一样,他经过了两天的比试,已感到身体略有疲惫,思维有些困顿。
他们头顶上是用苇叶织成的稀稀的棚子,既能保证光线充足,又不让他们被春日里的骄阳给晒伤。
不仅如此……
周涵侧过头,此地乃皇家庄园,清幽雅致,耳边传来的皆是溪水击石,鹿鸣鸟叫之声,待在此处与他人探讨学问,坐而论道,只觉一切世事繁杂都若过眼云烟,消失不见。
而他们比拼的这个位置,听说是陛下特意派人在溪边开辟出来的,又命人用屏风将可能的风口挡住,还特意燃起了皇宫内才可用的清神香。
就在周涵思索之际,一个小内侍跑到他身边,将他桌子上有些凉了的茶水换下,又小心翼翼地问道:“离比试还约有半个时辰,公子可需用些糕点?不用怕污了手,糕点都是干净不掉渣不粘牙的,公子若担心,也可一会儿取盆净手。”
周涵摇了摇头:“多谢公公,我今早已用过早点了。”
那位小内侍还是满面笑容:“若是公子还有什么需要的,都可吩咐奴才。”
看着小内侍逐渐走远,周涵露出一个深思的神情。
他知道自家长辈之前都是怎么讨论当今陛下的,虽然臣不言主之过,但他们周家也是簪缨鼎食的大族,关起门来讨论讨论皇帝的面子还是有的。
那些人说小皇帝,无外乎便是内弱外怯,迟疑无断等形容,虽然真实的对话会更加委婉一些,不过也和那些评语八九不离十。
而现如今,看看其所提出来的文会,以及文会上种种闻所未闻却又让人拍案叫绝的点子,还有这无微不至的贴心照顾,都让周涵在内心熨帖的同时,有些好奇这位陛下究竟是何种人物了。
他目光炯炯,眼中满是属于少年人的昂扬斗志。他听自家长辈谈起过,今日之比拼,所有题目,皆为陛下所做。
他不知道陛下为何会单单拎出来数术,但隐隐约约却觉察到了什么不同寻常的气息。他自负一身才学,若是陛下亦为明君,那何不如星伴月,若雀随凤,用一身才学匡扶社稷呢?
周涵胸中有万丈豪情,他之前几日的比拼都已得到甲字评价,自己也是早就在士林中小有名声的青年才子,而近日比拼之数术,亦是他所擅长的。
这样的成绩,足以令陛下瞩目了吧。
周涵热血沸腾的心智,直到正式笔试,小内侍们将竹简发下后都未能停歇。
他踌躇满志地打开卷轴,双眼快速扫过,原本微笑的神态顿时一僵。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3F(注)
这是什么?
周涵不敢相信地向下望去,那都是些什么题目,什么一人往池子里注水一人放水问什么时候水池能注满,什么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判断一个饰品究竟是金是铜,什么树高十丈,神射手恰好能射中百步之外树顶上的叶片,求神射手与树之间的距离……
周涵只觉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他满腔热血都被熄灭了。
这都是什么题目啊——
*
“陛下所出的都是何题?”
慕容明一边拿绢布擦着自己心爱的胡子,一边拍着桌子。
刚刚内侍们将今日题目呈上来时,他正在饮茶,刚一低头,便看到小皇帝出的这些丧心病狂的题目,直接一口水就喷了出来。
慕容明辈分高又有名望,敢当堂对着皇帝拍桌子,小皇帝还只能忍下这口气,看着自己面前这个人老成精的家伙:“您可是觉得有何不妥?”
不妥?这倒是没什么不妥的。不过这题目也忒怪了些。
慕容澈坐在稍靠后一点的位置,笑着说道:“陛下这些题目很贴近市井生活。”
小皇帝脸上的笑容一僵。
紧接着慕容澈又说道:“不过在一个时辰内写完,是不是有些为难了?”
一个时辰?一共五道题,全都是小学就学的数学题,这还难?
苏洵有些不满地瞪圆了眼睛:“此题目若是丞相解,需要多长时间?”
“不到一炷香。”
苏洵:“……”
那你在这说什么?
看着苏洵无语的眼神,慕容澈又淡然道:“他们和臣不同。”语气丝毫没有半点骄傲,仿佛在说什么理所应当的话一般。
这发言也太凡尔赛了吧……
慕容明:“陛下这雉兔同笼题倒是有趣,不知诸位要如何去解?”
这时慕容明的好友,同样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道:“此题并不难。”
苏洵侧目,这人名叫楚安,楚氏嫡系,据说有观星的喜好。
若说这年头去找理工科人才,有两个地方绝对不能错过,那便是钦天监和道家寺庙。
一个是数学和天文学专业的聚集地,一个是化学和物理学人才的扎推处,而面前这位,据说在观星上还是小有成就的名人。
楚安摸摸胡子:“这雉与兔皆有一个头,但雉只有双脚而兔有四脚……”
楚安解释一番,苏洵听着,这思路中竟有一种原始的二元一次方程的意思蕴含其中,不禁有些惊讶,没想到这古人也是卧虎藏龙啊。
这位楚安不得了啊,看来已经摸到了方程的大门,就是不知道楚氏家族中还有没有继承这位老先生衣钵的弟子。
苏洵想翘人家墙角,但这话也不好意思直接说出来。他看了看皆在沉思的众人,心念一动,突然有了个主意。
“先生这解法不错,但颇耗费时间,那些经验不足的学子怕是难以疏通。”
楚安一听小皇帝居然敢在他最擅长的方面反驳他,当场就气的胡子都翘了起来:“老夫这解法,不说第一,但也是名列前茅的吧!”
这是当然,方程组啊,当然是相当不得了的解法,不过苏洵之所以这么说,便是有意引起这位老先生的注意,所以他也不甘示弱。
“朕也有个解法。”
楚安哼了一声,端起茶水喝了一口:“陛下请讲。”
苏洵回忆着上辈子在网上看到的那个笑话,说道:“找一善于驯兽的师傅,让其命令笼中的雉兔同时抬起两只脚,此时,雉便直接倒到地上,而兔子则是双腿站立。那么兔子的数量,不就很容易便得知了吗?”
“噗!”
楚安嘴里那还没咽下去的茶水,又一次给慕容明的胡子洗了个澡。
【作者有话说:此为孙子算法中的一个题目,早在1500年前便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