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1 / 1)

穿越农家:捡个空间嫁王爷 青戈江畔 1318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28章

  看红薯地

  话说前几日的丁家村村中。

  村中的河流已经彻底断流,庄稼也失去了生机。家家户户脸上如丧考妣,唯有侥幸种了晚红薯的人家脸上还有几分笑意。

  由于老丁家和隔壁李家的田地正好买在一处,所以丁大舅和隔壁李家的汉子,就在两家的田地搭界处搭了一间类似看瓜棚一样的小草棚,两家人商议好了,每天每家各出一个劳动力,两家人轮流守在田间。

  今天是丁姥爷和李家排名老三的汉子值班。摇摇手中的大蒲扇,李家老三眉头紧锁,皱成一个川字:“丁大爷,你家这几亩田的红薯许出去多少啊?”

  唉,这也是古代人婚嫁都在附近村子的弊端之处。但凡赶上灾年,你家村子富庶,那娶进门的几个儿媳妇的娘家人就会都跑来借粮,嫁出去的几个女儿也会回娘家哭诉,不给不行。

  富户还不至于伤筋动骨,他们这些条件一般的小老百姓家庭可就架不住喽!

  嘴上说是借,但肯定是有借无还的,其实就是要,最多年成恢复好了再还你。

  可是不给吧!都是亲家,也是自家儿媳妇和女婿的亲人,自家活得下来也不忍心眼睁睁地看他们去死;

  可真要是给吧,那就更不好办了,家家户户都是一大家子的生,自个家中十几口人;

  每个儿媳妇家中也是十几口;自家几个嫁出去的女儿每家婆家自然人数也不少。这么一算,就有毛上百口人需要接济了,这么庞大的一个数字哪是他们能承受的?

  就算咬咬牙勉强各家接济点,但是今天的粮给了,那明天的粮呢?

  总不能今天给了明天不理了吧!给来给去,自家也不剩下点什么吃的了,所以一到大灾之年,最后老百姓往往是由于接济别家而双双饿死的。也是难了!

  唉!隔壁李家好几个儿子,儿子多了儿媳妇自然也多了,儿媳妇多了自然孙子也多了……

  要不然李家老汉怎么请自家人和他们家搭伙看红薯地呢?

  自家就老大和大孙子两个劳动力,自个这个老头子和小孙子只能当半个劳动力使,而李家儿子、孙子一大把,明显是自家占了李家大便宜,就算是木氏和小李氏交好,此时人情也做不了主。

  还不是老李头想让自家盯着李家众汉子,别一个个地被自个婆娘在床上吹了枕头风,趁看地的时候偷摸几把红薯给他们带回娘家!

  红薯耐旱,收成并没有收到多少影响,这一两天就能收了,隔着院子能听到,李家众亲家已经来来回回上过好几趟门了。

  但是就算要接济亲家也只能等红薯全收回去了再说。不过要是众儿媳妇等不及了,来这种昏招,李家两个老的也没办法天天待在地里守着,否则红薯还没有收获,他们两把老骨头都已经累散架了……

  所以自家才占上便宜了!丁姥爷抹把脸上的汗,劝起了一旁的李家老三:“我们家就木氏一家亲家,他们倒是念着我这个老头子,昨儿个还派家里几个娃子送了十来斤碎米让我熬粥喝,带了一篮子鸡蛋让我家两个孙子补身子呢!”

  丁姥爷并未说谎,木家虽人口多但各个都不是懒的、爱兄弟之间打拼战的。

  所以家里从未背过饥荒,年年秋收后不必卖粮还帐,自然受灾情影响不大,家里甚至还留了几只老母鸡,想着下蛋给老人和孩子们补补身子。

  “这红薯虽说这一两日就能收了,但是现在拔的话要少收不少,你也是把庄稼好手,不用我老头子讲,心里也是有数的。”

  李家老三自然清楚,要不然他们两家还搭着棚子熬在地里干嘛?

  实在是还想让红薯长足了再收,提前收的话要损失不少呢!

  现在粮食老金贵了!自个怎么就听了婆娘的枕头风,起了那些个不是人的歪心思呢!该揍!

  眼看着李家老三边摇头边走出去,有点戴罪立功的形式冒着大太阳来回仔细巡地,丁姥爷颇有成就感地点了点头,总算几个李家儿子都被自个给劝住了,没有提前对家中红薯下黑手。

  只不过李家孙子辈的不屑于和自个这个老头子交流,都是选择和丁海、丁洋一起值班,这就要看大、小孙子的口才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