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4 章(1 / 1)

凤回巢 寻找失落的爱情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5个月前

不过是眨眨眼的事。在场的都是元佑帝的妻妾儿孙,谁也没法昧着良心说出千岁万岁的话来。

“皇祖父这一生傲视天下,为大秦江山百姓耗尽心血,远胜过那些长寿庸碌之人。”顾莞宁静静地凝视着元佑帝,声音轻柔而坚定:“孙媳斗胆说一句,不管何时合眼,皇祖父都已无憾了。”

众人都为顾莞宁的大胆心惊不已。

齐王神色一变,怒喝:“顾氏,你岂敢大胆枉言……”

元佑帝却已笑了起来:“说的好。朕确实没什么遗憾了。”

“朕这一生,虽未开拓疆土,却也算的上守成有功。大秦百姓安居乐业,百官们尽心尽力。朕这个天子,未曾舍得建行宫挥霍无度。逢旱涝蝗灾之际,朕将国库里的金银粮食都舍出来,从未心疼过。”

“朕对儿孙们也同样尽心尽力。朕将他们养大,给他们最好的生活。朕教导他们兄弟友爱,教导他们做人的道理。”

“就是到了底下,见到列祖列宗,朕也可以挺直了腰杆,道一声问心无愧。”

元佑帝越说越有精神,目中有了神采,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红光。

顾莞宁心里却略略一沉。

这分明是回光返照。

说不定,下一刻元佑帝就会闭眼。

众人也是暗暗心惊。

太孙大步上前,跪到床榻边,握住元佑帝的手:“皇祖父,你好生歇着,别再说了。”再隐忍克制,目中也露出了哀伤悲戚之色。

元佑帝看着疼爱的长孙,目中露出一丝笑意:“阿诩,人总有一死,朕胸怀坦荡,就是归天,朕也没什么可惧怕的。”

“以后,这天下就交给你了。朕希望你能善待百姓和文武百官,治理好大秦江山。”

太孙手不停颤抖,眼眶通红,水光在眼眶中滚动,声音哽咽:“是,孙儿谨遵皇祖父之命。”

元佑帝没有停顿,继续说了下去。

“静妃是朕的发妻,这些年来,一直为朕打理后宫,称得上贤良二字。朕因王家废了她的后位,心中实有些愧疚。朕走后,你一定要好生奉养静妃。视她如祖母一般敬爱。”

王皇后哭着喊了一声皇上,双腿一软,跪到了床榻边。

她这一哭,宫妃们也都忍不住了,一个个跪下,哭成了一片。

齐王魏王韩王也都跪了下来,紧接着是王妃皇孙和郡主们。

唯有顾莞宁,身子笨重,动作不便,跪下的动作也比旁人缓慢得多。

太孙双手被元佑帝握住,腾不出手来,太子妃眼疾手快地扶着顾莞宁,婆媳两个最后跪下。

元佑帝望着跪了一片的妻妾儿孙,目中也闪过悲凉之色。

只是,他心中所悬的心事还未放下,还不能合眼。

元佑帝用尽最后的力气,断断续续地说道:“阿诩,你答应过朕,要善待你的皇叔,还有一众堂弟堂妹。现在,你当着众人的面向朕立誓。”

第八百二十一章 驾崩(二)

太孙早已泪流满面。

元佑帝的话传入耳中,太孙想也未想地脱口而出:“好,孙儿这就立誓。”

“我萧诩,今日对天立誓,以后一定善待皇叔,善待所有的堂兄弟姐妹。绝不会主动对他们任何一个人下手。如违此誓,让我萧诩被天诛地灭,永无来世。”

誓言铿锵有力。

天诛地灭,永无来世……

他怎么能发这样的毒誓?太子妃听得心惊肉跳,下意识地抬头。

从她的角度,只能看到太孙的背影。那并不算宽厚的肩膀,却沉稳如山。

顾莞宁也在看着太孙。

齐王魏王他们或许以为太孙是在敷衍元佑帝。只有她清楚,萧诩此时此刻是何等认真。他是真心敬爱自己的祖父,不忍拂逆他最后的心意。

元佑帝显然也深知自己一手带大的长孙性情,闻言长松一口气,目中满是欣慰:“好,你亲口说的话,朕信你。”

然后,元佑帝又看向跪在龙塌边的齐王魏王韩王,目光最终落在齐王满是泪水的脸孔上:“老三,你也向朕立誓。你要忠于天子,绝不会生出谋逆之心。否则,朕就是到了地下,也绝不会饶过你这个忤逆不孝的儿子。”

齐王流泪哭道:“儿臣在此向父皇立誓,一定忠于天子,绝不敢生出谋逆之心。若有违此誓,让儿臣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元佑帝又看向魏王和韩王。

两人不得已,也一一发了毒誓。

元佑帝笑了一笑,然后安心的闭上龙目,溘然长逝。

一代天子,就此殒命归天。

……

福宁殿里,哭声震天。

一百零八声丧钟,也随之敲响。

全京城的官员听到丧钟的响声,俱都面色惨然,长哭不已,面朝着皇宫的方向跪下,长跪不起。

京城百姓们也都听到了丧钟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巨大的悲鸣声,在半空回响不绝,令人心神激荡。

不知是谁先跪下了,喊了一声:“皇上归天了!”

然后,第二个第三个……

街道上,酒楼里,茶馆里,百姓的家中,到处都跪着哭泣的百姓。

皇上归天了。

支撑着大秦天空的天子走了。大秦的天也塌了一半。

普通的百姓们没曾见过元佑帝,可在他们心中,元佑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有他坐镇宫中,百姓们的心便踏实。元佑帝驾崩了,他们的心也跟着动摇西晃,仿佛被抛到了悬崖之下,惶惶不知去路。

……

百姓们的伤心哭泣,只是一时的。等新的天子登基,天下太平安稳,他们很快便会恢复如常。

百官们的伤心,却是悲痛而深沉的。

元佑帝执政多年,威严肃穆,早已深入人心。他从不滥杀无辜,也极少迁怒于百官。他勤勉执政,爱戴百姓,堪称一代明君。

如今元佑帝死了,接下来便该是年轻的太孙继位。谁也不知太孙坐了龙椅之后,会是何等模样。

年迈的首辅李阁老,次辅傅阁老,还有赵阁老等重臣,纷纷进宫跪送天子。

元佑帝走得突然而匆忙,宫中丧仪还未完全准备好。不过,太孙原本就在守孝,身上穿得本就是素服,并不失礼。

众大臣见了双目通红满脸哀伤的太孙,顿时挥泪不已。

“皇上已归天,还望殿下节哀,先办好皇上的身后事。”一把年纪发须皆白的首辅李阁老,说话时颤颤巍巍,老泪纵横,声音哽咽。

太孙痛哭了一场,声音早已沙哑:“李阁老说的是,母妃和阿宁已经在操持宫中丧礼。还请礼部出一个章程,免得她们有什么疏漏之处。”

罗尚书上前一步,拱手肃容应下了。

傅阁老满脸悲戚,低声道:“皇上驾崩归天,按着先祖旧制,应停灵九九八十一日,然后由孝子贤孙亲自起棺安葬。如今宫中内外都要由殿下主事,殿下万万不可悲伤过度伤了身体。”

从元佑帝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太孙便成了这座皇宫的主人。虽有辈分更高的齐王魏王韩王在,可从丧礼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