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条史前黑色巨蟒,横卧于此,一眼看去,望而生畏。
有几节车厢的外装甲已经加固完毕,此时正在给源力机车前后两个车头,设计撞角,以求达到高速行驶时,不仅稳定,还能将拦路的魔化兽,直接撞成肉沫。
狂暴而有力!
是移动的钢铁堡垒。
唐禹巡视了一圈。
凯并不在此,他只负责攻克技术难题,一些常规技术手段无法达成,又或者制造精度不够的零部件,通过铭刻符等手段,开挂式达到要求。
难度最高的源力输出装置,凯早在两个月前,就着手设计,直到半个月,才拿出没有错漏的设计图纸这也是他开始「源力机车」改造计划的原因之一。
输出装置通过工坊制造。
其它难度不高,数量又众多的零部件,外装甲层,则由装备部制造。
唐禹找来负责厂房的官员,又询问了一会,最终颇为满意点头。
投入的百万源晶,没有浪费。
有了第一列源力机车,第二列,也将很快成型。
从厂房离开,唐禹又走了一趟火车站。
绿临线关闭,原本热闹的火车站,又变得空荡荡,售票窗口没人,只有两名守备兵团的觉醒者,驻守在这里。
挥了挥手,让两人继续站岗,他走到站台边。
原本这里既是站,又是终点站,现在,铁路又向着更远处铺开。一株株翠绿的杂草,从铺满铁路下的碎石面上,顽强生长出来,尽管每隔一段时间,站台附近就有人清理,仍显得油绿绿的。
南清庇护所。
作为大型庇护所之一,南清的规模和临东相仿,由于靠近绿荫,往来两地之间的商队,给这里带来了许多符装备。
放眼望去,街道上行走的觉醒者,十个人当中,至少有七八个人,携带绿荫出品的符武器,剩下的两三人,属于连e级装备都买不起的穷逼。
穿着简陋的兽皮,拿着破旧的武器,走在路上都低着头。
买不起绿荫装备的人,连佣兵团都不会招收。
从街道拐进去,巷道里一下子变得僻静,不见行人,小巷子尽头,一家生意很差的咖啡馆,木门虚掩着。
吱呀
一只白皙而有力的手掌,推开了木门,门轻颤着,微微倾斜,让人怀疑会不会就此掉下来。
岚清雅走进咖啡馆内。
没有顾客,只有吧台边,留着胡茬子,穿着皮夹克的中年人,满脸忧郁,凝视着眼前的陶瓷杯子,右手捏着一根银色的小铁勺,缓缓搅拌着,铁勺和陶瓷杯碰撞发出乒乓的脆响。
“嘿清雅,要不要来一杯。”
颜值加上气质能打九十分的中年大叔开口,将拌好的咖啡往前推去。
岚清雅瞄了咖啡一眼,各种颜色混杂,时不时有气泡冒出,像是化学实验中时常能见到的危险品。
她不动神色往旁边侧移了两步,轻咳一声,“海叔,你就不能调制点正常的咖啡嘛,好好经营这家店铺也不会凄凉至此。”
“小丫头片子懂什么,要么不做,要么做成最好,我的目标是调制出让顾客味蕾升华的咖啡。”海鸿晖摆了摆手,“你呢,怎么突然过来了。”
岚清雅正色道:“我带来了任务,庇护所打算在南清筛选出有符天赋的幸存者,而后直接带走,需要你们的配合。”
海鸿晖晃了晃咖啡杯,“我们南清分部,好久没有像样的任务,人都快生锈了。”
他抬头,露出笑容,又将调好的咖啡杯拿到嘴边,抿了一口,脸色却猛然一变,扭头到旁边的水槽上,忍不住张口喷了出去,又恨恨将手中的咖啡倒掉。
“呸呸呸,怎么感觉更难喝了!”
第三百六十六章 新的筛选方式
南清的布局,和绝大多数大型庇护所类似。
有核心区域,有商业区域,有围绕着佣兵工会发展,渐渐形成一条产业链的佣兵街。
核心区属于内城区,居住的多是高层,大势力首领及其亲属,寻常觉醒者无法在核心区置办产业,要么住在商业区,要么住在佣兵街。
但似南清一类的大型庇护所,还有常常被忽视,面积却同样不小的区域。
贫民区。
官方称呼为救济区。
贫民区占据庇护所约五分之一的面积,却居住着超过八成的幸存者。
一栋栋紧挨着的筒子楼,几乎没有间隙,没有阳光,道路和房间一样逼仄,难闻的臭味弥漫着,偶尔能看到几个衣衫褴褛的人躺在墙角,时不时就传出有人上吊或跳楼的死亡消息。
这便是贫民区。
觉醒者们很少提及,更不愿意进入的一个区域。
情报部在贫民区有据点。
岚清雅换上粗糙破旧的衣服,又化了妆,跟着海叔进入贫民区,来到一处筒子楼中的据点,路途中见到的一切,让她眉头紧蹙。
海鸿晖笑了笑,“你现在见到的情况,比起两个月前我刚来到这里时,已经改善了许多,有我们绿荫卖给南清这些庇护所的食物,贫民区的幸存者们,每天两餐能稍微吃多点,当然,救济粮是不可能吃饱的,就算工作,南清的待遇也远远不能和我们庇护所相比。”
岚清雅摇头叹息,“我知道,只是”
身为情报人员,她能克制住自己的同情心,只是更加坚定了,将南清幸存者带走的决心。
在情报人员的运作下,某些消息,正悄无声息的,传入贫民区部分幸存者的耳中。
汤亮从劳动市场走出来,双目无神,脚步无力,摇摇晃晃地,凭着本能,朝向他分配到的住房走去。
就像行尸走肉。
b区,13栋,5楼,517房。
一个不到三十平米的小房间,扎堆住着超过二十名幸存者。
特别是五层楼的高度,每每爬上去,就要耗费掉他绝大多数的力量。
汤亮不记得自己有多久没吃饱了。
最初,南清庇护所城墙处在建设中时,他还能从劳动市场内,抢到一份搬砖抗沙袋的工作,那时候,工钱,加之领取到的救济粮,能勉强过上填饱肚子的生活。
然而现在,
南清的城墙已经完工,庇护所的建设工作,也变得极少极少,每天一大早劳动市场开门,挂在上面的工作,越来越少。
有将近一个月,他没能抢到一份工作。
顿顿吃不饱,每天为了到劳动市场蹲守,又起得极早,加上五层楼高多次爬上爬下,汤亮身体越来越虚弱,劳动市场的工种,他能满足要求的,也越来越少。
同一房间的幸存者,都劝说,让他别白费力气。
大多数贫民,浑浑噩噩过着日子,每天一到点,才下了楼,排起长队领取救济粮,又机械式地走回房间,靠在墙上
每天重复着一样的生活。
汤亮却不甘心。
曾经他也是吃得饱的人,最多的时候,还存了两三斤粮食,藏在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