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一本正经的道:“为了赚入城费呗。”
------------
第403章 发现奥秘
杨和书只以为她在玩笑,因此哈哈一笑后不再继续这个话题,只是把入城费这件事记在了心里。
他看着下面来来往往的百姓,心中暗道若是前任傅县令知道一文钱两文钱的入城费拦住了这么多人,不知他是否会后悔。
杨和书想,若是他,他一定会后悔的。
他一直觉得,只要有人,那便会繁华。
人,才是一切的根本
有人想要进城买一根针,却因为一文钱的入城费不进来了。
但他入城真的只会买一根针吗
看到摆在针旁边的线会不会买一些,再看到布料,会不会也想买
或是在城里逗留得久了,会不会花点钱吃顿饭哪怕是买个包子,卖包子的人也赚了一些钱。
而他多卖了一个包子,那粮铺和磨坊就又多赚了一点儿
杨和书想着想着便入神了,白善宝伸手在他眼前晃了晃,发现他没回神,便对满宝耸了耸肩道“我们自己叫吃的吧。”
白二郎也抱着肚子道“我饿了。”
“我们吃肉”满宝提出自己的要求。
满宝现在不能通过卖糖挣钱了,所以没给家里买肉。
而老周头才花钱买了牛车,头上又还有一笔欠衙门的债在,他就很抠,家里有的鸡蛋可以吃,但想要买肉吃不可能了。
也就为了让家里的两个小孙子少哭一点儿,他会让家里买些猪脚或鲫鱼回来炖汤给两个儿媳吃。
小钱氏偶尔会偷一些给满宝吃,但也不多,而满宝也不好跟两个要喂侄子的嫂子抢吃的。
所以满宝已经好一段时间没吃过肉了。
等杨和书回神时,三个孩子已经点了各自喜欢吃的菜,小二笑吟吟的看着他,“大人,您看您还要点什么”
杨和书就问道“你们都点了什么”
听见三孩子报的菜名,杨和书忍不住咋舌,问道“你们吃得完吗”
一个人两道菜,三个人就是六个菜了。
三人点头,肯定的道“吃的完”
杨和书便点了一道汤,自从上山下乡吃过乡民们的饭菜后,杨和书就自动学会了节俭。
等饭菜一上来,三个孩子就一起看向杨和书,等着他开动。
杨和书竟然看懂了,他微微一笑,举起筷子夹了一条菜后笑道“吃吧。”
三孩子一起伸出筷子,开始有序的吃饭。
自从他们跟着庄先生上小学堂后,一般午食都是跟着庄先生一起吃的。
然后庄先生便把他们的用餐礼仪也给管起来了。
以前白二郎没人特意教,老周家觉得满宝哪儿哪儿都好,反倒是白善宝从小就在这方面被严格要求。
庄先生一管起来,三个孩子都更加知礼了,至少在餐桌上不会失礼。
吃到一半,杨和书发现了,他们三儿说能吃完,那是真的能吃完啊。
杨和书被他们带着胃口都好了不少,吃到后面,他便下意识的放慢了速度,让他们先吃。
看三人吃得香甜,杨和书忍不住道“都说半大小子吃穷老子,我以前还不信,现在倒是信了,怎么觉着你们吃的比我还多”
三人抬头礼貌的对他笑笑。
杨和书放下碗筷,笑问,“你们农庄里的冬小麦也收完了吧收成怎么样”
“挺好的,”满宝将碗里的米粒吃光光,这才放下碗筷道“今年我们村的冬小麦都不错,这两天磨坊里都在排队磨面粉呢。”
白善宝问,“不知其他村的情况如何”
杨和书笑道“其他村的情况也不错,我听老农们说,主要是今年开春麦子灌浆的时候正好下了好几场春雨,后来天不冷不热刚刚好,所以收成才不错。”
“那粮食岂不是要降价”白善宝若有所思的问。
“现在还没降,不过我估计快了。”杨和书提起这事就高兴,也正因为冬小麦收成不错,他这时候才有闲情逸致的在县城里晃悠,要不然这会儿他该头疼去哪儿弄粮食来赈济,让一县百姓渡过春黄不接的时候了。
“去年日子最难过的还是乡下的百姓,有的人家早在一个月前就断炊了,所以这一收了冬小麦,肯定很多人不舍得卖,所以粮价一时还不好降,不过再过一段时间就是端午,等过了端午,夏收怎么样也看得着了,到时粮价肯定能降
------------
第404章 像坐着云彩的粮价
在罗江县,任是生意如何凋零,有两个地方是会一直有人,不愁没客人的。
一是有盐卖的杂货铺二就是这粮铺了。
白善宝他们到时,粮铺里虽只有三个客人在,但伙计也只是掀起眼皮看了他们一眼便问道“买些什么”
白善宝道“我们看看。”
伙计点头,“随便看吧,看好了问我价格。”
正说话,一旁的客人问道“这米怎么还是五十文一斗,我看外头地里的小麦都收了。”
“那点冬小麦也就够乡下人自己家嚼用,谁往外卖呀”伙计道“现在我们的粮食还是高价从外头进回来的,这个价不算高了,您要等粮价降下来,那得等到夏收,甚至是秋收之后了。”
正犹豫着要不要买的三个客人闻言,只能无奈的道“那给我量一斗吧。”
离夏收至少还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呢,谁能饿着肚子等到那会儿
不过他们也没买多,现在不像去年遭灾的时候,他们觉得粮价只会越来越低,不会再往高处去了。
所以他们宁愿多跑几趟一次就买一斗,也不多花那点冤枉钱。
杨和书看着伙计给他们量米,问三孩子,“去年之前,你们这儿的米价是多少”
白善宝表示不了解,白二郎就更不知道了。
满宝道“我二哥从家里运来县城卖是八文一斗谷,听说粮铺卖出去是十文钱。”
杨和书皱眉,那这差的也太多了吧
他伸手捏了一把谷子,问小二,“你们现在谷子是怎么卖的”
“三十文一斗。”
“以前是怎么卖的”
小二笑了,问道“客观您问的以前是多以前”
杨和书感兴趣的问,“在这之前的都算,我在外头好似没看到这么贵的谷。”
“哎呦,那是您没见过,别的不说,就开春那会儿,这谷就是四十八文一斗,更往前,去年五月,雨水刚停,但外头路塌了粮食进不来的时候,六十文一斗都买不着。”
满宝都听得目瞪口呆,心中暗道她那会儿的系统里要是也有这么多麦子,一定想办法把它换成钱。
可惜没有如果。
杨和书不动声色的问,“那更往前呢”
“更往前就是没遭灾的时候了,其实每月,甚至每旬的谷价也都有不同,但也差不到哪儿去,最高的时候不过十五文一斗,那一般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伙计道“低的时候,十文一斗,或九文一斗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