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1 / 1)

人上人 大灰狼的宝贝兔 339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十六章

一个苹果,三五颗山楂,一小把桂圆肉干,开锅后小火煮一会儿,不用加冰糖。养胃健脾还益血,关键是操作简单。李熏然去买了两个象印的保温杯,那种拧盖式的,开口比普通的水杯大些,勺子可以伸进去,把剩在杯底的果肉捞上来吃。以后,有空的话每天晚上熬一小锅,第二天可以让凌远带一杯在医院当下午茶喝,李熏然想。

许耀宗的事让凌远心里不大舒服,他不想去深究原因,虽然那并不需要费力分析,便可了解。那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他抢救了,没成功,虽然那是他事后才知道。这感觉很奇异。与其说厌恶,不如说逃避,这是凌远一直以来对血缘两个字的态度。他宁愿自己是孙猴子,上天入地的,无所牵绊。可孙猴子不能有情爱。他遇见李熏然,便开始打心眼里舍不得。

他舍不得。所以他不去想李永泽和熏然妈知道了会怎么样,凌景鸿知道了会怎么样,三牛、李睿,冯敏还有齐院长,他们会怎么样。这个世界,会对他,他们,怎么样呢?他不想去想。在李熏然从他的世界里消失的那七个月里,在李熏然听他的话好好想想的那两百多个日子里,凌远想了太多,越想越迷糊,越想越没底气。他知道小孩儿会再回来,这孩子是个拧种,天天洗澡时在厕所嚷嚷什么我和我骄傲的倔强。骄傲个屁!

他回来了,凌远在楼上阳台隔着纱窗看见他的第一眼,影影绰绰的,脸都看不清,但他知道自己跑不了了。

打不过就跑,跑不了就原地躺下,谁怕谁。

脸盖白布的许耀宗躺在那里的画面,纠缠在凌远脑子里。没有清晰的面目,像一团灰雾,忽远忽近地飘。许乐山的脸倒是真实,清楚到可怖。凌远只在小时候见过他的照片,那是母亲没扔完没剪干净的,被他偶然瞥见。这人除了长胖其他没啥变化,二十岁跟四十岁差不多,四十岁还跟四十岁差不多,到五十多,也就那样,一辈子像很早就活到头,越老越像比别人多赚到些什么似的。没想过会碰见,原以为那就只是三个字而已,从外婆嘴里听见的,“去找那个姓许的!许乐山这个王八蛋,连离婚手续都没办过,他凭什么不给养孩子的钱!”王八蛋。王八下了蛋,还知道自己看顾着别被水冲走了。

凌远以为李熏然回了自己家,那个周六晚上不会再回来。他不说话,李熏然也不问。抱抱他,把他从地上拎起来堆到床上,说别着凉,然后就扎厨房去了。

还不到23岁,个子没准儿还能窜一窜,稚气半半落落,以自己的速度逐渐往下退。可他急于说出一句誓言,比“我爱你”还要重两分,然后像个士兵,死死站在自己的岗哨上,一动不动。

李熏然端着一碗苹果糖水,凑到凌远跟前,要喂他吃。像护幼崽似的。凌远想,也许自己不该露出这么多脆弱,把年轻的情人,吓到了。可他在他面前还装什么勇敢呢,他那么厌恶伪装。

凌远说我自己喝,你去洗澡吧,我在医院洗过了回来的。熏然抬手捏捏他的脸颊,爱意顺着眼神蔓延到嘴角,再流淌到指尖,像一股电流。“好”,他回答,从衣柜里取了干净的内裤和睡衣扔在床上,一边脱衣服一边往浴室走,路上顺手把脏衣服扔进洗衣篮里。两个人一起的日子,已经过得如此娴熟。

熏然把窗帘重新拉好,掩好所有的月光,顺在凌远身边躺下。凌远知道,李熏然已经做好准备分担他的沉重了,可那么重的一块石头,现在轻的比不上一片鹅毛,21克的分量也许都没有。

“怎么不在家陪你爸妈住一晚?”凌远平躺着,给出一个发问,交差一般。

“我自个儿有家不回,赖在爹妈家里算怎么回事。”李熏然翻个身,拿背对着凌远,轻轻吐出“睡觉吧”,便不再吱声。

怕冷的人也许更明白,

暖这东西,很难戒掉。

凌远往李熏然的方向蹭了两公分,离贴上还稍有点距离。

熏然朝他侧侧身,问“明天不用早起了吧?”后背倚贴上凌远的胳膊,热度一下子爬上他的皮肤。

“不用。睡吧”“嗯,晚安”“晚安”

***

凌主任对小陈副护士长心存歉疚,承诺的从护理部调一个新护士过来,一直没落实。陈峥每次下夜班在科里碰见领导,都一副“你欺骗感情”的阶级斗争脸孔。其实就是想骗“冷美男”笑一个而已,没别的。

肝胆外科在市卫生系统评了个先进,凌远本来应该评个人先进的,但科室有了集体荣誉,个人方面不好再兼顾。凌远不在意这些,但坚持推荐陈峥去参评市里的十佳护士。

陈护士长瞧着自己在新闻上的照片,哀叹一声,我什么时候能减肥成功啊。李睿搭腔,等请完客再减不迟。凌远看着俩人鸡一嘴鸭一嘴逗闷子,忍不住笑,心想这姑娘是该减减肥。

这是一支还不错的队伍,医生,护士。

凌远一心想带好这个团队,这是他对冯敏的一种承诺,虽然两人谁都没明说过什么。他知道百分之九十和谐共荣已经不容易,一个好的团队任何时候都要能包容和消化“少数人”。杨全胜的情况,凌远很清楚,想法也好,做法也好,他都了解。

杨大夫比凌远大几岁,也是国内名牌大学医学院毕业,算是踩着最短时间线,评到中级职称。是个合格的医生,但就是合格而已。男人但凡太能算计了,总归不是什么优点。杨大夫这个凡事不吃半点亏的劲头,在第一医院也算小有名气。所以当凌远顶着海归精英的光环在冯敏振兴肝胆外科的理想护佑下一路扶摇直上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把杨全胜升职中层干部的理想踩脚底下了。杨大夫对凌远这个领导保持着良好的风度,因为除此之外,其他的方式只会让自己更吃亏,这是他万万不肯的。他以为,凌远不知道,当时是他把两套治疗方案的事私下透露给那个病人的家属并鼓动对方来闹的。其实不光凌远知道,冯敏也知道。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反而是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凌远真的不知道,此时此刻的犹豫会不会少几分?大概不会,他想。

这的确是一次误诊导致的医疗事故。凌远反复地看X光片和病历,只能得出这个结论。病人是从农村来的,媳妇几乎不认字,说一口方言,只有他那十来岁的儿子能听懂。现在病人去世了,家属两眼一抹黑,单纯地以为,这是命。

医院应该赔偿。可这事儿怎么办呢?

钱得从科里出,这倒是小事,他自己能定。杨全胜是否会认为他借机报复,他也不在意。至于冯敏会不会误会,将这视为他铲除异己,他心里还算有把握,冯主任不会。但是,这事情似乎也没那么简单。

公立医院,叫什么,事业单位,跟国家机关之间的界限有时候有点儿暧昧不清。医护人员享有的那叫“事业编制”,在编不在编区别大了去了。这个体制对公立医院的要求是,服务于社会,公益性为主,盈利不是目的。所以,医院占的土地是划拨地,不能抵押,更不能转其他用途;医生的收费标准归物价局定;医院的领导,是卫生局任命的。医院对谁负责,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院长对谁负责。院长对谁负责呢?对管着他帽子和票子的人负责。这是常理,无可厚非。医生本来是职业化程度极高的行当,许多年里却染上了异化的色彩,有点儿政府机构工作人员的味道。对上级领导负责,对社会稳定负责,对患者负责得往后排排。其实,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不适宜用平等或者不平等来形容。医生掌握着患者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所以在某个层面上,医生是占有优势地位的,再加上公立医院里挥之不

去的行政色彩,大多数时候,病人还是弱势的。即便病人打医生护士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而医务工作者当然不能还手,但这不能说明本质的问题。而医闹,也是一种异化。医闹本身并不能使医患之间的天平彻底颠覆,只是在多个局部营造出急剧失衡的现象。而医患之间的不信任,在整个社会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现象。买菜的老大妈也不相信卖菜的小贩,给你推销大病保险的业务员总是在你要申请理赔时消失,球迷看的一半都是假球,环保局说粉色的河水水质达标你照样没脾气。谁都不信谁。整个社会,交易成本奇高,心特累。

所以,普通患者进公立医院的门带有一种要求人办事的心态,不普通的患者对待医生的态度取决于他所认知的自己的背景和地位大概相当于什么阶层。不管是普通还是不普通,他们都很难与医生建立起真正的信任。而这,不能只怪到这双方身上。

面对这样一件事,凌远,作为肝胆外科的主任,医院行政体系内的干部,如果主动站出来,说自己手下的大夫出了医疗事故,而患者家属因为缺乏判断能力而完全不知情,会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效应?患者作为一个群体,最终可能不会领情,这次是这样,那其他的呢?反而会带来更多的猜忌。而医生作为另一个群体,则可能将他抛弃。没有任何一方,会因此真正信任他……

凌远太忙了,他思考这些事情,只有一杯甜汤的功夫而已。他用勺把杯底最后一块苹果捞起来吃掉,对着杯子轻轻亲了一口。

晚上回家前,凌远给李熏然打电话,问要不要出去吃。

俩人去吃火锅,鸳鸯锅,一人一边,各吃各的。

清汤里的有山药、豆腐、木耳、蒿子秆、白萝卜、肥牛,辣汤里的鸭血、毛肚、牛肉丸子、虾、羊肉片、黄喉,还有猪脑。各自安好,等待被消灭。

凌远隔着腾腾的热气,就下午自己琢磨的事,问李熏然的意见。警察同志鼓着腮帮子,圆眼睛眨了眨,迅速地吞咽两口,“当然得指出来了,错了就是错了,医生也不是圣人,犯错很正常。”然后他夹了一筷子宽粉,吹了吹热气,说,“死者还有个十来岁的儿子呢,有了这笔赔偿,他的人生也许会不同,比如,不用辍学。当然,谁也不能保证到最后一定是好事,那就真是命的事了。”他把宽粉的一头儿塞进嘴里,吸溜吸溜地吃。

他的凌医生,也曾经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

凌远给他把杯子里的凉茶倒满,催他别只顾着吃。

“以后少吃辛辣的。”凌远结束战斗,放下筷子,心情愉悦。

“为什么?”还在锅边奋战的人对这个说法不甚满意。这不给人添堵嘛,吃地好好的。

“因为我是专业人士。”凌医生摆起架子,笑得一脸促狭。

李熏然忽然听懂他想说什么,灵敏地绕过桌子腿,踹了凌远一脚。嘴欠。

***

许乐山拿着儿子的解剖化验结果,久久地愣神。过量吸食海洛因,导致神经不受控,车祸,身亡。他不可能再有一个儿子了,他很清楚。

而许乐山是一个合格的商人,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