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了,赶忙进去存钱。
有保障,还有钱赚,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不是哪天都能遇到的。
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洛阳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情,他们蜂拥而至,将自己家中的余钱存到大周钱庄。
九家钱庄,面前排着长长的队伍,那些队伍犹如一条长龙一般,蜿蜒曲折,看不到尽头。
一直到到了深夜,钱庄门口还有很多人排队。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一天存钱到钱庄,钱庄的伙计彻夜不休,依然在那里工作。
一夜的时间很快过去,钱庄开业的优惠已经没有了,所有的利息减半,可是门口排队的人却越来越多。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百姓,家中余钱不是很多,可是他们人多啊,仅仅是第一天的时间,钱庄存款的金额就高达三百万贯。
第二天更加的恐怖,达到了一千万贯。
如此盛况持续了七天,大周钱庄接受的存款已经高达了三千万贯,这个数字是神龙元年赋税的三倍。
其他几家钱庄这些天就倒霉了,他们钱庄里的钱不断的被人提了出来,存到大周钱庄,这让他们束手无策,被逼无奈之下,几家钱庄幕后的老板决定,和大周钱庄一样,也给存钱的人利息,并且比大周钱庄给的还要高。
可惜的是,他们出的这一招效果不是很好,只能够招揽回很少的客人,这些客人还是和他们私交不错的权贵,普通百姓却没有几个人来这里存钱的。
毕竟在普通百姓看来,一家有皇帝亲笔题字,就连太子、皇子、宰相都去存钱的钱庄,应该更有保障。
就太子都去存钱的地方,他们怎么能够不去。
这就是名人效应,即便在古代也是那么的有用。
其他几家钱庄老板就是想用这个办法,他们也找不到人了,在大周还有谁比太子、皇子、宰相更有名人效应,他们总不能去请武则天吧,可是他们真的去请武则天,估计不被武则天宰了,也要被打出去。
整个洛阳的人都在猜测,大周钱庄的老板到底是什么人,有如此大的能量,可以让这么多人在开业第一天来捧场。
有些和太子、皇子、宰相相熟的人去问他们,这些人要么是笑而不语,要么是闭口不谈,都在回避这个问题。
很多人怀疑这家钱庄背后的老板是李东升,可是李东升现在自顾不暇,怎么可能还开钱庄,而且就算李东升开钱庄,钱庄的老板一定是钱太韶,怎么可能用别人。
太子、皇子都去钱庄道贺,开业当天去存钱,这些人和李东升都是有过节的,怎么可能去李东升开的钱庄存钱。
当初几人就因为李东升的缘故,被罚在家中思过,相王李旦还被贬为庶人。
可是除了李东升,人们实在想不出大周还有什么人有如此大的能量,能将这些多人聚集在一起。
可不管怎么样,大周权力核心的人物都去存钱了,其他的高官权贵要是不去,岂不是太不给这些人的面子,那以后还在洛阳怎么混下去。
于是有钱的权贵们抬着一箱箱的钱去了大周钱庄,前段时间向其他几家钱庄借钱的那些权贵没有钱,怎么办呢,他们只得去借一些过去。
这还不能借的少,万一他们抬着钱去存钱,刚好遇到了熟人,发现他们存的钱那么少,那岂不是很没面子。
就在他们需要钱的时候,他们的下人告诉他们,他们有借钱的门路,借钱的利息就九分,这利息比起朝廷十分的利息,还要便宜一分,让他们很是心动。
他们借给钱庄的钱收的利息高达200,这可比这些人借钱的利息多多了,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去借钱,开开心心的将钱存到了大周钱庄。
花钱买面子,这是权贵们竟然干得事情,而且在他们看来,他们花的钱又不多,大周钱庄还有利息,这样一年下来,他们需要付的利息就更少了。
他们开心,大周钱庄更开心了,因为那些权贵借的钱,都是从大周钱庄借出去的,天底下除了大周钱庄,还有谁会开这么低的利息。
大周钱庄老板看着手上的一张张借条,叹口气说道:“果然跟他说的一样,洛阳人傻钱多”
第354章 洛阳之难
在洛阳地下某间密室之中,大周钱庄的老板毕恭毕敬的站在那里,他的面前坐着一个肥胖的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东升的得意手下,头号大掌柜的钱太韶。
钱太韶坐在椅子上,翻看着手中的账本说道:“李康,这次你做的不错,非常好,那些人你都将钱借给他们了”
李康,大周钱庄老板的名字,钱太韶的手下,曾经跟随商队进入契丹,就是因为他的出色表现,才让契丹人陷入如今的内乱之中。
李康能够在混乱的契丹部落之中,找到合适的部落进行资助,每一个受他资助的部落都变得非常强大,而且他还能够从那个部落中最大程度的搜刮财宝。
这些不算什么,最多让钱太韶觉得他是不错的人才,还不至于将大周钱庄这个重要的地方交给李康打理。
最让钱太韶吃惊的是,李康的契丹之行,不仅让契丹陷入内乱之中,还控制了契丹数个部落,让这些部落诚服于他,或者说,让这些部落诚服于李东升,这让李东升有了在契丹立足的本钱,对李东升谋划契丹有很大的帮助。
这才是让钱太韶对李康另眼相看的重要原因,这也让钱太韶看到了希望,一个商人控制一个国家的希望。
李康非常恭敬的说道:“大掌柜的,所有给那些钱庄借钱的全装,都从我们这里借钱了,不过他们借的钱不是直接从钱庄借的,而是从我们下面的人手里借出去的,借条全部在钱庄中。”
“很好,非常好”钱太韶嘿嘿笑道,“去,可以将钱庄能够借钱的事情放出去了”
“诺”李康答应道。
钱太韶合上了账本,说道:“现在,才是我们真正动手的时候”
一条消息传到了洛阳,让洛阳百姓彻底陷入恐慌之中,他们生出了从所未有的绝望。
朝廷向洛阳周边几个粮仓调粮,发现粮仓里的粮食全部被人调包了,白花花的粮食变成了掺着沙土的粗粮,而且掺的还不少,据说一袋粮食,有半袋是沙土。
看守粮仓的官吏全部被抓了起来,砍头的砍头,发配的发配,听说牵连其中的有数百人,可最后也没有找回粮食。
坊间传言,事情牵扯到很多豪门望族,那些人偷换了粮仓的粮食,拿去卖钱。
不过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