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租铺子
关于租商铺这件事情, 姐弟三人中, 年纪最大的卫菡当然是作为主要人员负责出面跟人商讨,其实卫菡心里一点底也没有,好在,全程都有妹妹引导着, 外婆陪伴着, 她才算完成了这件事。
因为商业中心第一期才刚刚建造成功,还在努力招商, 因此第一批商户,给予了很多的优惠。
首先, 便有半年的免租优惠。
其次,连续租三年, 还有八折的折扣,总共算下来,一间商铺第一年不到3000快的租金, 第二年与第三年租金免租优惠没有了,不过有八折的折扣,算下来一年估摸着是5000块的租金。
后面两年暂且不提,这第一年的3000块,听着很少,但对于此时的年代来说, 也是一笔巨款了。
然而——
卫蘅想到李乐乐在那家服装店一套衣服都卖70块, 3000块的租金,也就不到50套衣服……
只要一年能卖出去一百多套衣服,那么就把租金赚回来了。
这一次, 在卫蘅的游说下,他们一共租下了两间商铺, 两间商铺的位置是一起的,正对着路口,算是一个非常好的位置。
等真正的拿着合同,已经望着空空的一本存折,卫菡还觉得整个人都在梦幻中一般,她心里既高兴,又觉得心疼。
“我……”
“我刚才真的一次性花了3000块出去吗?”卫菡将自己的双手,翻来覆去的看了看,都觉得不真实,然后,她看着卫蘅,有些不确定的问:“阿蘅,我们真的租了2间铺子了吗?”
卫蘅笑着点头:“没错啊,租了2两间。”
卫菡又问:“我们花了6000块出去吗?”
这回不用卫蘅回答,卫锦已经抢着回答了:“对啊,对啊,我们刚才已经花出去6000块了啊,大姐,二姐,我们花了这么多钱,我们明年的学费怎么办啊?”
这可是他们姐弟三个,捡破烂捡了大半年,然后又买首饰,又卖衣服,还加上妈妈前几天邮寄回来的三千块,才凑够了这么多钱!
要不然,以卫蘅姐弟三个的存款,根本凑不齐6000块。
在决定租铺子之前,卫蘅就已经提前跟妈妈周凤打过电话,也仔细说过了自己的打算,为了说服妈妈同意,卫蘅可谓是花了很多心思,为此,她还准备了一本草稿本,详细的写了话术,就准备电话一接通后,就直接拿草稿本,对着念台词,相信凭借着她泪声俱下、苦口婆心的劝说,妈妈一定会被说服,最后同意的。
结果——
卫蘅只说了个大概,还没有详细说呢,就被周凤打断了,周凤笑道:“我同意了。”
卫蘅:“啊?”
卫蘅一呆,以为自己听错了,她的草稿纸还没有念出来啊,还没有用上呢,这就结束了?
“妈妈,你刚才说什么?”卫蘅不得不重复了一句。
接着,就听见周凤笑着说:“我说我同意了,咱们开铺子,就在咱们安山最大的城市开个铺子。”
卫蘅张大嘴:“妈妈,你为什么同意的这么爽快啊?”
由不得她不好奇,要知道这可不是买一两斤肉,这是租铺子做生意,需要的钱可不是小数目,别的不说,光是铺子一年也是一笔大的数目啊。妈妈竟然都没有多问几句,就同意了?
周凤笑着解释道:“这段时间我跟你们红莲阿姨一起摆摊,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手里也攒了一笔钱,我先给你们寄3000回去,趁着商业中心搞活动把铺子定下来,然后,过几天我跟你红莲阿姨会亲自回去一趟,关于铺子的装潢,陈列,货品的选择……这些,我们都需要亲自看一遍,才能决定下来。”
卫蘅:“咦?妈妈你要回来?红莲阿姨也要跟着一起过来?”
说到这里,卫蘅停顿了一下:“红莲阿姨是要跟我们一起做吗?”这里可是远离州市的元湖省安山市,一个十八线小城市,消费能力可远远不如州市,张红莲阿姨竟然真的有这个魄力?
周凤的声音里带着笑,说:“不是,你红莲阿姨不跟我们一起在安山市开店,但是她想自己回老家也开一间,或者跟我在州市开一间铺子,不过关于开铺子需要准备的东西,需要处理的事物,她都不清楚,按照她的话来说,她这次过来是跟着一起来学习的。”
卫蘅闻言,忍不住赞了一句:“红莲阿姨可真是聪明啊,妈妈,这一点你真的要跟她学习,她人活泛,还机灵,以后跟着她学习,搞不好妈妈真的可以成为独当一面的大老板,女强人呢。”
周凤听了忍不住噗嗤一笑,说:“我要当什么大老板,我没有那个野心,我就想着把你们姐弟三个好好养大,不缺吃不缺喝的养大,将你们一个个供养到考上心仪的大学,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觉得自己这一辈子足够了,满足了。”
周凤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的愿望就是这么朴素,也是她唯一所求的。
卫蘅略作思考,就知道妈妈之所以能够如此爽快的决定回来租铺子开店,估摸着也是受到张红莲的影响,张红莲要在州市开店的想法,应该已经跟周凤说过了。
不仅说过了,两个人应该有仔细商讨过合作的细节了。
这个时候,卫蘅姐弟三个突然提出来要在老家这边开铺子,周凤才愿意的。
果然——
周凤忽然小声跟卫蘅说:“阿蘅,我这段时间手里攒下来的钱,刚好够你们租铺子,我已经仔细想过了,我就不跟你红莲阿姨一起在州市开铺子了,她年轻姑娘家,既没有结婚,又没有孩子,能够承受的风险比我高。我不行,我也不敢在州市开店,我赌不起。”
——我要是真的赌了,且赌输了,那付出代价的必然是我的三个孩子的生活。
——我不敢赌。
这两句话,周凤没有直接跟卫蘅说出来,她想着与其跟张红莲一起在州市开店,承受着很大的风险,还不如就去老家开店,回了老家,还能陪着三个孩子一起生活。
出门打工,非她所愿。
本来,周凤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女人,当了妈后,她就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孩子,然而,丈夫不努力,连养活他们母子四人都做不到,没办法,她必须要想办法给自己与孩子们争取更好的生活。
所以,她才背井离乡,出门打工赚钱。
这一出门,便离自己的孩子越来越远,且她莫名就有一种预感,可能她这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像留在家中务农的那些妇女们一般陪着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了。
她可能永远都要背井离乡,一辈子都在外面打工,直到自己干不动活为止。
三个孩子想在家里开店这件事,其实在州市时,他们姐弟仨偷偷讨论,已经被周凤听到了,那会儿,她心里就很动心了。
因此,这个念头,也一直在她的心里打转,这会儿卫蘅一提出来,她就马上同意了。
不仅同意了,还马上打钱回来。
周凤就是想趁开店,顺利成章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长。
然而——
对于她的这个决定,卫蘅却有另外的看法,卫蘅笑着道:“妈,你不要那么快就做下决定,在州市开店,在咱们安山开店,都不影响咱们家的生活,你到时候可以一半时间留在州市,一半时间留在安山。我跟弟弟,姐姐又不是一直在上学,等我们放假了,我们就陪你一起去州市。”
卫蘅深深的知道九零年代,对于州市来说是一个好时代,是一个爆发的时代,那会儿房价还很低,买房子也不贵,在州市开店,要是生意好,搞不好可以多买几套房子。
到时候,即便后面生意做不下去了,手里的那几套房子,也是一笔巨额财富。
安山这边的房价再涨,那也不如州市。安山的发展水平,也是远远不如州市的。
其他先不说,先在州市扎下根,到时候再慢慢谋划未来的事情。
反正,卫蘅觉得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放过,因此,她让妈妈暂时打消这个想法。
卫蘅知道,妈妈肯定不会那么轻易打消想法的,好在过几天妈妈就要回来了,到时候自己再一点点的跟她说清楚。
卫蘅结束了跟妈妈的通话,也在那个时候,周凤怕孩子们马上要用到钱,于是就放下电话后,就将钱寄回去了。
租铺子时,卫蘅姐弟三个是提前将妈妈寄回来的钱取出来,再加上他们自己这段时间存下来的,凑够了6000块。
反正,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了。
一路上,卫菡与卫锦既兴奋,又担心,就连外婆颜秋香女士其实也忧心忡忡的,生怕这么大的一笔钱,突然就打了水漂。
反正,除了卫蘅是一点也不担心,反而笑得合不拢嘴之外,其他人都是带着担心与兴奋回家的。
办妥了这件大事情后,卫蘅没有再回外婆家,她下午答应了陈凤跟她一起打羽毛球的,于是,跟姐姐弟弟、外婆一起在城里找了一家炒菜店,简单吃过午饭后,卫蘅就自己走路回了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