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1 / 1)

死在火星上 天瑞说符 2000 汉字|4 英文 字 2个月前

来,发现号舱内有一块隔热内衬脱落了,我用透明胶把它粘了回去,其他舱段都没什么问题……不过晨曦舱还是无法进去,我到现在都没找到舱体破裂的裂缝在什么地方。”

三个月之前的补给运输任务中,鹰号飞船与联合空间站发生了猛烈撞击,这对晨曦号舱造成了严重损坏,舱室的外壁上产生了裂缝。当时老猫及时关闭了舱门,切断了空气流通,切断了电力供应,这才避免整座空间站的失压,但麦冬独自一人在空间站上,无力对破损的晨曦舱进行检修。

这三个月内,麦冬在老猫的制导下,尝试过进入晨曦号舱。

她穿上舱内宇航服,戴上生命维持系统,然后关闭了晶体舱另一头的舱门,先隔绝了晶体舱与其他舱室之间的空气流动,再打开晨曦号的舱门。

晶体舱与晨曦号舱联通的一瞬间,空气开始泄露。

死寂了两个月的晨曦号舱内一片漆黑,完全处于冰冷真空的状态,麦冬进入晨曦舱后关闭了身后的舱门,接着开始试图寻找那个裂缝。

这条裂缝很不好找,它是在空间站外壁上的,麦冬无法直接看到外壁,舱室内有一层很厚的内衬,以及密密麻麻的实验箱和控制面板。想修补这条裂缝,首先得找到裂缝的确切位置,然后再拆下舱内的仪器和内衬,难度极高,工作量巨大,麦冬一个人无法完成……女孩在晨曦舱内徘徊搜索了两个小时,最后被老猫叫了回去。

麦冬曾经提出可以进行外部修理,但老猫在综合考虑了难度和危险性后放弃了这个想法。

如今的联合空间站已经彻底放弃了晨曦舱,好在没这个舱段并不影响空间站的正常使用——晨曦号舱之前的主要功能是深空观测和高能物理研究,这俩功能麦冬已经不需要了。

“唐跃……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地球如果真的消失了,我们作为宇宙中最后两个人类,能不能做点什么?”麦冬说,“比如做一个记录,给人类文明留下一点遗迹。”

“做记录?”

麦冬点点头。

唐跃问:“你的意思是写部回忆录么?给整个人类文明写一部回忆录?”

麦冬接着点头。

“我们好歹可以留下一点什么来,否则到最后,连我们也不在了,那么还有什么能证明地球和人类曾经存在过呢?”

唐跃觉得这是个好主意,撰写一部全人类的回忆录,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为全人类的生存做一个总结——虽然这是上帝的活,他未必有这个水准和资格,但如今除了唐跃也没别人可以做这件事了。

最后再取个高端大气的名字,比如叫《地球往事》什么的。

这就是人类文明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让这个宇宙不会遗忘人类。

我们曾经存在过。

无论终点在何处,我们正在努力生存。

“但我的历史学得不太好啊……”唐跃挠了挠头,作为一个纯正的理工科男生,他对秦皇汉武尚有概念,但古埃及的王朝更迭就一无所知了。

毫无疑问,为人类文明做传,是一个无比浩大的工程,只靠麦冬和唐跃是无法完成的,他们只能做到哪里算哪里。

“不懂的地方可以问猫先生啊。”麦冬提醒,“猫先生一定知道。”

“对,不知道的地方就问老猫。”唐跃扭头望向窗外,远处鹰号飞船底下那只小小的白猫正在抡着铲子,奋力挖坑。

老猫把铲子往地上一扔,从坑里爬上来。

“唐跃——!坑挖好了!”

第九十九日(3)聚乙烯与冷凝器

唐跃翻箱倒柜,从包装箱内抽出来几大张聚乙烯塑料薄膜,这些塑料布本来是用来装箱包裹食物的,现在已经用不上了。

他再把工作台上的有机玻璃水槽拎在手中,穿好明光铠,跟麦冬挥挥手离开昆仑站。

老猫正站在坑边上,拄着长柄铲子,满身都是灰尘泥沙,眺望远方满脸沧桑。

坑已经挖好了,直径差不多一米,深度半米左右,挖出来的沙土和砾石都堆在边上——老猫就是老猫,挖坑的一把好手。

“说吧。”老猫指了指脚边的坑,“你究竟怎么用这个坑来收集淡水?”

它将根据唐跃的回答,决定是不是要把这货埋进这个坑里。

“冷凝。”唐跃把塑料薄膜和水槽放在地上,慢慢俯下身来抓了一把坑中的泥土,土壤仍旧非常干燥,夹杂着坚硬的硅质和层状的岩石。唐跃抄起铲子,开始修整这个坑,他把坑底扩大,剔除尖锐的砾石,把坑壁和坑底抹平。

“现在的气温是多少?”唐跃问。

老猫看了一眼天上的太阳,“零下十三度,马上就要到正午了,所以气温比较高。”

唐跃点点头。

“来,帮个忙,把这张塑料布展开。”

唐跃和老猫把光滑的塑料薄膜展开,然后平整地贴在坑底坑壁上,他们仔仔细细地把塑料薄膜压平了,与整个坑严丝合缝地紧贴在一起,dpe材质的塑料膜很柔软,可塑性很好,接下来唐跃把水槽放在坑底中央。

“这个水槽是用来接水的么?”老猫问。

“是的。”唐跃把输送燃料的橡胶管拉了过来,将末端的玻璃y形管探进坑里。

唐跃和老猫展开第二张塑料薄膜,他们把这张塑料布拉直绷紧了,完全覆盖在坑口上,确认没有缝隙不会漏气,用土石把塑料薄膜的边缘压紧。

接下来唐跃捡起一块石头,轻轻地放在坑口薄膜的中央。

重力把这张塑料薄膜稍稍压陷了下去。

“完成了。”唐跃拍了拍手,“这是一个冷凝装置,速度比冷凝管要快得多。”

老猫绕着坑转了一圈,明白了唐跃的意图。

这确实是一个冷凝装置,只要他们点燃甲烷,产生的水蒸气上升接触到冰冷的塑料薄膜——火星的环境气温很低,这会让坑口的塑料薄膜持续保持低温,水蒸气一旦降温就会凝结成水珠,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倾斜的薄膜表面汇聚至塑料薄膜中央的最低点。

所有的水珠都会汇聚在这里,最后滴落进坑底的水槽中。

第一张铺在坑底的塑料薄膜是为了防止有水珠落进泥土中,这个冷凝装置几乎是个全封闭的结构,水蒸气不会泄露,所有的水要么落进水槽中,要么被坑底的塑料布给拦截下来。

“整张塑料薄膜都是冷凝器,坑口越大,收集的淡水越多。”唐跃说。

老猫沉吟片刻,“不过也不能太大,否则水会在薄膜上结冰,甲烷燃烧产生的热量毕竟是有限的。”

唐跃怔了一下,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老猫转身爬上火星流浪狗的车顶,打开泄压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