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章(1 / 1)

死在火星上 天瑞说符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道可以非常精确,几乎毫厘不差。

老猫在尽其所能地降低误差,由于天气原因,鹰号飞船发射之后很可能会就此失去联系,昆仑站无法对其进行导引,所以变轨和交会只能靠登陆器自己的电脑,这个难度就好比是一千米外打台球一杆进洞……在完全没人管的情况下,鹰号飞船自主对接成功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五。

更确切的数字是4837。

老猫之前告诉唐跃说成功的概率有二十分之一,其实还稍微抬高了这个可能性,而有效载荷舱的上面级火箭rd0172推进剂只能支撑两次变轨,那么成功对接的总概率就是9674。

不到十分之一。

“现在的风速是多少?”老猫噼里啪啦地敲击着键盘,眼睛盯着电脑屏幕。

“每秒四十三米。”

老猫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两只猫爪子在键盘上跳动如飞,它正在一分一毫地修正登陆器的飞行程序,把原本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的参数再次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原本精确到小数点后五位的参数再次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位。

昆仑站中只剩下老猫敲键盘的声音,唐跃不敢打搅它。

“现在的风速是多少?”

“每秒钟四十二米。”

老猫面沉如水,它发挥出一个机器人应有的严谨和缜密,一遍又一遍地优化鹰号飞船的发射程序,屏幕上的复杂参数和函数图像倒影在那双透亮的猫瞳中,老猫正在做着最后的努力,它在与那个9764的概率艰难对抗。

精确上百个参数,或许能把这个概率提高到9765。

把成功率只提高0001,但这仍然是有意义的。

毕竟唐跃能从地球消失中活下来的概率是00000000001,千亿分之一的概率在常人看来或许没有丝毫意义,与零无异,但它却是唐跃生命的全部意义。

那么0001,就是一百万个唐跃的意义。

第五日(4)最大的向死而生

钟表在一秒一秒地跳动,时间在压抑的沉默中缓缓流逝。

唐跃在昆仑站主厅内转来转去,偶尔紧贴着舱壁站一会儿,接着又转来转去,像是一头长期被关在笼子里表现出刻板行为的狗熊,他不安地揉捏着自己的双手关节,内心的焦虑表露无遗。

“风速?”

“每秒四十三米。”唐跃看了一眼风速仪。

老猫点点头,它看上去比唐跃要冷静沉着,面无表情地盯着电脑屏幕,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机器人的面部表情本就不丰富。

“降低初始相位角……再降低相位角!入轨精度还有压榨的空间……还有压榨的空间!”老猫咬着牙,它在电脑上一遍又一遍地测试鹰号飞船入轨的每一步,“风速?”

“每秒四十三米。”

“纯惯导累计误差超过七米,靠不住,根本靠不住……风速?”

“每秒四十三米。”

它已经不知道问了多少遍风速,老猫终究还是暴露出了自己的焦虑和紧张,尽管脸上没有表露出来,但它也在担心这该死的天气,下意识地一遍又一遍询问风速。

昆仑站中的这一人一猫已经拼尽了全力,但奈何他们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站在唐跃老猫对面的是浩大磅礴的宇宙。

现实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残酷的东西,它不是故事不是童话,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会有某个救世主从天而降,不会有某个隐世高手突然出现力挽狂澜,更不会有什么已经写好的完美结局,多少吨的推进剂就能把登陆器推入多高的轨道,多一米都不可能。

老猫敲下键盘上的回车键,再次模拟鹰号飞船的入轨过程。

“上升段风速每秒四十三米,初轨测量……调相等待……失败。”

“上升段风速每秒四十三米,进入初始轨道,调整相位角,开始转移轨道……失败。”

“上升段风速每秒四十三米,进入初始轨道,调整相位角,开始转移轨道,进入停泊轨道……失败!”

“失败!”

“失败!”

老猫已经记不清自己失败了多少次,它手中有一支台球杆,它要在一千米外把一枚台球打进洞中,而且还是在蒙上眼睛置身风暴中的情况下,失败才是正常情况。

物理学中有混沌理论,这种理论表明一个影响因素过多的复杂整体是无法精确预测结果的,比如说天气,蝴蝶效应就是其中一个非常有名的概念,“一只蝴蝶在南美扇动翅膀,两周后就有可能在北美引起一场龙卷风”,初始条件的微小偏差,经过系统的放大,就有可能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

所以没有人能把这颗台球一杆进洞,这张球桌上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从球杆到台球到风速到球桌的光滑程度,差之毫厘,就失之千里。

但老猫仍然在坚持寻找成功的那一线希望,它不惜对抗混沌理论,对抗物理定律,对抗计算结果,它坚持相信在浩如烟海的繁杂参数中,一定存在一组,能成功抵消所有的误差,让鹰号飞船与联合空间站完美地成功对接。

对于一台因逻辑而生的机器人而言,对抗数学和物理,大概是最无畏的莫大勇气,最悲壮的向死而生。

·

·

·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七百一十二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收到请回答……”

麦冬轻声呼叫昆仑站。

通信频道中没有回应,空间站上发出的无线电波很可能没有穿过底下的沙暴,昆仑站根本就接收不到。

晶体号核心舱内充满了各种机械噪音,女孩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戴着耳机,悬浮在空中,靠着一根耳机线与舱壁连接,太阳升起之后空间站内的温度升高了,所以麦冬略微降低了保温系统的功率。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七百一十三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听到请回答。”

“这里是联合空间站,第七百一十四次呼叫昆仑站,唐跃先生,猫先生,听到请回答……”

麦冬伸手扭动旋钮,把音量稍稍调大。

“这里是昆仑站!这里是昆仑站……麦冬?麦冬……你能听到吗?”

“唐跃先生?”麦冬听出来这是唐跃的声音,她惊喜地按住耳机,上前把音量调到最大,唐跃的声音在噪音中含糊不清。

“麦冬……麦冬你能听到吗……这里是昆仑站……”

“我能收到!”麦冬回复,“唐跃先生,你那边情况怎么样?猫先生怎么样?”

“老猫正在努力调整鹰号飞船,而我正在狂风中与你联络!这里风有点大……不是有点大,是真他妈的大啊……”

唐跃扶着通信天线,高声大喊,试图压过嘈杂的噪音,他觉得自己像是个在台风当中坚守报道第一线的央视记者,又像是个在洪水中抱着电线杆苦苦支撑的灾民。

“麦冬同志!我要告诉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