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道“我是清廷人士,读书不成,就跟随长辈来这里学做生意。”
“原来是清廷过来的,那么兄弟可要小心一点了。”这人点点头,准备走了。
于是卓景宁赶紧喊住他,道“多谢兄台告知,不知兄台怎么称呼?”
“你喊我方栋便是。”
“原来是方兄,在下卓景宁。”卓景宁和方栋互通姓名,便没有再谈,他进了一客栈坐下,随便点了一些吃食,就在脑海里问惩戒。
“我这是遇到什么聊斋剧情了吗?方栋这人有点特殊。”
“结束多年的聊斋之瞳人语篇。”
“那方栋是瞳人语篇的主角?”卓景宁仔细一想,没能想起来这是什么故事,于是再问惩戒,惩戒就将瞳人语篇的故事大概传给了卓景宁。
闷哼一声,这一大股异类信息钻入脑海,让卓景宁一时间有种呼吸跟不上的窒息感,不过很快就因为强大的体质恢复过来。
而这时,卓景宁也已经明白这瞳人语篇,是怎么样的一个故事了。
这个聊斋故事倒是很正能量。
故事的大概,是方栋颇具才名,但行为轻佻,不守礼节,每次在路上看到有女人,但凡是好看的,便会在后面跟随。
然后有一日,那是清明节的前一日。
方栋外出,忽然遇到了一辆小车,几名丫鬟跟随着车缓缓而行,前面则有一匹小马,马背上也是一个丫鬟,容貌极美。
这让方栋忍不住跟上去看看,然后方栋就发现那车帘卷起的小车里,居然还有一个更美貌的少女,十五六岁的样子,妆饰华丽,美貌为生平从所未见,令方栋不由惊为天人,念念不舍之下,一路跟随了数里之地。
然后,就被那车里的少女发现了,她把骑马的小丫鬟叫到车旁,很生气的说道“不知道从哪里来的混账小子,跟在后头,不是偷看我,给我把车帘子放下。”
那丫鬟就放下了车帘,然后愤怒的朝着方栋喊道“这是芙蓉七郎的新娘子回娘家,可不是什么乡下小娘子,也是你可以乱瞧的?”
说完,这丫鬟就特意抓了一把小车的车轮上,所沾着的一把尘土,撒向了方栋。
方栋避闪不及,被撒了一脸,眯起眼睛无法睁开,等到他眼睛能睁开了,就看到车马丫鬟都不见了,心中惊疑不定,于是回家。
回到了家里,突然感到眼睛疼的难受。
便请了大夫过来瞧瞧。
等到大夫来了后,拨开眼睑瞧了瞧,看到眼球上长了一奇怪东西,但不要紧,大夫随即开了药就离去。
只是过了一晚上,眼睛突然疼得厉害,还泪流不止,眼球上长得东西也不断扩大,几天后就长得大如铜钱,并且右眼睛出现了一层层的螺旋,方栋惊恐下吃了不少药,然而始终不见效果,最终能导致两只眼睛都看不到了。
这让方栋懊悔不已。
后来,不知是谁说,念经有效,可以治好他的眼疾。于是方栋就请人来教他念经。念了一年,早晚盘膝静坐,眼睛没能回复,但方栋是心平气静起来,不再烦躁难安。
而这一日,方栋忽然听到自己左眼睛中有细小的声音,像是苍蝇一般,嗡嗡叫着,不仔细听根本听不到。
那声音说的是“黑漆漆的,这地方真叫人难受。”
右眼睛随即就出现了回答声“我们可以出去透透气。”
然后,方栋就感觉自己的鼻孔中像是有小虫子在蠕动一般,非常的痒痒,一会儿后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鼻孔再度痒痒,像是有小虫子在蠕动的感觉再度产生,原来是刚才跑出去的又回来了。
那眼眶里就再度出现了声音,这时是在说给方栋听“你太长时间没有照看你的花草,现在已都已经枯萎死掉了。”
方栋喜爱兰花,听了心中一惊,他失明后,无法照看兰花,只能托付给妻子,于是他赶紧找来了妻子,问道“你怎么让兰花枯死了?”
方栋的妻子觉得奇怪,她是有半年没去照看兰花了,不过方栋双目失明,是怎么知道的,就问了问方栋。
方栋也不隐瞒,将缘由都给说了。
方栋的妻子就来到了花园,果然发现兰花都枯死了,她回去,恰好看到有两个小人从方栋的鼻子里钻出来,大小宛如一颗黄豆,能飞能跳,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就又从方栋的鼻孔,爬回了方栋的眼眶里面。
就这样,过了两三天,方栋听到他左眼睛里的小人说道“隧道弯弯曲曲,往来很不方便啊!不如我们自开一扇门户,也好方便出行。”
286、画风不同
方栋右边眼睛里的小人,赞同了这个提议,不过随即就说道“我这边墙壁太厚,不怎么容易打通。”
“你等我试试,我打开了就来见你。”左边眼睛里的小人立马说道。
然后,左眼睛就像是被抓裂开一般,方栋发现自己能通过左眼睛见物了,他欢喜至极,虽然只能看到一点点,但也无比高兴,也是就去告诉他妻子。
他妻子一看,发现是方栋的眼膜上被凿出了一个小孔,可以看到内里的黑眼珠莹莹发光。一开始,只有胡椒籽大小,可过了一晚上,内障尽消,仔细一看,原来是两只眼睛合在了一起了。
虽然看上去只有一只眼睛,但方栋的视力却比以前更好,并且改过自新,品性检点,广受乡邻好评。
这个故事,没有死人。
并且身为主角的方栋,也是唯一受害者,并且整篇瞳人语看下来,可以看出“芙蓉七郎”这位鬼神虽然凶恶,但也允许人悔过自新。
因为这篇聊斋故事里信息太少,所以卓景宁只能暂定被提到的“芙蓉七郎”为鬼神。
方栋的诡异遭遇,无疑是被下了诅咒一类的鬼术。
“只是,瞳人语篇结束多年,方栋不仅好好活着,还因此当了好人,这……”卓景宁有些奇怪,他无论怎么想,都觉得这个聊斋故事,有些画风不太对,简直是和这个聊斋世界格格不入。
如果说,方栋就算没死,也变得人不人,鬼不鬼,才符合这个聊斋世界的画风。
忽然,卓景宁意识到一件事,他所认为的聊斋世界画风,都是受到了清廷的影响。
这里,可是宋国啊!
想了想,卓景宁决定去拜访一下这位方栋。
方栋的才学不错,先前他介绍自己时,说自己读书不成,因此方栋连多说几句话的心思也没有。
他这次准备去表明真实身份的,清廷的举人功名。
虽说是清廷的,但学问不分家,卓景宁这清廷的举人功名,也该当得起方栋的客席上坐。
聊斋故事是可以接连出现的。
既然这瞳人语篇已然结束多年,那么他和方栋相交,没准能进而遇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