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她不该进宫,不该认贼做恩人,不该认贼做恩人,最不该一次又一次地刺后。
宫诃去后,她醒过来,默不作声整理宫诃遗物,发现了她的手记,了解到了李玉堂对她做的事。
宫诃怕她伤心难过,不肯告诉她。
当时若不是昔日宫诃的贴身侍女拦住了她,她早一剑随宫诃去了。
曾经很多不以为然的日子,现在暮然回首,她竟然一天都求不到。公孙沁想跳起来,学着第一次来到念虞宫时候那轻快的步伐离开,却怎么也做不到。
公孙沁离宫后的第二年年,李唐将南国版图纳入境内,国力大胜,称之为盛唐。
那一年正逢李唐每十年一度的修史。
史官们偷偷揣测着这位年纪轻轻却已注定青史留名的帝王,皆跪着,不时偷偷打量一眼面无表情的年轻皇帝。
过了好一会儿,这位皇帝突然冷笑了一声。
你们这写的什么玩意儿?
史官皆是李唐文臣名门之后,迂腐至极,这些人至今仍认为宫诃大逆不道,害死先帝,垂帘听政,把持朝政,其心可诛,因此,关于宫诃的记载评价,十分不好看。
臣等秉笔直书。
年轻皇帝咣地一声摔了竹简,罕见暴怒,史官们吓得发起抖。
他正打算随便砍几个人杀了的时候,年轻皇帝想起了公孙沁临走时候跟他说的话:你的性子太像她了,你年纪还小,不要太过偏执阴狠,不留余地,要学会有容人之心,不可仗着自己的身份为所欲为,这话她没来得及跟你说,所以我必须要告诉你,她不在我便替她规劝你。
年轻皇帝的神色缓和下来。
朕不杀你们,可你们记住了,我母后一生没做过一件对不起李唐的事,无她无盛唐,你们自己明白。
公孙沁去了虞国旧地。
果然,这里的人都很俊秀,生性潇洒。
这是宫诃的故地。
公孙沁住在旧时虞都的一条旧巷里,巷门口有一家酒楼,楼里有位十八岁的舞姬常以剑舞为客人助兴,公孙沁指导过她一次。
当时看客们都以为这位头发灰白满脸皱纹的人是一位中年妇女,问起她的名字时,她只说了复姓公孙两个字。
咱们的太妃娘娘也姓公孙呢。
对啊,相传咱们太妃娘娘,那长得
不管长得怎么样,也绝对不是他们眼前这个形容枯槁头发驳杂的中年女人,
自那以后,这些人就叫她公孙大娘了。
这位公孙大娘每天什么也不干,就四处转悠,闲得很。
来往的人也就只有那位被她教导过一次的舞姬,每天缠着公孙大娘,要拜她为师。
不过有一次,这位一向恃美傲物的年轻舞姬早晨偷偷去了公孙大娘家,瞥见了这位中年妇女没来得及带上面具时的真实容颜,就再也没去打扰她了。
公孙大娘后来从小巷中搬走了,没有人知晓她去了哪里。
天地之大,她想去哪里不可以?
事实上,她去哪里,其实都没有了意义。
《刺后》的最后一幕,便是头发灰白,面容冷峻的公孙沁手里拿着一方手帕,望着西北。
《刺后》!最后一场最后一镜!完!
覃宣杀青!
江离鹤坐在场外,一边看着覃宣,一边鼓起掌来,其余的人也跟着鼓起掌来,
杀青了。
并没有以前想象中的如释重负,听到杀青两个字,覃宣的心里忽然空了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