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3 章(1 / 1)

诡秘世界之旅 梦里几度寒秋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而看向年织锦的目光甚至还带着些许畏惧,想来年织锦能够一人独占一张桌子,无疑是使了什么手段,让这些人甚至都有了心理阴影。

大碗茶和盐水花生很快上来。

谈陌看了一眼,大碗茶内的茶叶很多,而盐水花生则在碟子上都堆成了一个小山丘状,正所谓无奸不商,可偏偏这茶摊老板给了这么多想了想,谈陌就决定先年织锦一步离开,免得等年织锦一走,他们两个被这里这些人给迁怒。

毕竟他和小郡主,在外人眼里,都只是两个小孩子罢了。

尽管他不惧,但也不想招惹上这种莫名其妙的麻烦,尤其是还有替人背锅的嫌疑。

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他从来不做。

“这地方尽管简陋,茶水粗劣浑浊,不过这盐水花生却是入味,倒是少见的美味,小师父多尝尝。”年织锦热情的招呼道。

谈陌见状,只好尝了尝,发现确实如年织锦所说的这样,不过他对于眼前这美味花生并不上心,而是趁机状若无意的问道:“年先生可是去见云易子道兄了?”

“差不多吧,哎,为了宗门内的一点小事,却是跑断了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年织锦半遮半掩的说道。

谈陌听出了年织锦话里有话,不过他没能听出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师父,你们这是去哪儿?该不会是私奔吧?”年织锦说着话,扫了一眼小郡主,他认出了小郡主的身份,不过并没有点明的意思。

小郡主听到年织锦这番话,不由看了一眼谈陌,然后不知道在想什么,顿时小脸通红。

谈陌闻言,神情却没有变化,他面无表情的将身上行囊中的钵盂拿了出来,放在桌子上,说道:“年先生说笑了,小僧也是跑断腿啊!”

年织锦看了一眼钵盂,这钵盂只是寻常的钵盂,唯一较为特殊的,是在钵盂上有着一篇佛经。

这篇经常人看上去没什么异样,但落在年织锦眼中,却看到了一个眉毛特长,眉心还有印记的僧人,手持刻刀,耐心刻经的画面。

他不由眉头一挑,眼中露出了浓重的忌惮之色,牛头不对马嘴的说道:“莲花师兄越发深不可测了。”

然后他看了谈陌,问道:“你们是要送去任家镇吗?”

“正是。”谈陌点了点头。

“那么小师父要小心了。”年织锦点了点,然后如此说道。

“任家镇发生了什么事吗?”谈陌不由问道。

年织锦笑了笑,却是没有直接说,而是念了一首诗:“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小郡主听了,不由迷糊的眨起了眼睛。

这说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念起了诗?

她正想开口问问,却发现谈陌站起了身,对着年织锦行了一礼,“南无阿弥陀佛,多谢年先生告知,小僧心里有数了。小僧还要赶路,便先走一步了。”

“小师父保重。”年织锦听到谈陌这样说,脸上笑意更盛,拱了拱手道。

“后悔后期。”

说着,谈陌就伸手拉了拉小郡主。

小郡主尽管不解,但还是乖乖跟着谈陌走了,等上了马,她才问道:“这位年先生说了什么呀?怎么突然念了首诗?”

谈陌瞄了这学渣一眼,心叹口气,然后小声解释道:“这锣是金属制成,因此这诗句中的锣,指的也是金。”

“然后呢?”小郡主点了点小脑袋,等着下。

谈陌:“”

他以为他都这样解释了,小郡主也该明白了,没成想这学渣还是没明白,于是无奈的详细解释道:“年先生是说,任家镇的官员乡绅一类,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与恶贼一样,要我们多加小心。”

“这样的吗?那我回去就让爹爹砍了他们的脑袋。”小郡主一听,立马义愤填膺的表示自己的嫉恶如仇之心。

不过谈陌闻言却是忍不住嘴角抽了抽,然后他好心提醒道:“任家镇不归滕王管。”

186、不是跑路费(二更)

小郡主转过脑袋,然后瞪大眼看着谈陌。

弯弯的眼睫毛忽眨忽眨的,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带着很明显的意味。

谈陌摊手,只好说道:“你就是瞪着我也没用,滕王确实管不了任家镇。”

他这可是大实话。

滕王的命令出了宁嘉县,就没人搭理了,有时候在宁嘉县内也不好使。

“哼!”

小郡主轻哼一声,然后转过头,用力一甩缰绳。

马儿立刻加速急跑。

好在谈陌早就料到会这样,一下子抱紧了她,这才避免了自己被颠下马去。

任家镇的建筑很是大气,大宅院和飞檐店铺比比皆是,就连街道的路面都是青石砖铺成,这是托了早年在任家镇附近发现的那个大金矿的福。

那些个乡绅大户,各个因此富得流油。

尤其是恰逢乱世,清廷崩坏,金矿里挖出来的,全进了那些乡绅大户的口袋。

就是任家镇底层平民的日子,还是该怎么苦,就怎么苦,吃了上顿没下顿,没啥改变。

至于乞丐,早先在任家镇随处可见,毕竟乱世多流民,无以为生便只能沿街乞讨。

但随着镇子上的保安队枪声一响,乱葬岗扔了几具尸体被也野狗啃食后,还活着的乞丐全都逃出了任家镇。

任家镇的乡绅知道单靠几百人的保安队无法抵挡住那些反王的匪兵,在发现火药枪这一利器倒是下了大本钱,因此任家镇上的火药枪倒是先进不少。对妖鬼自然是没啥威胁力,不过对活人的威胁程度很高。

哪怕是习武多年的武道宗师,十几人的保安队一起开枪,都难逃一死。

这让任家镇的乡绅大户们,拥有了极大的威慑力。

其中,以任老爷为最。

任家无疑是任家镇最大的乡绅大户,可比镜河县的半个大儒李元和。不过随着任家开枝散叶分了好几户,去了其他地方居住,倒是有另外姓氏的乡绅家族起来了,有一位黄员外,便能和任老爷在任家镇分庭抗礼。

谈陌和小郡主这会儿已经在任家镇了,不过没在镇子里,而是在任家镇附近的乡下地方打转。

在走错两次,差点迷路后,两人终于找到了一座义庄。

义庄本是为客死异乡之人提供摆放尸体处的,好让家人有时间来领取,将尸体带回去入土为安。不过眼下反王遍地,世道混乱,这义庄也自然没了用处。

任家镇的义庄原本也是如此,随着荒废,还传出了不少的诡异传闻。

有人去探寻,还死了两个。

这让任家庄镇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过后来,没等任家镇的乡绅大户商量着该出多少钱去请个人来治治,就来了一位很有手段的道士,将义庄收拾一番后,住了进去。

道士一住就是好几年,道士一直没事,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