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文,陆明固然连这几位大儒的弟子都差得远。
但若要比拼修为,陆明还真没放在心上。
“阁下莫非要以一人之力,会我四人联手?”杨万里也怔了怔,勃然怒道。
“若你书院还有其他文宗,一并叫上亦可。”陆明淡然道。
“好,很好……”杨万里脸色更加难看,转头望向朱熹。
“甚好!”朱熹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烦请辛大人、陆大人护卫陛下,我等便应陆阁主所请,领教陆阁主妙法。”
书院之前话说的甚满,如今若是书院反而怂了,那传出去名头也毁了,故也只能应战。
自己单挑陆明?
万一输了呢……?
朱熹固然颇为自负,但也知若自己出言单挑,结果惜败的话,那便是愚不可及。
若是四名文宗联手,要还是输了,那也只能说心儒书院修为不精,“天下第一宗门”的名头,本来也配不上。
甚至,朱熹和书院对于天下高手的定位,也要重新进行整理和评估了。
那也未必不是好事。
瞬息间,朱熹轻轻笑了笑,便又心平气和起来。
“诸位请。”陆明笑了笑,眼中也露出几分好奇之色。
文人流的战斗,他确实还没经历过。
“老夫先来领教!”杨万里冷哼一声,站了起来,背负双手,傲然长吟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诚斋先生用文胆了,陛下,我等暂退!”辛弃疾神色微变,连忙挥了挥衣袖,轻轻一点赵扩的藤椅,将他送出百米之外。
“……”陆游也叹了口气,身影一闪,来到赵扩身边。
陆游虽然跟书院几位文宗关系尚可,但如今既然是书院跟陆明的赌斗,以他的立场自然不便插入其中。
杨万里话音未落,天空中虚影闪动,随之水波荡漾,无数碧绿荷叶连接天际,浩渺无尽。
在这一片碧绿的视野里,阳光映照下,无数朵荷花浮现,闪动着金芒,急速向陆明涌动而去。
荷花万朵,丝毫不带烟火之气,但却让人心中感觉无比的压力,仿佛温柔缠绵的景色,随时可以化为绝强的杀阵。
言出法随!
“哦?居然是比拼境界?”陆明微微一怔,也不站起,只是轻轻笑了起来。
半空中,一座气势雄奇的山峦虚影浮现,缓缓压下。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漫天碧波猛然一缩,随之被山峦填满虚空。
急速凝聚的荷花,少了水波的推动,猛然顿住,轻微的摇摆起来。
片刻之后,朵朵荷花猛然显出衰败之色,急速萎缩起来。
泰山安,四海皆安!
莫说土本就克水,单单这泰山雄奇之气,也非西湖荷塘之相便可以硬撼的。
“你……”杨万里脸色一白,急忙坐了下来。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陆明笑问道。
464.十面埋伏
举座皆惊!
文宗气象磅礴,一念生异象,本就远胜武宗。
文宗境界大多远高于实际战力,好比陆游实力不过跟黄药师等人伯仲,战力不过半神巅峰,但境界早已迈入了次神。
而杨万里多年前便身为文宗,浩气长空,实力甚至还高于陆游一筹。
刚刚一手幻化荷塘春晓之象,便是道济神僧,也只能在漫天荷花转为杀阵之前,强行出手,以力破阵,再用九阳武道跟杨万里的浩然之气相争。
单单比起境界的话,除非道济摇身一变,化为济公活佛,否则也必然输得一干二净、彻彻底底。
陆明武道技压少林,朱熹等人倒是不认为陆明会不敌杨万里,原准备陆明出手一搏,几人便轮番出手,将陆明的武道镇压。
结果陆明却根本不按套路出牌,只是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便观想出了泰山压顶,轻易将杨万里的意境破的彻彻底底。
这个原理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泰山又岂是这么容易观想而出的……
泰山乃五岳之尊、直通帝座,历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一念显现,需要的精神力、境界乃至胸襟,又岂是泛泛?
“是老夫输了,多谢魔主指点。”杨万里叹了口气,闭上眼睛,努力感悟着陆明具现的泰山巍峨之气,缓缓修复内心已经被震荡的不成型的文心。
这倒不是小事!
若文心有失,自己虽然未必会倒退普通人,但要再进一步,也是痴心妄想。
但文心经此一挫,知耻而后勇,化茧成蝶,日后龙腾九霄,迈入半圣之境,也未可知。
这次被陆明所挫,对于杨万里而言,即是大凶险,同样也是大机缘!
“福祸相依。”朱熹面色微微一动。
身为大儒,杨万里心如磐石,意志如铁。料想也不至于被陆明一念观想所挫,就一蹶不振,终生不得寸进。
在场诸位文宗乃至刘公公都是识货之辈,微一思索,神色便有些莫测。
“易安居士,此人修为太高,非吾人可及,不如你也一同出手吧?”蔡元定见杨万里闭上眼睛,面色淡然,不由苦笑一声,问道。
“甚好,妾身便按半山先生所言。”李清照也神色凝重,点了点头。
“万顷云涛轰怒雷,更深好梦遽惊回。”蔡元定拱手站起,冷喝道。
万顷雷云卷起,化为滚滚云山,波涛如聚,峰峦如怒,骤然间,雷云爆开,猛然轰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吟到这里,话音一顿,神色却有些黯然。
李清照词句以婉约见长,这《夏日绝句》却是慷慨豪放,让人几乎难以置信是出自女子口中。
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曾出任江宁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
李清照曾深以为耻,在路过乌江时,身居霸王殒身之地,有感于项羽的悲壮,面对浩浩江水,李清照随口就吟诵出了此诗。
其时,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从此,却再也无人为她挡风遮雨……
靖康耻,北宋灭,山河破碎,家破人亡,李清照心中悲痛,大病一场。
蘸着血泪,她写下了“祭赵湖州文“,其中有句云:“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方是她的真实心境写照。
“才藻非女子事也!”似有女子嗤笑声在耳边缭绕。
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到头来仍是报国无门、情所无托,终落得不被理解、众叛亲离的下场。
在经历国事衰败、君主无能的绝望后,不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将死之际,灵气复苏,一念成文宗,至此成为书院副山主,天下间一流人物,傲笑人间。
原本讥笑、谩骂她的文人,对她态度急速转变,只是她心中已不在乎。
心若已死,便是权倾天下,不过苟延残喘。
在李清照怔怔出神之时,一名身长八尺的伟岸男子已从虚空中凝聚而出,手持巨剑,大步向陆明走去。
身既死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