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0 章(1 / 1)

无限之大魔神王 墨天心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势,迁都开封固守,唯恐昔日皇城,终不免付之一炬。”辛弃疾连忙附和道。

“可能也没这么严重。”陆明道。

“嗯?”

“蒙古如今所虑者,完颜洪烈一人而已。若完颜洪烈败亡,完颜陈和尚只得率西部军团进驻燕云,辛文宗若借此率军北上,亦可收复半壁江山,再灭金拒蒙,正如昔日武穆所想。”陆明淡然道。

话说回来,在整个南宋,估计也没几个人有陆明这么迫切的灭金之心。

毕竟别人等等也罢了,陆明灭金可是关系到他的晋级任务、

太浪了,导致任务失败,还是挺麻烦的……

“这……”辛弃疾和陆游对视一眼,神色微微有些兴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辛弃疾这“弃疾”二字,便是效仿昔日冠军侯霍去病,本就怀着扫荡乾坤之志,若能直捣黄龙,对于当世之人,足可谓最高荣誉了。

“只恐朝中掣肘。”片刻之后,辛弃疾轻轻叹了口气。

“臣无行则清君侧,君无道则弑君代之,千秋功业,本就不可能面面俱到,二位都乃国士无双之才,自然看得透彻。”陆明笑道。

“……”

这么直接的么?

辛弃疾和陆游同时吸了口冷气,小心翼翼的看了看左右。

“此乃后话,先不谈这些,便是出兵伐金,首要保证完颜洪烈陨落,金国无心相抗,完颜陈和尚进驻燕云,否则也有一番大战,沿途诸城亦将毁于战火。”辛弃疾叹了口气,认真思考起来。

完颜洪烈如今堪比造神,在金国军政的声望都达到了巅峰,甚至传闻金帝完颜璟也有心禅让,若陆明真能把他击杀,倒是很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嗯,到时候自见分晓。”陆明看了着沉默思索的二人,笑道。

也不错,若是宋军可以吞金的话,便不需要去找阿刺海别吉合作灭金了。

那小妮子看似单纯,一颗心思都系在郭靖那傻小子身上。但其实她心中很有主见,武道天赋更是出奇的好。

若是让她拿下了燕云十六州,获得大量资源,倒是有些养虎为患的感觉。

若是自己离去之后,蒙古在她手中再度灭宋,这番莫名其妙的因果又要落在自己头上。

提前将她击杀,格局却又太低了。况且,她成为郭靖妻子,又是日月阁的客卿,无论如何也算不上敌人。

陆明摇了摇头,放弃这种莫名其妙的纠结。

起码,到时候见了铁木真再说吧。

御书房外的庭院中,稀稀拉拉放在八九把藤椅,却有三把空置。

居中乃一名身穿黄袍的青年,正是南宋天子赵扩。

几名儒生打扮的男子和一名风韵犹存的少妇则分坐两侧。

“太傅、枢密使辛弃疾,少傅陆游,日月阁主陆明至。”不多时,前阵子前往太室山传旨的刘公公唱道。

虽然他语气沉静,但提到陆明的时候,他话音还是微微一顿,显然有些心有余悸。

“三位不必多礼,请随意落座。”赵扩微笑道。

“多谢陛下!”辛弃疾显然对这个场景颇为熟悉,他向众人拱了拱手,径自走到赵扩右边身侧的藤椅旁,坐了下来。

东汉至唐宋,世间礼制往往以左为尊,直到元朝方才是右尊。但到了明清,便又改回了左尊。

放在那时的环境,皇帝右边身侧,自然是第三尊位所在。

倒也极为符合他一品大员、武官之首的地位。

赵扩的左手边,则坐着一名神色严肃,儒雅飘逸的中年男子,自然是当今太师丞相朱熹朱元晦了。

陆游则一贯闲散,有些“君子群而不党”的味道,跟心儒书院几名副院主也关系一般。

略一沉思,他索性走到那少妇面前,道了一声“易安居士”,便拱了拱手,坐了下来。

“随意落座么?”见到那两人已然入座,陆明微微一笑,右手一点。

一把藤椅轻轻弹起,在空中一个平移,静静落在赵扩的正对面。

“这里不错。”陆明露出满意之色,坐了下来。

全场骤然间安静了下来……

462.朱熹

虽然这藤椅看似散落,但在场都是当世大儒,对于风水阴阳都精通无比,具体摆放位置其实还是有讲究的。

原本是以宋帝赵扩为中心,依次散开,成为众星捧月的结构。

但陆明随手移了下藤椅的位置,便从众星位摇身一变,成为了主位,众星捧月之势,瞬息间变为了日月争辉。

杨万里主管礼部事宜,眼见如此大不敬行径,不由眉毛一挑,脸色也沉了下来。

环顾四周,却见朱熹等人个个面无表情,视若未见,杨万里心中一动,便也强自按捺住。

他毕竟也不是纯学究型研究员,身为心儒书院的副山主,本来就归属朱熹一派。

之前他们几个心儒书院的文宗已经商议过了,如今陆明时势所造,地位超然,也算是朝中大势。

故心儒书院等人联手把控朝政便可,名利二字让出几分,其实也无妨。

若是为了个座位就开战,显然是因小失大,主次不分。

但让陆明大摇大摆坐在那里,到显得跟皇帝地位对等,己方众人便是朱熹也成为了配角,气势无端弱了几分。

“陆魔主果然行事大气磅礴,也对,你武道修为乃人间无上之境,本为武中帝王,朕不过俗世称帝。你我并称,倒是朕占了个便宜。”沉默了片刻,赵扩轻轻一笑,脸色却颇为淡定。

听到“魔主”二字,辛弃疾和陆游微微一喜,而朱熹等人脸色更为难看了。

这一句话,就算钦定了?

史载宋宁宗赵扩的政治能力并不十分出色,甚至统治前期朝政由韩侂胄把持,后期则由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

但他平时虚心好学,生活节俭,并善于听取臣下意见,总体而言尚算一名仁德之主。

但是此界突如其来的灵气复苏,大儒们个个文武双全、一怒破军,韩侂胄、史弥远等人既然没证到文宗,哪怕再善于专营,也不过混个三品大员。

三品大员,小日子固然过得不错,但想如同前世一般一手遮天则是无望了。

文宗者,天地共鸣,方才算是读书有成,堪称文人领袖,也才具备身居一二品主官的资格。

当然,读书人的境界高低其实跟他在道德上是不是圣贤、或者施政能力好坏,并没有半点关系。

但谁在乎呢?

况且,身为文宗,个个文采斐然,除非遇到陆明这种不讲道理的,常规辩论则是文宗擅长的领域。

对于赵扩而言,其实是颇为不满的。

朱熹、辛弃疾既然存着实现自己政治理念的心思,想要实现理念,首要便是掌控权力。

朝臣掌控权力,自然便要分走君主手中的权柄,在空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