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1 / 1)

大唐总校长[穿书] 云长歌 269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152章

李谈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沉默了一阵, 清空闭上嘴站在一边大气都不敢出。

在他看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之前李隆基在位的时候给李谈的优待太多,对他也太纵容, 如今新皇登基还肯不肯给李谈这个优待就说不好了。

按照以前的惯例, 新皇登基肯定是要打压一下兄弟们。

一个是怕这些兄弟不老实谋个反什么的, 第二就是从这些兄弟手中夺来一些资源给自己儿子。

要知道大唐就这么大,其中大臣们的利益要保证,所以皇室的资源其实是在一定限度之内波动的。

刚开国的时候还好, 分封不算难, 但经历个两三代下来, 皇室这个队伍越来越庞大,皇帝要保证自己和儿子们的利益就必须“削藩”。

而李谈之前不仅封户是所有兄弟中最多的,还经常收到李隆基和杨贵妃的赏赐, 这两个人给的零花比他的俸禄还要多。

当然自从战乱以来这个收入几乎就没有了,但清空还是觉得李谈大概是不高兴的。

毕竟这么半天了他一个字都没说啊。

实际上李谈并没有不高兴, 他只是有些感慨,李隆基给李亨留下的心理阴影可太深了,居然直到现在他才发现自己的父亲已经老迈, 对朝堂的控制力大不如前。

当然也或许是李亨到最近才将大臣拉到他这边,这才有了李隆基的退位。

感慨完之后他就开始思考, 这一次他能从李亨那里讨点什么。

虽然说现在大唐算得上是四分五裂, 可新皇登基面子还是要的,大赦天下不能少,至少这个过场必须走。

而大赦天下的意义就很耐人寻味了, 李谈干过的事情不能上报的太多,凉州的新州府,朱邪狸的素麻城。

不过新州府之前已经从李隆基那边过了明路,基本上没什么问题,只有素麻城,他也想过个明路。

虽然他认为素麻城是朱邪狸的,但到底是在大唐的土地上,等安史之乱结束之后,朝廷腾出手来说不定就要搞一搞素麻城。

毕竟素麻城的位置太好,没有水源的问题也都解决了,这样一个通往中西方的咽喉要道,肯定要掌握在朝廷手中才行。

所以李谈打算将那里拿到自己手中,当然他不会告诉李亨那里有一座城池的,他只会跟他多要一点封地,如果能将真个凉州换成他的封地就好了。

只不过那样的话他的封号是不是要变成凉王了啊,这……可不太好。

在沉默的过程中,他脑子里思索的就是这件事情,至于清空担心的,他才不担心呢。

新皇登基为了显示自己的仁慈总是要找一个听话的兄弟来彰显大度,简而言之就是树立一个标杆,告诉其他兄弟只要你们老实,就能拿到更多的钱财权势。

而且这也是为了青史留名好听一些,李亨的兄弟们都不太省心,尤其是现在还有一个李璘在谋反,在这种情况下,李谈是最好树立标杆的最好人选。

他名义上是李亨的弟弟,实际上却是李亨的儿子,别管身份怎么变,在李亨那里,跟李谈做了十几年的父子也是真的。

所以只要李谈不过分,他才不会跟李谈过不去。

李谈想明白这一点,着手就开始写贺表,也亏了他本人文化水平还行,至少写个文辞华丽的贺表还是能做到的,这要是换成其他人,在没有长史的帮助下怕是要抓瞎。

李谈将贺表发出去之后,没有选择立刻动身,而是等了两天。

他在等李亨下一步的举动,在如今这种战乱的情况下,作为圣人的李亨如果还在蜀中继续避难的话,只怕天下人都会失望。

毕竟之前大家对李隆基已经很失望了,所以不自觉的就会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

而李亨一直以来给人的形象都很单薄,他没有什么太出色的地方,但相应的大家也没有发现他有什么极大的缺陷。

更何况对于皇帝这个职位而言,他还很年轻,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正是雄心壮志的时候,跟李隆基的暮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谈等他主要是想看李亨会不会来长安,如果来长安的话,他就会多写一份奏折,将自己的计划告诉李亨,然后等李亨到了长安,甚至不用到长安,只要下一道圣旨让他去夺回洛阳,他再动身。

这样李亨的功绩上哪怕没有收复两京,也有一个收复洛阳,不会那么难看。

只不过他等了两天之后,蜀中的确传来了消息,只不过这个消息并不是李谈乐于见到的。

李亨的确没在蜀中继续躲避,他也的确带兵出来了,然而他带兵去的地方让李谈万万想不到——他居然要去江南。

这目标就是奔着永王李璘去的。

李谈听到之后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他知道以前永王李璘就是单纯的谋反,虽然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谋反。

而自从李亨登基以来,李璘话锋一转,就开始抨击李亨篡位,囚禁老父,然后打出来的旗号就是要将替太上皇教训这个不孝子,并且将太上皇救出来。

在面对这样的谣言的时候,李亨自然是生气的,不管李璘说的是不是真的,给谁都要生气。

可问题是哪件事情更重要你心里没数吗?永王李璘手上撑死有两万人,而李谈已经让建宁王去了,并且给了他手谕,让沿途在折冲府协助建宁王消灭反贼。

李谈的手谕在权威方面自然是比不上圣旨的,然而他这段日子以来已经有了极高的威望,所以愿意响应的人也不在少数。

更何况江南那边也不都是乱臣贼子,许多读书人都在各方奔走想要集结人马对抗反贼。

在这种情况下,根本用不着李亨御驾亲征。

或者说李璘不值得李亨御驾亲征,这不符合常理,而打破常理一定是有原因的,那么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李璘说的都是真的。

圣人这真的是被逼退位,当然这件事情说起来是不应该,但是考虑到现在大唐的情况,大家又觉得李隆基的确不适合再继续当皇帝了。

大家对这件事情的容忍度还好,但如果李亨真的囚禁了李隆基,那大家就不能容忍了。

这是不孝啊,皇帝作为天下人的表率,一言一行都应以孝为先,怎么能做出这种事情呢?

在听说李亨去江南的时候,李谈就知道不孝这顶帽子他是摘不下来了。

李谈气得不行,真是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李亨也会变成猪队友。

而此时恰巧李俶的信过来,李谈原本还以为是长安除了什么事情,结果等拆开之后才知道李俶根本就是写信过来吐槽的。

吐槽的自然就是李亨,这种话他对别人没法说,甚至对妻子都没法说,思来想去也就只有一个李谈还能说一说了。

他还表示早就知道李隆基要退位,所以当时他就写信给李亨,让李亨登基之后来长安,重新办一次登基大典。

毕竟作为大唐的皇帝,京城并未落入敌手,却要在蜀中登基,这算得上是耻辱了。

李俶原本以为李亨会同意,所以已经开始着手准备登基大典,为了这个他都开始省吃俭用。

结果万万没想到李亨压根就没打算回来!

可想而知李俶对他的父亲也是十分失望的,之前已经让人开始做的登基大典的方案也暂停了,他觉得李亨这辈子大概都用不上这个了。

如果他能尽快来长安,虽然有个时间差的,但是新皇登基的消息还没有广告天下,所以还能打个时间差。

可他要御驾亲征,那就代表着是要昭告天下了。

李谈看着李俶信里那一堆堆的感叹词,估摸着如果他会用标点符号的话,可能信纸上就会变成一堆堆的感叹号了。

李谈原本也有点糟心,但看到李俶更糟心,他居然心情好了一点。

毕竟无论李亨干啥他都不用帮忙收拾烂摊子,但李俶是躲不开的。

看完信之后他就将信给烧掉了,毕竟看这样子李亨大概指望不上了,那么李俶就不能再有任何黑点。

虽然这件事情比较难,但目前来看李俶可比李亨靠谱多了。

李谈等了两天等来失望之后,就直接带着人偷偷往洛阳行进。

为了不让安禄山提前发觉,他甚至是将大军兵分三路,这样每一路都不到一万人,看上去就没那么显眼了。

李谈走的时候没有告诉朱邪狸,只不过朱邪狸派出去的斥候在发觉缑氏县那边的垃圾之类的变少了,他就知道李谈应该是偷偷走了。

同时他心里也松了口气,知道从明天开始就要进入演戏环节——跟袁哲和田神功两个人谈判,看怎么将安庆恩救出来。

大唐总校长[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