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思乡苦情
怀袖放下杯盏,将木托盘放在旁侧的小桌上,蹲下身子收拾散落满地的奏折。
怀袖将拾起的奏折重新整齐地放在康熙的书案上,见康熙面色仍微含怒样,含笑轻语:“万岁爷,喝口茶润润嗓子吧。”
康熙暗叹了一口气,端起茶盏,轻轻虑了虑茶末,掀开来杯盖正要饮,见清亮的茶汤上漂浮着丝丝缕缕的玫红薄雾,如同浅浅的胭脂漂浮于杯盏之中,康熙不禁问道:“这是什么茶,怎么朕平日不曾见过?”
怀袖解释道:“这并不是万岁爷御茶房的茶,是我趁着初夏,合欢花盛放时采了晾晒封存起来的,先前给老祖宗送去大半,留下少许。”
康熙吸了吸鼻子,茶韵清香中缭绕着袅袅芬芳,不禁点头赞:“这味道很是清爽,这合欢花沏茶有何特殊的作用么?”
“这合欢花中含有糖苷,据《本草经》中所载,合欢具有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之功效,尤其此时正值夏秋更迭,四时交替正是虚火易升之时,此时用合欢茶饮,可稳心神,凝思绪,于神澄清明智甚是有益。”
康熙闻听笑道:“这合欢花倒还正适合朕饮用。”
话语落时,低垂着眉目注视茶盏中漂浮的轻软的合欢花,无奈地笑了笑,低声道:“朕何尝愿意与这些大臣们怄气?只是,朕这儿若不催促,到了下面就越发拖延的没了边际,朕可以等他们,可天下国事岂肯等朕呢?”说罢,伸手抚了抚着手边撂着的一道奏折,剑眉不自觉地又微微锁了起来。
怀袖看见眼康熙手底下压着的那本奏折,心中蓦地一紧,口中急欲询问北疆的战事,但意识到此时此地不合时宜,随即迅速将心思悄然隐去。
细细琢磨着康熙刚才说的那句话,怀袖思索片刻,笑道:“奴婢不懂万岁爷那些治国之道,亦不敢妄谈那些御人之术,只不过平日素喜摆花弄草,便对这些看似无情无性的东西留意的多些。”
康熙漫饮着茶汁,细细听怀袖讲话,总觉得每次听她讲的,虽然不似书中的陈篇道理,却也很有几分意思,不觉听得入神。
怀袖说道:“如同我们平日看着一棵树,从春雨初降,枝头萌生枝芽,再到嫩黄转为浓绿,不知觉已过数月,再由浓绿转为金黄,清风已凉,转眼一年之中已走过了三个季节,我们却从不曾有过一觉醒来便是由春至冬的经历。”
康熙听着这些话,不觉眉心渐蹙,似是陷入了细腻的沉思中。
怀袖看康熙似听得认真,浅语继续道:“其实,春夏秋冬是以一种绵密的姿态向前推进的,而我们等待一片树悠湖水,多情黄昏。
黄昏却是多情,然而,黄昏也确是无奈,想起李商隐在《代赠》中写道:留上黄昏**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然而诗中之人,即便是立尽斜阳,尚有芭蕉与丁香这两株植物相伴,尽管,芭蕉的阔悠,空空伴着素颜的佳人独自忧伤,痴痴守望的精致脸庞中,寂寞与无奈全被照晚的夕阳泄露了出来,百转千回,越发叫人柔肠寸断,不忍顾。
原本想默默地从她身旁走过去,不打扰她的思绪,常宁知道,此刻的怀袖只能凭借着想象,回到故乡,回到思念的亲人身畔,她一个人静一静也是好的。
可当常宁打算正低着头从怀袖身旁过去时候,怀袖却转过脸,看见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常宁有些惊讶,却赶忙仰起头,逼回眼中的泪,强扯笑靥躬身施礼。
常宁虚扶道:“怀姑娘,辛苦你了,谢谢!”
怀袖轻轻摇了摇头,道:“王爷快进去吧,万岁爷还等着您呢。”
常宁哎了一声,向秋水阁走去。怀袖回望着消失在秋水阁丹墀下的背影,心中叹道:危及时,有亲人在身畔,便是幸极之至!
自从怀袖亲手为康熙煲汤羹之后,李德全便将康熙日常膳食安排全交由怀袖打理。
怀袖端着托盘走近清宁宫东厢暖阁的时候,小太监们才去了明烛,正伺候康熙洗漱,常宁在旁侧站着,看见怀袖进来,面露诧色问道:“这么早就用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