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发糕(1 / 1)

我在军营做大锅饭 山花对酒 5251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21章 发糕

  嘹亮的号角声, 急密的鼓声,一声接一声的响起。

  巡城守卫仍在高声喊着:“快快回坊。”

  人群如潮水般退去,喧嚣的长街顷刻间冷清了下来, 唯有灯火不灭。

  岷州二十四坊,平日里每座坊都没有守卫, 百姓可自由出入。

  然而到了战时, 每个坊的东南西北四个门,每个门都会安排十个守卫,专门负责守护坊内百姓的安危。

  苗兰拉着苗薇一边快速往城南松果坊走,一边四处张望寻找张翠玉他们。

  “娘, 娘, 我们在这!”隔着人群,苗兰看到张翠玉,赶紧挥着手喊她。

  听到苗兰的喊声,张翠玉转过头, 看到苗兰和苗薇两姐妹安然无恙, 顿时松了口气。

  “快,你们姐妹俩快些过来, 要打仗了,咱们赶紧回家。”

  苗兰拉着苗薇往前跑去,有不少人迎面朝她们跑来。

  她们是回城南, 对面那些人与她们相反, 是回城北。

  “砰”一下, 苗薇跟前面的一个人撞到了, 那人一身白衣, 高高瘦瘦。

  两人同时后退, 苗薇脸上的白兔面具都被撞掉了, 她松开苗兰的手,想弯身去捡。

  那人戴的也是白兔面具,他揭开面具,正想躬身道歉,于是两人又撞到了头。

  苗薇揉着额头直起身,眼中泛着水雾。

  她性子本就柔软,别说对方不是故意的,就算是故意撞的,她也不敢说出责骂的重话。

  那人看着也就十六七岁,年纪不大,然而看衣着打扮,一眼就能看出是富家公子。

  “对不住对不住,很抱歉,是在下鲁莽了,撞到了姑娘。”白衣少年急忙道歉。

  苗薇在与他对视片刻后,脸上一热,红着脸道:“没……没事。”

  白衣少年冲她笑了笑,弯身为她捡起掉在地上的白兔面具。然而人来人往的,不知是谁走得急,眼睛没看地,一脚踩在了面具上,踩完便跑远了,也不可能去叫住他,让他赔偿。

  苗薇的面具被踩断成两半,白衣少年深感自责。

  “实在很抱歉。”白衣少年把自己的面具递给苗薇,温润地笑道:“姑娘若不嫌弃,我把我的面具给你吧。”

  他扬了扬自己手中的面具。

  “我们都是一样的白兔面具。”

  苗薇没敢立马答应,她看了眼苗兰,想征求苗兰的意见。

  苗兰笑道:“你拿着呗。”

  苗薇红着脸伸手接过白衣少年递给她的面具,小声道:“多谢公子。”

  白衣少年扬唇一笑:“谢什么,我把你的面具弄坏了,赔你一个,本就是应该的。”

  “公子公子,快回去了。”白衣少年身后的小厮焦急地催促道。

  苗兰拉了下苗薇:“薇薇,走吧,我们也该回去了。”

  一家人汇合,齐齐朝着城南松果坊走去。

  回去的路上,苗薇一直没说话,苗兰瞟了她几眼,只见她嘴角翘起,脸上始终带着笑。

  松果坊南门口,已经有十个守卫把守着了,五人一队分站两旁,每人都穿着甲胄戴着头盔,腰间配着长刀。

  进门时,张翠玉朝两边的守卫点头鞠躬:“有劳守卫大人了。”

  其中一人道:“应该的,你们快些回坊吧,外头不安全。”

  “哎哎好嘞,辛苦你们啦。”张翠玉道。

  进了家门,刚跨入院子,张翠玉便叹口气。

  “唉,好好的上元节,就这样被搅和了,那些该死的戎敌,最好是来场天火,全烧死他们,灭绝了才好。”

  苗兰道:“未必是戎敌。”

  张翠玉很气愤:“不管是戎敌还是那些个王八大帅,都不是好东西!他们要是不打来打去的,咱们也能过安稳日子。”

  王二也叹口气:“战乱不断,倒霉的只有咱们这些穷苦百姓。”

  他抄着手,仰头看天,一脸沮丧。

  苗兰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但也能想象若真的打起来了,他们有多苦,将处于水深火热中,别说吃好喝好了,能活下去都不容易。

  想到那样的场面,苗兰心底是惧怕的。

  见大家心情都很沉重,闷闷的不说话,张翠玉心情放松地笑了声:“嗐,又不是天塌地陷了,这不是还没打进来吗?再者说,还有刘大人和陶大人他们在前面顶着呢,他们都不怕,我们怕什么。”

  她看着苗兰:“兰丫头,你去做些吃食,送给松果坊的那些守卫们。上元佳节,本该是热热闹闹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他们却要在寒风中护我们周全,虽说他们是吃粮饷办事,但也都不容易。这天寒地冻的,若真有敌人打了进来,他们是要拿命去博的。”

  苗兰听得心里一阵感动,她重重地点头:“行。那我去做几样糕点给他们。”

  张翠玉问:“你啥时候学的做糕点?”

  苗兰随口回道:“我从书里看到的。”

  一听说书里看到的,张翠玉就不再问了,她不识字。

  苗兰说的糕点,其实就发糕,那些复杂的西式甜点她哪里会做,她只会做几样家常的发糕。

  比如玉米面红枣发糕,红糖发糕,大米糕。

  她转身往厨房走去,王二跟了上去。

  张翠玉道:“要红枣吗?年前我从一个乡下妇人那里买了些红枣。”

  “要的,正需要红枣。”苗兰弯着眼笑道。

  进了厨房,苗兰洗手洗盆,从缸子里挖出两碗玉米粉,又挖了一碗白面粉。

  她拿出一个大碗,在碗中打入两个鸡蛋,搅拌均匀,放入适量的酵面团,用筷子搅开。

  这时候没有酵母粉,只能用酵面代替,醒发好了也是一样的。

  酵面团搅拌开后,她又往碗中加了些白砂糖,把混合后的玉米粉和面粉倒进碗中,再加温水搅拌,直至搅成粘稠的面糊,确保面糊中没有面颗粒。

  面糊搅好后,盖上厚厚的布,放在一边醒发,要发至两倍大。

  发好之后,她用筷子搅了搅排气。

  蒸发糕的模具,她用的是平底陶瓷盆。

  在盆内刷上一层熟油,她用的是菜籽油,将发好的面糊倒进去,在面糊上撒上一把切碎的红枣,继续醒发至两倍大。

  王二坐在灶膛前,看着她打蛋和面搅面,做事干脆利落,有头有序,丝毫不慌乱,心底很是赞赏。

  张翠玉拿了红枣进来,抱着胳膊站在一边看她做发糕。

  她一边看一边啧啧夸赞:“哎呀呀,我大姑娘这手,比仙女儿还灵巧。以后谁要是娶了我大姑娘,那真是祖坟都冒青烟了。”

  苗兰被她逗笑:“娘,你这可就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了。哪有当娘的,自己夸自己女儿的。”

  她又道:“再说了,我也不想嫁人。”

  “你这丫头,又说傻话,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哪有姑娘家大了不嫁人的。”张翠玉道,“待咱们食肆开起来,家中有些家底了,再张罗你的婚事。”

  王二问道:“大姐,为何要等到食肆开起来才张罗兰丫头的婚事,那样岂不是把她年龄耗大了。”

  张翠玉道:“你都是成过家的,岂会不明白。那些个说媒的婆子,最会看人下菜碟了。现如今我们穷,找人相看,那些媒婆只会给我们介绍些歪瓜裂枣的东西,不是穷就是丑,有钱不丑的却年纪一大把。我可不愿意我女儿嫁给那样的人。”

  王二低下了头没说话,因为他就是张翠玉口中的其中一类人,穷人。

  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张翠玉咳了声,急忙解释:“那个……王二,大姐不是说你。为人父母,哪有不为儿女着想的,你能明白大姐的心思不。”

  “大姐,我懂,我明白的。”王二笑着摆手道,“我没有多想,大姐也不要多心。”

  关于谈婚论嫁的事,苗兰只当没听见,不接话也不插话,只安静地听着他们说。

  张翠玉没再继续留在厨房,转身走了出去。

  王二倒也没多想,时不时和苗兰搭几句话。

  看了眼陶瓷盆里的面糊,已经发好了,苗兰道:“二叔,烧火吧。”

  她将陶瓷盆放入冷水中,盖上盖子。

  三刻钟后,发糕蒸好了,还没揭开盖子,便闻到了清甜的发糕香味。

  苗兰揭开锅盖,蓬松的一锅发糕,冒着热气,玉米和红枣的甜香味充盈在鼻尖。

  “大姐,好香啊!”苗青跑进厨房。

  初五也跟着跑进来,小鼻子抽了抽,学话:“好香。”

  苗兰把玉米红枣发糕倒出来,像切蛋糕一样,用刀切成三角形的小块。

  她给苗青和初五一人分了一块,叮嘱道:“刚出锅,还很烫,吃的时候注意点,别烫着嘴。”

  苗青捧着发糕呼呼直吹气,他凑到鼻子前闻了闻:“太香了,烫嘴我也乐意。”

  他张大嘴咬了一口,松软清香,又有红枣的甘甜味。

  “唔~好吃,太好吃了。”

  苗兰见他三两口就吃完了,馋得不行,又给了他一块,问道:“薇薇呢。”

  苗青双手捧着发糕,吃得一脸满足。

  “二姐在屋里看她的面具呢,时不时还傻笑。”

  苗兰笑着打趣:“看来你二姐以后不用吃饭了,可以指着面具过活。”

  苗青问:“为什么呀?”

  “没什么,你还小。”

  做了一锅发糕,苗兰分完后,发现一锅最多只能切出十块。

  四个门,一个门十个守卫,总共四十个守卫,至少要四十块发糕才够分配。

  于是她决定两口灶一起烧起来,同时做两锅。

  接下来,她做一锅玉米面红枣发糕,另一锅做红糖发糕。

  红糖发糕的做法和玉米面发糕是一样的,只不过红糖发糕是用红糖水加在面粉里。

  一次两锅,做四次就够了,总共分下来是八十块发糕,一人能分到两块。

  最先出锅的那些发糕,就留着自家人吃。

  苗兰把发糕装在竹篮里,装了两篮子,一篮子红糖发糕,一篮子玉米面发糕。

  她分装好之后,盖上布,走出去喊道:“娘,糕点做好了,是现在送过去吗?”

  张翠玉走出来:“现在就送过去。”她又道,“你就别去了,我和你二叔去。外面天冷,又正乱着的,你就在家里歇着。”

  苗兰应道:“那你们快去快回,你和二叔也都注意点。”

  张翠玉笑道:“我们又不出坊门,就只是给守卫们送些发糕罢了,你不用担心我们。”

  苗兰拿了两块玉米面红枣发糕,自己吃一块,手里拿着一块,是给苗薇拿的。

  她走进里屋,看见苗薇果然如苗青说的,正拿着白衣少年送的白兔面具坐在桌边傻笑。

  “哟,喜欢上人家了?”苗兰走上前去,笑着打趣她,“怎么着,才见一面,就动心了?”

  苗薇把手往后一背,嘟着嘴道:“大姐你胡说什么呢?”她抿了抿唇,害羞地低下头,“我只是觉得他长得很好看,也很温柔。”

  苗兰:“哦哦,也就是说,你只是喜欢他长得好看。”

  苗薇抿着嘴,没说话,点了点头。

  苗兰怔了怔,突然懂了。原来这姑娘是颜控,只是喜欢长得好看的男人罢了。

  她松了口气,这样就好。

  只要不是一根筋的非要喜欢某个人,那就不会被伤到。换句话说,长得好看的男人,她都喜欢,这种人根本不会被所谓的“爱情”伤害。

  苗兰笑得更真诚了些:“天下间好看的男人多着呢,我怕你到时候喜欢不过来。”

  苗薇嗔她一眼:“哎呀,大姐你又胡说。”

  “好好好,我不说了。”

  张翠玉和王二,一人挎着个篮子往松果坊的南门走去。

  城门虽然没关,但却有守卫守着。

  现下岷州城中二十四坊的门,全都有守卫站岗,护着坊中的百姓。

  大家各自在家中,不受任何干扰。

  心大的该吃照吃,该睡照睡。

  其余人,也顶多长吁短叹几声。

  “守卫官爷,我们给你们送吃的来了。”张翠玉见到南门守卫,笑着走上前去。

  “不用不用,大娘快回去吧,不用给我们送吃的。”南门守卫长摆手拒绝,急着催她走。

  王二道:“官爷们就收下吧,你们守护我们,我们没什么好报答的,只能送点吃食。”

  见南门守卫长仍旧摆手拒绝,张翠玉直接掀开了布,拿出一块玉米面红枣发糕递上前去:“官爷,收下吧,是我大姑娘苗兰做的,想必你们听过她的名字。先前在城外给工人做饭的厨娘,连府衙几个大人都夸她做的饭食好吃。”

  一听是苗兰做的,再闻着发糕的清甜香味,南门守卫长吞咽了下。

  他看了看同伴们,只见大家眼都不眨地盯着张翠玉手里的发糕。

  “行,大娘,那我们便收下了。”南门守卫长上前,双手接住。

  王二又赶紧从他的篮子里拿出一块红糖发糕递给南门守卫长:“再尝尝这个。”

  南门守卫长道:“够了够了,一个就够了。”

  张翠玉笑道:“我姑娘做了八十个,你们四十个人,正好一人两个。”

  南门守卫长不再推辞,满面笑容地接过两块发糕。

  其余的守卫也都拿了发糕,一个接一个的道谢。

  张翠玉和王二发完南门,又去发东门,然后是北门,最后发完西门,便直接从西边回家。

  初春的风,仍旧很冷,尤其是夜里,刮在脸上,如刀划过。

  然而松果坊这边,四个门的守卫,每人都捧着一块热腾腾的发糕,站在寒风中,吃着笑着,对于即将到来的战争,也不再畏惧。

  他们心里是热的,血是滚烫的,拿刀的手是充满力量的。

  敌人强,他们更强。

  苗兰和苗薇,两姐妹吃完发糕,洗漱完坐在床上说小话。

  苗薇用手指戳了戳苗兰的胳肢窝:“大姐,你今年就十六岁了,你跟我说实话,你有没有喜欢过谁?”

  “胡说,我才十五岁。”苗兰一脸认真的纠正。

  苗薇抿着嘴笑:“去年你十五岁,可这都是新的一年了。”

  苗兰道:“然而我是冬月的,才满十五岁不久。”

  “好好好,大姐你最小了,你才十五岁。”苗薇抱着她胳膊摇了摇,“大姐你说说嘛,在安宁时你有没有喜欢过谁?”

  苗兰搜寻了一下原主的记忆,没搜寻到关于情情爱爱的。

  在原书中,原主只爱过男主卫临,没提到喜欢谁。

  于是她摇摇头:“没有。”

  苗薇又问:“那现在呢?”

  “也没有。”

  苗薇拿胳膊肘拐了她一下:“大姐你好没趣哦。”

  苗兰笑着捏了捏她的脸:“你有趣,才见了人家一面,就躲在屋里傻笑,原先不是还盯着卫临看么,现在这么快就移情别恋了?”

  苗薇道:“你不说了么,卫临不是我们能想的,既然要不到那就不要了呗。反正,又不只是他一个人长得好看。”

  “什么好看不好看的,姐妹俩说什么呢。”张翠玉走进屋来。

  苗薇赶紧缩进被窝里,用被子蒙住头。

  苗兰笑道:“薇薇大了,正在说想嫁人呢。”

  “我没有。”苗薇在被窝里轻轻踢她一下,“大姐你别胡说。”

  张翠玉语气严肃道:“你大姐都还没想着嫁人,你才多大点,就想那些,没羞没躁的。”

  接着她又教训苗兰:“你看你妹妹都知道想着嫁人,你却不急,等过了这一阵,娘就为你寻摸岷州城内的好男儿。”

  苗兰:“……”

  她就不该多嘴说那一句。

  松果坊南门,守卫长吃完玉米面红枣发糕,红糖发糕没舍得吃,他去年刚娶妻,正是新婚情浓之时,他想把红糖发糕留着带回去给他媳妇儿吃。

  突然陆无机走了过来,南门守卫长捏着红糖发糕呆愣住。

  陆无机一眼看到他手中捏着的发糕,问道:“怎么,没吃饭吗?”

  南门守卫长:“禀大人,这……这是苗姑娘做的糕点,送给我们吃的。”说完,他双手奉上,“大人请,这是小的特地为大人留的。”

  陆无机道:“你吃饱了吗?”

  南门守卫长:“禀大人,小的吃得很饱。”

  陆无机伸手接住:“那我便不客气了。”

  另外九个守卫,还有五个人也是只吃了一块,留着一块打算带回去给家人。

  然而一看这架势,谁还好意思捏在手里。

  于是剩下的五个人,都把发糕上交给陆无机。

  陆无机倒不是要了自己吃,他是打算拿去给城外那尊神。

  汉阳王勾结匈奴夜袭岷州,为了不暴露岷州兵马的数量,他们需要燕昭带兵去击退汉阳王赵逊的兵马。

  如此一来,他们才能专注的攻打匈奴。

  尊神燕昭在城内和苗兰匆匆告别后,便带着人马火速出城,去反杀卫临派来的人马。

  这次他来岷州,只带了两百精兵,随他进城的只有三十人,另外一百七十人全都在城外等着。

  卫临派了五百精兵过来杀燕昭,带兵的叫岳风,是卫临手中的一员大将。

  然而卫临的五百人马,却被燕昭的二百人马杀得丢盔弃甲。

  燕昭亲自出面,不到三个回合,便将岳风挑下马,刀尖直抵他咽喉,只要他用力往下一刺,便足以让岳风毙命。但他却没要岳风的命。

  “回去告诉卫临,关中我会再夺回来的,不仅关中,还有洛阳和长安,乃至九州大地上的所有疆域。”

  岳风从鼻腔里发出一声不屑的冷哼:“哼,无耻小儿,口出狂言,有能耐再和你爷爷大战三百……”

  不等他骂完,燕昭手腕轻转,手起刀落,岳风头发被削去一缕。

  “下次再废话,我手中长刀所落之处,便不再是你的头发,而是你的项上人头。”

  他声音冷淡,目光更是冷如寒潭。

  陆无机拿着发到回到衙门,燕昭手拄着长刀,正在和将士们排兵布阵。

  他刷一下抽出刀,手握刀柄,刀尖点着沙盘,冷声道:“这里,范将军带八百精兵埋伏于此,待汉阳王的人马一到,便冲出去诱杀。且杀且退,将他们引到摩天岭下。”他刀尖一转,指向摩天岭,“陆大人带带三千人马藏于摩天岭,且打且躲。”

  司兵参军范龙问道:“燕大将军,我带八百精兵诱敌没问题,可陆大人只带三千人马,会不会少了些。汉阳王可是带了三万兵马过来。”

  燕昭看他一眼:“你们岷州有多少兵马?或者你们刘大人想让别人知道他有多少?”

  陆无机道:“燕大帅安排得合理,三千人马足以。再说了,不还有燕大帅的亲自上阵帮咱们吗?”说完,他打开油纸包,里面包着六块发糕,“这是我们岷州特有的发糕,还请燕大帅赏脸一尝。”

  燕昭到现在还没吃晚饭,确实饿了。

  他也不客气,拿起一块吃了起来。

  松软清香,入口一股甘甜味。

  吃完一块,燕昭随口问道:“这发糕是哪里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