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着一大盘子水果,放在了茶几上,李晚晴笑嘻嘻的看着政纪说:“西瓜和葡萄可甜了,姐夫你尝尝。”
话音一落,一片寂静,众人都面面相觑。
姐夫?!
这样一个一个称谓,在楼下的时候叫还好,在这么多人的面前的情况下再叫出来,感觉就不一样了。
按理说来,今天是政纪第一次登门,他还没点明来意,倒是李晚晴一句“姐夫”先点了题,有点主客颠倒的感觉。
话出口,看到众人的反应,李晚晴也意识到了自己说错了话,红了红脸吐了一下舌头,说了句“我去热点水”,逃离了客厅。
几分钟后,众人都坐了回来,政纪看了眼在场的人们:“伯父伯母,之前咱们也已经见过面了,我就不自我介绍了,我和刘璐是高中同学,在高中的时候就喜欢她很久了,高中毕业后,我们一直在交往,这次来,是想确认下我和小璐的关系,征得伯父伯母的同意。”
说到这里,政纪停顿了下来,看了看刘璐,然后看向了刘璐父母。
客厅里的和刘彩云夫妇和李婉晴也都看向了刘正军夫妇。
刘正军夫妇看到大家都看向了自己,和政纪对视了几秒钟,然后缓缓点点头。
“年轻人的事,只要彼此喜欢,彼此负责就好,我同意”,刘正军缓缓的开口了。
话音落后,众人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皆大欢喜。
政纪说出这段话是经过斟酌有内涵的:
第一,说了自己喜欢刘璐很久,主动追的刘璐。
第二,自己很认真,并没有想着越过刘璐的父母私定终身,而是专程来取得刘璐父母的信任。
一段不长的开场白,在无形中给足了刘璐面子,也让照顾了刘璐父母,让他们多了很多自信。
若不是认真的,何必兴师动众专程来女方家里?只有在乎她,才会在乎她的家里人,才会尊敬她的父母。
政纪表现出这样的诚意,怎么可能对女儿不好?
政纪听了刘父的话,然后接着说:“谢谢伯父同意我和小璐的交往。我会在一个我和小璐都觉得合适的时机,向外界公开我们的关系,让她光明正大的出现在公众面前,请伯父伯母相信我,我对小璐的爱是发自真心的,我会用我的一生来保护小璐、支持小璐,让她幸福快乐,一世无忧。”
政纪的话说完,刘璐的母亲轻轻握住了刘璐的手,眼中带着祝福和慈爱的光芒看着女儿。
听政纪说完,刘正军点点头,开口说:“我们都是过来人了,你们年轻人的事,我们也都经历过,叔叔也知道你说的是真心的。不过既然刚才你说了让小璐幸福快乐,我和你伯母,也没有别的要求,只有一点别让爱最后变成伤害。”
政纪听了,知道自己表态的时候到了,郑重其事地站起来说:“请伯父伯母放心,我用我的余生发誓,我会用我所有生命呵护她,保护她,不让她受一丝委屈。”
听政纪说完,刘正军拍拍他肩膀示意他坐下,放下茶杯接着说:“既然如此,我身为小璐的父亲,我就托大说几句吧,我个人对你还是很满意的,我相信小璐她妈也是一样的看法。我们同意你们交往了,也祝福你们在将来的日子能和睦相处,早日共结连理,婚姻是一辈子的事,不是一小段时间的新鲜感,希望你们能够彼此多体谅,包容,多迁就对方的缺点,互敬互爱,白头偕老。”
一段话,一锤定音!
这是两个男人,两代人的无形交锋,一个提出要求,一个给予承诺,侃侃几句话,就把事情大致定下来了。
到此,虽然政纪还没正式提亲,即便政纪父母和他们还没见面,但以政纪的名声和地位,他的态度才是刘家最大的门槛。
既然今天政纪亲自来了,并且给了这样一段承诺,等于说两家已经跨过了最大的障碍与门槛,后面的只剩下了一片坦途。
第九百六十五章 交谈
用另一句话来说,两个人从今天起,能够大大方方地冲着结婚为目的的约会交往,也不用跟家里撒谎了。六零 而政纪这一方呢,他也可以名正言顺地往刘家打电话,和刘父刘母经常聊天或者登刘家的门了。
正事儿谈完,刘彩云也适时插话说:“真是成了一桩大好事儿,我是小璐的姑姑,没想到啊,我侄女儿竟然找了一个这么好的男朋友,第一次听到侄女儿说你的时候,我还以为是重名呢?年纪轻轻,有这样的成绩,真实难能可贵啊!”
政纪笑呵呵地说:“您过奖了。”
这时候,一直沉默的*看了一眼手表说:“十二点多了,大家看看是出去吃还是在家吃?”
话一出口,刘正军和李慧不约而同的看向女儿,而刘璐则愣了下,然后看向政纪,政纪想了想说:“我觉得在家挺好,能尝尝伯母的手艺,我总在外面吃饭,胃口被饭店的油腻着了。”
刘彩云和李慧两个一听政纪这么说,同时起身,刘彩云笑着问:“小政你喜欢吃些什么样的菜?有什么忌口吗?”
政纪摇头说:“您随便弄点行了,我不忌口,什么都可以。”
有了底儿,女人全去厨房了准备,留下男人们在客厅里随意的聊天。
至于做什么,那看她们的手艺了,食材是不缺的,因为政纪要来,李慧一大早去菜市场提前准备了各种蔬菜。
说起准备蔬菜,这其实一开始她也没想到,是*打来电话安顿的是准备之一,用*的话来说是,政纪来了说不定要留下吃饭,既然是第一次来家里做客,由刘家人做家常菜来招待去饭店合适的多,也正是因为听从了他的建议,午李慧出去买了很多菜回来,事实,人家*猜测很准确。
*的会做事,表现在了这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别小看了这样一件小事,有时候是能够改变局面的,他能够这样,主要是和他的身份和阅历有关,身为一名副局,酒局和会做人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经常会公务出差,自己本身也喜欢出去旅游,所以基本全国的很多地方他都去了个遍,这走的多了,见过的人自然也广泛了,各行各业的,各种性格的,见识自然也丰富了,光从这个眼界来说,跟一辈子没出过山西省的刘正军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有句话说得好,“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人的阅历,是随着年纪增长之外,走过的路也是其的原因之一,看到的风俗人情多了,自然而然的思维方式也会随着发生变化,所以,在这一小段时间的聊天,也只有*,能够勉强跟得政纪所说的天地视界,而一旁本应该是主人的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