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1 / 1)

古代公主穿八零后赢麻了 蓝榄 3669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73章

  与此同时, 江家的日子也大有改善。

  江家夫妻以前活得谨小慎微,比许母过得还要俭省,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现在虽然两口子每个月都能挣不少钱, 但也只是饮食吃喝上改善了一些,大部分钱都存下来了。

  6月8号是端午节, 中午江舒云和许绍庭回娘家团聚过节,江晓雪也放假回来了。

  江舒云问:“晓雪,再过十天就要中考了,你准备好了没有?”

  江晓雪颇为自信地说:“准备好了!我这学期又进步了, 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七名, 要不是数学最后一道大题我把草稿纸上写的步骤和答案抄错了, 扣了10分, 那就能前进两名了。”

  江秋月嗔道:“抄都能抄错了,怎么这么粗心大意。”

  江晓雪也后悔,信誓旦旦地说:“是啊, 中考的时候我一定认真作题,仔细检查,保证不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了。”

  话音刚落, 外面轰隆一声, 打了个响雷。

  江晓雪吐吐舌头:“我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中考要是不能考进前五名,我就一个月不吃肉!”

  “行,那我们就等着瞧了。”

  六月的天, 孩子的脸, 说变就变, 一家人正吃着饭时大雨就稀里哗啦地下下来了。

  没过一会儿, 江家年久失修的老房顶就开始漏雨, 断线的珠子一样滴在破旧的家具和泥地上,如同下起小雨。

  囡囡大概是跟外公外婆学过,马上迈着两条小短腿跑去厨房拿了个搪瓷盆来放在漏雨的墙角下,叮叮咚咚直响。

  小姑娘从去年底开始每天都喝一杯牛奶,吃饭也有肉有蛋加强营养,所以小脸蛋变得圆润白净,个子长得飞快,比村里同年龄的小孩子都要高一截。

  而且小姑娘的小脑袋瓜也特别灵光,虽然才三岁还没上学,但已经认识不少字了。

  许绍庭赞道:“囡囡真聪明!”

  囡囡咯咯直笑:“谢谢二姨父!”

  江晓雪顺势问道:“囡囡,上周小姨教过你一首关于下雨的古诗,你还记得吗?”

  囡囡歪着脑袋想了想,答道:“记得。”

  “那你背来听听。”

  囡囡就歪着脑袋有板有眼地背起来:“《临安春雨初霁》,作者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江晓雪鼓起掌来:“不错不错,呆会儿小姨奖励你一颗大白兔奶糖。”

  “好啊,谢谢小姨。”

  陶春兰抱着外孙女亲了亲,说:“我们家囡囡真棒,晚上外婆给你做红枣奶糕吃。”

  “哇,谢谢外婆!”

  一家人纷纷予以掌声鼓励,江秋月也欣慰不已。

  江舒云随后说:“爸,妈,家里的房子太旧了,不止是住着不舒服,还很不安全,赶明儿找人修一下吧。”

  许绍庭立即附和:“没错,这事包在我身上,我明天就去找个施工队。”

  陶春兰说:“是该修了,不过这个钱不用你们出,我跟你爸这半年来攒了不少,足够用的。”

  江海涛点点头:“没错,修房子的事我们自己来就行。”

  江秋月说:“是啊,你们俩不用担心,还有我呢。我正打算给囡囡弄个小单间,给她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小两口就答应了。

  当天江海涛就在村里找了两个专门给人盖房子的泥瓦匠,买了水泥砖石等材料,准备第二天天晴就开工,加上他自己抽空干点活,估计上十天能搞好。

  虽然他腿脚不便,不能上下攀爬,但搬运东西抹个泥灰还是可以的。

  第二天是周日,果然是个大晴天,一大早两名泥瓦匠刚到江家,许绍庭和许绍堂兄弟俩也来了。

  江家人自然都认识许绍堂,不过许绍堂离婚前住在县城,很少来村里,离婚后搬到加工厂去住,偶尔才到许家吃顿饭,所以陶春兰和江秋月只碰到过几回,对他不怎么熟悉。只知道许家老大和开朗健谈的弟弟许绍庭性格不大一样,比较内向少言,又因为离婚的影响,现在变得更加沉闷了。

  江海涛和许绍堂都在加工厂上班,对这个后生更了解一些,人是不错的,干活也认真卖力能吃苦,就是话少一点,这方面倒是跟他比较像。

  见兄弟俩一起进了门,江海涛就问:“你们怎么来了?”

  许绍庭笑道:“今天休息,我跟大哥闲着也是闲着,就过来给您帮个忙。”

  许绍堂点点头。

  江海涛说:“你们俩平时工作都辛苦,周末就在家休息吧,我已经找了两个泥瓦匠来,要不了多久就能搞好了。”

  “您别客气,多两个帮手能更快一点,趁着这几天天晴早点搞好,省得后面下雨耽误了工期。”

  许绍堂再次点头,还补充了一句:“前几年我爸盖房子的时候我也干过一些活,其他不敢说,砌墙抹灰之类的还行。”

  既然如此江海涛就不跟他们客气了。

  陶春兰跟兄弟俩打了招呼,就去厨房做早饭。江秋月则去烧水,给他们泡茶喝。

  囡囡也很好客,端出一盘花生糖果请人吃,不留神两只脚被院子里的一根木料上绊了一下,眼看着就要摔倒在一堆坚硬的砖头上。

  江秋月正在屋里倒茶,从窗户里看到了,不由惊呼一声。

  许绍堂离囡囡最近,眼疾手快地把小丫头拦腰抱了起来。

  囡囡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愣愣地看着许绍堂。

  江秋月从屋里跑出来,从许绍堂手里接过囡囡,感激地说:“谢谢许大哥。”

  “不客气。”

  江秋月接着又教导囡囡:“快谢谢许大伯。”

  囡囡就清清脆脆地说:“谢谢许大伯。”

  “囡囡真乖。”

  许绍堂轻轻摸了摸囡囡柔软的头发,一时有点出神。

  和壮壮那个被宠坏的小霸王比起来,囡囡真是太乖巧懂事了。同样是母亲,江秋月和周红梅也千差万别。

  想起周红梅,耳边仿佛还回响着那个女人尖刻的叫骂声。许绍堂心里微微一刺,急忙把前妻的身影从脑海子排出去,然后弯下腰,把囡囡洒在地上的盘子和糖果捡起来。

  江秋月怕囡囡在工地上又出意外,就让陶春兰带女儿去了许家,自己留在家里给干活的男人们烧火做饭,端茶倒水,样样周到,麻利妥贴。

  有许家两兄弟帮忙,修房子的速度快了许多。

  一天下来旧墙拆了重砌,房顶也换了新瓦瓦和新椽子。后院属于江家的宅基地,因此新起了一个房间作为囡囡以后的卧室。

  许绍堂今天出了很多力,满身都是灰土,脸上也溅了不少泥浆子。

  江秋月见许绍堂脸上脏兮兮的,就拿了条毛巾给他。

  “谢谢。”

  许绍堂接过毛巾,闻到上面带着香皂的香气,有点不好意思用,就在洗过手后象征性地擦了擦手上的水。

  江秋月伸手指了指他的脸,示意他擦擦脸。

  许绍堂没明白过来,愣愣地看着她。

  江秋月就回屋拿了面镜子给他照。

  许绍堂看到镜子里自己脸上糊的泥巴,样子十分滑稽,古铜色的皮肤霎时隐隐透出一抹红来,赶紧转身又去水龙头底下把脸洗干净。

  江秋月也觉得有点不自在,不知道跟许绍堂说什么好,毕竟两个都是离过婚的人,相处起来有些尴尬。

  她就走到一边招呼道:“爸,绍庭,还有两位兄弟,吃饭了。”

  许绍庭说:“大姐辛苦了。”

  “不辛苦,跟你们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几个人收了工,围坐在院子里吃晚饭。

  晚上江秋月炖了鸡烧了鱼犒劳大家,两个泥瓦匠吃得赞不绝口,狼吞虎咽。

  江秋月一边给他们添饭一边说:“觉得味道还行你们就多吃点,锅里还有。”

  “好嘞!”

  两个泥瓦匠得了不少工钱,江家人待他们又实诚,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们做起活来也尽心。

  只是一天,主体改建差不多完工,剩下的就是内部装修了。

  又过了一周,江家的修葺改建完工,从里到外焕然一新,完全看不出以前寒酸破旧的模样。

  屋里刷了白墙,铺了地砖。旧家具不能用的处理掉,能用的就加固刷漆,还添了一些新的。卫生间也全部改造一遍,装了淋浴和马桶。

  新起的那间屋子打了松木的儿童床架和桌椅书柜,挂上粉红带花的窗帘和床品,就像电视上城里人布置的儿童房那样。

  囡囡喜欢得不行,原本晚上都要跟妈妈一起睡,现在有了这样漂亮可爱的卧室一下子就独立了,自己一个人睡也不害怕。

  全部弄好那天,一辆小货车从县城里开到江家门口,几个人抬下来三个大纸箱,一一搬进屋里。

  陶春兰和江海涛起先还纳闷,等看清箱子上印的字以后都吃了一惊。

  三个箱子里装的分别是18寸的彩色电视机、双开门的香雪海电冰箱和荷花牌洗衣机。

  这可是城里人正在追捧的新三大件,加起来差不多要四千块,一般人家有一件就不错了,很难同时买齐三件。

  家里修房子买家具一共才花了两千呢。

  陶春兰赶紧问送货的几个人:“你们是不是送错地方了?我们家没买这三样东西啊。”

  一个领头的送货员拿出一张单子跟她核对地址:“你家不是青河村35号姓江的吗?”

  “是啊。”

  “那就没错了。”

  夫妻俩正面面相觑时,许绍庭骑着车载着江舒云来了。到家后两人下了车,许绍庭跟老两口打了个招呼,然后就挽起袖子去给送货员帮忙了。

  陶春兰惊讶道:“小云,这是你们买的?”

  江舒云说:“是啊。我们家已经买了,用起来不错。”

  这个陶春兰当然知道,毕竟每天都去绣坊上班,江舒云做的冰镇冷饮她也经常喝,打算过一年再考虑买的,没想到二丫头直接就给他们买来了。

  夫妻俩一开始不肯收,江舒云浑不在意地说:“你们要是不喜欢,那就扔了吧。”

  许绍庭笑道:“爸,妈,你们就收下吧,你们平时都用得上,我和舒云回家也方便啊。”

  夫妻俩于是只好收下了,这些好东西谁不喜欢,扔是不可能扔的,不止是几千块钱的问题,更是二丫头和姑爷的一片孝心啊。

  第二天一个邻居到来找江海涛借锯子,发现江家大变样,还摆着城里有钱人家才买得起的大彩电和大冰箱,震惊得下巴都差点掉地上:“不是吧,你们家都买得起这些金贵的东西了?”

  陶春兰说:“没有,是女儿女婿送的。”

  “……”邻居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半晌才心情复杂地离开了。

  江家修房子这段时间青河村人都看在眼里,听说他家还添了好些城里人才会买的高档电器,大伙儿下巴都惊掉了,又纷纷扬扬地议论了好几天。

  “乖乖,江家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钱了,又修房又买三大件的。”

  “说是二丫头和女婿送的,太大方了。”

  “他家二丫头不就是做衣服的吗,能挣几个钱,多半还是许家二小子那个厂挣的。”

  “许家二小子真是转性了,长得又帅又能干,还这么能赚钱,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女婿啊!”

  “嗐,真后悔当初看走眼了,不然要是跟许家结了亲,那我现在也能过上吃香喝辣的日子了。”

  “许家老大不是离婚了还单着么?可以考虑啊。”

  “离过婚的还是算了,谁知道有什么问题。”

  “是啊,男人都是不定性的,有钱就变心了。江家二丫头长得是不错,但时间长了肯定也会腻,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可不是么,我赌许家二小子过不了两年就会在外面找人,不然我名字倒过来写!”

  许绍庭是没听到这些酸言酸语,不然某些家伙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

  近段时间赵家养猪厂又出了事,因为病猪处理不当,导致猪瘟在厂里蔓延,结果两百头猪全都病死了。

  赵家原本还想瞒天过海,把死猪处理后偷偷拉到外地去卖,结果半路上被有关执法部门拦截下来,遭到了严厉的行政处罚,不仅罚了一大笔钱,还把他家的养猪厂给查封了。

  这下子赵家彻底一蹶不振,张巧燕和赵有德两口子天天哭丧着个脸,从村里人面前走过时都抬不起头来。

  赵卫东则天天瘫在家里,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村里人都感叹,不到一年的时间,赵家败落了,江家却搭着许家起来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过风水轮流转,谁知道明年会怎么样。这两家刚赚了点钱就可劲造,这么奢侈铺张,看他们能风光多久,等着瞧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