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1 / 1)

古代公主穿八零后赢麻了 蓝榄 2593 汉字|0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57章

  2月10号那天, 龙门山脚下一处大院门口又传来一阵鞭炮声。

  这里恰好位于青河村和龙门村中间,因此吸引了两个村不少村民前来围观。

  大伙儿赫然发现这个荒了两年的院子被修整一新,大铁门重新上了漆, 上面悬挂着一块木牌,蒙着一块红布, 中间还缀着一朵大红花。

  更令人意外的是,许绍庭和他那个漂亮却又似乎不大好接近的新媳妇儿站在大门口,江家人也聚在旁边,个个面带笑容。

  众人不禁纳闷了, 这是怎么个意思?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 许绍庭便朗声道:“各位父老乡亲, 我们的熙和农业加工厂今天正式开张了, 主营项目包括榨油、谷物脱壳磨粉、饲料加工生产和酒水酿造等等,价格优惠,质量保证, 欢迎大家有需要的时候前来光临惠顾。”

  所有人一听顿时都惊呆了。

  什么什么?什么加工厂?

  许家不是穷得连喜酒都摆不起吗,怎么突然就开了个厂子?

  许绍庭也不多说,伸手把红绸揭开, 露出木牌上刻的一行虬劲有力的大字——熙和农业加工厂。

  紧接着去年帮江海涛种葡萄的小吴和小陈一个敲锣一个打鼓, 两个小伙子是许绍庭元旦后就招来的第一批员工, 已经提前经过加工设备的培训。但因为两人没专门玩过乐器,所以配合不大好,节奏有点乱。

  江家人都不善言辞, 只能跟着鼓掌。

  只有囡囡蹦蹦跳跳地欢呼:“开业大吉, 开业大吉!”

  其他人则一声不吭, 面面相觑, 都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尴尬在无声蔓延。

  许绍庭早就预料到这种场面, 不管围观之人是什么反应,清了清嗓子后接着说:“加工厂目前人手不够,需要招聘五名员工,要求年龄18到4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待遇是每月工资40块,早上八点开工,午休一个小时,下午五点下班,周末轮休,加班会给加班费,月底绩效好还会发奖金。乡亲们如果觉得合适,现在可以报名。”

  不可能吧,一个月40块?!县里国营大厂的职工工资也就这么高,节省一点足够一家人吃用了。

  许家二小子哪来的钱,怎么会出手这么大方?

  透过大门可以看到厂房里确实摆着不少机器,加上这么大个院子,只怕没个几万块钱下不来。

  许家什么状况大家有目共睹,天上是不可能掉金元宝的,这开厂的钱从哪里来的那就很可疑了。

  村民们全都不敢相信,总觉得这里面说不定有什么猫腻。

  奖金什么的都是没影的事,空口说大话谁不会,要是把人骗进去,干一个月后不给钱咋办?

  也说不定过两天就有人来把厂子封了,根本开不下去……

  半晌,人群里响起一个犹豫怯弱的女声:“我、我能报名吗?”

  大家转头一瞧,是龙门村一个姓孙的寡妇,前两年丈夫病逝,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公婆年纪又比较大了,种地种得很吃力,也是村里的贫困户之一。

  而且,寡妇门前事非多,她家还不止是穷的问题。

  所有人的目光霎时齐刷刷地投过去,孙蜡梅垂下头,神情局促。

  眼下是农村一年中最萧条的时候,春耕还没开始,又快过年了,种地的人都闲着,准备年货过年。

  她鼓足所有勇气才出声报名,万一不行也就是白干几天活,反正这阵子闲着也是闲着。要是许家真能说到做到,那一个月就有40块,比种地强。

  许绍庭歉然回答:“孙大姐,对不住,加工厂起初的工作会比较辛苦一些,很多都是体力活,所以暂时只招男工。等过段时间有起色了,工种细化一些,会考虑再招女工。”

  他也想帮孙蜡梅,但眼下并不具备这个能力和条件,只能以后再说了。

  不知是谁嗤笑了一声,孙蜡梅脸色发白,神色黯然,正想转身离开,江舒云却开口问:“孙大姐,你会针线活吗?”

  孙蜡梅嗫嚅道:“会一点,我家孩子的衣服是我自己做的。”

  江舒云温言道:“我准备开个绣坊,你可以去我那边试试。如果合适,工钱不会比加工厂低。”

  许绍庭前两天把一楼的杂物房收拾出来了,有三十来个平方。

  她就规划了一下,隔成一大一小两间,小的用来作化妆间,大的则是绣坊。现在化妆用具、缝纫机和制衣的木台子都已经备好入场了,“云熙绣坊”的牌子也挂起来了。

  今天本来是要给加工厂举行开业仪式,绣坊缓两天再开,现在顺道一起宣传一下也好。

  村民们顿时又睁大眼睛,什么,还有绣坊?

  孙蜡梅踌蹰片刻后应道:“那我就试试吧。”

  江舒云就对许绍庭说:“我跟妈还有大姐先带孙大姐回去了。”

  许绍庭柔声道:“嗯,你们去吧,这边有我和爸照应着,不会有问题。吃饭也不用等我,我就在这边做了吃。”

  他在加工厂里搭了个厨房,可以就地开火做饭,以免回家耽误功夫。

  江舒云点点头,带着孙蜡梅回去了。

  有个青河村的老汉看了半天热闹,忍不住问:“许家二小子,你说价格优惠,我家有500斤稻谷要脱壳,你收多少钱?”

  许绍庭说:“大爷,脱谷是1斤2分钱,500斤就是10块。您是我们今天开业第一个客户,就给您打个八折,只要8块钱。”

  现在市面上脱谷一般是1斤2分5厘到3分钱,他给的这个价格算下来500斤能省好几块钱,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老汉马上道:“这可是你说的,我这就回去把谷子拉过来,到时候你可别赖帐!”

  许绍庭笑道:“当然不会,有这么多乡亲在场,您放心好了,脱完谷后才收您钱。”

  老汉立即掉头往家里跑。

  有人不甘落后:“榨油呢?”

  “榨一斤油加工费5分。”

  “没有优惠吗?”

  “给您打个九折。”

  “那行,我要榨一百斤!”

  许绍庭说着从大门边拿起一块事先写好的价目牌:“其他乡亲也一样,只要是今天来的,所有价格都打九折。”

  大伙儿一瞧,上面的价格都挺实在,比其他加工厂确实要便宜,何况今天还打九折,那更有吸引力了。

  有些人顿时沉不住气了,争先恐后地开始报名。

  这跟来上班不一样,上班需要的时间长,能不能拿到钱说不准。粮食加工的话当天开工,现场结算,欺诈的可能性就小多了。

  许绍庭和江海涛以及小吴小陈立马就忙碌起来。

  另一边厢,孙蜡梅到了许家,四下打量。

  许家的房子在乡下算得上体面了,而且收拾得非常干净整洁,跟她以为的脏乱完全不一样。

  一楼朝阳的一间屋子门边挂着个木牌,用隶书写着“云熙绣坊”四个字,很有古韵。

  江舒云领着孙蜡梅进了绣坊,问道:“孙大姐,你会用缝纫机吗?”

  孙蜡梅羞愧地说:“我没用过,家里买不起。”

  “没事,缝纫机不难,你就先用这几块碎布头随便做点东西吧。”

  江舒云拿了个针线篮给她,孙蜡梅略略思索了片刻,把几块布头拼了拼,然后就拿起针线开始缝。

  动作挺麻利,针脚也比较细密。

  不大一会儿的功夫,孙蜡梅做了个小手包,还自作主张绣了几朵小花,说不上多么精致,但配色不错,整体比较协调。

  江舒云便道:“可以,你留下吧。每个月基本工资40块,和加工厂那边一样,中午可以管一顿饭,跟我们一起吃,月底再按效益提成。”

  这样就行了吗?孙蜡梅有点不敢相信,也不知道提成能拿多少,但有40块就够了,于是马上就同意了。

  “孙大姐,你今天有事吗?”

  “没事,我两个孩子有爷爷奶奶在家看着。”

  “那不如就从今天正式开始算吧。”

  “好啊!”

  两个人说话的功夫,陶春兰和江秋月已经开始动工了,一个绣花,一个做鞋子,有条不紊。

  囡囡也不吵不闹,自己在一边玩江海涛用木头给她做的玩具,什么小人小羊小兔子之类的。

  孙蜡梅注意到墙上还挂着一件女装半成品,复古的款式,领口袖着缠枝莲纹,做工和刺绣都非常出色,令人叫绝。

  孙蜡梅忍不住问:“这件衣裳是你们做的吗?”

  江舒云说:“是啊,你要是能达到这个水平,完成一件就能提成十到二十块。”

  孙蜡梅惊呆了,讷讷道:“可是,我没这么好的手艺,也不会绣这种花。”

  “没关系,我可以教你,先从用缝纫机开始。”

  “好的!”

  孙蜡梅心里霎时燃起了希望,跟着江舒云来到缝纫机边,认认真真地开始学。

  期间许母在门口探头探脑地瞧了一眼,江舒云问:“妈,有什么事吗?”

  “没事。”许母若无其事地走开。

  她是不觉得鼓捣这些能赚多少钱的,但有点事做总比天天窝在楼上睡懒觉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