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2 章(1 / 1)

深空之流浪舰队 最终永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银河系边缘吗?” 这倒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原先去银河系边缘,是为了摆脱生存危机,但现在似乎不再需要这样做了…… 然而人们必须要决定下一个去处,而不是一直待在这里。

张远思考了一阵子,说道:“不好说,我觉得一方面要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我倾向于加入一个宇宙派系。” “最重要的是前者,只有我们自己强大了,才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性……现在只是对方发送了一份邀请而已。

面对诺亚派系那样的庞然大物,我们依旧只是个小地不起眼的小不点。” “是啊,差距依然存在,不能够过于自负,我们需要发展时间。” “那么,接下来的故事呢?” 话题重新回归。

在接下来的诉说中,无论是待在土著星球当中,格利泽文明的境况,还是银河泛人类联盟,再到地球文明的现状,全都让众人唏嘘不已…… 所有的一切,都是如此平平无奇,没有任何超出预期的地方。

很多社会学家曾经对这些文明做出过预测,准确率居然还不错。

这也侧面反映了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无奈。

“而宇宙本身就是如此,平平无奇才是真正的现实。

文明本身的陷阱,想要跳出是困难的。” 一位副舰长摇了摇头:“冬眠者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吗……唉……真是个麻烦的问题啊。” 老杨也跟着叹了一口气,说道:“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做的更好,到底怎么选择,是他们自己的事了。

我觉得那边的人类联盟强大起来后,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没什么困难的。

而且曲率技术是我们提供的,也算是出了一份力吧,咱这边已经是问心无愧了。”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一切,都拿过去支持对方。” “是啊。”张远也认同这个观点,只要泛人类联盟开发好曲率科技,有着足够的魄力,的确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新人类这边只是想要在完全改变自己之前,拉对方一把,这样就足够了。

就算新人类文明在未来遥远的时光中,自我改造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还有着一个分支的存在,人类依旧不会彻底失去希望。

“哎,这算是一道保险……哪怕我们已经是五级文明了,依旧需要这道保险存在。

我们期望,那边的人类联盟,能够走一条和我们不一样的道路。

完全相同,便没有任何意义了。” “是的,我们之所以免费赠送给他们曲率科技,就算抱着这种思想……一道保险。” “现在,我们应该抛下历史包袱,加快前进的步伐,向着宇宙深处的奥秘进发!”

第八百二十八章 文明的改变

一路上可以聊的话题很多,无论是张远本人这一次的经历也好,还是本部与绿叶联盟发生的奇葩故事也罢,全都是相当有意思的讨论点。

“绿叶联盟啊……哈哈,他们不仅喜欢提供食物,还喜欢疯狂拍马屁。” “拍马屁?” “就是那种赤裸裸的马屁,搞得人一阵鸡皮疙瘩……”老杨学着植物的口吻说道:“啊,尊敬的新人类文明,您的族民可真是拥有海量的胃口啊,一个伟大的优点,就如同康尔塔星球的大肥豚一样。” “大肥豚可能类似于我们的猪类,吃得多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优点。” 就这么聊天的功夫,飞船回归了山海号大本营。

到达地面后,张远发现自己离开的十多年时间里,整个联盟又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是超人类的数量再次大幅度增加了,目前已经到达了整整20万!” 20万人次并不算多,毕竟整个文明有十个亿的人口,不过再加上500倍的思维加速,超人类的研究力量完全深入到了文明的方方面面,研究产出大幅超越了传统的人类。

一些全新的基础设施开始在星球上修建,以适应五级文明的数字信息时代,譬如说存放自我意识的核心计算机组、脑波互联网、能够被量子意识远程自由操控的高端机器人,全都在蓬勃建设当中。

这些功能全都只有超人类才能够正常使用,传统的人类虽然也能够使用,相当地勉强,很难灵活运用。

“完成了这些项目,新人类的能力堪比强人工智能!当然现在的思维速率还在持续上升当中。”一位外交官正在兴致勃勃地,介绍新的工程。

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新人类的思维速度能够达到传统人类的数十万倍,再加上远程操控机器人的手段,和强人工智能又有什么差别呢? 与此同时,将传统人类改造成新人类的产能也在不断地爬坡当中,目前已经达到了每年25万人,报名的人数非常踊跃,看来普通的民众层已经完全接受了这回事。

看到所有的一切都在往一个“好”的方面转变,张远由衷地感到喜悦着。

老杨接过话茬:“随着改造的的深入,整个文明又爆发了几次社会大讨论,保守派的势力越来越式微了,基本上失去了话语权。” “超人类的产能还有待加强,每年25万,依旧是不太够啊……” 张远默然,其实说白了,所谓的“好”与“坏”,也是人类自己定义出来的,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

你认为的好,在别人眼中,可能就是坏。

少部分人依旧认为,人存在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如果自己死了,宇宙变得怎么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思维改造,显然是杀死过去的我的过程,所以他们不愿意做出改变。

这种逻辑,对于死亡的认知,自然是人类诞生以来便拥有的,很难去用传统的逻辑与道德去辩驳。

但是张远认为,这种判断可能过于武断,就目前的层次而言,可能存在着一些争议。

因为其思路类似于哥白尼原则,发现所有星球都围绕地球转,就提出了地心说,其结果显然并不正确。

这种原则,是按照已知的内容,去判断未知的。

对于死亡的定义也是同样如此。

某人认为,活着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自己,这个观点仅仅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是一种经验主义,并没有参与到更加广泛的视野当中。

就譬如盖亚学派的“元电子理论”,宇宙中的“你”和“我”其实是同一个质子运动勾画出来的,没有本质意义的区别;观察者的全息宇宙理论认为,没有智慧生命的宇宙是虚无的,只有在观察者参与之下,宇宙才会由虚幻的波函数中实体化。

观察者所认知的“死亡”,是一种抽象的,数学层面的认知,和人类所认知的,根本不是一回事! 所以了,视角不同,想法以及思维也有所不同。

宇宙从来不在意什么是好,也不在乎什么坏。

只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