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风险,我建议用高能激光将飞船残骸肢解,然后用电磁脉冲武器,将里边的电子机械彻彻底底地清洗一遍。” “虽然这种做法会破坏掉大量的电子零部件,但最终我们总归能够还原一些内容。” “我们必须要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这一番话说的倒是不假,托斯明的飞船中发生了战争,还有机器人残留,应当没有幸存者了。
既然没有幸存者,那么用电磁脉冲武器,将里边的机器人清理干净才是正解,灭杀了全部的数字病毒,然后再进行探索就安全地多了。
“是啊,就这样吧,还要对残骸进行第二次的探索。” 会议很快就认定了这个方案。
决策下来后,九州号的“死神级”高能激光炮,对准了飞船的残骸,然后冒着一定的风险,将距离挪移地稍稍近了一些。
一番准备后,一道又一道的高能激光扫射了过去。
这个大型激光发射器,就如同一个超大型的圆盘雷达,激光会通过中间的脉冲装置发射出去。
就算飞船残骸一动不动,还是射歪了好几次,这也侧面反应了,距离才是宇宙中最好的保护武器。
不过在源源不断的攻击下,那一艘飞船的残骸冒出了大量的灰黑色金属雾气,很快就被高能激光武器肢解成了五段。
紧接着,一枚枚电磁脉冲弹在飞船残骸附近爆炸。
在没有金属外壳防护的情况下,高能电磁脉冲就将里边的电子设备完完整整地爆破了一遍,仅仅亮着的几盏电灯也熄灭了,甚至还产生了几次不大不小的爆炸,应该是某些核电池破裂后,产生的爆炸。
第七百三十五章 冯诺依曼探测器
“电磁脉冲弹可真是个好东西啊,是对抗反叛机器人的利器。
难以想象一个明机器人全部反叛的场景智慧生命与机器人的大战吗?” 张远深深吸了一口气,望着士兵们所承载的飞船重新出发,探索新的线索。
这一次倒是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探索队伍很快就带回来了大量的有效物件。
将所有的物品带入安全屋之后,新人类明以及半球明的科学家又重新开始分析,存储在设备里边的数据。
经过电磁脉冲弹的清理,大部分的数据都被摧毁了,想要寻找有效信息,变得十分困难。
好在这方面的专家人数众多,新人类明算得上是捡垃圾的新手,没有捡过太多的星际垃圾。
但半球明却是捡垃圾的老手,他们在科技发展缓慢的时刻,曾经长期在戴森球附近,以捡垃圾破解科技的方式来获得发展,所以也培养了相当多的专业科学家。
半球明直接派遣出了两千人的破解团队,而新人类明派遣了一千名精英。
就这样,三千多人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后,终于得到了一个结论。
强人工智能! 的确有一个强人工智能,占领了托斯明的主要基地,然后引发了这一次事故。
“我们认为,这个人工智能不能算是我们预期中的那一类。
它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那样,能够无限向上延伸。
因为我们在这里待了这么久的时间,它也没有对我们发起攻击,说明它的能力有着一定程度的缺陷。” “或者说,我们认为,它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摧毁智慧生命,而是为了占领整个银河系!” “那么,事情的主要起因是这样的” 一颗铁球悄无声息降临到了托斯明的基地当中,那些大型娃娃鱼发现这件事情后,自然非常紧张,开始小心翼翼地探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如果实在太过危险,他们将会准备大部队撤离。
结果那个铁球中的“人工智能”并没有直接展开攻击,居然尝试着招募托斯明,让他们加入阿列夫明的派系当中! 这个“加入”不是嘴巴说说就够了的,而是要全民植入一款特殊的大脑芯片! 植入芯片后,托斯明全员将成为阿列夫明的一份子,共同建立美好的银河系家园 托斯明的首领面对这个要求,简直惊呆了。
他们又说愤怒,又是震惊。
开什么星际玩笑,向往个人自由的大型娃娃鱼当然不愿意植入莫名其妙的芯片。
如果贸然植入五级明开发出来的芯片,思维都被强行改变,化也全部丢失,甚至连生命都不一定属于自己了,他们还是原本的他们吗?! “所以,交谈不成的情况下,这一个人工智能很快就发动了智械叛变,抢夺了整个地下基地。
就算有所警惕,但是在数字病毒的作用下,托斯明还是防不胜防,一败涂地,最后勉强逃出去了一部分人口。” 这一段故事被记录在人们收集回来的飞船残骸中。
这部分的真相还是科学家在一段段不同的描述中,拼凑起来的。
张远的心中很沉重,光是“阿列夫明”这五个大字,就足够让人感到沉重的了。
而且更加令人感到震惊的是,“阿列夫明”居然采用了这种方式,来统一整个银河系。
“是啊,一种最为高效的方式。” “所以,那一颗铁球” “现在,广场上已经有好一百多颗铁球了,都是它复制出来的吗?” 其中一位副舰长略有一点沉重地说道:“我们可以大胆地认为,那一些铁球是理论中的冯诺依曼探测器!” 冯诺依曼探测器! 张远心中感叹,这就是五级明的手段啊,冯诺依曼探测器出现了,整个银河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在曾经地球明时期探讨的费米悖论中,就有冯诺依曼探测器这个说法。
在那个时候人们认为,明是稀少的,宇宙是黑暗的,人类绝对是宇宙的幸运儿。
人们对于银河系级别星际殖民的方法,有一种假想,就是创造一种能够深空旅行的无人机器,然后用新行星上的材料花500年左右的时间自我复制,将复制品送向下一个目标。
这种能够深空旅行并且自我复制的机器,就叫做冯诺依曼探测器。
它就像病毒增殖一样,从一颗星球开花、结果,再将复制品传播到下一颗星球,是指数形式的高速增长。
那时候的人类估计,即使用比光速慢的多的速度航行,这个模式只需要用375万年的时间完成整个星系的殖民。
当然了,那时候的人类,并没有观测到冯诺依曼探测器,所以盲目地认为,宇宙中不存在太过高级的智慧明。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理由了。
那时候的人类,过于乐观地低估了强人工智能的研发难度,也过于乐观地估计了科学的进展。
这一类的机器制造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