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9 章(1 / 1)

深空之流浪舰队 最终永恒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么概念呢?与地球12万公里的直径比较起来,只是一个小不点,和太阳140万公里的直径比起来,如同西瓜旁边的芝麻一样,看都看不到!

但它的威能却大的惊人,质量比太阳更大!

质量最小的中子星,也是太阳的14倍!浓缩就是精华啊,如果地球被中子星刮擦到那么一下,甚至不用刮擦到,一点引力就能够将地球彻底撕碎。

由于相互之间的高速绕转,两颗中子星的质心其实在中间连线的某一点虚空当中。所以从简单物理模型的角度,相当于整个双星系统的所有星体,都围绕着虚空中的这一点质心旋转,是一个稳定的系统。

里边的行星多的惊人,体积比月球还要大的类地行星,足足有60多颗!

而且大都是非常年轻、活泼的那种,还有不少类木行星,分布在20天文单位以内的地方。

这些类木行星距离双星系统比较遥远,不过其体积非常大个,可能是在前两次超新星当中,吸收了大量的氢元素所致。它们将成为非常好的核燃料库。

张远重点关注的是那些有可能被改造成行星堡垒的类地行星。

这些类地行星由于比较年轻,年龄应该不会超过10亿年,各种火山爆发以及地震频繁,也就是说,如果某一行星内核很可能还没有彻底冷却,会让各种工程难度上升了无数倍。

火山爆发以及地震的能量,来源于星球核心处放射性物质的核裂变,人类就算水准再高,也不可能阻止这些重元素自发的核裂变。

看到这些资料的时候,其中一位教授忧心忡忡地说道:“不行,这些星球的内核没有彻底冷却,里边全都是岩浆,将不适宜当做行星堡垒。”

“……因为在行星发动机的超强推动力下,正常的板块根本支撑不住这种推动,很快整个大陆都会被震的七零八碎,导致行星发动机损坏。”

星球的地壳对比整颗星球,就像鸡蛋表面的一层鸡蛋膜一样脆弱,光靠这层膜撑不住整个星球的质量。

行星发动机的构造,至少要深入数十甚至上百公里,一直到下边的地幔层,才勉强能够稳得住。

也就意味着,必须要选择那一类内核完全冷却了的金属星球。

然而在这里远远的天文学观察,也不可能搞得清楚哪颗星球内部已经彻底冷却,哪颗星球还在活跃,到时候还得实地考察。

能够实地考察的时间也不多,顶多只有一个月的时间。

“我们脚下的这一颗战星,只会继续租赁一个月的时间,到时候租赁时间一到,它就会返程了,将再也没有后悔的余地。时间很紧迫啊。”

张远额头上不禁冒出了细密的汗珠,这可能是人类数千年时光当中,最为重要的抉择。一旦选择错了道路,未来将会相当痛苦,痛苦的不仅仅是他们这一代,还可能是后边的十代、二十代人。

看完这些客观条件,两个文明的科学家全都开始出谋划策,利用这些天文学资料,计算出这些行星的体积、密度、质量、磁场等等。

密度当然是越高越好,密度越高。但是这种星球的质量却不能太大,质量大,推动起来就麻烦了,最好不要超过月球的质量的三分之一。

甚至还可以选择完全结冰了的大冰球,这个鬼地方没有正儿八经的恒星,两颗中子星发出的光照强度很弱,以至于这里的星球普遍处于零下两百五十摄氏度以下!

如果选择一颗完全结冰了的大冰球开发行星堡垒,也是不错的选择。反正这玩意也只是一次性的,能不能长久使用人们并不在乎。

就这么精挑细选之下,一共找到了六颗有80以上概率符合条件的星球。

到时候还得实地考察。

再接下来,双方公布了自己的最大生产力,承诺今后将会扩张人口,至少分配多少生产力,用于行星发动机的建设上面。

没错,未来的确要扩张人口,无论哪个方案,都得扩人口,而且得压缩各行各业的发展,无论是科技方面,工业方面抑或是社会动员方面。这么多年的准备工作不是白做的。

张远轻轻松了一口气,听着台上的科学家介绍着一个个备用的方案。

“……推进一颗质量堪比20月球的星球,至少需要建造3万个行星发动机,按照双方目前的生产力,两个文明的生产力,加起来理论上1200-1500年就能够完成……也就是每一年制造30个行星发动机。”

理论上就是这么迅速,毕竟铺满了整颗战星的机械工具可不是白买的,最主要的还是执行的问题。

实际上这是非常粗暴的方式,人们只是在行星上边安装行星发动机而已,武器功能、生态功能等各种杂七杂八的功能全都不需要,这种星球顶多只是会动弹,算不上真正的“战星”,却也无疑减少了大量的时间。

它最终还是会报废掉的,没有必要弄的太精致。

而人们的衣食住行,依旧会在飞船当中。

第五百三十六章 绝望而又光明的明天

讨论了半天,在大多数方案中,需要两颗战星,才能够完成任务,一颗观察,一颗用于缩短中子星对撞的时间。

还有少部分方案,只需要一颗战星,不过这一类的方案,工程量缩减,技术要求极高,难度上无疑大了许多。

反正,如果所有的计划实施都比较顺利,到底能够观察到多少数据,就只能各凭本事了,大家将会前往不同的恒星避难,免得一方率先完成曲率技术,造成科技碾压,反过来欺负对方等等。

如果相互之间能够加强合作,也是极好的。

各种翻来覆去的讨论,听得张远脑壳发疼,备用计划实在太多了,就连某些螺丝钉到底用什么型号都有很多不同的情况,各种乱七八糟的情况都的清清楚楚。

没办法,这件事情实在太重要了,容不得任何马虎。

两个文明的工业体系不同,机械标准不同,不能够完全互补,除了一些通用零部件能够交换外,只能够各干各的。

托斯文明负责15万个发动机,新人类文明也负责制造15万发动机这种分工模式,只要发动机的推动力量合格就行。

“如果真的要建造两颗战星的话,到时候还得转移大量的机械设备,双方共同建设另外的一颗……整个工期预计在三千年左右,赶一点的话,也需要2000年以上的时间。”

这一次的会议大概就是这么一些内容。

会议结束后,双方都抱着心思而去,气氛略有一点儿沉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