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捕鱼和羊毛(1 / 1)

用种田打败天灾 挽云白 8881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7章 捕鱼和羊毛

  叶瑜穿着一件加厚的棉衣, 头戴绣有小老虎的风帽,揣着手蹲在村口,因为衣服颜色与雪地相近, 远远望去, 就好像是一个精致的雪团子。

  “宝哥儿, 你怎么一个人蹲在这儿?不怕冷啊,瞧瞧你的鼻尖,都给冻红了。”

  听到熟悉的声音,叶瑜立刻兴奋地站起来, 如同乳燕投林般冲进叶父怀里。

  叶父旁边的叶老大和叶海都笑着看他们。

  “爹,我好想你啊。”

  叶父张开双臂,把叶瑜抱起来放在右臂上,“爹也想我们乖宝了。来,叫我试试咱们宝哥儿有没有吃胖。”

  说着他边走边上下掂了两下怀里的叶瑜, 随即满意道:“比上次重了一点, 看来是吃胖了。”

  叶瑜嘿嘿一笑,“最近家里做的饭都很香,一不注意就吃了很多。”

  他也发现自己已经肉眼可见的圆润了一圈。

  “喜欢吃就好, 你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叶父满面笑意的示意叶瑜往他背后的背篓里看。

  叶瑜侧头看过去, 只见壶型的背篓里放着一个五芳斋的油纸包, 好像最近这个糕点铺在他的生活里存在感突然变得很强。

  “是酥蜜食和梅花脯!”

  酥蜜食是一种粉制油酥甜点,用蜜和面,外撒芝麻,光听名字就知道是很甜蜜的一种小食。

  梅花脯虽然听着像是果脯的名字,但事实上是一种用盐拌过的薄切山栗和橄榄, 咸中带甜, 还透着微微的酸味, 评价十分两极分化,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也会非常讨厌。

  叶瑜和他娘都很喜欢吃酥蜜食,而梅花脯又是叶家老两口的最爱。

  “一会到家你可以先吃块解解馋,剩下的收好等明天吃。”

  叶父乐呵呵地说:“我看五芳斋又出了几样新品,有个叫雪花酥的看着极美味,只是量少须得预定,咱们置办年货的时候倒是可以买来尝尝。”

  叶瑜嗜甜,对各种甜品基本上都很难拒绝。

  就短短几句话的功夫,叶父已经抱着叶瑜转了弯,他们一行人再走两步就到家了。

  叶老太看两个儿子还有孙子进门,不由得连连点头,“回来就好,外边冷,快进屋烤烤。”

  进了堂屋,叶父放下怀里的叶瑜,然后和叶老大一起掏出背篓里的东西。

  “爹这是给你带的旱烟杆。”叶父拿出紫竹的旱烟杆,他在看到叶老头不赞同的神色后连忙说:“是竹子做的,不贵,只是制作的手艺不错,您原来用的那个都坏了好几次了,是时候该换新的了。”

  接下来他俩又掏出几样东西,分别是给叶老太买的一盒擦脸油,还有给孩子们买的小食。

  叶老太摩挲一下手上的瓷盒,高兴道:“你们快回屋休息去。”

  听到这话,叶父就牵着叶瑜的手回了屋子,叶母这时已经把炕烧起来了,她帮着叶父脱下长袄,将其挂在床边晾着,然后才说:“你们好好睡一觉,我吃饭的时候再叫你们。”

  叶母说完就准备出去干活。

  “等一下,”叶父却开口叫住了她,“你看这是什么。”

  他从棉衣内兜里掏出一个素青的帕子,小心地解开后,一个银簪出现在几人眼前。

  “我挑了好几个样式,还是觉得这个最好看,你看看喜欢吗?”

  那银簪很简略,细长的一根,只在顶部雕刻了几朵兰花,显得素雅又清新。

  叶母手指无措地在衣服上蹭了蹭才接过银簪,秀美的脸上带着几分惊讶。

  “咋花钱买了这?还不如把银钱存着呢。”

  叶父笑了笑,“当年你嫁给我的时候,就戴了这么一根银簪,可惜那根已经被卖掉了,只能再买一根相似的。”

  叶母也想到了以前的事,那根银簪是她的陪嫁,然而在宝哥儿出生没多久就给死当了,但是换来却是好好活着的孩子,因此她一点都不遗憾。

  “又不是什么大事,哪里值得你一直记得。”

  叶瑜看了眼叶父,又瞅了瞅叶母的脸上的回忆之色,然后开口道:“爹你快给娘把簪子戴上啊,我觉得娘戴起来一定很好看。”

  叶瑜的话仿佛惊醒了叶父,他把银簪拿在手上,然后轻轻地插在叶母的发髻上,插完之后他便称赞道:“好看!”

  这是实话,叶母长相秀丽温婉,丹凤眼瓜子脸,即使已经年过三十,并且常年劳作,但她的面容依旧显小,一眼看过去不过才二十多岁罢了。

  叶父也是长相英武不凡,身型健壮,和叶母是极相配的。

  叶母摸着发髻上的银簪,露出一抹羞涩的笑,“都多大年纪的人了,还好看呢。”

  叶瑜不赞同地说:“不管什么年纪,您都好看。”

  “你俩今天嘴上抹了蜜吗?一个个说话都这么好听。”

  话虽这么说,但叶母脸上的笑容却很深刻。

  “快休息吧,还有宝哥儿,你今天早早就起来等你爹回来,难道不困吗?赶紧睡觉去。”

  等叶父换上干净的衣服躺在炕上,叶瑜也闭上了眼睛。

  叶母则是爱不释手的摸了摸银簪,直到要离开屋子的时候才把它摘下来藏好,毕竟财不外露,最好还是别拿出去,自个在屋里高兴一下就算了。

  晚上叶老太热了热昨天剩的红烧鲤鱼,往剩下的汤汁里放了些切成滚刀块的土豆和白萝卜,配着地瓜粥也是一顿美味的晚餐。

  除了这些,叶父带回来的两样点心也成了家里人的心头好,尤其是酥蜜食,外表酥脆,内里粉绵,咬一口下去蜜一样的味道一直甜到心坎里,唯一的缺点就是不是刚出锅的,外皮已经有点面了。

  一小包里有十个,正好够孩子们一人一个,剩下的几个则是被叶老太给收了起来,说是谁表现好给谁吃。

  第二天清晨,叶家三兄弟就带着网兜朝柳河上游赶去。

  东海郡一向有冬捕的传统。

  冬天的鱼肥美且易储藏,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天气下,室外就是个天然大冰箱,捕捉来的鱼往屋外一放,就冻得结结实实,等要吃的时候,就可以拿进屋里化冻,不管是清蒸还是炖汤,都是很好的选择。

  比起在其他季节捕鱼来说,冬捕更称得上是个技术活,因为冬天足有半米厚的冰面牢牢阻隔了鱼的影子。

  天气暖和的时候,鱼群会在浅水区觅食,而在天气寒冷的时候,浅水区冰层厚且缺氧,鱼群就会转移到相对温暖的深水区进行活动。

  也因此,有冬捕经验的人就会在深水区找到一块鱼卧子,就是卧鱼的地方,凿开冰面后将渔网放下去,如果没有找错地方的话,过几天来收网的时候,网里就会有许多鱼。

  柳河属于贯穿东海郡的天澜河的支流,上游水深超过二十米,下游水深接近五米,所以附近的村子基本不会让小孩去上游玩耍。

  此时柳河上游又安静又空旷,只能听到凿冰的声音。

  三个人费力地凿着冰面,足足用了半个时辰才凿开两个不规则的洞,一个是入网口,一个是出网口。

  叶老大喝了口水,揉揉僵硬红肿的手,“今年冰冻得格外厚啊。”

  叶老二点头,但没说话,他还在用力捶着冰层,他们几个刚凿开的冰面,只是稍微休息了一会的功夫,就又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叶父叉腰站着,呼出来的气很快就凝结成白霜覆盖在他脸上。

  “赶紧下网吧。”

  三人把渔网从入网口放进去,将这一侧的绳子固定在冰面上,然后又从出网口用钩子把渔网另一侧的绳子捞出来,用同样的方法固定住。

  下完网,叶父摸了摸已经被冻得没有知觉的鼻子,“过几天再来看看,如果成功了,应该能捕到不少的鱼。”

  而在柳河下游的冰面上有不少小孩在滑冰,打冰嘎,就连大人都有点忍不住,纷纷蹲在岸边出主意,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恨不得自己亲身上阵。

  见到提着锤子和凿子往家走的兄弟三人,便有人开口问道:“你们三兄弟这是去上游下网了?”

  叶父点头,“也不知道这次有没有找准鱼卧子。”

  “应该是没错,今年鱼的数量不少,我之前下网就捕到好几条草鱼,过年前准备再去下一次网。”

  叶父又跟他聊了两句就结束了话题。

  就在他们三个回到家不久,天空又飘起雪花。

  天色暗沉沉的,连带着人的心情都沉重起来。

  叶家堂屋里,伴随着几盏油灯,叶老太正带着三个媳妇在缝被子,如今被子里的填充物是棉花,听叶老太说,往前再数几十年,棉花还没广泛种植的时候,他们家里的被子填充的都是柳絮甚至稻草。

  “那时候冬天可真是硬抗,咱们这边有火炕的倒是还好,往南边一点的地方一冬天下来不知道会死多少人。”

  叶二嫂则是补充道:“棉花哪里都好,就是缝进衣服里的时候有些鼓鼓囊囊,委实不方便行动。”

  他们现在就穿着这样厚重的衣服,像叶瑜这样的小儿穿起来圆滚滚的固然很可爱,但是在需要做工的大人看来,就很麻烦了。

  叶瑜手里搓着麻绳,听到她们两个人的话后,手突然顿了顿,保暖且轻便这不就是说的毛线吗。

  他记得毛线的制作好像不需要太高深的技术,并且毛衣的编织也很简单。

  况且他家里长辈手都是极灵巧的,手搓麻绳都不在话下,简单的编织应该也没问题。

  之前叶瑜想过酿酒,但在了解了这个时代酿酒的方法之后,他只能暂时偃旗息鼓,因为他要改善酿酒方法就必须把蒸馏道具给研究出来,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性价比并不高,等再过几年家里条件好些了,那时候才会更适合。

  倒是羊毛编织应该挺适合家里现在的状况,他家里如今正有两只羊,春天的时候可以把羊毛给剃了,一方面减少羊中暑的概率,而且剃掉毛的羊过几个月毛就又长回来了,另一方面则是可以拿剃下来的羊毛试验一下,看能不能搓成羊毛线。

  叶瑜越想越觉得这主意不错,恨不得立刻就把两只羊的毛给剃了,这也导致他这几天异常的兴奋,天天都自告奋勇地接下了给羊喂食的活儿,一日三餐不落的蹲在棚子里,边看羊吃饭边乐。

第28章 炸鱼段

  等过了大约五天, 就是收网的日子。

  只是这次再来收网的就只剩叶老二和叶海了,他俩来到河面上,将冰层重新凿开, 然后一起使劲将渔网拉了出来, 网里粗略一数得有七条鱼。

  两条鲫鱼, 两条鲤鱼,两条鲢鱼,分布得还挺平均,多出来的那条是一只黑斑狗鱼, 足有成人半个手臂那么长。

  叶老二挺开心,他提着已经冻得僵硬的狗鱼道:“这黑斑狗鱼倒是难得。”

  叶海手臂一使劲把渔网重新放回河里,麻绳也重新固定住,这样一来,整个冬天都可以时不时过来收网, 要是运气好, 他们家一直到来年雪化的时候都会一直有鱼吃。

  两人带着一网兜的鱼回家,叶老太见了便道:“那两条鲫鱼可以先留着,小北发动的时间约摸就是这两天, 等她生了孩子, 正好鲫鱼汤下奶, 配上豆腐还好入口。”

  几条鱼在院子里冻了一会就变得跟石头一样硬梆梆,接着再用草绳栓起来挂在房梁上,能放一冬天都不带坏的,化冻之后不管是煮汤还是其他的,都跟新鲜的没两样。

  叶大嫂应了一声, 颇有些感慨, “诶, 时间过得真快,当年我嫁进来的时候,小北跟桃花的年纪差不多,如今都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了。”

  叶二嫂也附和道:“可不是,当年小北真是咱村里第一得意人,长得好性子好嫁的也好。”

  叶母没插话,只是安静地听着她们聊天,主要是她跟小姑子相处的时候不多,也没什么可说的。

  事情大多是经不起念叨的。

  就在他们想着抽时间把鲫鱼送去叶小姑家里的时候,却有从县城背着豆腐沿街售卖的村人给他们带了个口信。

  那村人正是王强,他们家因为穷怕了,能多挣一点都是好的,这么大冷的天没有选择把豆腐卖给食肆,反而是自个背着背篓去县城沿街叫卖,再加上天气原因,所以每块豆腐都涨了价,一天下来能多挣不少大钱,即使每天累了些,但心里热乎。

  “俺这次卖豆腐正好去了一处民居,他们家老太买了两块豆腐要给刚生完孩子的媳妇吃,正巧这媳妇就是叶家妹子,得知俺与叶妹子是同一个村的,就叫俺来跟你们说一声,叶妹子昨日平安生下一个女儿,正是母女平安!”

  叶老太听完这话,双手合十,连连祈祷,“菩萨保佑哟,这丫头生孩子就选在大冬天里,前头那对双胞胎不也是下着大雪生的,连产婆都不好请,幸好她身子好,两胎都没出事。”

  “小北运气好,如今更是凑齐了一个好字,您就不用担心她在县城里过得不好了。”

  叶大嫂笑着将一碗白水递给王强,顺带邀请道:“家里今日做了炸鱼段,留下吃一顿吧。”

  人家大老远的帮你带话,留下吃一顿饭也是应当的。

  王强接过碗囫囵喝下,然后抹了抹嘴,“就不麻烦嫂子了,俺媳妇还等着俺回去呢。”

  他说完就把碗递了回去,也没接受叶家人的挽留,背着已经空了的背篓就往外走。

  叶大嫂见状连忙从篮子里拿出几个鸡蛋装到筐里,将筐放进王强的手里。

  “几个鸡蛋罢了,不值什么钱,回去给树哥儿煮了填填肚子。”

  鸡蛋算是硬通货,不管是当贺礼还是谢礼都不丢份儿。

  王强这下没再推脱,但是没要筐,把几个鸡蛋拿出来放进自个背篓里,走的时候还在心里想着,家里的鸡蛋都叫他娘拿去卖了,树哥儿这段日子都没吃过鸡蛋,这几个叫他一天一个也能吃好几天呢。

  等关上了门,叶老太立刻吩咐起来,“明儿你俩去县城送货的时候顺带把我捎上,咱们去瞧瞧小北。”

  她还没等叶老二和叶海两人说话,就开始收拾起东西,两条鲫鱼是一定要带过去的,家里囤的鸡蛋倒是还有一些也能带过去,然后是家里晒出来的山货,零零散散可不少呢。

  前段时间亲家还给他们打了家具,只收了原料钱,相当于半卖半送,他们也得领情。

  叶老头没阻止媳妇,他自个都坐在炕上满脸笑意的抽着旱烟,新的烟杆通体紫色,有了这新烟杆,又听见好消息,他只觉得这烟抽得他通体舒泰。

  叶老大和叶父早就回了县城,只是把叶海给留下了,让他跟着叶老二跑跑周围的村子。

  “对了,”叶老二点头的时候又想到件事,“上次我过去,老三叫我这次把宝哥儿带上,说是回春堂又来了一个擅长小儿病的大夫,正好叫他再去看看。”

  叶老太闻言瞪了他一眼,“咋才说了?要不是这事,你怕是都给忘了吧。”

  叶老二憨笑着摸摸头,“这不是最近事多,一下子给忘了嘛。”

  “那行,明天你带着我俩去一趟县城。”

  他们说这些事的时候叶瑜正坐在炕上发呆,心里还在琢磨毛线怎么制作会比较简单。

  “宝哥儿!”

  叶老太见他没反应,便又大声叫了一次,这次叶瑜才算是听到了。

  “啊?”他迷茫的抬起头。

  这让叶老太见了不由得笑出声,上手捏了捏他的脸颊,“奶说明天让你二伯带咱俩去县里,你今天早点睡,要不然明早该睡不醒了。”

  叶瑜点点头,心道,去县里挺好的,要不然天天在家待着都要发霉了。

  当天晚上一家子心情都好,晚饭时边吃边笑,尤其是桌上一道炸鱼段更是美味,让人忍不住一吃再吃。

  黑斑狗鱼肉厚刺少,肉质很是细嫩,最适合做生鱼片,但是他们这边并没有吃生食的习惯,因此他们家就选择把鱼切成块做炸鱼段。

  用醋和酱油还有葱姜蒜抓匀腌制一刻钟,然后裹上面粉,再下油锅炸,这样做出来的炸鱼段外面金黄酥脆,内里鲜嫩爽滑,一咬下去仿佛有油水爆出,特别对叶家人的胃口。

  更别说今天叶老太高兴,很大方的放了许多油去炸,吃得桌上众人都是满嘴流油。

  叶瑜连吃好几块,炸过的狗鱼一点鱼腥味都没有,因为被酱油腌制过,所以味道颇重,非常符合他的重口味。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叶家人就都起来了,烧火做饭,收拾东西。

  叶母忙碌的把水囊灌满塞进叶瑜手里,叮嘱道:“早晨风大,你一会记得用帽子把头脸挡住,这里头是刚烧开的滚水,千万不要开口,要是水流出来,怕是会烫着。”

  叶瑜今日穿了一件内外两层的长袄,里头那层较短,絮了八两的棉,十成十的厚实,外头那层是长衫,薄薄一层,颜色就是朴实的素青色。

  棉裤用的是同一块布,也絮了八两的棉花。

  这一身优点虽然有很多,比如穿上之后不怕冷了,但真的很沉!一点都不方便行动。

  他自己都上不去驴车,还是叶老二把他给抱上去的。

  叶老太把叶瑜揽在怀里,把厚实的棉毯盖在他身上,然后又调整了一下他头上的帽子,“这帽子做得挺好,把耳朵护得严严实实。”

  这是叶瑜想出来的一个小东西,在帽子两侧缝了两片略厚的棉布,垂下来正好能护住耳朵,叶母缝制出来后倒是颇受家里人欢迎。

  如今整个村里都戴的是这样的帽子。

  之前说过,叶家村离县城不远,赶着驴车不过才半个时辰的时间,因此叶瑜怀里抱着水囊,一直到县城门口都没觉得身上有多冷,只是脸上冻得有些僵。

  交过入城税,三人先去了叶氏卤味的店铺里。

  叶父早早就等在门口,一看自家驴车出现,连忙迎上去。

  他先把叶老太搀扶下来,本想让自家大哥将娘扶进铺子里,然而叶老太手一挥,道:“你当你娘已经七老八十,路都走不动了?”

  说完就迈腿进了铺子。

  叶父无奈一笑,转身把叶瑜从车上抱下来。

  “这一路可冷?”

  叶瑜被叶父抱在怀里摇摇头,“不冷。”

  他抬起手里的水囊,“娘给我灌了热水,到现在还热乎着呢。”

  叶老二将驴车找地方栓住,然后也进了铺子。

  叶老太这时正打量铺子全貌,见铺里没人便问道:“今天生意不好吗?”

  叶老大闻言回道:“哪儿啊,这不是时候还早,天太冷了,等到中午,咱们备好的卤味基本上都会卖完。”

  叶父也说:“前天妹子生下女儿,昨天我俩已经带着一大包卤味去了一趟秦家,妹子和外甥女都好好的,我本想着今天二哥来的时候让他把消息带回去,没想到秦家竟然自己叫人给你们带了话。”

  “那就好,你妹妹就去年过年时回来了一趟,今年就因为有孕再没回来,这么长时间过去,我还怪想的。”

  叶父想了想,开口道:“那娘您先在后面的里间休息一会,等天亮起来再去秦家。”

  叶母点点头,又问:“宝哥儿呢?”

  “宝哥儿不急,回春堂新来的大夫是从太医院告老还乡的,在太医院的时候就专门治小儿病,吴大夫特地遣人跟我说,这位孙大夫医术高超,曾经给许多位皇子都治过病,其中比宝哥儿身子还差的也有几个,今天下午就有孙大夫出诊,消息还没传出去,他叫我趁这时候赶紧插个空。”

  要是去晚了,那县城里的有钱人就该捧着银子去找孙大夫了,偏生孙大夫又立下个规矩,他一月里只逢五出诊,一次只看三个病人,怎么看都轮不上他们。

  “这便好,手里银钱可够?”

  “够的,孙大夫的诊金不贵,只比吴大夫多了一些。”

  叶老太听到这话就放下心,然后在铺子里转了一圈,心里挺满意,她这还是第一次过来,这铺面确实不错,租金交的不亏。

  叶瑜进了里间休息,叶父几个则是忙着把驴车上的东西都给卸下来。

  这段时间里,铺子的卤水每天都得煮两遍,按照顺序把香辛料放进去熬煮,在这样的天气下,卤水都不用换,能一直用到天热的时候,唯一的缺点就是费柴禾,因此驴车上除了鸡鸭以外,还有几捆柴禾。

第29章 酥油鲍螺

  等出了太阳, 叶老太就准备去秦家看女儿,原本叶瑜不用去的,但他想着在铺子里也是无聊, 还不如跟着他奶一起去看看, 毕竟叶小姑去年回来的时候, 还给他带过生辰礼物。

  叶老太只是想了想就同意了让叶瑜跟着,又因为铺子里这时候客人正多,所以他俩没让叶家三兄弟送。

  她牵着叶瑜的手溜溜哒哒的往秦家宅子走,走过两条街, 再穿过两条小路,大约两刻钟后两人就站在了一座通体青灰色的瓦房之前,那瓦房外围还围着一圈石头围墙。

  见此叶老太便上前敲了敲木头门,没一会儿就听见门内传来动静。

  一个看着只有五六岁的男孩从门里探出头来,他见到叶老太后立刻惊喜地喊道:“姥姥你怎么来了!”

  那男孩胖乎乎的, 圆圆的脸蛋上是同样圆圆的眼睛和鼻头, 脸颊两侧被冻成了粉红色。

  叶老太笑眯眯的应声,“诶,咱们文哥儿也是长大不少, 越发胖乎了, 想不想姥姥啊?”

  说完她又把叶瑜牵到身前, “宝哥儿还记得你文哥哥吗?”

  叶瑜点点头,笑着唤道:“哥哥好。”

  他这声哥哥叫得不亏心,反正他身体上的年龄比小姑家两个孩子要小一岁。

  只是他一直很疑惑他奶是怎么分辨出两个长相一模一样的孩子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的,甚至一次都没认错过。

  秦穆文嘿嘿一笑,“表弟好, 怎么不想姥姥啊, 我还想跟表哥他们一起打冰嘎呢。”

  这时屋里的大人听见外边熟悉的声音连忙走出来, 见到叶老太之后,秦老太热情地招呼道:“亲家母你来了,快进来快进来。”

  叶瑜进了院子发现这是一座明显的自建小院,只有三间住人的屋子连在一起,除此之外就是灶间和柴房。

  论面积自然是不如村里的房子大,但是在县城里已然算得上是不错,毕竟县城里寸土寸金,房价可不是一般的贵。

  院子收拾的干干净净,中间还开辟了一块菜地,上面种着些耐寒的蔬菜。

  叶老太将背上的背篓取下,“里头有两条鲫鱼,我特地留着给小北下奶,还有些不值钱的山货,板栗和松子给文哥儿两个当小食吃。”

  板栗和松子是村里人送的,至于他们自己摘得早就给吃光了。

  “来就来了,咋还带东西过来。”

  秦老太摆摆手,不满道:“咱们两家都谁跟谁啊。”

  “这是我做姥姥给几个孩子准备的,也是一份心意。”

  秦老太听到这话才接过背篓。

  “你们快来屋里暖暖,等身上寒气没了再去看小北,哟,这是宝哥儿吧,长得真好,我看整个县城里都没比他长得更好的了。”

  秦老太稀罕的看着叶瑜,冲他招招手,揽在怀里就是一阵夸奖。

  叶老太喝口热茶,闻言面上的笑意越发深刻。

  “哪儿啊,咱们都是普通人家,咋能跟县里富贵人家的孩子比。”

  虽然叶老太嘴上这么说,但她心里却也是这么想的,宝哥儿自然是天下第一好。

  叶瑜听着心里着实没啥波动,因为这样的夸奖他实在是听过太多次了,他这辈子的长相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遗传了他爹娘生的最好的地方。

  叶老太笑过之后,见秦家少了几个人,便问道:“家里就你们娘仨?”

  秦老太让秦穆文去把她屋里炕桌上的盘子拿过来,然后才回答,“正哥儿他们去了铺子,有个人家要给闺女置办嫁妆,从南方运来许多珍贵的黄花梨木,他们两个最近每天起早贪黑,白天都见不着人影。”

  “至于武哥儿,前几天他在外边疯玩,染了风寒,刚吃了药在屋里休息。”

  秦家一向一脉单传,从曾祖那辈开始就是一个孩子,秦家老两口也不例外,膝下就秦正一个独苗苗,倒是秦正娶了小北之后,第二年就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这也让老两口特别满意这个媳妇。

  一来肚子争气,二来长得好性子也好。

  “武哥儿病得可严重?”叶老太担心地问。

  “不严重,就流了几天鼻涕,已经看了大夫,说要多喝几天药。”

  只是两句话的功夫,秦穆文就把木盘子端了出来,那个木盘子颇为精巧,用木板隔出了三个隔间,每个隔间里都放有许多小食。

  分别是瓜子花生和糖冬瓜。

  前俩都是常见的小食,后者则是一种瓜肉类小食,原材料是冬瓜,去皮去籽后切成大拇指大的小条,煮成透明的之后过水晾凉,再挤压水分晒干,最后用白糖腌制入味,就变成了这样的糖冬瓜,入口别有一番风味。

  “快来尝尝咱家做的糖冬瓜,今年做的可好,味道甜而不腻,宝哥儿肯定喜欢。”秦老太将盘子放过去,招呼道。

  晶莹剔透的绿白色冬瓜条放在棕红的盘子上,越发引得人食指大动。

  叶瑜拿了一块慢慢吃着,味道确实好,香香甜甜,又脆又韧。

  等他吃完一块糖冬瓜,两人身上的寒气也就散了,叶老太迫不及待地起身,往西边的屋子走去。

  秦家一共三间屋子,正中间那间住的是老两口,西边住的是秦正夫妻,东边住的是两兄弟。

  叶瑜一进门,一股热气就扑面而来,整个屋子都烧得极热,在屋外气温零下二十度的情况下,屋子内的温度据他体感已经到零上了。

  叶小姑早就知道自己娘过来了,激动得差点没忍住下地,她靠在隆起的被子上,额头还戴着一个红色的抹额,抹额下是一张虽疲惫但面色红润的脸,足以证明她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娘。”她拉长声音叫道,好像瞬间就从三个孩子的母亲变回了那个在家里向爹娘撒娇的女孩。

  叶老太看得眼热,她连忙握上手,仔仔细细地打量一遍叶小姑,“没事就好,平安生产就好。”

  叶小姑任由她娘看,等了一会才招招手,“宝哥儿快来看看你妹妹。”

  她被放在炕边的摇车里,叶瑜凑上去看看,刚生下来没几天的婴儿还没洗去胎脂,脸上一片红红白白,再加上生产时被产道挤压成锥型的头,严格来说算不得好看。

  但每个孩子在自己爹娘眼里都是最好的,叶小姑也是如此,她慈爱地说:“怎么样,可爱吧。”

  叶瑜用力点头,“妹妹很可爱。”

  叶老太小心地碰了一下女婴的脸,“可取名了?”

  “还没,她爹想找人算个合生辰八字的大名,我就先取了个小名叫着,娘你觉得福妞怎么样?”

  叶老太默念两次,随即开口道:“我觉得挺好,希望咱家的孩子都是有福的。”

  “是啊,我也只盼着文哥儿他俩平平安安的。”

  说完叶小姑又从炕桌里摸出一个油纸包,“快尝尝这个,听说是京城那边极流行的,叫什么酥油鲍螺,连皇帝的妃子都爱吃。”

  叶瑜定睛一看,发现里面是一种底下圆,上面尖,周围还有一圈圈螺纹的点心,长得有点像现代蛋糕上的奶油裱花。

  油纸包里有纯白、粉红各两个。

  叶小姑率先拿起一个塞进叶瑜手里,“是你姑父店里客人送过来的,据说是用乳酪做的,很有营养,我尝了尝味道确实不错。”

  乳酪?

  叶瑜难得升起好奇心,他放进嘴里仔细品味,然后眼睛一亮,竟然是奶油的味道,入口绵密,在舌尖化开一股浓郁的奶香味。

  “好吃吧?”

  “好吃!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

  叶小姑也不知道答案,她想了想回道:“说是制作过程很繁琐,光是牛乳就要经过好多个流程。”

  “要是喜欢,我回头让你姑父去问问客人。”

  叶瑜有点心动,但又怕麻烦他们。

  叶小姑又说:“也不是什么麻烦的事,就是做家具的时候问一嘴罢了。”

  叶老太等她们说完,才开口:“如今你几个哥哥轮流在县城的铺子里,日后若是有事,可以随时去找他们。”

  “咱家今年变化可真大,没想到三哥的长官竟然还记得三哥,连那么珍贵的豆腐方子都愿意送过来。”

  叶瑜听到这话嘴角不由得抽了抽,褚将军确实是个很好用的挡箭牌,只希望不会有露馅的那天吧。

  显然叶老太也是这么想的,她连忙转移话题,正好这时福妞醒了过来,并且哭闹了起来。

  “福妞是不是饿了?还是尿了?”

  叶小姑俯身看了眼,“应该是饿了。”说完就抱起福妞准备给她喂奶。

  叶瑜在她喂奶的时候转头研究起屋子里的布局,反正就是非礼勿视。

  她们几个在屋里絮话,外头的秦老太也没闲着,先是嘱咐秦穆文在家里好好待着,然后拿了一吊钱放进衣兜,匆匆关门离开。

  她在买菜的路上顺带去店里跟爷们两个说了一声亲家母来了,叫他们中午记得早些回去。

  紧接着也没耽误,先是去杀猪匠那儿割了半斤排骨半斤五花肉,又去买了几样新鲜的蔬菜。

  如此一番下来东西便买的差不多了,秦老太把食材收好,就动身回家了。

  到家后她从叶老太带来的背篓里把两条鲫鱼拿出来,一条挂在灶间的屋檐下,一条放在案板上。

  秦老太想着给儿媳妇炖个鲫鱼豆腐汤,正好家里还有些枸杞,都说女人得做个好月子,那就多补充一下营养吧。

  打定主意后,她就在灶间风风火火的忙碌了起来。

  豆角炖排骨、猪肉酸菜粉条、黑白菜。

  两荤一素三道菜就算是待客都不寒碜,再加上秦老太手艺是真不错,做出来的午饭自然是香味扑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