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后有大荒雨师赤松子今儒教教主孔子以莫**力将风之天神西王母天瑶娘娘腹内婴孩神魂转移至神石之内,使神石内育仙胞,今朝终于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因而震动天地乾坤。
罗天似心有所感,拍手大叫:“大造化大造化,果真是是大造化”又想起当日鸿钧老祖将他封印在这灵台方寸山,不由暗自寻思,莫非这竟是天意不成?
不过数日,灵台方寸山之外忽然来了一人,罗天虽然被困在山中不得自由,但他修为何其之高,就算隔着鸿钧老祖的天道封印,也可以将神识蔓延出千万里之遥,立时便感应到来人,不由的发出一声长叹:
“唉——————————————————————————————————”
口中却道:“事到如今,我是该称呼你夺宝大师兄呢,还是多宝如来佛祖?”
来人闻言微微一怔,笑道:“大尊莫急,我有一物,大尊一观便知。”当下取出一方古朴阵图,隐隐之间,杀气流溢,蠢蠢欲动。
“诛仙阵图?”罗天一见那方古朴阵图,不由失声惊呼,再看向来人,眼中闪现而出一丝尴尬神色,心中哪里还不明白,师尊能将此物交给他,足可以他的阵营,想来此举定然是另有所图,连忙道:“多宝————————————————”
“大尊无须如此称呼。”来人打断了罗天的话,随之道:“我如今乃是西方佛教教主,名唤释迦摩尼,号称如来佛祖。”
罗天点了点头,问道:“佛祖来此想来定然有要事找小弟商量。”
来人应道:“先前出世的那石猴,相比大尊已经注意到了吧。”
罗天道:“自然,而且我总有一种感觉,这石猴似乎与我有莫大关系?”
来人道:“缘法天定,只是大尊独立于天道之外,我也无法测算,也不知圣人有无这般神通,我来此却是想请大尊好好将这石猴调教一番,我欲借他之手,让佛教大兴。”
“盛极而衰?”罗天闻言,不由的打了个冷战,这家伙可真的是够狠的。当下便出声问道:“想来你插手地府世界之事,也是为了这事情吧?”
“正是。”来人道:“儒教新立,想要大兴,就必须先将佛教扳倒,我也只好出此下策,当年我教是何等兴盛,更胜佛教十倍,不也消失在大劫之中,既然他们无义,那就休怪我无情”
罗天道:“我答应你”嘴上一口答应了,心中却在暗自诽腹:想不到西游的真正原因居然是这样?
“唉————————————————————————————————————”
来人一声长叹,转过身去,向着远处行去,罗天似乎想起了什么,脑中忽地灵光一现,不由的眉头大皱,口中连忙喊道:“等一等”
那来人闻声一怔,不由的听了下来,问道:“大尊还有什么事情要交代?”
罗天看着来人的背影,出声道:“小心孔宣”
来人奇道:“他虽然也在佛教之中,却似乎不是跟接引、准提一条心,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为何要我小心他们?”
罗天眼中精光流溢,似乎能够透穿天地,生冷的回答道:“我虽然不知道孔宣是为了什么进入佛教,但此人决计不可相信,早在扶炎岛上我欲碧霄大婚的那一晚,我就已经开始怀疑他们了,孔宣、镇元子、苍龙老祖、擎天还有刑天,这五人似乎早就已经结为联盟,他们的图谋甚大啊,你一定要小心,如果事不可为,速速退回扶炎岛。”
“我知道。”来人应声,往前而去,越行越远,不过片刻时间,便已经消失在了罗天目光的尽头。
“我似乎也该做些准备了。”罗天心中默默思索这什么,抬头,望向苍天,宇宙苍穹,星辰无数,那遥远的尽头,到底是谁在主导着这一切,天道,天道,何以为天道啊
(下一集猴哥就要来拜师了,该教他什么大神通呢?)
第161集:猴王求仙,菩提老祖!
第161集:猴王求仙,菩提老祖!
且说那石猴出世之后,虽然风餐露宿,但也有东方玄天宫诸般神仙庇佑,倒也过得自在非常,一日与群猴打赌,穿过一方瀑布寻得一个妙处,名唤水帘洞天,但见:
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再看那:
翠藓堆蓝,白云浮玉,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一竿两竿修竹,…五点梅花。
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相个人家。
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猴大喜,引着群猴进入水帘洞之中,群猴应约奉他为猴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有诗为证。诗曰: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美猴王领一群猿猴、猕猴、马猴等,分派了君臣佐使,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合契同情,不入飞鸟之丛,不从走兽之类,独自为王,不胜欢乐。是以: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美猴王享乐天真,过得逍遥自在,几乎忘却了时光流逝,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日。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美猴王忽然忧恼,情不自禁堕下泪来。众猴慌忙罗拜道:“大王何为烦恼?”猴王道:“我虽在欢喜之时,近时无忧,但是却有一点儿远虑,故此烦恼。”众猴纷纷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日日欢会,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乃无量之福,为何远虑而忧也?”猴王道:“今日虽不归人王法律,不惧禽兽威服,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一旦身亡,可不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