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钦州(1 / 1)

不良臣 桑阿豆 5685 汉字|1 英文 字 3个月前

第64章 钦州

  谢良臣却在考虑另一件事, 他想趁着上任的机会,顺便回乡探亲。

  吏部给他的调令是要他在四月二十日之前到钦州,毕竟路程远, 所以给了他两个月的时间。

  他算过来了,若是经过平顶村,虽会绕一点路,但也没绕太远,毕竟大方向都是往西南。

  打定了主意,谢良臣在与接任的司业交接完工作之后, 便与盛瑗开始整备起了行装。

  不过因着会试还没结束,所以谢良臣又等了两天,等他们考完休整好, 他这才把自己即将去钦州的消息说了出来。

  三人都十分的震惊,毕竟岭南可是凶险之地, 他们都十分担心谢良臣的安危。

  “二哥,我看你不如雇上一队镖师同去,听说那里的山民悍勇非常,便是村寨偶有不合, 便是整村间发生械斗, 你这样单枪匹马的去, 我实在是不放心。”谢良材脸还有点白,坐在床头虚弱道。

  谢良臣却摇摇头, “镖师就不必了,若真如你所说, 那我带再多人也没用, 你放心吧, 此事我自有主张。”

  又去看望了一下两位朋友, 见他们都无事,谢良臣便将这个小院子暂时交给了三弟,然后自己带着家人从京城出发了。

  出发的那日,前来送他的人不少,其中国子监的学生们最多,不过现在他们都已经不是监生了,而是六部的科员。

  蔡占和跟江牧也来了,甚至他还看见了张筹。

  两人多年没见,感情已经十分的生疏,一人在船上一人在码头,互相都只是遥遥朝对方拱手,笑意也不达眼底。

  蔡占和倒是真情实意的舍不得他,还道他走了,以后自己能说知心话的朋友都没了。

  江牧则似乎有点心虚,两人告辞的时候他笑容有些僵硬,谢良臣便猜到他被调去岭南,这里头恐怕他也是出了点力的。

  不过谢良臣也无所谓了,两人本就是互相利用,谈不上谁比谁高尚,再说他不是升了两级吗?

  看着码头上形形色色的人,谢良臣再次挥了挥手,然后进了船舱。

  这次他们仍是坐的官船,只是因为此刻天气寒冷,靠近京城的河面上还有薄冰,所以赶路的时间便比以往长了点,差不多二十天后船才停在了荣县的码头。

  此去京城四年,谢良臣再次回到平顶村时,已经有点不太敢认眼前的村子了。

  以往平顶村家家户户都是土木屋或者茅草屋,可现在却大多修了砖瓦房,村道也不再是土路而是被修整得十分整齐,且上头还抹了水泥。

  谢良臣远远看去,恍然有种自己看到新农村的感觉。

  村中的黄狗见到陌生人来,“汪汪汪”的发出吠叫声,一下就引来了村民查看情况。

  见是他回来,他们先是惊讶,后就是惊喜,更有不少人直接开嗓朝后喊:“谢老爷回来了!”

  如此质朴的感情让谢良臣弯了嘴角,他亲切的朝这些大叔大婶们打招呼,同时一边往家走。

  谢石头夫妻见儿子回来了,也激动得不行,立刻便让人杀鸡宰鹅,又拉着谢良臣不住的看,一叠声的说他瘦了。

  这次他会在家里呆五天,五天之后便要启程继续南下。

  知道这个消息后,赵荷花有点失落,知道又该有几年见不到儿子了。

  不过古代官员就是这样,谢良臣既然入了仕途,难免就得离乡远走。

  因此赵荷花叹了会也就放开了,再加上女儿回来,还提醒她另一件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给小女儿寻一门亲事。

  不过这件事不急,她可以先让媒婆们仔细寻摸,等儿子走了,她再带着女儿去相亲。

  谢家院子里热热闹闹的,众位亲戚都来了,谢良臣发现院中奔跑的孩子着实不少,他的几位堂哥、表哥都已经成亲生子,孩子满地了。

  而且据他所知,赵家那边的几个堂哥现在也都立了业,有人包了鱼塘养鱼,有人在街上盘了铺子做小生意,还有人开了饭馆,大家日子过得都挺好,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是小富即安。

  至于谢明文,自从考中秀才之后,他也不再继续考举人了,同时他也不再逼着自己的儿子学四书五经,只在教了对方认字识礼之后,便随他自己兴趣。

  据说现在他儿子与谢明章十分合得来,天天都追在他二叔后面。

  说到谢明章,在这么多人里,除了还在读书考试的谢良材,也就他一个还打着光棍,而且今年都二十四了。

  为此谢正没少操心,他娘更是急得不行,附近的媒婆几乎都被她找遍了,好姑娘也介绍了不少,可惜谢明章偏偏就是不干。

  甚至为了逼儿子就范,叶氏还曾以死相逼,哪知谢明章直接抱了小侄儿过来,往她怀里一塞,然后人又溜了,把叶氏气得险些晕过去。

  硬的不行,后来她就又换了策略,以让儿子陪自己出门为由,暗地却是上门提亲,哪知谢明章精得鬼似的,一看情况不好,就捂着肚子装病,又被他逃过去。

  叶氏都被这儿子闹得没脾气了,甚至她还想,是不是儿子身体有隐疾,那方面不行,所以还特地找了大夫要来给谢明章看看,可他哪里肯?只道自己什么毛病也没有,就是不喜欢这些姑娘。

  不喜欢姑娘?难不成喜欢男的?!

  叶氏震惊极了,同时这话也不知道怎么传了出去,这附近的人家全都知道了,凡是好人家的女儿,就没谁愿意与谢明章结亲的,而同意的又多是为了钱财。

  毕竟现在的谢明章可是荣县有名的富户,家里院子大得很,只事他少在县中居住,凡不用谈生意,多是待在平顶村。

  对于儿女老大难的婚配问题,叶氏和赵荷花两人可说是同病相怜,每每凑在一起便有说不完的话题,谢良臣也是听到了两人的谈话才知道还有这回事的。

  他四哥真喜欢男人?

  虽然谢良臣不歧视同/性/恋,但显然在古代这还是一件很容易被人非议的事情。

  所以他便找了机会试探着谢明章,看他打算以后怎么办。

  哪知谢明章见他欲言又止的模样,直接翻了个白眼,叹气道:“六弟你可别来告诉我,你也相信了外头的传言。”

  谢良臣掩唇轻咳两声,没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那四哥是还打算成亲了?”

  “这是当然。”谢明章随意的点头,“只是我娘给我介绍的那些姑娘虽好,性子却太弱了,我是真不喜欢。”

  叶氏性格很好,喜欢的媳妇也是这一挂的,尤其是那种一说就容易害羞,说话也轻声细语的姑娘,她最是欢喜,觉得这才叫温柔,这才叫柔顺。

  如大儿子一家相处就很和谐,两夫妻成亲多年,几乎没吵过嘴,家里也安安静静的,她可不想找那种跳脱脾气又烈的回来,那还不够她教训的。

  可偏偏谢明章性子跳脱,不喜欢动不动就哭哭啼啼,见到飞蛾小虫就吓得脸都白了的姑娘,他觉得太麻烦。

  听他说完择偶观,谢良臣脑中突然闪过四个字“野蛮女友”。

  看来他四哥不是不喜欢女人,只是性格有点抖M,喜欢能压得住他的人。

  可是据他所知,他大伯娘叶氏因为跟他亲娘赵荷花达成了统一战线,所以两人似乎已经打算先下手为强,要直接跳过谢明章给他定亲娶媳妇了。

  谢良臣不知道这件事该不该说,说了他怕叶氏筹谋再次落空,惹老人家伤心,不说又怕谢明章辜负人家姑娘,且自己也不开心。

  最后在心中纠结半天,谢良臣只得隐晦道:“不过我看伯娘似乎仍没打算放弃,你不如把自己的想法跟伯娘好好说说,说不定最后结果两方都满意呢?”

  他试探的话并未引起谢明章的重视,对方反而对他即将要去的钦州十分感兴趣,听说那里靠海,还道想跟去看看。

  谢良臣自是欢迎,还称岭南盛产荔枝,若他要去,最好在八月前,因为便是最晚熟的荔枝,过了八月也没有了。

  谢明章一口应下,不过谢良臣却并不认为他一定会来,至于原因嘛,当然还是古代交通条件恶劣。

  两人叙了些闲话,谢良臣便又问起火/枪的事来,毕竟琼州那边已经开始伐木造船了,这边的武器也得尽快跟上。

  谢明章已经将原本的突火/枪改进多次,谢良臣提到的那种弹夹他已经造出来了,而且每次可以连发十弹,另外就是“震天雷”,也就是谢良臣口中的“手/榴/弹”,他也造出来了。

  这几年二人一直私下通过信件联系,经常互相讨论机械几何的问题,因此谢明章把图纸拿出来后,谢良臣几乎是一下就看懂了。

  不过这样的东西,若要大量造出来,还得有机器才行,若要人工来造,不仅公差会很大,而且速度也很慢。

  也就是说,至少得半工业化。

  工业化这个词听上去十分的高大上,其实内里的含义却简单得多,即只要能用机器代替手工,都可称之为工业化。

  谢良臣穿过来时,前世已经完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所以大家身边的电子产品及各种制造工具看起来才如此高端。

  但实际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最伟大的成就也不过蒸汽机而已,至于“电”的普及和应用,那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事了。

  所以要制造一些能代替手工的机器,其实并不难。

  只不过古代对于铁的使用限制比较大,所以导致很多的机器都是木质的,比如织布机、指南车、鼓风机等等。

  这些工具的制造构件并不少,很多细节的地方甚至堪称复杂,可见古人并非没有创造力,只是缺少发挥创造力的条件。

  谢良臣将图纸收好,又与谢明章叙了会话便回家去了。

  刚到家,谢良瑾便迎了上来,然后拉着他的袖子,两人避到了书房。

  谢良臣看她鬼鬼祟祟的模样,就知她有话又说,因此也不着急,刚一坐下便随手取了本架子上的书看起来,也不问她要干嘛。

  谢良瑾见二哥没开口,忍了会,到底没忍住,先出声道:“娘打算等你走了就给我找户人家定亲,二哥可知道?”

  谢良臣当然知道,甚至他娘还专门过来嘱咐过他,说让他不许再惯着女儿,这次去钦州,也不带谢良瑾了。

  但他没说,还是想先看看小妹到底决心有多大,于是点头道:“嗯,娘跟我说了。”

  谢良瑾一听更急,在原地转了好几圈,这才焦急问道:“那二哥怎么说的?”

  谢良臣见她急得眼睛都红了,放下手中的书,开口道:“若是娘执意如此,那你打算怎么办?”

  听他这么说,谢良瑾心凉了半截,一下坐在椅子上,头却偏向一边,抿唇道:“那我就逃婚,反正我绝不跟个我不喜欢的男子成亲!”

  “你要逃婚?”谢良臣拉下脸来,语气也严肃不少,“你可知逃婚后你的名声便彻底坏了,不管是何原因,以后你走到哪都会被人指指点点,爹娘也会被人戳脊梁骨。”

  见二哥发脾气,谢良瑾先是害怕,然后就是委屈,眼泪也啪嗒啪嗒的掉下来。

  “那我该怎么办嘛?真要我随便找个人嫁了,等我嫁过去,两人互相嫌弃讨厌,过得跟仇人似的,偏偏我还得待在后院相夫教子,真要我过那样的日子,我宁可铰了头发做姑子去!”

  谢良臣见她哭得眼睛鼻头都红了,叹口气,递了帕子过去,声音了也缓下来。

  “别哭了,我刚才之所以凶你,是让你明白,凡事都不可意气用事,更不能只顾自己,你要是真有这个决心,就该好好找娘说清楚,把自己的想法一条条说出来,而不是赌气说什么逃婚的话。”

  谢良瑾抽抽鼻子,泪眼婆娑的看他:“要是娘不听怎么办?”

  谢良臣摸摸她的脑袋,笑道:“你没试过怎么知道娘肯定不听?再说不还有我吗,等你去跟娘谈完,我再去跟爹娘也说说。”

  这个朝代终身未嫁的女子不是没有,也不是所有人都最后去庙里当尼姑了,只不过要不嫁,除了自己要有勇气之外,最好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这样才不至于整日浪费光阴,而是真的自己一个人也能过得精彩。

  听了谢良臣的话,谢良瑾终于止了泪,打算与赵荷花好好谈谈。

  她原本一开始的打算是,这几天先装作顺从,然后等离开那日再找机会偷偷溜上船,等船开走了,她娘再要来抓她也没办法。

  至于第二种法子,就是逃婚,也就是说她从未打算过真正与赵荷花推心置腹的谈这件事。

  可现在她改主意了,爹娘从小便对她十分宠爱,是真心为了她好的,若是那等只顾自己的父母,她便是逃走了,谢良瑾也不觉得愧疚。

  可是她的爹娘不一样,所以现在听二哥给他分析了利弊,她才发觉自己这样做肯定会让爹娘伤心。

  见小妹听进去了,谢良臣重新拿起了书,打算等她出来后也去跟爹娘好好说说。

  母女俩聊了很久,谢良臣看时候差不多,也除了书房,朝正屋那边走。

  走廊那头,盛瑗见夫君神色严肃,便问出了何事,谢良臣没有瞒她,把事情说了,最后也只换得盛瑗一声叹息。

  女子的地位本就低,嫁人过后更是得看夫家的脸色过活,她虽是没有遇到恶婆婆,夫君也体贴温柔,但她还是十分理解谢良瑾的心情,因此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所以得到答案之后,她也没再细问夫君要怎么说服婆婆,只提起另一件事来。

  “夫君,两日后咱们便要出发,我想着家中几位老人年纪都不小了,尤其是祖父与祖母,虽然现在二老看着还算精神,但是老人家最怕的就是生病,一旦生病医治不及,很容易落下病根。不如咱们请一位大夫来村里坐馆,每年的费用便从族田里出,如何?”

  谢良臣还真没想到这里,他原本想的是临走前让大夫们来给几位老人做□□检,却没想到何不直接建个医馆。

  因此闻言双眼一亮,笑道:“夫人果真英明!我看不止医馆,咱们还可在村里办一间族学,他们的束脩也可从族田里出。”

  “夫君说得有理,如此一些家中贫困的孩子也能去学堂读书了,甚至对于其中学业优秀的,咱们也可设置奖励。”

  “夫人与我真是心有灵犀!”谢良臣握着她的手,灿笑道。

  两人互相对望,眼中皆是柔情蜜意,正在此时,另一边传来“吱嘎”一声响,却是谢良瑾推门出来了,而赵荷花也跟在后头,两双眼睛都瞧着这对小夫妻。

  谢良瑾见到二哥与二嫂如此,先是偷笑一声,后又有点羡慕,然后就是惆怅,最终朝两人笑了笑便回房去了。

  而盛瑗则脸都红完了,不仅很快便把手抽了回来,说话也结结巴巴:“娘......娘与夫君先谈,我......我先走了!”说着便脚下生风,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

  谢良臣也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想想自己也只拉了她的手,便又淡定下来,朝赵荷花笑了笑:“娘,小妹的事,您打算怎么办?”

  赵荷花原本还是有点不甘心,但是见着二儿子与二儿媳感情如此好,也想明白了,她是希望女儿幸福的,既然女儿态度已经如此坚决,那她这个做娘的也只好妥协。

  “还能怎么办?你看我什么时候真强迫过你们?”

  赵荷花白了儿子一眼,“她既要跟你去,那你便看好这野丫头,别让她真成假小子了。”

  谢良臣听她这话,便知他娘这是还没完全放弃嫁女儿的想法,只是也不再逼小妹了就是了,便点头道:“娘放心,我一定会照顾好小花的。”

  第二天,平顶村里正式多了位坐馆大夫,谢良臣先让他给谢平、谢安还有孙氏他们检查,大夫道三位老人身体还行,只是因为早年劳累,有些关节损伤,以后好好养着就行。

  至于谢石头夫妻俩,因为都还不到五十岁,所以身体也不错。

  倒是村里其他人家,被查出有这样那样小毛病的不少,因此这两日排队来看病的人十分的多,就连附近村子的也来了。

  听说大夫以后就留在平顶村,村民们感念谢良臣造福家乡,因此等他离开那日,前来送他的人码头都几乎站不下,船里更是堆了许多的东西,如鸡蛋、鲜菜、肉干等等。

  怕再耽搁下去,这船就该装满了,谢良臣再次与家人道别之后,便令船家开了船。

  原本他们是带了不少吃食上路的,可是因为村民们送的东西太多,所以谢良臣只好让江着先把那些容易打蔫的蔬菜挑出来,省得最后再放坏了。

  哪知就在他准备移动一个竹筐时,菜叶下头却突的一动,冒出个人头来。

  江着被吓了一跳,差点就忍不住一拳砸了上去,好险最后关头这黑黑的脑袋及时出声了。

  “别打别打,是我!”

  谢良臣听见声音进来,发现竟是谢明章,一时有些无语的看着他,“四哥为何会在这里。”

  谢明章摸了摸鼻子,垂下眼,无奈道:“还不是我娘,我昨天听说她已经偷偷去镇上找媒婆,打算直接给我定亲,还打算绑着我,我提早得到消息,所以这才逃出来了。”

  逃婚?谢良臣挑眉,他小妹之前也打算逃婚,结果被自己劝住,没想到最后却是谢明章真个逃了。

  谢良臣摇摇头,觉得这样还是不对,便打算去招呼船家,让他把船开回去,却被谢明章一把拉住。

  “可别,要我真回去了,成亲当天还得逃,与其那样还不如现在逃,我娘看到信,便不会给我定亲了,这样也省得耽误人家姑娘。”

  他好说歹说,又道自己就算下船也不回家,还说本来他在沿海就有生意,过去看看是顺便,谢良臣拿他没办法,只好同意了,只道等到了渡口,他需得尽快写信回去报平安。

  谢明章同意了,于是几人便一块上了路,谢良瑾因为有了这么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堂兄妹俩倒是聊得十分投契,连谢良臣都有点嫉妒了。

  水路走了三天,前方便没了运河,一行人只得上岸走陆路。

  因为有两位女眷,所以他们便租了辆马车,盛瑗带着丫头穗儿,谢良瑾打着丫头茶茶,四人坐车,谢良臣与谢明章便骑马。

  古代的路着实不好走,谢良臣以前骑毛驴,基本不怎么赶时间,而且每天骑的时间也不长,还没觉得有什么,现在一骑一整天,他才觉得这样的交通方式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才骑了几天的马,他大腿内侧的皮肤就已经磨破。

  盛瑗发现了就说要不他们也坐车算了,谢良臣却摇头,若是骑马,他们还能顺便观察一下附近的地形,以及有无山匪埋伏,若是大家都坐车,那视野就闭塞了,而且他以后也不能总坐车。

  无法,盛瑗只得每天傍晚时给他上药,又近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到了钦州。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