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飞艇上
顺着维罗妮卡的指点,罗松溪看着辽阔的工业区。他可以分辨出,这里明显大量借用了圣约翰堡工业区的建设格局。
于是他有些不屑地道,“联邦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工业结构调整,圣约翰堡工业区已经开始整体外迁,帝国的工业还是落后联邦几十年。”
“真的吗?”维罗妮卡并不以为忤,微微笑道,“你仔细看,首都工业区在建设布局上确实借鉴圣约翰堡工业区的模式,但在业态上,帝国的规划是超前的。”
“这里布局的都是最前沿、最尖端的研发型企业,占据了产业链的顶端,这里可以说是帝国整个工业的大脑。这样既不会浪费吉尔斯都的人才优势,又能激发整个帝国的工业活力。”
“十五年前,帝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林下一夫提出了‘后发优势’理论,他承认当时帝国的工业水平落后联邦至少一百年,但处于提亚那位面技术和产业的最前沿的联邦,任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必须靠自身研发,投入非常大、风险非常高。”
“但我们的技术和产业升级可以用模仿、引进、集成来达到,其成本和风险远低于自己研发,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
“所以这么多年来,帝国向联邦撒出大片的特工,他们的主要目的,不是窃取联邦的军事机密和政治机密,他们负责将联邦的大量技术搬回帝国。我想你一定很好奇帝国是怎么获得轮胎技术的,这是我们这么多年来,花了无数资源经营的结果。”
“首都工业区的布局同样如此,你们的总统先生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在自己的国家,要破开既得利益阶层的阻力,推动起来举步维艰。但反而是帝国拿到这个方案以后,坚定不移地按这个方案走,才有了你眼前这片反而可以傲视联邦的工业区。”
“建设永远比改变要容易,在一张白纸上画画永远要比在一张已经满是墨点的纸上作画要清晰。相信我,帝国远比联邦要更有希望,更有活力。”
罗松溪沉默半晌,问她,“你给我讲那么多,到底目的是什么?就算我掌握着一些尖端技术,也不值得安东尼达斯花那么多精力在我身上。”
轮到维罗妮卡沉默,然后她叹了口气,说,“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不是你对我们有多重要,而是这些事情对你来说有多重要。”
……
……
飞艇飞行了一天一夜,越过拉切斯特山脉北麓,飞临位于吉尔斯都北面,帝国最大的行省古德里安省。
平缓而绵长的拉切斯特山脉在这里绕了一个圈,形成了一座巨大的盆地。
厚实的群山遮挡住了南下的冷空气,令这里冬暖夏热,全年温暖湿润,是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古德里安省也因此成为帝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帝国权势最高的亲王卡顿·罗伯斯庇尔,他名义上的封地就是这片富庶的行省。
时值夏末初秋,大片的水稻已经开始抽穗,罗松溪在飞艇上,看到的是一整片望不到边际的金黄色画卷。
而在金黄色的成片稻田之间,居然还有大片尖顶的玻璃屋棚间杂其中。沐浴在秋日里的玻璃屋棚折射着金灿灿的阳光,如同一把把璀璨的钻石,撒在这幅原本已经美轮美奂的金色画卷上。
“呀,这是玻璃暖棚,提亚那位面居然已经有暖棚技术了。”77在罗松溪脑海中轻呼。
像是在应和77的话,维罗妮卡来到罗松溪的身边,与他并肩而立,指着那些玻璃屋棚对罗松溪说道:
“三十年前,联邦研发出新型的玻璃吹制技术,大幅降低了玻璃的成本。仅仅三年后,联邦四大家中的洛家,就发明了玻璃温室技术——用玻璃温室采光蓄热,可以实现反季种植各种蔬菜瓜果,令种植效率大幅度提高。”
“但可笑的是,洛家认为一旦这项技术面世推广,将大大降低多种蔬菜瓜果的价格,不利于洛家依靠其垄断地位对作物价格进行操控,因此一直将这项技术束之高阁。”
“而这项技术最终落到了我们手里,并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推广。自玻璃温室技术应用至今,帝国主要蔬菜品类产量,都有至少五成的提高。”
罗松溪依然沉默不语,他被这样的景象所震撼到,同时他也想到,比起帝国为获得联邦的各种技术,对联邦开展的大规模渗透,联安委针对帝国的情报工作明显差了好几个档次。
尤其在经济民生这一块儿——联安委对于帝国农业的描述,仍然停留在“以中小地主与自耕农为主的小规模低效率耕作模式”。
“古德里安是泰坦神话中的神祇,传说中古德里安神一手掌管丰收,一手掌管灾祸。”维罗妮卡继续说道,“以古德里安命名,也正应了古德里安高官久以来的命运:一面享受着富饶肥沃的土地,一面抵挡着各种突如其来的灾害。”
“上一次黑潮来临之时,古德里安省是我们向黑暗生物发动反攻的第一站,古德里安盆地里世代为农的农夫,拿起了武器,成为了第一波反攻部队的主力,他们在拉切斯特山脉北麓撒下了至少三十万具尸骨。”
“一百五十二年前,古德里安省发生八级大地震,由于吉尔斯都皇城里组建的救援体系迟滞,又一次导致至少三十万平民被永远地埋在了拉切斯特山脉滚落的山石下。”
“但比起自觉自愿的牺牲和无法预测的天灾,人祸才是最恐怖的。”
“上一任皇帝查理大帝,世人皆传其雄才大略,那是因为帝国未宣传他真实的愚蠢。”
“查理大帝雄心勃勃想要征服联邦不假,但他的做法是极尽其所能榨干民间的财富,用来充盈他的军库。结果只能导致走投无路的平民,被迫举起手里的武器。
“查理大帝在位期间,民间的武装反抗不断,他的军费就被源源不断地耗费在镇压民众起义上面。如此恶性循环,贯穿了他在位二十多年的始终。”
二百一十五章 安东尼达斯的野心
从维罗妮卡嘴里,听到对帝国上一任的皇帝陛下,吐出“愚蠢”这样的评语,罗松溪觉得颇为有趣。
“他干得最蠢的一件事情,就是在蒲公英帝国历1335年,听信炼金师安尼伯·克劳迪的话,在古德里安省大举兴建水坝。”维罗妮卡的评价还在继续。
“安尼伯·克劳迪原本是望都一名吟游诗人,不知他用什么手段混到了御前并取得了查理大帝的信任,成为了整个帝国圣眷最隆的‘首席国事顾问’。”
“古德里安省多山多川,降水又充沛,容易孽生水患,那几年水灾尤其频繁,影响了查理大帝囤积军粮的大计。”
“安尼伯亲自请缨带队来古德里安省调研了几个月,便向查理大帝献计治水。”
“水利专家团的意见是修建八座水库调节水系,安尼伯却深知查理大帝好大喜功的脾性,最终呈到御前的奏章上,他硬生生在八后面加了个零,改成修八十座水库,称这样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古德里安省的水患,蓄起的水还能灌溉荒地,多开垦出万里沃土。”
“在奏章的最后,安尼伯写道,这样的功绩,必将彪炳千年,传颂万世。查理大帝龙颜大悦,御笔一批,一场浩浩荡荡的筑坝运动就开始了。”
“整个古德里安省,为了皇帝陛下千秋万世之功绩,有条件的地方要筑坝,没有条件的地方创造条件也要筑坝。”
“这场运动持续了整整五年,动用了上百万劳动力,期间民变无数次,终于在蒲公英帝国历1340年,将这八十座大小不一的水库,统统建了起来。”
“建完第二年,古德里安省就遇到了百年未遇之强降雨,一个星期后,古德里安省最大河流古德西比河上游,那座以皇帝陛下之名命名最大水库查理大帝水库,已到达警戒水位。”
“安尼伯一边拍着胸口说今年古德里安省绝对不会有问题,一边下令查理大帝水库打开十二条溢洪道中的六条泄洪,让下游的其他水库共同进行分担。”
“这不泄洪还好,一泄洪,马上暴露出当初八十座水库群规划之极其不合理。”
“离查理大帝水库最近的四座水库,除了一座中型水库外,居然都是小型水库,查理大帝水库里的水滚滚冲下,三座小型水库连溢洪道都来不及开,就直接溃堤了。”
“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三座水库边五个村一个镇的居民,根本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就被滚滚大水所吞没,几万人就这样顷刻间消失不见。”
“但灾难并没有画上句号,溃堤带来的大水顺着古德西比河的干流和两条支流横冲而下,没有防备的下游地区,一共有十六座水库被冲垮溃堤,而在安尼伯拍胸脯的保证下,周边数百万居民,完全没有做任何防备。”
“你可以想象1341年你脚下的这片土地:那是一个冰冷的夏天,洪水成为了平民的墓穴。”
“古德西比河周边所有的聚居点,在几个小时前还是繁华的城镇,宁静的乡村,和生机勃勃的人群,但在几个小时后几乎消失殆尽。”
“地面上只留下狂奔的洪水,和随着大水沉浮的断壁残垣,甚至断肢残骸。”
“这场洪水直接卷走了大约二十万人,还有八十万人在水灾过后的瘟疫中丧生。安尼伯这才迫不得已被问责,而在事后的调查中,发现安尼伯在水库修建的五年时间里,吃下了三百万第纳尔的回扣。”
“这是这个多灾多难的地方,最最惨痛的一次灾祸。不过也好,这场灾祸使得查理大帝征服联邦的计划无限期地推迟,直到他被你的老师,约翰·爱德华,刺杀于望都行宫外的狩猎场上。”
“虽然他是帝国的皇帝,至高无上的象征,但据说在他死后,帝国有不少平民,偷偷在家供奉约翰·爱德华的立像。”
四十年前的这场水灾,是如此惊心动魄,即使是罗松溪,也听得入了神。待到维罗妮卡讲完,他才从中回过神来,问维罗妮卡,“你为什么要讲一个如此沉重的故事给我听?”
“我想让你明白,即使是要发动战争,我的老师安东尼达斯,与查理大帝,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维罗妮卡说,“查理大帝是穷兵黩武,是不顾国计民生,掏空整个国家都要满足他名垂千古的念想。但安东尼达斯老师,是想通过一场战争,来缔造一片更美好富足的人类大陆。”
“不,”罗松溪坚定地说道,“战争就是战争,一场战争中死去的人,会比四十年前那场水灾还要多得多。”
维罗妮卡低下头,沉默了一会儿,终于说道,“赫尔普修斯大人三百年没有出现了,但安东尼达斯老师能够感应到,下一次黑潮,已经迫在眉睫,赫尔普修斯大人的失踪,很可能就与黑潮有关。”
“安东尼达斯老师认为,只有打破联邦与帝国隔阂,才能实现人类总体实力的一个飞跃,只有一个统一的人类国家,才能对抗这整座位面的最大灾祸。他没有时间了,只有通过一场战争,才能用最快的速度,实现这一切。”
这也是维罗妮卡,第一次正面承认,战争确实即将来临。
“不,”罗松溪仍然坚定地说道,“战争就是战争,我反对任何理由的战争。”
维罗妮卡轻轻皱了皱眉,纤巧的蓝色高跟鞋轻轻跺了跺飞艇甲板,扔下一句,“冥顽不灵”,转身走了。
走到一半,她停下脚步,回头对罗松溪说,“至少现在,你还是个小人物,你改变不了这局面这走势的。你就乖乖留在这里吧。”
罗松溪望着甲板外那幅金黄色的画卷,这里的风景是很美,我也确实是个小人物,但即使不谈战争这样的宏大主题,闷罐子骆晴明被关在监狱里,我无论如何,也总要努力一把,救救他试试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