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2 章(1 / 1)

空明传烽录 公子易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简单事情。他方才与吴用对话之时,已经十分留心他的口音,虽不能准确断定籍贯何处,但不是北方人那是无疑的了。

他一面在那里盘算,陈兆兰已经不耐烦再问,喝令亲兵将他押下去,候下次有船回岸,解送宁远给总督王之臣审问。桓震心中隐隐觉得不妥,可是毕竟陈兆兰才是岛上守将,自己虽然品秩高过了他,却也不好多加干预。

好容易到了夜间,桓震独个儿悄悄摸到岛上关押罪卒的所在,守军便不认得他,也认得他的官服,当下放了行。不费甚么力气,便找到了吴用,看来那时候倭寇已经不是大患,对他的关押很是松懈,连重枷也不曾上,只是用了手脚镣铐。

桓震站在他面前,冲他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你不是倭人。”吴用“嗯”了一声,并不答话。桓震续道:“然而我也知道你不是个寻常水军。”两眼笑眯眯地盯着他,道:“你是愿意告诉我,让我帮你脱罪,还是将你当作倭寇,送回岸上去斩首示众?”吴用似有动容,然而只是片刻间事,旋即又闭上了眼睛,一语不发。

桓震哈哈一笑,道:“此刻你心中定是想,‘死则死耳,有甚么大不了?’是也不是?”吴用睁开眼来,瞧了他一眼,仍不答话。桓震续道:“汝本非倭,而坐倭死,可怜啊可怜,可叹啊可叹!”吴用面上肌肉微微跳动,轻叹一声,别过头去。

桓震知道他心中不能毫无动摇,忽然又道:“私はあなたに逃げるように手伝う!”却是说“我助你逃走”。他一早已经断定,此人虽然不见得是倭寇,却必定与日本人关系密切:寻常人听得自己大吼那一句意义不明的话,至少也要面露疑色,就如陈兆兰一般,可是他脸上神情却没丝毫变化,这是其一;有辩解的机会而不辩解,这是其二;不愿以倭寇之名而死,这是其三。有了这三点,桓震才决意再试他一试。【——在下我的日语是半吊子,不知道有没有搞错语法……靠啊,日文的语法真tm不是人学的,难死了。】

这一诈果然见效,吴用虽然刻意掩饰,仍是忍不住转过头来,瞧了他一眼,目光中全是惊讶之色,一闪即逝。

桓震大笑,道:“你何必再骗我?你听得懂倭语,是不是?”吴用额头见汗,过得半晌,终于点了点头。桓震大喜,笑道:“这就对了。老实对本官讲,你是何人?为甚么要在水军中潜伏?”吴用叹了口气,道:“小人哪里是潜伏?只是借以避祸,苟延残喘罢了。”桓震给他勾起了兴趣,竖起耳朵听他讲完了整个故事,不由得暗自开心,自己正愁找不到人去勾搭郑芝龙,这不是老天给他送来了么?

------------

七十六回

强推了……我好高兴,呵呵!看我这本书的读者:如果你自己也在写书,可以到我的书评区发个广告。要是我喜欢你的书的话会帮你置顶的……算是我对各位的回报。

另,读者群12183990继续欢迎各位加入。

原来此人是个中日混血,他的老爹便是万历十五年来浙江骚扰的一个倭寇,临去之时将他的老娘掳上船去,带到日本做了妻子,不几年便生了他。又过得十几年,老爹死了,他娘思乡情切,百般设法,由海盗带着回了中国,一路在船上受尽种种侮辱,那也不必说了。

本以为回到故乡便可以安度余生,哪知乡人知道他母亲当年是倭寇掳了去的,纷纷前来欺凌,不上两年,从日本带回来的一点积蓄荡然无存,吴用年已二十,乡里之间没一个女子敢嫁给他的。忽然一日族长又来勒索,吴用一气之下提刀将他杀了,从此改名换姓,远遁他乡。适逢招募水军,他从小随倭寇老爹跑船,对海上事务很是熟悉,当下便去投军,辗转多年,给调来守卫觉华岛。

他平日小心掩饰自己身份,然而前几日偶然给派上岸去公干,听得一个同乡行商说起,母亲在他走后不久,给乡中土豪逼嫁,已经自杀死了。他心里很是悲痛愤怒,大约晚上不经意间梦呓几句,给同住的士兵听了去,这才搞到如此地步。

桓震听完了,两手一拍,道:“包在我身上。明日再提审时,你只说自己是四川嘉定州人便是,我自会替你分辩。”说着教了他几句四川土话,这才离去。

果然次日桓震推说夜间思索,觉得这人身上疑点重重,要请陈兆兰再行审问。陈兆兰不虞有他,一口应承。这一次审问,吴用态度大变,十分合作,供说自己原籍乃是四川。桓震一听,当即大惊小怪地同他攀起同乡来,两个人互说川语,很是热络。总兵大人的同乡自然不会是倭人了,陈兆兰只觉自己得罪了上司,连连赔罪不止,桓震一面不住安慰,一面暗自好笑。

桓震帮他,却是为了要他替自己办事。数日之后推说采办煤铁人手不足,向陈兆兰借了一队水军,其中便有吴用在内。途中,船在山东入港,吴用下锚时候不慎落水,水军搜救一番,连尸首也没找着。

岛上的日子很是平淡,又是波澜不惊的十几天过去,桓震一面时时留心宁远方向动静,一面焦急盼望吴用的回信。一面是坏消息,一面是好消息,等来等去,终于还是坏消息先来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宁远军士哗变,捉了巡抚都御史毕自肃,向朝廷索饷。

消息到了陈兆兰、诸葛佐这里,就再没朝下传达,只叫桓震一人知道了。万一觉华岛水军有样学样,闹将起来,那可不是好玩的。其实觉华岛固然也有许久不曾发饷,但毕竟岛上有一个大粮城,士兵吃得上饭,一时间还不至于立刻激反。

桓震听得陈兆兰对自己通报,心中砰砰直跳,暗想就在此时,定了定神,对陈兆兰道:“陈指挥以为眼下当如何自处?”陈兆兰想了一想,回道:“自然是稳定岛上军心为要。”桓震点头道:“老兄果然高见。只不过倘若宁远这么闹将下去,觉华岛早晚也要波及。”陈兆兰脸色发白,道:“下官既食国禄,当为国而死。”桓震哈哈一笑,道:“你一死固然容易,然而死有何益?宁远、觉华一乱,可又给建虏机会了!”

陈兆兰冷汗直冒,颤声问道:“那……那怎么办?”诸葛佐一直不曾说话,此时也出言相询。桓震心中却有一个法子,只是不能现在说出,当下摇了摇头。心想不久袁崇焕上任,兵变很快就会平息。然而倘若任由他凭借威望敉平事端,那就留下了一个大大隐患,银子的问题不彻底解决,以后锦州、蓟镇乃至全国各地,都不得安宁。因此他一早已经打定了主意,非借这次兵变迫使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