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藕粉和台风(1 / 1)

大理寺后街的小食肆 西瓜珍宝珠 2766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38章 藕粉和台风

  瞿家只有一个守门跑腿的小厮, 一个浣衣做粗活的仆妇,灶上一般都是瞿夫人操持,她既昏了,瞿家的灶也凉了。

  岑开致不知此刻该不该去打搅, 捧着一罐冬日里做下的藕粉在瞿家门口来回踌躇。

  忽得门一开, 瞿青容一见她如此情状, 伸手携她进来。

  “阿爹一日水米未进, 吃了些硬糕饼又吐了, 我正想请你做些吃食来呢?这是什么?”瞿青容探头看她怀里陶罐。

  “藕粉。”岑开致道,“那咱们先做了送去吧。”

  冬有糯藕, 夏有脆藕,未成藕时有花,花落又有莲子、藕带, 便是残荷亦有美态, 着实是个宝。

  藕粉味甘、性平, 有安神益气之效,如今瞿家人人悲痛, 又吃不下荤腥, 这个是最好的。

  岑开致提着烧沸的水壶烫进碗里, 再用木勺搅弄着和了滚水的藕粉, 藕粉从淡粉渐渐变作透明的黏糊, 她还带了秋日里的桂花蜜,淋了一勺在上头,琥珀色明澄的粘稠蜜汁细细袅袅,幽香一阵阵的飘来, 便是无心饮食的瞿青容此刻也觉得舌尖一甜, 仿佛已经入口。

  瞿夫人已经醒来, 她满脸病容,全无胃口,强自吃了几口藕粉,已是意外。

  瞿先生要撑着,将瞿夫人吃不完的藕粉一扫而空,长出一口藕香甜气,对岑开致拱了拱手,又对瞿青容道:“你也松泛松泛,出去陪岑娘子坐坐吧。”

  院外,廊下的竹篓里堆着马粪,马儿食草,这几日天气晴热,晒得粪球干燥并没什么异味。

  瞿青容见她看着竹篓,道:“瞧瞧院里的牡丹被祸害成什么样了,都说牛嚼牡丹,我看马也一样。”

  岑开致知她是勉强说笑,握了她的手不说话。

  瞿先生膝下只有二女,瞿青梧生得明艳,一场诗会崭露头角,使得钟家来提亲,聘为次媳。

  瞿先生并不想凭女高攀,比起父辈家业,瞿先生更倾向于寻一个青年才俊,可钟家挑中瞿青梧,只因次子资质平平,继承家业的重担也并不倚仗他,次媳出身清白,又有颜色,便够了。

  再加上瞿青梧执意要嫁,又怨瞿先生阻她前程,气得瞿先生当即撇了这门亲事不想管,最后还是瞿青容出面说和,又将瞿先生给自己备下的嫁妆分了一半给瞿青梧。

  虽是如此,瞿青梧的嫁妆与妯娌相比,还是寒酸许多。因为瞿青容牺牲在前,瞿青梧虽未曾明言埋怨,话里话外却总是带出几分,总嫌银子不够用,瞿青容去岁去看她,又听她说自己在明州出海的商船上投了好些银子,获利颇丰,前些日子再去,她却闭口不提此事。

  “这倒是有的,我阿爹发迹,也是靠与几位至交亲朋出海经商,只是这事获利丰厚,风险也高,一朝渔船倾覆,命葬鱼腹,是半文钱也没得赔。”

  “是啊。今年台风来早,说是南洋的船只翻了,她此番是借了南山寺的交子钱投进去,眼下不论是阿爹辛苦积攒的嫁妆,还是钟家交到她手上的一些财产悉数泡汤,她自觉无言面对,便服毒自尽了。”

  瞿青容叹了口气,抬起泪眼去看房梁道:“我阿爹虽只是个教书先生,不比人家身居高位,家财万贯,却也赚得一家饱腹,屋舍避寒,四邻敬重,生在这样的门户,她还嫌自己命不够好,人心不足蛇吞象,终是苦果自食。”

  说着,一阵风浪裹挟着院中草木碎叶尘土而来,瞿青容穿着大袖宽袍,便扯了来同岑开致一起挡风。

  “今年,老天爷怕是要给咱们吃些苦头了。”

  相比瑞安府、明州等地每逢台风遭淹没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的惨,临安偏居内陆,台风的影响稍逊几分,只是钱塘江潮水汹涌,卷了人去,或是城郊山崩石碎,泥流毁屋的消息,每年也不曾断绝。

  钱阿姥一遇台风天便是战战兢兢,魂不守舍,看着天边那一抹红得刺眼的晚霞揉着双膝。

  泉九驾马而来,马后还拖着一辆板车,上头都是些铁块粗索,每条都有腕子粗细,他摔下两捆,刚想说话,就被钱阿姥一个热腾腾的帕子重重的揩了把脸,烫过之后一阵舒爽的凉意,泉九笑嘻嘻的伸着脖子让钱阿姥继续擦。

  “瑞安府海角来了急报,潮水腥臭泛浊,瞧着有些台风相,这些粗索先放着,等阿田阿山下了值,我带着他们来缚屋。”

  岑开致拖了拖那粗索,太重了,只在地上刮蹭着,市面上的绳索可没这个好,杨松给食肆送米来,顺便就给搬进去了。

  钱阿姥难掩心慌,还是道:“有本事了,阿姥享你的福了。”

  “阿姥呀,我且没这个本事呢。这绳子是大人从军中弄来的,就一车,他自家分了些,这些给你们,我又替瞿家讨要了两根。”泉九挠挠脑袋,笑道。

  泉九说着又去瞿家送粗索,杨松从后院出来,岑开致喊住他结账。

  “岑娘子,你要不多囤些米粮?”因着杨松踏实肯干,又忠厚孝顺,倒是很得刘掌柜倚重,渐渐地,人也没初见时那般木讷了,“我听掌柜的说,便是眼下瞧着街坊情分不涨价,过些时日也由不得他不涨了。”

  岑开致想了想,道:“既这样,糯米再帮我抬两袋来,可好。”

  卖猫的银子,岑开致没有干放着,而是和钱阿姥一并在临安城郊买了一块农田,昨个公孙三娘跑了趟,带着岑开致的意思催着佃农割早稻。

  稻谷还是青穗,未及饱满,佃农不愿收稻,气得公孙三娘自己下田割了半车,道:“这是今年你们要交的粮食,因为是青穗,岑娘子已经减量了,余下的你们爱收不收!”

  岑开致只需要操心这几张嘴就行,所以暂不缺粮,让杨松送米粮是供食肆所用。

  公孙三娘累煞了,浑身酸痛的倒在床上,阿囡正趴在边上一字一顿,十分生涩地给她念书,听得她头昏脑涨,苦不堪言,还要时不时拍马逢迎,夸这小妮子说得好,唱得妙,念得呱呱叫。

  岑开致走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冰过的西瓜酪,笑道:“杨松方才问起你呢。”

  “没断奶的娃娃一般,几日不见就问。”公孙三娘有些不自在的说。

  刚回来时,公孙三娘一张脸晒得通红,还褪了皮,岑开致给她抹脂膏还嫌腻人浪费,硬是不肯。

  今岁西瓜淡如水,不甜,只供消暑解渴。岑开致做了这西瓜酪,搁了糖,一口下去又冰又甜,公孙三娘觉得自己又能再割半车了。

  晚间,风吹幡子抖若游蛇,岑开致立在板凳上摘幡子,见风愈发的大,天边黑云压顶仿佛天塌,飞沙走石混沌可怖,就对扶着凳的阿囡道:“进去。”

  阿囡不肯。

  “我马上就好,你人小站不住,快进去。”岑开致又催她,阿囡这才跑到门后掩着,探出个脑袋来看她。

  岑开致刚摘了幡子站定,就觉眼睛里进了沙子,硌得难受,泪涌不断,她耐不住去揉眼,手一松,幡子即刻被风抢走,卷到天边云里去。

  “呀!”岑开致眼睛也睁不开,正气恼之时,就见个身影飞上屋檐,足轻一点,伸手去擒幡子,像是在与天夺。

  一匹高大黑马站在她身侧,替她挡风。

  风声呜然,时而尖锐,时而狂闷,江星阔的声音却那样清晰。

  “迷眼了?”

  眼皮被轻轻撑开,泪眼只看到一张模糊的面孔,却也能看出他正专注的抿了干净的巾帕,替她挑出眼睑里的砂砾。

  岑开致低头眨了眨眼,已经不难受了,阿囡正捧着脸看他们,莫名其妙的双颊绯红,两眼冒光。

  “这大风天,你怎么还在外头跑?阿田阿山已经帮我们弄好了。”

  正说着,就瞧见周家屋檐瓦片如飞蝶,扑落下地,碎裂声响得钱阿姥也探头出来瞧,见是周家,便不再理会,扯了阿囡这张锃亮的油灯进屋。

  “这就回去了,想来瞧瞧你这是否妥当。”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来,余下两对掩鬓正躺在缎子上,在昏暗中依旧莹润。

  “妥。”岑开致指了指窗户,已钉死了,粗索也已上房。

  那日与郑氏见面,还没消解曲氏的事,又与柳氏大吵一架,到底还是伤了彼此,岑开致心上旧伤难愈,又添新痕,触之剧痛。

  “那日让你见笑了。”

  江星阔稍一迟疑,道:“那位施小娘子是我堂兄的继室,婚期将至,这珠钗是随嫁的船队一起送来的。”

  他又补充,道:“虽是堂兄,但已隔房分家,与女眷更是鲜有交集。”

  岑开致没说话,只抬头看他,锋锐英俊的一张脸,长发被狂风吹乱,明亮的目光映在身后晦暗可怖的天空上,格外灼热,却永远克制,不会燎伤了她。

  夜半飓风声怒号,天地震动万物乱,但因为门窗密闭,风声听起来发闷,天井中能挪动的物什都藏进屋里,间或传来瓦片碎裂,或是重物落地的声音,都好似隔了很远。

  年年台风,钱阿姥从未似今夜这般安心平静,大家都宿在岑开致房中,前半夜听公孙三娘说故事,风倒不如何吓人,还是她一惊一乍的鬼故事吓人一些,阿囡吓得都快藏进茶桌底下了,后半夜风声渐弱,渐渐都睡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岑开致被钱阿姥粗糙微汗的双手抚醒。

  “致娘,醒一醒。风小了些,雨却更大,我瞧着不稳妥,还是将米粮再拾掇拾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