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提供了第三条线索。先前大多数想制造飞机地人主要担心的是怎样使机身离开地面,莱特兄弟则正确认识到最大的问题是起飞后怎样控制飞机。因而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探索飞行期间保持飞机稳定和平衡的方法。他们成功地发明了飞机地三轴操纵法。从而获得了彻底操纵飞机的能力。
莱特兄弟对机翼设计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很快就认识到从前发表的数据不可靠,因而动手制造了自己的风洞;并对两百多个形状不同的翼面做了测试,根据这些实验亲自绘出了空气压和机翼形状之间关系的图表。那时他们就是根据这一资料设计飞机机翼地。
赵刚在听说了莱特兄弟的解释之后,也不得不说一声“服”,大凡有创造的人,都是由常人不能及的东西在,所以尽管历史改动了很多。可是该成功的仍然成功,该失败的仍然失败,这些却不是老天爷所能决定的。
不过,赵刚也感叹了一下,莱特兄弟若不是生逢良辰,也不会取得所有这些成就。在十九世纪头五十年中,搞动力飞行的努力注定要失败。蒸汽机的重力和它所产生的动力按比例来说实在是太大了。到了莱特兄弟问世的时候,已经发明了高效率的内燃机。但是这种内燃机仍太重,不能在飞机上提供动力。
由于当时好像没有哪个制造商能生产出机重和动力之间的比率比较低的引擎,因而莱特兄弟在一位机械师的帮助下设计出了自己的引擎。虽然他们相对说来在引擎设计上费时不多,但是仍设计出来一台比大多数制造商设计的引擎具有优越性的引擎。这表现了他们的天才。另外莱特兄弟还设计出了自己的推进器。他们在1903年使用的一台推进器率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
1903年87日.||行了首次飞行。当天兄弟俩共做了两次飞行。第一次是由奥维尔莱特做出的,飞行12秒,120尺;第二次是由威尔伯·莱特做出的,飞行5l秒,852尺。
这架飞机的造价不到一千美元,被兄弟俩命名为飞行者号(今天人们通称为猫头鹰号)。机翼长约40英尺,重约750。引擎的功率为12马力,重仅有170磅。这架原始飞机后来被陈放在中国国家航天博物馆内。
虽然有五人目击了那天的首次飞行,但翌日却没有几家报纸对此加以报道(而且所做的报导基本上不很准确)。不过就是这几份报纸,才让中国来的搜索人员不至于空手而回,等到差不多过了五年后全世界才普遍知道真的有过载人飞行。那个时候,是中国的航母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
第九卷 盛世卷 第三十三节 洪水无情人有情
.
地区出现长时间淫雨天气.9~11三个.珠江.长江.淮河.海河以及辽河.松花江流域降雨日数多达35~50天.最多桂林达59天。期间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
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全国受灾区域达16省.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湘.鄂.赣.浙..苏.鲁.豫8灾情最重.是进入新本世纪以来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大水灾。由于洪水来量巨大.长江中下游江堤圩普遍决口.荆江大堤沙沟子.一.朱三弓堤等处决口.长江干流自湖北省石首至江苏南通沿程漫溢决口
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武汉市水淹达10日之久。湖北.湖南.安徽沿江沿湖一片汪洋.京汉铁路长期停运.津浦铁路中断行车54天。据统计.这一年长江流域受灾人口2887万余人.死亡万人.受灾农田377。3hm28间.估计5.84亿元。
在严峻的形势下,赵刚只能把军事建设的事情交给詹天佑,自己亲自指挥。在赵刚的指令下,防汛指挥部迅速的建立起来了,实行军事管理制度,各级首长专抓一头。谁出事谁撤职。军队动员起来了,第一批五十万军队迅速赶赴前线。那里没有机枪大炮,没有轮船坦克,他们要面对的是更加凶猛地敌人,汹涌而来的洪水!
在赵刚看来,现在最紧急地就是长江“前线”,为了保住战线,中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军队调动开始了。
1903年10月7日。长江的九江段干堤决口。不到三十分钟,赵刚决定紧急调动军队到抗洪抢险第一线。随即下达命令,要求被指定参加抗洪抢险的部队在接到命令后2小时内,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命令,迅速开往前线。
千里铁路线上,一切为运兵军列让路。10月8这一天,武汉流芳、江岸西站每隔10分钟不到就有一辆军列驶入,行车密度所罕见。任何军事行动都要师出有名,长江流域的洪水险情。特别是历史上最高的洪水水位,自然成为组织这次军事行动的理由。
于是,1903年中国地军队经历了第次调动。据统计,广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北京军区、沈阳军区、海军、警察部队以及军队沿江、沿湖各大专院校。总共有10多个集团军、300官兵投入了抗洪抢险,共计出动官兵1200万人次,组织民兵和预备役人员1500多万人次。
在抗洪第一线的高级指挥人员有沈阳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和政委、南京军区司令员和政委、济南军区政委、武警部队司令员和政委、空军司令员、海军司令员等114将军、5000多名师团级干部。
最高级别的指挥者是元帅。这些数字表明。1903年夏秋之际抗洪抢险的用兵总人数竟然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解放军人数的总和,也超过了历次战争的人数。在白茫茫的大水面前,一支黄绿色的铁军奋勇搏斗,将水与人民隔开,与死神隔开。
“军队地任务是什么?”
“保护人民,捍卫主权!”
中国的军队给了这个答案一个现实的体现。
马晓鹿是沈阳军区的地一个普通士兵,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之后。来到了武汉,开始在九江地区抢险。到了今天已经五天时间了。他的情况并不好,全身湿透,脚上开了好几个大口子,被水泡的白惨惨地张开口。而且还有些低烧。一向体壮如牛的他已经连续战斗了三四天,困了累了就到大坝后面找个地方,伴着泥水倒头就睡。
也许下一刻就是大堤决口的时候,马晓鹿是这样想的,他来之前,大堤离水面已经很近了,不过还有五六尺的距离,过了五天之后,马晓鹿发现大堤离水面更近了,只有三尺了,而且这个距离还在不断缩短。
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