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9 章(1 / 1)

中华大帝国 大肥羊 2000 汉字|1 英文 字 2个月前

一样带来许多变化的布尔什维克革命以前,众多的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和塔吉克人并没有因俄国人的到来而受到什么影响。尽管有了铁路建设和棉花栽培的传播,征服者和被征服者还是生活在为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的障壁所分隔的不同世界里。

面对这种新情况,韩兴华终于认识到,自己也许需要更加温和的姿态,来获取当地人的支持,而不是斩尽杀绝,将这些潜在的盟友逼迫到对立的一面去。于是在寒冷的十二月,在韩兴华的热情呼唤下(派了几千人荷枪实弹前去邀请知名的毛拉),中亚地区自治同盟诞生了。

韩兴华任总司令,由各地的毛拉担任行政长官,为了防止这些人三心二意,韩兴华命令这些毛拉亲手将俄国官员处死,这样一来,毛拉就被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再也不能做墙头草。

韩兴华还按照东北当时的情况作参照物,创造性的发明了民兵这一武装,当然新成立的三万民兵战斗力基本为零,但是作为一只辅助兵种,还是可以胜任的,在得到了当地毛拉的全力支持之后,韩兴华十分轻松的解决了几股较大的俄军,而自己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

而此时,与中国对峙的俄军东路军,已经出现了粮草不济,弹药匮乏的局面,更令人感到恐惧的是,俄军特别依仗的武器-坦克,出现了以外的情况,在零下十度的环境里,汽油驱动的坦克,竟然无法启动,那些汽油被冻住了。没了坦克,就算是一百万俄军,也不敢拿血肉之躯去填那个无底洞。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赵刚的这一边400坦克,一样无法驱动,柴油也被冻住了,赵刚急得骂娘,如果不是这个原因,只400辆坦克一上场,那些战壕还不是摆设,一百万俄军就会成为历史,广阔的西伯利亚就是中国的后院。

可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坦克冻住了,难道要和俄国人在寒冬里作战吗,那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赵刚不敢想象,还没有进入最冷的二月,现在每天冻伤的人数就达到了四百人,如果真的僵持到四月份,那要多少人冻死!

仗要是打到这个份上,那就是伤筋动骨,就算以后胜了,自己的元气也是恢复不过来的。赵刚下令,全体科研人员集体攻关,务必在元旦之前完成低温柴油的研制工作。

------------

第八卷 世界大战卷 第二十节 坦克-战神

.

科研工作者都在努力研制防冻汽油的时候,一个奸商完成了防冻汽油的研制工作,当赵刚看到这个防冻柴油时,与防冻柴油的研制人有了一段有趣的对话

“你想不想知道,我是因为什么事情找你?”

“大人饶命,小的不该往油里面掺假,坏了军爷的要事,还请大人看在小人上有七十老母。。。。

“够了,下面是不是三岁的孩子,还有一大群兄弟没饭吃。”

“大人饶命呀,小的再不敢了!”

“不敢,那可不行,我是想知道,你是怎样掺假的。”

“小的再不敢了!大人饶命!”

“不说的话就砍了你,说的话重重有赏!”

“小人是把柴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外带加上一些劣酒,就这样!”

就这样,第一份防冻柴油制成了,作为专利拥有者,这名奸商得到了一大笔钱,日后成立了中国最有名的公司。

坦克作为一种机动有效的作战工具,自从问世以来,就在几乎所有的地面战役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坦克究竟是谁最先发明的,却一直争执不断。

尽管历史上有许多人曾萌发过制造一种类似于现代坦克的装甲车的想法,但人们最终还是将发明坦克的功劳归于中国人詹天佑。

早在1893年的时候,詹天佑看到了+>性产物-铁甲车。当时这辆车冒着黑烟把铁轨跑得遍地都是。在这个车的影响下,詹天佑开始研究如何能够研制一种摆脱铁轨存在地强大兵器。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他的上司,赵刚给与他几乎无限的支持,八年间的投入几乎可以购买一条崭新的战列舰。

虽然看起来有些难以想象,但是在地球上确实有人做到了,而且这个人看起来对坦克的期待十分之高,詹天佑在某些场合隐约提到。在几个关键地技术上,赵刚凭借‘直觉‘给研究制定了前进的方向。所以有些人认为赵刚这个神秘的总统才是真正的坦克之父。

1898年詹天佑由此建议制造一种装/:的这一建议于10月20日被提交到总统府现有的机器零部件拼在一起,从而组装成一辆类似拖拉机的新式装甲车,这种东西在东北大地上到处都是。

但是,对坦克的发明还有另一种说法:一名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小镇地拖拉机制造商在詹天佑之前就已提出了制造类似坦克装置的设想,据说是他向中国人提供了详细的构想甚至蓝图,中国人是在其构想的基础上制造出了第一辆坦克。

这位美国制造商就是埃德温·惠洛克。当时是明尼苏达州威诺纳城先锋拖拉机公司地总经理。他声称自已一直在致力于这种装甲车的发明研究,并早在詹天佑提议的两个月前就已将构想形成了文字。他还声称,因为希望向中国人出售这种装甲车,所以他向中国人提供了他的计划。但却被中国人偷偷地利用了。

据惠洛克地说法,1898年8他正在加拿大城镇卡尔加里为他的拖拉机公司争取一份商业合同。这份合同能否签订取决于中美关系,如果中美宣战,他的商业谈判即告终止。在返回威诺纳城的途中。他极力寻求可以替代拖拉机销往中国的产品,这时他萌发了制造装甲战车的念头。

两天后回到威诺纳城时,他对这种装甲战车的构想已是成竹在胸。当他试图在加拿大为其设计地装甲战车寻找客户而遭到失败后,惠洛克派出销售代表弗朗西斯·洛威到中国推销他们的拖拉机,同时希望能引起中国政府对其履带式装甲车设计的兴趣。

弗朗西斯·洛威详细描述了他那次行程的经历:18984月,他到中国销售履带式装甲车时,随身带去了由惠洛克先生绘制的造价约600000元的装甲车_.u|了装备处处长陈铁林上校。当陈铁林上校得知根据这些设计可以生产出重量只有25吨多一点的装甲车时,急不可待说,“快说!快说!这又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