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运输站(十)(1 / 1)

这土地里 喜河山 4059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第28章 运输站(十)

  “刘大姐进运输站了!”黄春花欢天喜地地给大家报信。

  大家听到刘大姐还懵了一下, 紧接着就反应过来了。

  “恭喜恭喜!”

  “以后就是吃公粮了!”

  只有黄春花拉着人开始传授自己被十村八店讨厌但是还没有人奈何得了她的经验,道:“他们不惹你,你也不惹他们, 他们要是说什么不好听的, 你立马骂回去, 他们要是敢打人,你就要敢拿刀!”

  主任在旁边听的一愣一愣的, 道:“还是要和谐一点, 以后都是运输站的同事了, 要团结友爱。”

  黄春花不服气:“主任,你怎么不去跟他们说,让他们跟我团结友爱?”

  主任:“也是, 我下一次去跟他们说。”

  别看黄春花这么暴脾气,实际上大家还挺喜欢她的,她虽然脾气风风火火, 但却是一个实在人。

  胡寡妇早就发现了,黄春花是到哪儿都能跟人混熟的那种。

  胡寡妇想起了黄春花以前在村里被排挤的事情, 只觉得这个年轻姑娘以前是没有去对地方。

  等到中午,刘馥天找到了食堂的王大姐和孩子们。

  她倒也没有想过自己照看孩子,毕竟她是家里唯一能够养家的人了, 不出去挣钱, 孩子和她都得饿死。

  她之前就已经跟王大姐说好了, 孩子放她这里。

  王大姐在振兴机械厂的职位很特别,她并不是几个车间的职工, 也不负责后勤工作。

  她的工作是照看孩子们。

  振兴机械厂很多员工都是夫妻, 两个人都在工厂, 有的孩子在老家, 也有老家没人了,若要照顾孩子,就得少一个技术工人。

  当初年英去请他们回来的时候,自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她又一想自己从小就是在机械厂里长大的,干脆就让他们把孩子带过来。

  现在时局稳定,城里小学开学了,到了年纪的孩子就去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大家一同回工厂这边,工厂这边还有两个没有到上学年纪的孩子,王大姐便是专门照看她们的。

  刘馥天的三个孩子都已经是上学的年纪了,也添不了什么麻烦,王大姐道:“大妹子,你好好干,莫担心,工资工厂会给我发,你还要养三个孩子,莫把钱乱用了,咱厂长早就跟我说过了。”

  刘馥天心头一热,心里生出了无限感叹。

  她回过头就看到三个孩子追着工厂里的大孩子们跑,比之前反而活泼了不少。

  另一边,有刘馥天的牵线,很快,汽车公司的罢工的司机们便到了运输站报道了。

  如此一来,运输便就位了,城乡交流大会的时间很快就定了下来。

  官方开始号召所有人来布置大会现场。

  大会的地点在平城中心小学,正好碰到孩子们放学,于是乎小半个城的人都过来了,搭棚子的搭棚子,搬桌子的搬桌子。

  平城中学小学有两栋教学楼,四层楼,一层楼四个教室,于是就有了32个房间。

  再加上操场上搭的棚子,整个会场包括了十几个分馆,确保所有商户和农民都能够在这里买到想要的东西。

  胡寡妇她们分配到的任务是搭棚子,一群人花了三个多小时,把小学操场分成了四个区域,也就是四个场馆。农业机械因为太过于笨重了,没有办法搬到教室去,便是在操场上。

  几个人完成任务便在会场溜达。

  小学操场最中间,负责人正在指挥大家把雕塑搬到了那里。

  “雕像!”黄春花拉着李振花跑了过去。

  这一次出来以后,这俩感情越来越好了。

  石像是一男一女,女人带着草帽,女人一手抱着小麦,男人手里拿着锤子,两个人前面是一辆汽车模型。

  下面有一行字,后面拉着横幅。

  胡寡妇不识字,看不懂,旁边的李振花见她在看横幅,说道:“那下面写着,工农合作,建设国家。后面横幅写着热烈欢迎广大农民同志参加城乡交流大会。”

  黄春花忍不住笑了:“我也是农民同志,也是热烈欢迎我。”

  这一天,会场被布置好了,城里的商户们也开始把东西搬了过来。

  因为工厂放假,孩子们的父母都领走了孩子,王大姐就带着刘馥天的三个孩子来了会场,帮胡寡妇的忙。

  第二天一大早,六点多的时候,运输站就把雨兰镇的东西全部都送过来了。

  玉米直接交接给了酒厂,红薯土豆分了三百斤交给胡寡妇一行人,其余的经济作物全部放进了农产品场馆。

  那1000多个卤蛋也到了,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他们的摊位后面。

  雨兰镇没有农民过来,因为雨兰镇地理位置太远了,这一次运输队又要用很多东西,于是就主任带了大家想要买的单子过来了。

  其他商户同样也来得很早。

  卤蛋和馍馍陆陆续续地往外卖。

  但很快,大家都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会场里几乎都是城里的人。

  他们正在买运输站送过来的土特产。

  来参加大会的农民好像都没有,一去问才发现大家没有感觉错,农业机械和农业生产资料两个馆没有人去,这两个馆基本上就是完全面向农村。

  黄春花和李振花两个年轻姑娘是急性子,他们会快的跑出了会场,果然,一路过来来的几乎都是商户。

  两人又手拉手地跑了回来。

  王大姐实际上和胡寡妇差不多的年纪,看到她俩沉不住气跑来跑去,忍不住戳了戳胡寡妇:“唐姐,你看那两个,跟小孩似的。”

  胡寡妇抬起头就看到两人手拉手跑回来了,一回来就说:“唐妈,会不会是因为太远了,想着农产品都让运输队运出来了,所以大家都不想出来?”

  有这个……可能?

  “再等等,还没到中午,不要着急。”胡寡妇一边说一边给两个人一人拿了一个红薯饼:“吃点东西。”

  两个年轻姑娘到旁边去吃东西。

  王大姐忍不住说道:“以前就绝对看不到这样的情况。”

  “什么?”胡寡妇回过头,新一轮的红薯已经全部放进了大蒸炉了。

  王大姐小声道:“以前啊,像李振花这种知识分子都是跟知识分子一起玩。”

  胡寡妇听了这话,她想好像也是这样。

  结果,一直到中午都没有见到村镇的人来。

  黄春花叹了一口气,道:“我刚才去转了一圈,咱们的土特产馆卖的特别好。各个粮仓的代表都在统计自己这边卖了多少东西。”

  “城里的百货馆,”黄春花一边说还一边套出了两块香皂,她刚才去转的时候,就给自己也买了两块块香皂,城里商户为了支持这一次城乡大交流大会,所有的商品都降价了15%,所以黄春花专门买了两块,“农业机械馆,生产资料馆都没有什么人。”

  李振花掏了十几包种子出来:“唐妈,这是我刚才在农业生产资料馆买的,你一会儿也去看看,里面有很多有优良种。”

  一说这个,黄春花立马站了起来:“有没有金皇后玉米种子?之前我们在同林镇看到了那个金皇后玉米种子,棒子特别大!”

  “那个你不用买,国家已经发到粮仓了,到时候会分发下去。”李振花说道。

  而这个时候,靠近非常边缘的商户们突然站了起来。

  胡寡妇拍了拍王大姐:“来了!”

  果不其然,一群人风尘仆仆地出现了。

  里面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进来,大家都兴奋了起来。

  这才听到他们说——

  “我们前面的大货车轮胎坏了,所以我们所有人都被堵在外面了。”

  胡寡妇松了一口气。

  “快过来吃点东西吧!”黄春花招呼他们过来。

  胡寡妇这一次做得很精细,红薯先上蒸笼,蒸熟了,然后再碾成泥,红薯泥再炸一下,香得不得了。

  没一会儿,她们这里就排成了长队。

  胡寡妇一边炸红薯饼,一边在看来参加大会的人们。

  个个都是陌生面孔,可是她们脸上的笑却让人觉得异常的熟悉。

  这些人一来,原本冷清的百货馆,生产资料馆,农业机械馆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平安一行人压根忙不过来了,胡寡妇这边同样也忙不过来了。

  虽然忙,可心里却是欢喜的。

  整个大会持续到了黄昏,交流大会的主任道:“因为今天路上出了事故,交流大会结束的比较晚,咱们很多同志都回去不了,今天暂时就在学校这边睡觉。”

  不止是农村的同志,还有一些是来会场帮忙的女同志,大家都太累了,不想回去了,直接在这边休息。

  学校教室能容纳不少人。

  胡寡妇一行人本来可以去振兴机械厂休息,但大家都决定留下来在学校这边睡觉。

  大家把东西搬到了一楼的教室里,又在下面扒了草垫子,正值平城九月,夜间也并不冷,女人们便在这边睡下。

  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几乎都是陌生的面孔,可是大家却不觉得生疏,忍不住相互询问了起来。

  “你们是从哪过来的?”

  “雨兰镇。”

  “雨兰镇在哪里?”

  “香金镇那个方向,你们呢?”

  对方也是一个五六十岁的大姐,道:“我们是荷香镇。”

  胡寡妇同样没有听过这个镇。

  “我是城里纺织厂的工人。”

  “我是酒厂的。”

  “我是北岩村的,你们肯定没听说过。”

  结果其他几个人也开始说了起来,除了几个香金镇的,其她的都没听说过。

  原来平城还有这么多地方。

  “这里好多东西都比我们镇上便宜。”有一个大姐忍不住拍了拍自己的大包。

  “是为了支持这一次城乡交流大会,专门降价了。”

  “现在日子真不一样了,以前哪里敢这样出来。”

  “前段时间枪毙了好几个抢劫杀人的,现在管的严了。”城里的女同志说道。

  “等一下。”人群中有一个人突然看向另外一个女人:“你刚才说你是荷香镇,我听着觉得有点熟悉,没有想起来,现在听她说枪毙,我就想起来了,是不是你们镇上有一个男人杀老婆,结果被枪毙了?”

  “哦!原来就是你们镇!我听说过这个事情,但不知道是哪个地方!”其他几个女人都恍然大悟。

  胡寡妇也听说过这个事情。

  “是我们镇,那个男人不是人,以前就一直打老婆,也没有人管他,结果那一次他喝了酒,下手重了,人脖子都断了。,”她说话间叹了一口气:“他死了就算了,可惜了他老婆,唉,如果还活着说不定也能来外面看看。”

  “她应该跑啊。”

  “跑去哪儿呢,以前的女人就是这样啊。哪个女人没有挨过打啊。”

  “可不是,以前我家那口子打起我来,手边有什么东西就拿什么东西打。”

  “都一样。”

  一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着过去的那些痛苦地日子。

  胡寡妇听着她们的话,那些话仿佛是从她自己的心里说出来的。

  她们来自于平城不同的区不同的镇不同的乡村,她们中间有在农村种地的,有在城市里纺线织布的。

  可她们的生活是如此的像,这些屈辱那些痛苦,那些沉重到无法言语的东西,曾经压在了她们每一个人身上。

  胡寡妇隐隐地觉得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同胞,她们如果有机会,一定能够理解彼此之间那些想法。

  在过去五十年,她们都像是被人蒙住了眼睛,封住了口鼻一般,忍受着生活的磨难,又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而现在,她们也看到了彼此,不只是雨兰镇有那么多志同道合的同志,原来平城的各个角落里都有她们的存在。

  “现在不敢了,一说起来就说挨花生米,可见他们也不是控制不住脾气。”

  她们才认识不久,可是心却贴得很近。

  她们的心此刻靠得无比近,没有城市与农村的区别。

  所有人,她们所有人都是这个国家的人民。

  在不知不觉中,他们不仅完成了一次城乡的物资交流,同样也完成了一次精神的交流。

  众人说着自己过去的那些苦难的日子时,她们的精神却再一次得到了力量。

  周围都是同胞,而她们的同胞如此多,分布在新中国的各个角落里,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努力摆脱过去的那些痛苦。

  于是,说着说着,大家忍不住说道了后来的日子,说起了怎么吓唬自家男人,说起了妇女主任,说起了农民大会……

  整个房间里逐渐弥漫着的是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家逐渐开始有困意。

  胡寡妇却依旧睡不着,黑暗中,她能够听到其他妇女同志越来越平稳的呼吸声。

  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曾经因为看见了太多女同胞的悲惨命运而极度紧缩的心脏现在在慢慢舒展开。

  她看见在自己面前的好像是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可是这条路上却有光,有同伴。

  她突然想起了很久之前的事情。

  那个时候,她刚到粮仓,对于女儿口中的新世界一无所知。

  当时是一个太阳很大的上午,李振花弯着腰背着一袋谷子去小学的晒谷厂,她那么累,脸上却是笑——

  “唐妈,如果有一天,你能懂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有多伟大,你就会和我一样骄傲,一样开心。”

  “我们在建设一个新世界。”

  作者有话说:

  下一个主题是禁娼,这是一个沉重的历史问题,她们背负的每一道伤口都是漫长历史一点一点地加在女人身上的。禁娼,在我心目中,这是新中国的伟大之一。尤其是看了各种资料以后,我更加确定了这一点,所以这个主题我不会跳。

  如果不喜欢这个主题的可以跳过去,下下个主题是扫盲,我每个主题都有标,可以跳着看。(当然,我肯定还是希望大家都能了解一下建国初期的禁娼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