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6 章(1 / 1)

重生之热血时代 尘缘如风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到目前为止戎瑞还是相当满意的。但问题是军工展和生产所需的大量技术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太奇缺了,从各个部队搜刮来的土专家们固然可以顶一下,但也终究不是长远的办法。所以,戎瑞把主意打到了犹太人的身上,这将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当然,一旦这件事情做成功,也会出现麻烦。犹太人不可能只将技术人才送到中国来,而把老弱妇孺扔给纳粹。对于这个问题,戎瑞心里是有所准备的。他蒋介石不是一直希望得到国际上的声援吗,接收犹太人就是一个绝好的主意,到时候只要把其中的技术人才分流到延安或太行基地就行了。

“这是下一批货的采购清单,汉尼顿先生。”戎瑞从口袋里面掏出一份文件递给了汉尼顿先生。

“下一批?”汉尼顿先生愣了一下。“我的公司目前暂时还没有能力为您……”

“汉尼顿先生,您该不会忘记了我们的合同中明确规定,您的公司已经授予我的克林福兰投资集团优先采购权。”戎瑞吐出了一口烟圈,笑了笑说。“您可以仔细看看我们之间的合同条款,我并不急,这第二批两个月内到货就行了,呵呵!”

“呃?!”汉尼顿先生愣住了。

“亲爱的?”克拉丽莎不解地看着汉尼顿先生。

“呃……好像,好像应该有这么回事!”汉尼顿先生其实也不太清楚了,他原本以为这只是单笔的采购合同呢。“当然了,和戎·瑞先生做生意是很愉快的。既然是生意,优先为戎·瑞先生供货也是一样的,呵呵!”

拉丽莎似乎对汉尼顿先生的生意不怎么熟悉。

“当然,汉尼顿先生,相信我们一定会越做越愉快的!”戎瑞笑了。“为生意,干杯!”

------------

第二百六十七章 凯瑟琳来华

汉尼顿先生回到上海的之后,就有些后悔了。原因很简单,与克林福兰投资集团签订的药品采购合同果然没那么简单,汉尼顿先生被戎瑞小小地摆了一道。不过这样说其实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当时签订合同的时候,戎瑞是摆明要写上这些条款的。这些附加的条款清楚地表明,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将拥有汉尼顿兄弟公司药品及其他医疗设备器械等的优先采购权,尽管这种优先采购权必须在前一批货物到货后的三个月内提出。而且除第一批采购的药品之外,以后的价格将按照药品生产企业出厂价格的百分之一百二十计算。当然了,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必须保证每年的采购金额不会小于第一批采购药品量。另外,作为优惠条件,汉尼顿兄弟公司还必须为克林福兰投资集团提供每年五个名额的医护人员进修机会,所需的费用将由汉尼顿兄弟公司承担。

“这简直是欺诈!”汉尼顿先生的头上冒汗了。

“不不,亲爱的乔尼,我可不这么看。”克拉丽莎摇了摇头。“这些附加条款虽然限制了汉尼顿兄弟公司的业务,但从另一个方面理解,也可以说是为汉尼顿公司争取了一个长期的固定客户。”

“克拉丽莎,你难道不明白吗,与克林福兰投资集团的业务今后将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毛利!”汉尼顿先生沮丧地说道。

“那你为什么当初愿意把这些条款加上去呢?”

“我……我以为那位戎·瑞先生只有一笔大单生意的,没想到他当真是个大客户。再说,当时我也是下意识地认为这对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利的地方,所以……”汉尼顿先生期期艾艾地解释说。

“这不就是了嘛!”克拉丽莎笑了。“更何况,无论多大的生意对我们来说都只是转手而已,不是吗?”

“那倒是。”汉尼顿先生点了点头。“只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利润将大大缩水了。唉。但愿那位瑞先生的采购量足够大。”

“你错了,乔尼。”克拉丽莎摇摇头。“组织把我们安排在东方地中国,固然让我们为组织筹集经费。但问题是,长远稳定的经费来源和短期的高收益两之间,我们必须有一个正确的选择。”

“也许你说的是对的,但对于商业运作来说这绝对是个失误。我太不注意了!”汉尼顿先生郁闷地说道。

“不要郁闷,乔尼,我知道因为需要为组织筹集经费地事情让你失去了很多……”克拉丽莎把手放在了汉尼顿先生的肩上。

“别这么说,克拉丽莎,这是我自愿这么做的。”汉尼顿先生拍了拍克拉丽莎的手。

“我知道,谢谢你,乔尼!”

南京长江上的浮桥终于架设完成了,原本只需要两三天时间的架桥工作愣是被拖成了半个月。除了一些有心人之外,大多数人早已经忘了戎瑞当初亲口许下的诺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浮桥架设起来就得了。哪里还会管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当初是不是曾经有过两三天架设进度的承诺。但这并不意味着浮桥的架设进度会被人遗忘,相反,不仅仅国民政府军委会、军政部和军统局。甚至连日本的在华情报部门都得到了南京浮桥架设成功地消息。

半个月?吹牛!这是日本情报机构的评价。

半个月的时间还是稍稍短了一些。要是拖长一个月就更好了,这是国民政府军政部作战部费哲明中校地说法。

马马虎虎吧,戎瑞如是说。

不过。长江浮桥地架设成功并没有使得南北两岸的交通有太多的改善,因为南京政府颁布地公告说,浮桥只是在非通航时间才会开放。早上六点到七点半,中午十一点半到一点,下午五点到六点,开放通行的时间总共才四个小时。虽然如此,长江两岸的老百姓和商家还是欢欣鼓舞,毕竟这比以前要省事许多不是。中央日报当天表了一篇社论,大肆宣传国民政府以民为本解决长江交通问题的举措。国民政府和蒋委员长如何关心民生云云。还配了浮桥通行当天剪彩仪式的大幅照片。而其他的报纸就相对实在了一些,他们的评论认为。南京的长江浮桥实际上并不能扭转长江南北的交通问题,但也评价说确实为老百姓和商家带来了不少方便。有仔细地读现了一个奇怪地现象,这些报道没有一篇提到了浮桥的捐献美国克林福兰投资集团和他地老板戎·瑞先生。

“老板,这太不公平了!”

“怎么啦?”

“您看看,什么狗屁报纸!我们出钱建造的长江浮桥,凭什么功劳倒成了他蒋介石的了?!”来云峰愤愤不平地把报纸一扔。

“呵呵!”戎瑞笑了。“云峰,难道我们出钱建造长江浮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