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1 / 1)

大理寺考公宝典 卖鱼生 2149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第三十章

  小艾见她脸上浮起绯色, 心道不好,这当真是弄巧成拙了。又想起另一事,硬着头皮问:“昨夜那包袱, 书吏看了吗?”

  “还没。”昨夜杨枝从厨下回来, 赶忙梳妆打扮, 并无时机打开那个包袱。

  “那……书吏还是看看吧……”小艾心如死灰,不确信地掷下这句话, 便逃一般告辞走了。

  杨枝这才想起那包袱, 连忙将它打开,见到包中物什的那一刻, 整个人怔在当场。

  包中有很多物什, 一半是孩童玩意, 另一半却是钗环配饰,还有一个大红长匣。杨枝推开匣盖,浑身一震。

  匣中是一柄碧玉如意,玉色温润光滑, 一看便知存了很多年。薛家祖母曾被一柄如意救过性命, 后来在宴集中玩笑,将来要把这柄如意传给嫡长孙,让他以后拿这柄如意, 将孙媳妇牵进门。

  匣旁一封信笺, 匣中又有一封,只是匣中那封是红笺, 上面一支金笔描的并蒂莲。

  杨枝不敢立刻拆匣中那封, 当先伸手拆了匣旁的那封, 只看了两行, 便觉心头乍起一场大雾, 她在那雾中行舟,倚身舟中炉旁,通身温暖,却不知所向。

  信中写十年风霜,不知她如何历尽,信中写“自恨不能相伴”,信中还写……

  他每年三月十五这天都会买一件小物,有孩童玩的七巧板、九连环,也有少女带的珠钗、玉环……

  是预备百年之后,让这些小物陪他一起长眠燃秋山下。他再带去地府,一并送给她。

  而三月十五,是她的生日。

  杨枝望着那包中物什发了许久呆,才颤抖着手打开了那如意匣中的另一封书笺。

  饶是已有所料,那红笺还是从她颤抖的指尖滑落了下去。

  那上面写:

  垂髫垂髫,巧笑夭夭;

  扑蝶斗虫,浮生遥遥。

  昔有呆儿,端坐筵堂;

  执卷转顾,心田燎燎。

  盼兮盼兮,何日长成;

  长成于归,归于我家。

  已习骑射,子喜雁乎;

  山林遍踏,子喜鹿乎。

  携雁载鹿,以聘于室;

  朝夕见兮,且行且喜。

  ……

  这前面几句写的是他们少年在筵堂读书时的情形,那时她总冲着薛穹傻笑,薛穹端着脸以唇语让她专心。

  那时她偷偷将薛穹带回母亲的小院,母亲为二人做羹,杨枝端着碗喝得西里呼噜,母亲便笑:“这个样子,以后如何嫁的出去?”

  小小杨枝不在意地一擦嘴:“如何嫁不出去,薛哥哥必不会嫌弃我,不是吗?”

  那时她年纪尚小,还不知嫁人是怎么一回事。薛穹却已逾十岁,又是早熟,少年的嫩白面庞上登时浮起绯色,埋首汤中,好半晌,才传来一声闷闷的“不嫌弃”。

  小杨枝伸手一揽他小臂:“那我就嫁给薛哥哥!”

  她隐约听到薛穹自汤碗中传来一声几不可闻的“好”,却没来得及确信,就被母亲打断:“胡说什么,也不怕羞!薛公子不要放在心上。”

  后来有人去告状,那个鲜少露面的父亲斥责她将外男带入内院,罚了她与母亲。再后来,她再未将薛穹带入过那个小院。再后来,全家就入了狱,就有了延乐之乱,就有了她十年的漂泊……

  旧事在她眼前一闪而过,她重新捡起红笺,继续读那后面的诗句。

  后几句抒的是别后情形,再然后,是一句:

  “余如磐石,未曾移转。思之妄之,珍之重之。”

  杨枝垂下眼睑,最后是一句:

  “三月十五,旧府树下;惟盼见兮,祝尔生辰。”

  杨枝合上红笺,整个人仍似在舟子中飘摇,乃至有人进来也未发觉。

  “看什么看的那么入神?”柳轶尘微凉的声音自门口传来。

  杨枝不知怎么回事,做贼心虚一般,将那红笺往身后一藏:“没、没什么。”对上柳轶尘的眼,昨夜种种刹那在眼前浮现,几乎是本能的,感觉到脸颊一热。

  然转瞬即强自镇定下来,假装什么都未发生,更干脆展颜露出一个笑:“大人早!”声音欲盖弥彰的轻快高亢,高亢的像一只被人追赶着的乌鸦。

  柳轶尘本还有些不知所措,见了她那样子,不知怎的,竟忽然放松下来。看着她自欺欺人,故意拖长了音调,道:“昨晚……”

  杨枝不差是从位子上一弹而起:“昨晚酒醉误事,大人切莫放在心上!”

  “我是想说……”柳轶尘笑道:“昨晚睡得可好?”

  杨枝双肩一松,笑的灿烂而僵硬:“睡得好,特别好!你别说,蓬莱阁的酒就是不一样,一觉到天明,呵呵呵——”

  那眼睛底下的深青是梦游磕的?

  柳轶尘没有拆穿他,只道:“好就好。”顿了一顿,又假作无意补了一句:“哦对了,我搬到对面了。”

  “什么?!”杨枝又是一惊,双目圆睁,肩膀又猝然收紧:“那、那郑大人呢?”

  “郑大人搬回家住去了。”柳轶尘道:“他在临平街有宅子,平常若非案子多,他亦是住在家中的。”

  临平街,离衙门不远倒是。

  这么说,把屋子让给柳轶尘倒是合理之事。毕竟,让大理寺堂官正日在衙房里打地铺也不成事。

  不是冲着她来的不是冲着她来的!

  杨枝心中自我宽慰,一口气舒了下去,肩膀也松了下来……

  “哦对了——”

  杨枝一口气又倒提起来,肩膀再是一紧。

  柳轶尘不落痕迹地笑了笑,故意缓缓道:“……跟我出门……办个案……”

  你大爷的!

  杨枝看出了他的逗弄之意,下定决心不再被他牵着鼻子走:“大人,今儿换个人成不成?”昨晚总算有了点线索,今日她已迫不及待要去查探一番。

  “不成。”柳轶尘言简意赅地回给她两个字。

  杨枝明知无用,还是弱弱坚持了一下:“大人,我那三天假……”三天只存在在大人口中的假……

  “给你补上。”柳轶尘道,转眸见她神色哀怨:“我保证。”仿佛怕保证不够分量,又补了一句:“下月江府设宴,我带你去。”

  “大人,还等什么,办案去吧!”杨枝立刻起身,往门外走。饶是她心急如焚,也知道跟着柳轶尘进江府,比她自己想歪门邪道进去,要有用的多。

  她脚下干脆,恨不得立刻就将案子办了交差。柳轶尘却抬了抬下巴,意指那敞开的红木匣子:“你东西不放回去?人家这么郑重地送了东西过来,你就随意丢弃?”

  杨枝这才想起手中的红笺,折身返回桌前,要将红笺放回匣中。

  她折身的那一瞬,柳轶尘低头瞥见,那红笺上,金粉绘的两朵并蒂莲花彼此依偎、温情脉脉。

  眸底微微一沉。

  **

  二人上了马车,杨枝忍不住问:“大人,咱们这是去哪?”

  “蓬莱阁。”

  “为、为何?”杨枝想起自己昨天才去找过秾烟,如今功败垂成,而秾烟又是王八咬人死不撒口的性格,今日见了面难保不会拉着她细问前夜细节,帮她推演败在何处,该如何改进。

  她一想到要见秾烟,就已头疼起来,本能揉了揉太阳穴。

  “给。”柳轶尘递过来一个瓷瓶,见她不接,又补了一句:“解酒的。”

  杨枝道:“谢大人,我并非宿醉。”

  柳轶尘“哦”了一声,没有再坚持。他甚至比她自己更清楚前夜她的状态,若他没有猜错,那酒应当是蓬莱阁的千金渡。

  蓬莱阁的酒,想也知道,不会让人难受。

  那她此刻头疼,只能是一个原因——柳轶尘道:“睡会吧,离蓬莱阁还有一会。”

  杨枝却摇了摇头,又问:“大人,我们为何上蓬莱阁?”

  “你可还记得秾烟身上的伤?”柳轶尘见她执意不肯休息,方道。

  “记得。”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