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不可预知的伤害,他自然不愿意冒这个险,可同时他的心底对于这黑色石碑中的一切有充斥着难以遏制的好奇——它来历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魏来的府邸之中?其中那股比起上神之力更加强大却又对魏来极为亲和的力量又是什么?这些疑问盘踞在魏来的脑海,让魏来决定尝试着将自己的灵力再次注入那石碑之中,而这样一来,免不了那上神之力又得被灌入自己体内,魏来想着自己既然无福消受,倒不如将之作个顺水人情。
念及此处,魏来没有任何迟疑,便将灵力再次注入那黑色石碑之中。
有了之前的经验,魏来这一次愈发的小心,他做好了随时收回灵力的准备,毕竟之前的那一枚金色神力已经让他难以消受,若是这一次吸纳得太多,即使有十万阴魂相助,也有可能生出麻烦。
而当魏来的灵力伸入到那黑色石碑之中时,与之前一般的是那石碑中充斥着的那股力量再次朝着魏来的灵力包裹了过来。
魏来不再如之前那般警惕,只是心神却赶忙铺开,想要趁着这个瞬间探明这黑色石碑中的秘密。
那是极快的一刹那,在对方再次朝着他输送灵力的紧要关头,魏来的心神荡开,又赶忙收敛,收回了伸入黑色石碑之中的灵力。
一枚上神之力在那时涌入了魏来的体内,十万阴魂们催动着吞龙之法,吞噬这上神之力。
而魏来却眉头紧皱的思虑着在那一刹那将他所得的讯息。
这上神之力并非来自黑色石碑本身,而是通过某种法门从遥远的某处吸纳而来。
而就方才魏来感应到的讯息来看,那道吸纳上神之力的法门……
像极了《鸠蛇吞龙》之法。
()
第一百八十八章 穷乡僻壤
即使是到最后,魏来也并没有完全确认那黑色碑文之中裹藏着的究竟是怎样的秘密。
但有一点却得到的确认,似乎那黑色石碑能够链接到遥远的某一处,从那处源源不断的吸收来上神之力。只是这样的源源不断究竟到达了怎样的程度,以魏来如今的修为显然是难以去衡量的。不过那铭刻在黑色石碑深处的法门却着实让魏来印象深刻,那摄取力量的法门像极了了《鸠蛇吞龙》之法。
魏来在心底暗暗演算了一遍,似乎将这《鸠蛇吞龙》之法中在器皿之上并非完全不可行,但这样的改良同样需要足够的时日与足够的天赋,加上于此之前魏来只敢以匆匆一瞥的方式探查那石碑中的状况,因此并不能就完全确定石碑中异状到底是否是由吞龙之法造成的。
不过就算如此,魏来却愈发的觉得这黑色石碑的出现绝非偶然,只是其中到底隐藏着些什么辛密,却并非他短时间内能够想明白的。
在约莫一个时辰之后,十万阴魂们终于吞纳了那枚上神之力,虞圭章对魏来是千恩万谢,同时阴魂们多年孱弱,此刻这股力量入体不得不耗去些时日慢慢消化。魏来也通情达理,嘱咐虞圭章好生休息之后,便收了法门,出了聚灵塔。
按理来说,有了十万阴魂的帮助,魏来可以如法炮制,好生淬炼自己的修为境界,虽然无法赶在翰星大会之前填满幽海,但每一枚上神之力给魏来修为带来的变化都是肉眼可见的,魏来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尽可能的在翰星大会来临之前提升自己的修为。
但走出聚灵塔的魏来看了看已经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很快便打消了自己心底这样的念头。
……
距离翰星大会的时间越来越近,而魏来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并不能一直沉迷在这聚灵塔中。
天还下着小雪,宁霄城的冬天始终如此,雪绵绵不绝,天气寒意不减。
但无论是夜色还是飞雪都并不能阻碍宁霄城百姓携家带口在街道上享受这一日辛劳后惬意时光的热情,魏来如今也算是宁霄城中的半个大人物,所行道上,步伐有百姓唤上他一声魏公子,对着他点头致意。
魏来虽有有些不适于百姓们这般的热情,但还是一一回礼。
好不容易穿过了大街小巷,魏来终于来到了今日的目的地,宁霄城最奢华的街道——宁安街。
宁安街的酒客食客非富即贵,穿梭在各个商铺的妇人或许看上去其貌不扬,但保不齐就是那位大人物的妻子小妾,宁州近来发生的大事,似乎丝毫没有对这些豪绅贵胄们造成半点的影响。宁安街中依然杯光交错、莺歌燕舞。
魏来穿过了街道,对于街道两侧的灯红酒绿不着片刻目光,径直的便走到了那座宁州境内最富盛名的明玉楼前。
明玉楼的盛名并非虚妄,早年先帝袁晏在位时,曾派首辅周相民巡视宁州,当时江浣水便于此地宴请首辅。
按理来说迎接朝堂首辅,怎么也得将宁州珍馐一一上过一遍,才能对得起这燕庭首辅、天子使臣的身份,但偏偏,那一天江浣水与周相民的饭桌上只有三道菜。
一道黄焖鸭,是江浣水自己掏腰包买的。
一盘花生米,是昨日江浣水府中下人为他做的。
只有一道萝卜汤是当时还没有这番气派的明玉楼给做的。
三盘菜摆了上来,周相民问还是书生打扮的年轻州牧,此举有何讲究。
书生笑着指了指桌上那盘黄焖鸭言道:“我为州牧,我每月俸禄三十两,鸡鱼猪鸭,日日有余,君为首辅,位高我半级,亦可食之。”
周相民一愣,又看向那盘花生米问道:“那这道菜呢?”
“宁州百姓民风淳朴,府中下人见我这几日辛劳,便想做些饭菜让我在夜里果腹,但不想正缝府中食料用完,思来想去便只能从自己家中寻来最好的东西,做了这一盘花生米。宁州数十年来受边患之苦久矣,民生凋敝,以至于此,我不忍食之,今日奉上,供首辅一尝。”书生又言道。
周相民听出了味道,便又看向一旁的萝卜汤,再问道:“那最后这一道菜呢?”
书生眉眼之间笑意更甚:“这道菜大有来头。”
“主厨叫鸿笙,早些年也算是宁州的大户,家里开着的酒楼便有足足三四家,其中他们最拿手的一道菜,叫做白鹤上西楼,用上好的鹤肉配上春分三日时的春笋,细雨山上的辰时的清泉,在以他们家特有的秘料熬制四个时辰,才能出锅。之后的步骤据说还有七八道,所涉及的食材亦有上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