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格格随军(1 / 1)

德妃的后花园 五十九夜 5070 汉字|0 英文 字 4个月前

第141章 大格格随军

  随从的是一头金发的沙俄公主, 及大格格玉录玳。一个是发色惊人,一个是身影熟悉。

  婉绣一眼看着有些没反应过来,仔细看后才细细思绪这里头的缘故。

  这大约才是沙俄公主常常觐见康熙的缘故?

  婉绣恍然, 但是眼下却不轻巧。康熙人还没离去, 皇太后便气得直捂胸口, 连着话都说不出来了。

  宫人一阵喧哗声中,婉绣叫人将皇太后送回慈仁宫去。钮钴禄氏看了她一眼, 默然的跟着郭络罗氏一同去了。

  纳喇氏叹息, “还说这些孩子呢,皇上任性了些。”

  是的,任性, 但不荒唐,甚至细听之下她的语气里还藏着欣慰。

  满蒙直入汉地,为了大国起立, 为了安抚汉人, 大清皇帝已经做了许多的调整和退步。不可否认几千年的汉学诠释了最好的人伦和文化, 但对于肆意惯的满蒙人却约束过多。约束的多,女人们的地位也在无形中压制。

  纳喇氏曾听过家中女长辈的似水年华,对汉人女子卑微的深深厌恶。她幼年便徜徉了许多,但生来不幸, 没有真的经历到旗人们的那种出街打马的日子。她心底里有些压抑, 因此见了此情此景后神色舒缓,不要说恼怒,她甚至没有遮掩的笑了起来。

  婉绣闻言点头,其实从玉录玳的角度而言, 从此处撕开一道口子出去。不论出去是因为名头还是自己, 都是有大大的益处。此后大清女子的立场也能逐渐鲜明起来, 这点她十分欣赏和欢喜。只是对于那个沙俄公主,她心里多少有些微妙。

  被自己国家丢出去的质子,却能随着立功。身在封建王朝,她着实庆幸许多。

  纳喇氏羡慕而后,也思量的敛了笑意。

  “哼。”马佳氏却不大高兴,她眼看着大军从宫门而出,转身便跟着去慈仁宫里。胤祉出去一年了,至今不过两封船信,满满的都是异国他乡被法国君主重用的好话。

  堂堂大国的皇子去别人那里办差,不是平白低一头了?若没有个好的模样,以后回来也难和自家兄弟相比。

  马佳氏已经强忍脾气,要想给好脸色是不大可能的。

  婉绣闻声苦笑,她觉得胤祉应该是无碍的。但是细处她也着实不清楚,更重要的是这回大战在前,博启等人还未归来,她心里也是担忧许多。

  “走吧。”

  纳喇氏轻声道,“我二人也许久不曾坐下说过话了。”

  皇太后纵有些龌龊,身为晚辈不论如何都要前去看一看的。两人直到大军走的干净,婉绣看着红瓦白石上一片空白,她忧心的拧起眉头,“上回我想找你来着,皇上说我去了你只会更生气,至今我都有些怕呢。”

  “我还没说什么你就怕了?”纳喇氏挑眉,她这两年忧心多,哪怕事后多有保养也难掩老色。她已经是不年轻了,是有两个嫡孙女的人,对许多事情也都看开了。

  她说着话,面容也带了三分笑,“胤褆本来就不是安分的性子,我倒不至于是非不分。”

  “道理是这样,可前有荣妃,我心里也虚。”

  “她,不一样。”

  纳喇氏顿了顿,她似是没注意婉绣的目光,径直的往前走去。

  婉绣扯了扯嘴角,三阿哥那里被迁怒,表面上看她确实无辜。但是大阿哥那里她的确有几分童学的引诱,故此她心里发虚。

  不过让人看来,只当她是因为和纳喇氏情分不同的缘故。

  婉绣有些丧气,直到去了慈仁宫得知皇太后只是一时气急败坏,甚至醒来拉着胤礽絮叨起来,她更是头大。

  果不其然,她才走近两步,便见皇太后眼峰一动,抚着额角哎呦起来。

  这老人家只这么愁色起来,身边人便急坏了,胤礽也连忙让御医来把脉。

  康熙亲自出征,身为太子代掌一国并非小事。若是康熙前脚一走,皇太后就出了事,哪怕事情缘由在康熙,但是顶罪的自然是胤礽。

  想到这里,胤礽就有些头疼,他沉着脸看着御医的后背。

  身上的威严自然而然的欺压过去,让把脉的御医手下快了许多,也不咬文嚼字的回禀,“回太子爷,太后娘娘只是一时气急,并无大碍。奴才下去开了方子,日后调养静心就可。”

  这句话说的可谓十分明白。

  皇太后瞥了御医一眼,自打太皇太后薨逝后她便打心眼里的不安稳。如今康熙更是事事胆大,她却再不能第一时得知消息,心里也愈发难受纠结。

  连着嫔妃,她也是压不住的。

  念此,皇太后又是哎呦一声,一副疼痛不适的模样。

  胤礽凝眉,“你下去开方子!太后若有半点闪失,孤就丢你去前头。”

  前头?

  自然是康熙所往之地。

  御医被这样丢出去做军医,纵是回来了日子也不好过。说句不好听的,一把老骨头可能还没过去记上名就在路上折腾没了。

  俗话说得好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七十有二的老御医心里叫苦不迭,他暗自摇头,面上则恭敬领命。

  胤礽上前慰问两句,皇太后轻声吐息,“哀家无碍,不用都围着了。”

  “您瞧着脸色都白了,就让咱们也敬些孝道吧!”钮钴禄氏端着参茶上前伺候,一面体贴孝顺的说着。

  “你有心了。”皇太后宽慰般笑了笑。

  “都是晚辈们应该的。”

  钮钴禄氏不由一喜,别看皇太后不管事,但她脾气不小。这位老人家和太子宜妃有多亲和,对旁的嫔妃就有多冷淡。如她,也是少有得到笑脸的。

  婉绣试探的往前一步,离着床榻还有几步远的距离,只见皇太后望着胤礽言语,“皇帝出征在外,你也要辛苦了。哀家身子是小,切不可耽误了正经事。”

  皇太后并非推辞,胤礽眼下的事情着实不少。

  哪怕他早有准备,康熙也帮着铺垫了些,但是临到头来着手处理事务就都不是轻巧的。

  胤礽点头,他少不得面子上关怀几句后看向了钮钴禄氏和郭络罗氏。这两人一个靠的近,一个关系近,他也很是顺水推舟将人举荐,“汗玛嬷虽说无碍,但身边是少不得人的。只是人多了也不好,这些日子就劳烦温贵妃和宜妃两位细心照顾,等回头汗阿玛回宫孤替您们邀功请赏。”

  “太子客气了。”钮钴禄氏眉头微动,她少有听到这样的蔑视。

  郭络罗氏却不以为然,她闻言喜笑颜开,“有太子爷这句话,太后娘娘保准吃得香睡得好,皇上看了都要高兴!”

  皇太后听了又气又笑,“竟拿哀家说笑领功!”

  “哎呦,说漏嘴了!”郭络罗氏作势小心的捂着红唇,她哄皇太后已经是习惯了,基本上都是很有用的。

  果然皇太后很是受用的直笑,甚至指了指她。

  胤礽见此松了口气,顺水推舟的应道,“既如此就说定了,孤也出去办事,晚些再来看您。”

  “好。”

  “那咱们就不扰您休息了。”

  胤礽回头看了婉绣一眼,他并没有太过刻意,但也征兆了他的态度。

  皇太后深吸口气,她点头应了。

  有了老人家的允可,婉绣也能顺势随着大流出来。纳喇氏与她打了照面便走,婉绣想这两日该上门多絮叨亲近些。

  “姑姑不必介怀,汗玛嬷年岁已高,有时念头相左也不出奇。”胤礽背着手走来,他嘴上说不空闲,可出来后却一副优哉游哉的模样。

  婉绣没得想到了胤祾,这念头闪后一笑。

  本来就是兄弟,互相相似也属正常。

  “这还没出慈仁宫呢,你这样说不怕她老人家听了生气!”

  说不定,还迁怒于人,怪她从中挑唆也有可能。毕竟胤礽与康熙一脉传承,对外是极为遵循孝道的太子爷。

  婉绣用笑语掩饰,胤礽却不甚在意,“若是三言两语都要被传出去,那孤这个太子不做也罢!”

  “好,太子爷厉害!以后可不能这样说。”不晓得的,还以为他有什么想法呢。

  “孤知道了。”

  “皇上出去又要几个月才能回来,你是太子,处处都要你出面拿主意。若是真累了”

  “孤来找姑姑!”胤礽连忙打断说笑。

  婉绣嗔他,“你这会儿说好听的而已,哪能常常来见?”

  “那姑姑什么意思?”

  “人有不同,但都需要劳逸结合。你看胤禛就爱逗狗,胤祾最爱躲懒,胤禵就且不提。哪怕你汗阿玛嘴上说了几句,却也任他们去了。”

  婉绣站在历史涌流,看着胤礽长大成人,渐渐成了百官赞赏推崇的大清太子。不论以后史书如何记载,但在这里,在众人看来他便是当之无愧的未来天子。可谁又想到大清唯一的太子,会在几十年后被康熙二废二立,而后被高墙拘禁终身。

  平常人都要痛苦不已,更别提这样的天之骄子。

  身为胤禛的额吉,婉绣打心眼里不愿意看到胤礽有不好的结局,更不想两兄弟反目成仇。

  胤礽虽然待外人倨傲理智,但对她是没有话说的。婉绣也能看到他心底的那片赤诚,她不想看到他日后推到绝望,逼得一无所有的结局。哪怕现在看来,胤礽还是个聪慧才干却不乏少年皮性的年轻人。

  人有个爱好和纾解,往往会得到很大的帮助。

  婉绣见过胤禛常常读书难受,或是对着胤祾挥了两次手后去他的小后院子里。只要和里面那些不会说话的狗呆上半天,许多事情也就游刃而解了。渐渐地也耐得住心,兄弟妹妹们之间的事情,他也不会藏的太深,偶尔也懂得挑个恰当的时间和她说两句。

  这也是她不阻拦胤禛养狗,甚至偶尔会送些东西过去的缘故。

  婉绣还思量着什么,胤礽却扭起了眉头。作为上位者而言,得到他的眉头的微微颤动都是胆战心惊的大事,毕竟他细微的表情就足以表达态度。

  但此时的胤礽却是眉头大皱,对立的拢在了一起,眼底里却是化不开的调皮。他神情像是孩子般古怪,拉着嘴角扬起了微妙的弧度,迟疑道,“嗯,狗太麻烦了。不过孤的马圈似乎不够用了。”

  婉绣无语,“养这些不都一样麻烦?”

  “确实,还要花费不少心思和它亲近才行。”

  胤礽想着就摇了头,他这不是给自己宽解,而是养祖宗了。在他看来,着实没有必要。胤礽在脑海里思绪一圈,而后拍砖决策,“房子倒是要修一处了。”

  房子?

  “姑姑您不知道,这女人着实烦人。毓庆宫拢共不大,偏要占孤好几处院子,库房都不够用了!”

  太子爷的库房,那可不是说笑的。胤礽就算无心,只怕也成了了不得的收藏家。

  只是人有不同,人家琢磨的是装东西的房子不够用了。

  婉绣免不得愣了愣,她失笑的点头,“掮客怕是要高兴坏了。”

  胤礽不置可否,算是承认有这个打算。临走前,他又说起了好话,“姑姑的香袋可还有剩?”

  “有,你若是要我回去就叫人送来。”平时不一定,但正巧她为康熙出行准备了不少。别的不说,香袋络子她都有不少。

  胤礽连连点头,嗯了两声后直谢,“还是姑姑好,回头孤将库房收拾一遍都给您送来。”

  “你不怕有人不高兴?”

  “谁敢?”

  胤礽说完,一甩长袖反身捏住他的细长辫子离去。他是真的忙,不过凑好了时间这才拖延着多说两句话而已。

  婉绣不过眨眼,就看着他极快的走出了慈仁宫,上了车辇便启动了仪仗,匆匆而去。

  皇太后到底顾及胤礽,回过头来也怕自己惹了不高兴,‘病’了两天后就恢复如初了。她这一好,诸位嫔妃就该前去看望。

  这日天没亮,婉绣就要起身去请安。

  她已经有两年没有这样早起了,特意叫知夏提前了两盏茶的时间起身,她迷迷糊糊的醒了两次才坐起身来打了哈欠。

  外面准备洗漱更衣的宫女鱼贯而入,婉绣走到窗边吹了冷风这才醒了过来。

  “主子,您回来后头一回去请安,不如换这套新的头面的吧。”圆枣将妆奁匣子打开,她将早就眼馋的那套碧色珠翠的头面拿了出来。

  回来了大半个月,初一的请安日子皇太后正烦心着,嫔妃除了召见外谁都不得见。

  婉绣不大爱太过浓重,一来头重脚轻,二来她生的秀气,妆重只会适得其反,显得端庄大气之余也有些老气。今日除了老人之外,还有之前选进宫的小贵人们。干清宫那里就已经是前兆,婉绣想了想,目光在其双钗簪子上一滞,“就要这个吧。”

  她皮肤莹润,面容也丝毫不受时日磋磨。如今在仔细打扮后,一套月色青花的宫装上身,发髻梳理整齐后和以往般簪了两支喜鹊点翠后,将双钗簪上,“口脂要红点的。”

  杏仁在侧帮忙拿出大红色的口脂,“这个如何?”

  婉绣用指尖勾了点,放在指腹上摩挲了下。这不是她亲自做的口脂,摸着不干,色彩倒是还可以,“薄一些。”

  “好。”

  因着起得早,婉绣还不慌不忙的用了早膳,直到七八分饱后才放箸上了车辇。

  七月天夜色短,婉绣到慈仁宫的时候天色已经微亮。

  宫里人也都到齐了。

  钮钴禄氏站在最前面,她侧脸看了婉绣一眼,“德妃来的刚刚好。”

  婉绣见礼,“是呢,本宫都是按着晨昏定省的规矩来的。”

  别的不说,晨昏定省这个规矩她就听了十多年了,可不是钮钴禄氏三两句就能吓着的。这里头的许多人,不都是这样的?

  郭络罗氏嗤的笑了一声,“我也是才到的,快过来。”

  按照四妃当年的册封先后,婉绣是应该和纳喇氏一左一右的站在钮钴禄氏身后的。婉绣向前,站到郭络罗氏身前,“这几日有些忙,等请安后我去你那里坐一趟。”

  “好。”两人话到此处就止了。

  皇太后并没有拖延太久,丑时一刻就将大门打开。诸位嫔妃上前行礼,奴才们搬上凳椅赏坐。

  “太后娘娘的气色大好,看来御医的方子果然有效。”钮钴禄氏打了照面,笑着上前。

  皇太后嗯了一声,转向了婉绣,“听闻德妃这几日节俭了宫中开支?”

  “是,战事不断以致国库支出不少。嫔妃们虽说没有大的能耐,但是少些铺张讲究也能尽到微薄之力,而且还能鼓舞士气。进宫觐见皇上时便有提及,皇上也答允了。”

  反正康熙平时也有提及不得铺张浪费,甚至以身作则。宫里人都知道,嫔妃里也没有珠光宝翠的打扮。就算太后告状,可康熙也没有一口拒绝,届时也不会丢了她的面子,反而会坏了告状人的印象。

  皇太后能掂量清楚,她有些不渝,“这个主意不错,这也是后宫难得出力的机会,哀家这里有些银子,晚些便让人送过去。”

  “太后大义,回头奴才也送上一些,东西不多。不过等咱们做好表率,上行下效,自然会事半功倍!”钮钴禄氏扬眉说着,她思绪极快,说话间就把里头的好处捋了一遍。

  她目光微转,三分笑意的嘴角一顿。

  婉绣正看着她,并为她的反应十分惊喜,“正是呢,奴才就备着要说这事。”

  皇太后察觉二人的眉眼官司,自然也来了兴致,“德妃有什么好的参见?”

  “奴才一人之力分身乏术,宫里有惠妃姐姐几人帮忙还罢。就是宫外的福晋格格们少不得要人知会收算,这事可大可小,不正好让咱们贵妃娘娘出面。”

  什么正好!

  她去做最不好办的差,回头再归纳给德妃禀报?

  钮钴禄氏讥笑,却听郭络罗氏附和拍掌,“这主意好!”

  “贵妃身为后宫之首,确实最佳。”纳喇氏不慌不忙的点头,她说的不多,但显得沉稳可听。

  皇太后本就是作壁上观,闻言更是觉得有些道理。乌雅氏不论在宫里多厉害,与官臣家眷还好说,可要指着那些皇亲贵胄听话怕是不易。念此她也点头,“也好。”

  钮钴禄氏垂首抿了口茶,她极不愿意和德妃低头,但是借此加深家眷的拥趸也不失坏事。

  她强压心里的躁意,顺然的应了下来。

  皇太后见这事了了,对两人也失了兴致,只和郭络罗氏说笑,间或的也被小嫔妃们逗得发笑。

  晨昏定省很快便过去了。

  婉绣只和几个熟人偶尔见一面,有时候还会被承干宫的章佳氏过来请安。

  章佳氏所出的十三阿哥和胤褆年岁相近,再看她行事小心,婉绣也乐得见一面,反正如今宫里不存在争宠之事。

  慈仁宫恢复在初时的宁静,宫人都等着前线的消息,整个宫里都仿佛进了冬夜一般。

  婉绣也盼着,她不知事情巨细,更担心不再年轻的乌雅威武。

  但众人都不想,得到的第一个消息竟是康熙发了高烧!

  出门才四天的康熙在进驻古鲁富尔坚嘉浑噶山时开始患病,但都不大放在心上。如此又过了七天,康熙更是高烧不止,群臣请君回京的同时,自然也有八百里加急的信封。

  康熙亲喻,让太子亲自前去探望。

  作者有话说:

  掮客,即古代中介。

  房产事业哪里都不会缺的。

  看更新数字,快夸我夸我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