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激烈争论(1 / 1)

铁血骠骑 三十三层 5904 汉字|41 英文 字 1个月前

第152章 激烈争论

火红的太阳越出山巅,天地之间红光漫洒,上面朝霞满天,地上血红一片。起总攻后,各支部队已经与垴顶的敌人激战了3个多小时。

三八六旅七七二团正由东北方向攻击前进。由于攻击地形十分不利,能接近敌人阵地的只有一条约一人宽的小道,战斗打得异常残酷。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攻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爬,反复与日军短兵相接,伤亡极大。最先投入战斗的一营3个连相继严重减员,原本2oo多人的一个营现在已不足1oo人了,在营长浦大义带领下依然死战不退,3个连的指挥员相继阵亡。

三八五旅七六九团从西北方向攻击关家垴。这一面,是一个约2o米高的陡崖,快到崖顶的地方,有一个略凸出来的壕坎,上面是3o多米长的一个斜坡,一直通到关家垴山顶日军的前沿阵地。攻击前,七六九团突击部队曾借助攀登工具和陡崖上的野藤爬到壕坎处,但被日军觉,日军随即用火力封锁了斜坡。地形极其不利,七六九团突击部队既无法起冲锋,又无法压制日军火力,反被日军压制在壕坎处无法行动。七六九团的后续部队也因地形的限制无法投入战斗。

特务团受阻于南坡上的日军第一线阵地,窑洞中凶猛的直射火力使特务团损失快增加。

几路攻击先后受挫,鲜血流满了攻击路线。一个胆大的鬼子竟施施然在垴顶肆无忌惮的做出了侮辱八路的肢体语言,扭着罗圈腿跳起了“大和舞”。

东北角上的陈旅长在望远镜里看到了这一幕,铁青着脸不吱声。七七二团的进攻态势受阻,打红了眼的战士们依然顽强的起冲锋,被击中的躯体不断滚下狭窄的小路,落向陡峭的山坡。

回到指挥掩体,陈旅长闭上眼睛静静想了一会儿,忽然睁眼开口道:“电话员,给我要通彭总!”

电话很快摇通,话筒里传来彭总火燥的声音,“陈geng,什么事?”

陈旅长重重喘了一口气道:“彭总,地形不利,战士们伤亡太大了,平均1o个才能换鬼子一个,能不能把冈崎放下来,另选个地形打他伏击?”

“不行!”话筒中传来一声大喝。

顽强的陈旅长将听筒拿开一些,依旧坚持着反问,“为什么?”

“你要是撤围,冈崎不下山怎么办?还是打不着他,好不容易围住了,给我往死里打!”

陈旅长依然“顽固”,“这样打下去,代价太大了,都是骨干呐!”

“就是拼光了,也要拿下关家垴!”

“现在拼光了,以后怎么办?”

“拼光了以后再补充。不能打硬仗的部队,以后也没有前途!”彭总的语气逐渐严厉。

“这样打法,我不赞成!”陈旅长也急了。

“有意见可以保留,命令必须执行!”

“叭”,陈旅长清楚地听到了摔电话的声音。

“二营,上!”陈旅长火气也上来了,火冒三丈,派上了跃跃欲试的二营。

彭总的指挥所设在一孔破窑洞中,气呼呼的彭总摔下电话,几步走到洞外,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前方的激战。

几个战士刚从掩蔽物后直起身子冲锋,没跑几步就栽倒,随后滚下山坡,后继的部队无视死亡,连续从掩体后面跃起,随即就被鬼子炮弹炸起的硝烟吞没。战士们前仆后继,依然顽强。

这么难啃!彭总紧锁眉头。

左副参谋长悄悄站到了彭总身后,彭总觉察到了,但依然未放下手中的望远镜,淡淡的问,“你也是来劝我的?”

左副参谋长神情滞了一下,“不是,有新情况,鬼子援军已经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赶呢。”

“最近的一路是哪里来的?”

“是武乡来的,大约15oo人。”

“让新1o旅挡住他们,让范子侠给我挡一天一夜。密切监视其余几路援军,随时准备派部队打阻击。”

对于前方的战况,彭总当然很清楚,也知道进攻部队打得很苦,伤亡也较大。但一直以来都想消灭一两路日军,打一个漂亮的大歼灭战的彭总,不肯放虎归山。

几分钟后,彭总被一个电话叫进了指挥所,电话是西北角正指挥769团作战的刘师长打来的。

彭总皱着眉头拿起来电话,心中预感到这是一次艰难的谈话。

果不其然。刘师长也是建议他放弃进攻的。

听了一会儿,彭总开口了:“我们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应该一鼓作气坚决消灭他!”

“我的彭老总啊,这样打我们赔不起呀!”电话传来了刘师长略显焦急的声音。

彭总压着嗓子说道:“我的老兄,敌人援兵正在逼近,一旦放虎下山,他立刻就会得到援兵的接应。”

“那就以后再打他!关家垴的地形对我不利,我军伤亡太大了!”

彭总不为所动,仍坚持打下去。

两人火气越来越大,最后,刘师长生气,说道:“你这是赌气,蛮干!这一仗,我不同意再打!”

彭总也终于按捺不住直往上窜的火气,在电话中起了脾气:“拿不下关家垴,就撤销第一二九师的番号,杀头不论大小!”

刘师长僵在当场,愣了几秒钟后气呼呼的想撂电话,“这个彭dh,真拿他没办法!”

一直目不转睛注视着通话情况的邓政委站起了身,半是安慰半是给刘师长解脱尴尬,接过电话,扭头对刘师长低声说了一句,“湖南犟驴子,别惹他。”

“啊,对头,我是邓xiaoping,彭总啊,都消消气,再想想办法,办法总会有的,我们再去观察一下,等一会给你回话,好不好?”邓政委安慰完刘师长,马上与电话那边的彭总接上了头。

“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总之不消灭冈崎支队,我决不答应!”彭总火气未消,声震十里。

刘师长默契的向邓政委看过来,微微咧了咧嘴。

完脾气的彭总忽的坐下,过了好一会,才慢慢平息下自己的情绪,有些后悔,不应该对老战友那么大的脾气,可怎么办呢?他扭转头,对着左副参谋长半是解释半是自嘲,“唉!我这臭脾气,咋办啊?”

左副参谋长也不说话,只是从地上捡起一根树枝,向自己的后背比量了一下。

这边邓政委扣下了电话,看了一眼老伙计,试探着问:“怎么办?”

刘师长叹了口气:“执行命令!”

“我认为,这一仗该打!”邓政委摇晃着手中的铅笔,忽然出乎刘师长意外的说了一句。

“不打这一仗,政治上损失太大!”邓政委接着说道。

“政治上?”

“唔!”邓政委点了点头:“打仗嘛,说到底,是打政治仗。有些仗,看起来有便宜可讨,但政治上不利,有便宜也不能打!有些仗,明知道很难打,伤亡大,要吃亏,但政治上需要打,那也非打不可!我看关家垴战斗就属此类的仗。”

刘师长若有所思,点了点头没说话,转身向外边走去,他要再一次看看地形,看看有什么办法打破僵局,战士们每时每刻都在流血,年轻的生命一个接一个逝去,令人心痛与惋惜,早找到新的攻击办法,就能早一刻减少损失。

走到门口,刘师长冷不防看到一个大汉矗立在门边正在向他敬礼,他愣了一下。

“你是谁?”刘师长当然不认识马迁安,很随意问了一句。

马迁安被参谋领进屋已经有一刻了,清楚地看到了刚才生的所有事情,刘师长刚刚跟彭总顶过牛,吵完架。

马迁安身子一挺,大声汇报:“报告!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第十支队支队长马迁安向长报到!”声震寰野。

“行了行了,那么大声干什么?我又没聋。”刘师长心情不好,瞪了马迁安一眼。

“是!对不住了长!我天生大嗓门”声音小了一些,马迁安额头冒出了一层细汗。

你想气死我呀?还这么大声?刘师长正没地方撒气,马迁安这回是撞上了枪口。

刘师长脸一黑,绕过了满脸尴尬的马迁安,拔脚就要往外走。

正一脚门里一脚门外的功夫,就听见政委惊讶的声音,把他一下子拉回到了屋里。

“小同志,你是那个抗联的马迁安?”邓政委的声音。

咦?马迁安?这名字听过啊?刘师长一步跨了回来,仔细打量了一下正喜笑颜开的马迁安。唔!不错不错,看着身子骨,瞧着就像一员虎将。

见有人搭茬,马迁安立即顺杆爬了上去,“是,长,我是!”

“坐嘛!,坐,大老远的稀客,什么事吗?讲讲。”邓政委笑眯眯的命令。

刘师长心中一动,嗯?这小子来这里,肯定有事,听听。刘师长马上坐回到屋里与邓政委一起听马迁安的汇报。

当听说刘部长派马迁安送来了弹药与火箭筒和炸药包、新型手榴弹,刘师长脸色马上好转,与邓政委对视了一眼,心情舒缓下来,大好!“重武器”上来了,起码让人看到了攻破关家垴的希望。

听完汇报,刘师长勉力了几句马迁安,不是他不想多了解一下抗联生活,而是现在没时间。刘师长拍了一下马迁安的肩膀,“小马,你坐,要是闲不住,跟我观察一下地形。”

刘师长对不隶属于他的马迁安还是比较客气,邀请他观察作战,这小伙子打过大胜仗,刘师长知道。对抗联的那边生的事情,延安保密措施只是针对团级以下干部,旅级以上干部或多或少听说过一些。小马来了,能出出主意也说不定。

马迁安踌躇了一下,思考着是否将自己的想法小心翼翼的说出来。这应该算窃取刘帅的功劳吧?马迁安心里小小的羞愧了一下,原本用挖土洞方式攻上关家垴的办法是人家刘帅想出来的,不过不是今天,而是第二天,要是不说出来,今天还用老办法强攻,预计要死上不少人,说了就能见效,为了胜利,我就不要脸了!马迁安下了决心。

“长,我有办法攻上垴顶!”马迁安舌绽了一个小小的“秋雷”。

“哧啦!”邓政委刚划着了一根火柴的手立刻定型,定格在点烟的动作上,随即他的眼睛一动不动盯上了马迁安的嘴巴,屋子里霎时间静悄悄一片。

153章 争抢首发

听到马迁安如此说,指挥部里其余的人员也都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手边的工作,齐齐将目光投射了过来,在刚才,他们都已猜到刘师长与彭总的对话内容,对如何执行命令打开僵局,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在想,以期望能够帮助部队攻上关家垴,可是在短期内,还没有一人想出什么高招。 w w w . q i s h u 9 9 . c o m、如今,这个大个子竟然说有办法,真的吗?

邓政委甩掉了火柴,在座位上轻轻一仰将身子靠在了椅背上,微微仰起头,期许的目视着这个一脸平静的小“名将”。

“说来听听!”刘师长惜字如金。

马迁安微微停顿了一下,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终于艰难的开了口,“长,屋里不好说,请到外面来。”

刘师长表现出沉稳耐心性格,并不急迫的施加压力,见马迁安虽言语有些吞吐,但还似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中忽然莫名涌起一丝心安的感觉。

“要得!小家伙要到外面借东风,我们两个就上外面给他助助威。”浓重的四川话响了起来,邓政委默契的先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率先走出指挥所。一大群参谋人员也要跟出去,被刘师长眼光一扫,讷讷退了回去,都出去了,谁来运转指挥部?

出了指挥部,马迁安先举起挂在脖子上的望远镜,边向正面的攻击地形观看边向旁边的刘师长解说:“长,您向我这方向看!”马迁安举起右臂,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当面的断崖,断崖上面,壕坎下面的小*平台上,一群战士的身影出现在每个人的望远镜中,战士们搭着人梯,站在人梯上面的战士不时从壕坎上冒出头,抽冷子向垴顶日军开上一枪,随即又快的跳下人梯以避免鬼子枪击。

这种战斗模式是不行的,根本不可能攻占鬼子阵地,冲不上去,冒头就挨打。

马迁安没有让刘师长久等,接着说道:“我刚才来的时候,顺路到了崖下,已经问过那里的战士,他们说,壕坎上面的土质是黄土,很厚!”

黄土?“等等,等等!”聪明的刘师长马上就醒悟了,“你是说,挖洞?”

“对!挖洞!”

旁边的769团郑团长恍然大悟,猛然一拍巴掌,“嘿!好办法!够鬼子喝一壶的!”

刘师长笑了,他感觉全身一阵舒泰,刚才的感觉真的很准,这个小马果然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有功!他放下望远镜,笑眯眯拍了拍马迁安的肩膀,“小马,很好!就这样办!”

马迁安见刘师长立刻采用了自己的“建议”,如释重负,心里得意,相比刚才还思虑自己窃取刘帅的方案而引起的丝丝不安,现在他的心情就像三伏天吃了冰块,这不要脸了,还能捞到夸奖,就是,爽啊!

派谁?派谁领导挖洞并进攻?刘师长与邓政委对视了一眼,相互之间同时问道“谁去?”

“我!”“我!”站在旁边的马迁安与郑团长当仁不让,异口同声争夺这个位置,见有人争,两人不服气的互相瞪了一眼。

郑团长叫,“我有百战精兵。”

“我有百战悍将!”马迁安不甘示弱,立即把等在门口的李凤山与武必九叫了过来。两个凶神恶煞般的大汉将门口堵得满满当当,着实给马迁安增添了不少“光辉”。

两个人旺盛的求战欲念不相上下,争执起来,邓政委只好给他们打圆场。

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具体分工,刘师长正式下达了命令。马迁安被抓了劳工,刘师长命令他牵头开展这项战斗部署。

刘师长如此命令,正中马迁安下怀,如能成功,功劳是跑不了的。看着刘师长笑眯眯的笑脸,马迁安心头忽然升起一种奇怪的感觉,这种安排恐怕是刘师长有意而为之的吧?是给自己创造一个立功的机会?做为出了一个好主意的奖赏?哎,不好猜。

很快,769团就组织起一支“钻地鼠”小队,战士们都是原矿工组成,挖洞是专业。中国人并不乏幽默,给小队起个外号并不是一件为难的事。郑团长也捞到了突击队指挥官的位置,极为配合马迁安的挖洞工作。

挖土洞是个技术活,一要避开鬼子在上面挖的战壕,如若不然,挖着挖着就会一头撞进鬼子战壕里。二要角度合适,总不能不顾斜坡的角度,一个门心思猛挖,不注重这点,不是将洞挖到地心去了,就是还没挖到地方就冒出地面了,这不找死呢嘛!

马迁安不仅指挥挖洞,还自告奋勇要求负责测量,他爬到两个战士肩上,飞快的冒出头观察了一下斜坡的角度,随后正了正自己的身体,拿自己的手指和随身携带的几个小物件比量了一小会,又飞快冒头观察了一下,得到数据后,才跳了下来。在他搞测量的几分钟功夫内,周围的战士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挥镐开挖了,一个大洞的入口已隐隐现出。好快!马迁安赞叹了一句。

他看了看周围,叫过了一个戴着钢盔的战士,“你过来,借你的钢盔用一下。”

被叫到的战士莫名其妙的摘下钢盔,递给马迁安,有点舍不得的神态。

“有水吗?”马迁安望了一眼战士挂在腰间的小水壶,都是鬼子的玩意,看来这个战士有捡破烂的习惯。嗯?自己想法不太对头哦,马迁安暗中鄙视了自己一下,这个战士应该是有注意收集战利品的习惯。

“没了,诺,你看,水壶破了个洞。”小战士将破水壶展示给马迁安看,这更加坐实了马迁安的猜想,破的水壶都捡?

“没水啊?那撒点尿吧!”马迁安恶作剧般的一笑。

被马迁安晃点了半天的战士羞红着脸不肯解裤子,引得周边的战士们哈哈大笑。

“快溜的,我做一个水平仪。”马迁安一点也不吝惜战士的面子,催促的越急了。

闹了一会儿,最终“水平仪”还是做好了,钢盔里也不是尿,那是开玩笑的。

掘洞工作快而有效地展开了,几个井陉煤矿矿工出身的战士卖力的指导着工程。在行家手里,这种土制地洞实在是不值得一提,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用力挖就是了。

掘洞工作进展的很顺利,垴顶的敌人看不到壕坎后面的八路军动作,依然严密的警戒着斜坡,完全未料到自己眼皮底下八路的“干活”。

马迁安进洞煞有介事的指导了一番,不一刻就被“忍无可忍”的老矿工出身的八路赶了出来,一个满脸油汗的家伙流露出“极为关心”的神态说“长您累了,歇着,其实没你在场我们干的更快。”

不给面子嘛!有能耐你别用俺的头盔“水平仪”和木片“量角器”。被挤兑出洞口的马迁安带着不能相信的表情嘟囔了一句,扪扪的走出了洞口向柳树垴张望。

柳树垴东侧,早已完武器的贾永根正忙活着指挥战士挖单兵洞。头脑活络的贾永根用多几箱子弹的小诱惑成功说服了柳树垴顶的25团战地指挥官,将自己的两个连和中央警卫团的半个骑兵连战士弄到了柳树垴东侧半山腰地界。另半个连的骑兵则带着马匹安置在柳树垴的北侧安全地带。

25团指挥官并不在意贾永根也在柳树垴,柳树垴这么大,多这2oo多人也不算多,协防力量多一些更好。不过他还是不明白贾永根为什么要费劲巴力的挖单兵洞,但他没问。

贾永根要统筹全局,他到处走,检查着战士们的工程质量,他现在越来越觉得马迁安的警告有道理,在这光秃秃的柳树垴,根本没有隐藏之地,如果鬼子真的来轰炸,还真不好办。

当他检查到靠近垴顶的一处地方时,忽听一阵争论声传了过来,定睛一看,心中一喜,原来是这几个小子,这几个小子都是他的宝贝,是全团最出色的机枪手,也是前几天拜在马迁安门下,被马迁安连蒙带唬收的“徒弟”。

“马支队说的,正东北方向应该是7-5o,正东才是15-oo,你看你看,你把基线弄哪里去了?不能全按指北针那东西,它有偏差的。”一个圆脸庞很认真的“指责”一个络腮胡。

“管他呢,咱就这么一架机枪,又不是炮群要一个统一的基线,我只要和大马脸找齐就成了,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马脸?”

站在旁边的一个长着大长脸的战士恼怒的看了一眼络腮胡,抬腿赏了他一脚,但嘴里不得不回答“说得对,没错。”

几个战士面前赫然摆放着那架马迁安千辛万苦从s1带回来的“喷雾器”六管转轮机枪。机枪被安放在一个回旋三脚架上,三角架上还安放着一盘简易密位盘和测角度的高低角度盘,这两样东西都是在黄崖洞兵工厂加工而成。

马脸战士手中举着对空指挥镜正在观测天空,这个东西的外形像极了一段粗竹筒,正被马脸横着举在眼前。这架指挥镜是马迁安在兵工厂仓库里现的,也不知是哪场战斗的战利品,下面的战士缴获后辗转送到了兵工厂,以便仿制。不知什么原因被人弃之敝履扔在不起眼的角落里,被马迁安捡到。想想也是,连高射机枪都没有,更别说高射炮,这两样东西都没有,要那个对空指挥镜干什么?就是仿制了也没用。

有了指挥镜,马迁安大喜,向贾永根要了几个好机枪手培训了一下,组成了八路军第一个“高科技手动密集阵对空防御系统”。

贾永根猫在不远处仔细听了一会儿几个战士的争论,他听不懂战士们口中的什么花样繁多的术语,但能听懂测高、测距、提前量、角度等词汇,这就足够了,没想到几天的功夫,原本普普通通的机枪手就掌握了这么高深的东西,真令人刮目相看,当然,他们的“师傅”马迁安更令人“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