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1 章(1 / 1)

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 陈施豪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启事,毕竟新领导都需要组建自己的领导班子成员,而不是使用全部是前任留下的容易倚老卖老的老油条。不过恩科在李儇身上就没什么作用,他不过才13岁,熊孩子一枚,每天就是打猎、玩马球等体育运动,朝廷大小事情都是太监田令孜一把抓,开恩科不过是为田令孜收门生,巩固自己的权力罢了。

这次恩科的特殊意义在于老秀才黄巢(公元820-884)又来参加应聘考试,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应聘政府公务员。

唐朝一代对小孩的启蒙教育做的很成功,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神童。如骆宾王七岁写的《咏鹅》诗成为现代幼儿必学课程。王勃六岁就开始发表作品,文笔流畅。九岁就能读古书还写读后感,十三岁写出了闻名天下的《滕王阁序》。杜甫七岁写辞,李白、张九龄、韦温、李泌、柳公权等等都是七八岁就能发表好作品的优秀儿童。

唐朝的神童铺天盖地,限于篇幅,只说了些本人比较熟悉并能流传千古的。

黄巢也是神童大军中的一员。

纵观黄巢一生,留下来的诗只有三首,却贯穿老中幼三代。他自小很有诗才,五岁时写下一首优秀作品《咏菊》。

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此诗细品之下,韵味十足,绝对是高水平之作。奇怪的是他的诗人生涯此后告一段落,之后50年却没有新作品问世。他年纪轻轻就考上了秀才,但并未就此满足,他的执着目标是考上政府公务员吃皇粮。为此,他一边经营家族事业-贩私盐,一边用功读书上京考举人。

黄巢为人仗义,是混帮派、走江湖的好材料。因为工作需要,又练就一身好武艺,属于文武双全的典型。

也许是江郎才尽沦落成方仲永式人物而不自知;也许是贩私盐太辛苦无法专心读书;也许是运气不好,写出的文章不符考官的口味,总之今后三十几年,孜孜不倦逢考必去的黄巢从青年考成了老年,还是名落孙山。

黄巢对政府公务员岗位有和范进一般的痴迷也有相同的毅力每次参加考试,他比范进更不幸的是,范进最后考上了举人得偿所愿,但他已经50多岁了,还是秀才一枚,最终没有考上公务员后与政府分道扬镳。

年年失望年年望。

这其中和他的颜值也有很大关系。

黄巢长的很有特色,那时的审美观就是丑。对此罗贯中是这样形容“身长一丈,膀阔三停,面如金纸,眉横一字,牙排二齿,鼻生三窍”。

这样形容当然太夸张,有点不科学,但丑肯定是真的。

在看中颜值,注意仪表的古代,长的这么有特色还想当国家干部就有点不切实际。

专产俊男美女的大唐皇室是看不起这种人的,就不会招聘入职。

这是黄巢最后一次参加中央政府招聘考试。有说初试就被考官刷下的;有说初试过关,大殿复试时因为丑的太与众不同吓着了年轻的唐僖宗,而被直接淘汰的。不管哪个原因,黄巢最终又失望而归。

大唐有很多和他类似的同是天涯落榜人,比如愤青罗隐。

失望变成绝望,黄巢愤慨之下,诗意萌发,在时隔五十年又作《咏菊》一首对这社会不公平现象作出抨击,于是著名的反诗产生了: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七年后,黄巢带领百万大军攻破洛阳、长安,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

公元873年终于过去,公元874年发生最大的局部战争还是大礼世隆在铆足劲攻打四川。双方有胜有负,都打的很辛苦。总体来说唐老大还是吃亏,于是唐僖宗命令“大礼克星”天平军节度使高骈前往西川总指挥对南诏蛮军抗战之事。年底党项、回鹘看到唐老大忙着应付大礼,觉得有便宜可占,也开始侵犯唐北面天德军防守边境。

与大礼这小弟打架也不是一年两年,习惯就好。党项、回鹘也是属狗的,大便宜知道占不到,所以咬块肉就会回家。

唐老大的最大忧患在内部,马上要井喷爆发。

番外二百三十三 梦回唐朝6

这一年,商州发生一件小范围群体事件。起因是商州刺史王枢发现政府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就想了个低价强制收购农民粮食的“好”办法。可想而知这种摆明了的不公平贸易农民中肯定有人站出来说不。收购粮食的官差都被农民兄弟们用棍子赶跑,个别跑不赢的还被打死了两个。发生这种民杀官事件,当事者是肯定倒霉的。新刺史李诰上台后,杀了主要负责人李叔汶在内的三十几人。

这事很小,这种事很多。关东连年的水灾旱灾,县市政府官员是能瞒就瞒,导致百姓大批失业成为“无产阶级”,最后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强盗。

强盗这一新兴行业如星星之火,在各地点燃,并呈燎原之势。政府官员组织“救火”,却发现没人、没技术,设备还落后,根本打不过强盗。

在这样的大势下,这一年年底,濮州私盐贩子王仙芝瞄准“商机”,聚集几千民众,在长垣正式宣布起兵!

这一年,左金吾大将军王式病逝长安,享年64岁。

这是唐末能善终的名将,另一位“名将”高骈就没有这么幸运。

历史的脚步踏入公元875年,唐王朝进入转折点的一年。

这一年上半年,名将高骈做了些让部下中的“突将”队伍寒心的事情,部将闹起情绪,被高骈秋后算账连带士兵家属都杀了个干净。

公元875年正月,朝廷委派高骈为西川节度使。

当时大礼(南诏)把四川打的比较惨,民众都跑到城里来寻求保护。天气回暖,几十万盲流聚集在成都,这些没房的苦哈哈挤在一起,人均占地面积不超过一席之地。下雨天只得举着簸箕脸盆来当伞用。干净水源没有,只能在摩诃池舀泥水,等澄清后再喝。而大小便更是随地解决,这样避免不了到处乌烟瘴气,臭气熏天,甚至还有死尸也是随地可见,导致城中正常运转都停滞。再不疏散,不用敌人来打,瘟疫都会产生夺去一切。高骈还在剑州时,就派代表来宣布命令,疏散群众,叫大家不要再怕,该干麻干嘛去。成都生产恢复正常。

听到高骈来成都的消息,正在攻打雅州的大礼部队马上派人讲和,退兵跑了。

这就是名将威风!

高骈也不负大礼克星之名,到成都第二天就派步兵五千一路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