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8 章(1 / 1)

请你在黎明之前呼唤我 陈施豪 2000 汉字|2 英文 字 2个月前

更等工作。自己带领主力部分收集了全城三百多艘大船,装齐各种物资顺流而下来了个战略转移并在下游成功的给元密军挖了个坑。

挖坑前,庞勋对太监张敬思重金相赠,并派专职司机(骑兵)护送到汴河东岸,让他回长安。这张敬思是他们再次漂白的希望,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十月十三日一大早,元密军早餐都没来的吃,就从城墙上散漫的“娘子军”队形上发现庞勋顺江逃跑了。

逃了,那就赶快的追,要不不好交差。

元密立刻下令部队饿着肚子追击返乡团。

这是史上最狼狈的追兵,部队有的衣服都没穿齐整,有的扣子都系反了,有的鞋子还丢一只的就这么被催促着出发,旗帜东倒西歪,队伍参差不齐,不名就里的人还以为是逃兵呢。

一路奔跑,勇敢是方向。

到了中午,饥肠辘辘的元密军总算是看到返乡团的影子了。

密密麻麻的船只都停在汴河岸边,几十个在岸上看风景的士兵远远看见元密军到来,“哧溜”都跑到船上去了。

元密军一看有戏,对方这是怕了准备逃跑,那就赶紧开工灭了这帮家伙再吃饭不迟。

返乡团这招是抛砖引玉。

乐极容易生悲。元密军开心冲杀到岸边刚登上船去剿匪时,庞勋率上千名伏兵从坡岸边冲了出来,上千名士兵都同时从各自船舱里冒出身来,来了个里外夹攻。

信心满满的元密军拔凉了一大截。

这一战,从中午打到傍晚。

这一战,返乡团是真正的以逸待劳。可怜的元密,部队早饭没吃,午饭没吃,再打下去连晚饭也有永远吃不到的风险。

实在没气力玩命了,不带这么玩的,还是跑吧。

元密军大败!

元密带着残兵败将一路逃跑,返乡团是紧紧咬着屁股追。最后连逃跑的力气也没了,返乡团来了个关门捉贼、瓮中捉鳖,元密等带兵团管理人员全部因公殉职,喂了江鱼。

所以说饿着肚子打仗真是不可取,赢了没力气扩大战果,输了还会影响逃命的速度。

所有将领都阵亡,死的士兵也有上千,剩下的全部做了俘虏。双方士兵本来很多还是认识的,当下也没有什么心理障碍,一番思想工作做下来,全部投降给庞勋打工。

至此返乡团巧用连环计、疑兵之计、空城计、金蝉脱壳计、瞒天过海计、抛砖引玉计、以逸待劳计和关门捉贼计最终以微小代价取得这场PK的大胜利!

除了阵亡和投降的,竟然连逃跑的士兵都没有一个跑回去给崔彦曾报信的。

是怕承担战败的后果,崔彦曾会拿他们开刀泄愤,还是崔彦曾实在太不得军心?

总之一支三千人的部队消失,崔彦曾第一时间竟不知道。

崔彦曾不知道战场情况,但庞勋知道徐州的情况。降兵为了邀功,徐州的一兵一卒都告知得一清二楚。

徐州还剩一千来兵,大部分还是大家的亲戚。返乡团现在有将近五千人,这么大的优势,天时地利人和都在返乡团这边,夺取徐州十拿九稳。

两天后,庞勋北渡濉水,又经山路朝徐州城进发。

也就是这天晚上,崔彦曾才知道元密军全军覆没的消息。还能怎么办,赶紧写进向邻居求救吧!

第二天,崔彦曾又抓紧安排做好防御措施。几个城门都先堵住,征些壮丁作为预备军,加强城防。只是崔彦曾一个人在积极的指挥这指挥那,下面人都已经无心防守,大家对这么点还和叛军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兵基本是不报什么指望。

不临阵反戈就阿弥陀佛。

这时有人劝崔彦曾还是撤退先,暂时到衮州去办公,却小看了崔彦曾的决心。

人都是矛盾体,有遭人嫌的一面,也有令人敬的一面。崔彦曾为人太刻板,治军太死板,用人太呆板,但作为国家公职人员的荣誉感和军人的气节还是有的。

他说了句:“我身为元帅,城破捐躯,是我的本职工作。”说完,杀了劝说的人。

不管出于哪方面考虑,他最后也实现了这句豪言,这点他无愧于他的岗位。

第三天,十月十七日,庞勋、许佶他们回来了,返乡团回来了。

三个月,三千里路,历经千辛万苦在外打工六年半的返乡团成员终于还是平安回到了家乡。

困难险阻都挡不住游子归来的心。

离开是八百人,回来将近七千人,一路锣鼓喧天,鬼哭狼嚎。

如果是以前,八百人都要搞得沿路鸡飞狗跳,七千人更要一路大扫荡。但现在,七千人的庞大队伍,其中还有很多三山五岳的绿林同道,愣是比政府军还守本分,基本做到了秋毫无犯。对沿路碰到躲避不及的居民还做到了和颜悦色。

只因为这是家乡的父老乡亲!故乡情结,华夏几千年的情结。

戌鼓断人行,边雁一声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返乡团的真实写照。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方面的消息:

创业老板事业有成给家乡父老全体发红包,给村里这样那样的福利。家乡有什么公共措施、集体活动要求捐款都是来者不拒。

甚至有在外面心狠手辣的黑老大,对家乡人都会仗义相助,从不欺压。

在外面走私、偷税漏税的大枭经常会做些修桥铺路,造福乡梓的善事。

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做善事弥补自己的过错,只是因为那是他们的家乡、自己的根。

返乡团和善对待乡亲的后果是乡亲给了他们更大的回报:

人争归附。

攻城战开始,有乡亲一起参加攻城,这真是人心所向的一场战斗。城里士兵不想守,城外士兵死劲攻。徐州城分内外两城,外城叫罗城,内城又叫子城。崔彦曾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外城在乡民的协助下不一会就被拿下,只得退到子城龟缩防守。可惜还是挡不住乡民的高涨热情,有的乡民可以冒着城上的箭雨纷飞,推着烈火熊熊的草车去烧城门。真是比返乡团成员还勇猛,很有当敢死队的潜质。

子城也没坚持多久,毫无悬念的破了。以崔彦曾、监军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焦璐为首的省领导班子全部成了阶下之囚。

而作为返乡团闹事的导火索,都押牙尹戡、教练使杜璋、兵马使徐行俭连这待遇都享受不到,作为这场兵变的牺牲品,他们享受的是开膛破肚的待遇。

“刳而剉之”。

连带他们背后的家族也全被屠杀殆尽。战争,就是这么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