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8 章(1 / 1)

又逢君 寻找失落的爱情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了回音。官媒两边跑了两趟,这门亲事就成了。

沈晋知道后,喜得合不拢嘴。

两年前,他随着童氏去寺里烧香,正巧遇到了带着女儿贺芸去上香的贺大奶奶。一面之后,他就对贺芸动了心。

这两年来,任凭冯莲儿表妹如何示好,他都不为所动。是因为他心里早就有了喜欢的姑娘。

沈旭见沈晋喜不自胜的模样,这才后知后觉:“晋堂兄,你时不时早就喜欢这位贺大姑娘了?”

沈晋立刻纠正:“以后得改口叫未来堂嫂。”

沈旭:“……”

沈旭听得酸倒了牙,冲沈晋拱手,以示拜服。沈晋早已沉浸在定亲的喜悦中,呵呵傻笑了起来。

沈旭忍着笑,给沈晋出主意:“既然立了婚约,你和贺大姑娘的亲事就定下了。你可以备些礼物,去贺家走动。说不定,你未来岳母一个心软,就会让你见一见未来堂嫂。”

沈晋精神一振,用力一拍沈旭的肩膀:“你提醒得对。我这就去备礼准备拜帖。”

迈着轻快的步伐吹着口哨就走了。

陷入情网的少年,原来是这般模样啊!他以后可不能这般丢人现眼。

沈旭在心里嘀咕一句,一个人闲着无事,去练武场练箭去了。

……

沈家和贺家迅速换了庚帖,定了婚约。

消息一传开,童氏的娘家长嫂立刻登门,阴阳怪气地“恭贺”了一番。童氏默默忍了。至于冯家人登门,自有大冯氏挡着,倒不必她遭这个罪。

周氏阴着脸来了沈家。

大冯氏早有心理准备,忙堆起笑容相迎。

周氏皮笑肉不笑地扯起嘴角:“听闻晋哥儿和贺家定了亲事。这等喜事,我总得亲自登门道一声喜。”

大冯氏只当没听出周氏的冷嘲热讽,呵呵笑道:“这些日子,家里上下忙着操持晋哥儿的定亲礼,还没来得及向各家报喜。大嫂是从哪儿听来的?”

周氏被噎了一回,脸色愈发难看,从鼻子里哼了一声:“这等事,自然是瞒不了人的。”

大冯氏也有些不痛快,笑着应了回去:“晋哥儿定亲是大喜事,本来也没瞒着任何人。”

周氏含愤而来,此时哪里还忍得住,沉着脸道:“这两年,我时常带莲儿来走动,是什么意思,你别说你不知道。现在你们不声不响地就给晋哥儿定了贺家的亲事,摆明了是瞧不上我们冯家。”

大冯氏无奈叹了一声:“大嫂的意思,我当然清楚。我是冯氏女,心里岂能不向着自己娘家侄孙女?”

“我不妨和大嫂说句实话,是老爷和晋哥儿他爹不同意,就是晋哥儿自己,也不乐意。”

“我虽然是晋哥儿的祖母,也不能强自为晋哥儿定下亲事。终究是他娶媳妇,总得孩子自己心甘情愿。”

周氏愈发气得不轻,霍然起身,用手指着大冯氏:“好好好!你直说沈家上下都瞧不上莲儿就是。”

“我们冯家的姑娘,也不是嫁不出去了。难道非得巴着你们不成!”

说完,一怒拂袖而去。

大冯氏追上去相送,周氏理也不理,头也不回地走了。

大冯氏看着周氏愤怒离去的身影,不由得长叹口气。

……

这一个小小的插曲,并未影响到沈晋的好心情。

他写了拜帖,送去贺家,又备了厚礼,在休沐这一日去了贺家。

未来姑爷登门,贺家上下颇为客气。长辈们都在外当差,不在府中,贺大奶奶亲自出面招呼。一旁相陪的,还有平辈的几个贺家儿郎。

便是贺大姑娘,也出来见了沈晋一面。

贺芸过了年十六,身段窈窕玲珑,皮肤白净细腻,容貌秀丽可人。抿唇一笑间,两个小小的梨涡若隐若现。

沈晋几乎要醉倒在未婚妻的梨涡里,傻笑一声,当着众人的面也不便说什么。只从袖中拿出一个锦盒里,送到贺芸的面前。

贺芸一怔:“这是什么?”

沈晋快速说道:“你去岁及笄,我当时在宫里当差,且没名分,也不好告假前来观礼。这礼物是我去年就备好的。今日总算有机会送给你了。”

贺芸颇有些将门贵女的风范,并未脸红忸怩,落落大方地接了过来,道了一声谢。

倒是沈晋,俊脸红了一红,低声道:“你喜欢什么?以后我买了给你送来。”

贺芸俏脸微红,轻声道:“不用这般破费。你每日当差不易,赚了俸禄银子好好收着。”

等以后成亲了,再都给媳妇。

沈晋听出话中之意,心里乐开了花,连连点头。

(本章完)

------------

番外之袁月(一)

沈晋和贺芸的婚期定在了九月,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

沈晋一到休沐日就往未来岳家跑,成了众人笑谈。对贺家来说,这当然是一桩好事。未来姑爷这般殷勤,可见对贺芸的一片热诚心意。

童氏和大冯氏闲话时提起此事,也觉好笑:“这个晋哥儿,媳妇还没娶进门,一颗心就全飞到媳妇身上了。”

大冯氏乐呵呵地笑道:“小夫妻感情好,以后日子才过得好。当年你嫁进来的时候,二郎还不是一样,张口闭口都是你。我这个做婆婆的,从来没吃味过。”

可不是么?

换了那等刻薄心窄的婆婆,整日在儿子面前煽风点火的,还有什么好日子过?

童氏抿唇一笑:“婆婆放心,儿媳虽然鲁钝,跟着婆婆这么多年,学也能学个七八成。以后绝不会慢待了新进门的儿媳。”

大冯氏欣然一笑:“这么想就对了。家宅和睦,万事才能兴旺。我们沈家日子一天天过得好,背地里眼热眼气说酸话的不知有多少。我们婆媳更得一条心,将日子过好。”

婆媳两个絮叨几句,很自然地将话头转到了沈旭身上。

“旭哥儿在宫中做伴读,着实有进益。”大冯氏笑着夸赞:“这还没到一年,整个人的气度都练出来了。”

沈旭在边城长大,冯少君对他管教也算严格。不过,身边的小伙伴都是上树抓鸟下地乱窜的主,沈旭活泼淘气之余,难免有几分野性。

如今在宫中读书一年,接受大儒教导,接触来往的皆是大齐最顶尖的少年,沈旭身上那点散漫和野性,被悄然磨去。就如一块美玉,略一打磨,便绽出无限光华。

童氏也很是喜爱这个侄儿,低声笑道:“这一辈的儿郎,当属旭哥儿最出众,将来也一定最有出息。”

顿了顿,委婉地提醒:“旭哥儿这般出众,以后定要娶一个好媳妇才是。四弟妹远在边城,将旭哥儿托付给婆婆。婆婆可得盯得紧一些。”

大冯氏有些无奈,笑着叹一声:“你的意思,我都明白。少竹那点心思,几乎都摆在脸上了。也不想想,以旭哥儿眼下这般光景,一个四品文官府的孙女,哪里配得上他。”

冯少竹脸皮厚,时常带着妍姐儿登门,还总趁着沈旭休沐的日子来。这算盘打的,都能听见响了。

童氏见大冯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