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0 章(1 / 1)

又逢君 寻找失落的爱情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理了。好的不学,偏学了你爹这臭毛病。”

沈昱被亲娘揍了一顿,哭了一顿。一转头就忘了。第二天,照旧骑小白马。

雷小雪也没法子,特意向李氏陪不是。

李氏抿唇一笑:“这点小事,哪里值得一提。真论起来,这些马驹都是沈将军带回来的。我们孩子白得了一匹马,每日连喂马养马之类的事都省了。我们都占了便宜呢!”

冯少君笑道:“我们一同来边城,不是亲人也胜似亲人,说这些话岂不见外。”

这倒也是。

当年沈嘉和方鹏毫不犹豫地放下宫中差事,追随沈祐来了边军。这几年里,同在军营,同吃同住,一同领兵出关练兵杀敌,是同生共死的袍泽。这样的情谊,更胜手足。

“孩子们自己都不介意,我们也别啰嗦多嘴了。”李氏笑道。

雷小雪性情爽利明快,很快释然:“你们说得没错。以后我不说这些就是。对了,今日我让厨子去买了一篓鱼虾回来,今日正午,都来我家吃饭。”

冯少君和李氏也没客气,一同笑着应了。

坐在一旁的宋氏,客套了几句。雷小雪笑道:“他们几个天天在一处,有好吃的,崔大郎兄弟三个必是要来的。难道还少你一双筷子不成。”

崔元翰在边军里做军需官,又是沈祐的舅兄,很快融入将军坊这个圈子里。

五年前崔元翰来了边城后,在将军坊的邻坊买了宅子。后来将军坊里有几个阵亡,还有一个受了重伤的回了京城,宅子空出了几处。崔元翰便带着妻儿搬进了将军坊,宅子就在沈宅的后面。开了后门就到,来往十分便利。

宋氏性情温柔,与人和善,雷小雪李氏和她颇为相得。

宋氏唯一的“缺点”,在雷小雪看来,就是太过客气多礼了。喊吃饭就去嘛,非要多费几番口舌。

果然,盛情难却之下,宋氏才应了。

寒冬将至,天气愈发冷了。这时节,就是在京城,新鲜的鱼虾河鲜也是稀罕物,价格高昂。到了边城,得加一个更字。

雷小雪令人买的一篓鲜活鱼虾,比牛羊肉贵了数倍。

虾用盐水白灼,鲜嫩中带着清甜。三斤以上的鲜鱼或红烧或糖醋,浓香扑鼻。小一些的鱼熬成奶白的鱼汤,汤鲜味美。还有手指长的小鱼,去了内脏刮净鱼鳞,裹上蛋清面粉,下油锅一炸,酥脆鲜香。

冯少君在平江府长大,本就爱吃鱼,今日这一席鱼虾宴,吃得心满意足。

宋氏更是水乡长大的姑娘。

眼前这些菜肴,都是自小就吃惯的。不过,到了边城以后,想吃鱼虾着实不易。今日同样吃得畅快。

(本章完)

------------

番外之建功(一)

时光易逝,一晃又是两年。

平静了数年的边城,在一道道冲天的狼烟中迎来了大举进犯的鞑子骑兵。

这些年,边军和鞑子冲突不断。沈祐曾数次领骑兵出关,驱除鞑子部落,斩杀鞑子青壮。鞑子部落减了近一成,不得不一直往北迁移。

此时夏日一过,鞑子集结了数万骑兵,大举进犯。自然是要趁着冬日到来之前,狠狠地烧杀抢掠一番。

孟将军坐镇中军大营,一边急速传战报进京,一边迅疾召来军中武将们商议应对。军中四品以上的武将,共有二十余人,前后不一地进了中军主账里。

孟将军之下,属沈祐官职最高,且独立领着一军,地位超然。沈嘉方鹏都在沈祐身后,还有两个自天子亲卫里晋身的年轻武将。另外,还有一个叫何峰的年轻武将,正是当年在边军战死的何将军长子。

何峰守孝三年后,就来了边军,一开始是七品的武将。这些年时时随沈祐出关打仗,立了不少战功,今年刚升到了从四品。短短几年间,官升五级,在边军里少之又少。

众人心中都清楚,这其中少不了沈祐的照拂。何将军当年于沈祐有半师半徒的情分。后来,何将军在边军战死,沈祐奉皇命去何家祭奠。何峰兄弟两个现在都在骑兵营,何二郎官职五品,今天没资格进军帐罢了。

帐中还有一位从二品的武将。这位袁将军叫袁江,是袁清袁海的胞弟。此人今年五旬,是身经百战的沙场老将。在边军里的袁家人,如今以他为首。

有资格进军帐议事的武将里,一共有五个袁家人,另外有六个是袁氏的家将出身。这些年孟将军和沈祐暗中齐心合力,提拔任用了不少年轻武将。不过,袁家在边军经营几代,盘根错节,依旧势力庞大。

此时鞑子大举来袭,军事紧急,显然不是盘算琢磨派系争斗的时候。

孟将军神色凝重,直截了当地说道:“前哨营查探过了,鞑子的总兵力共有六万。虽不及当年人多,却都是精锐。显然是存了一雪前耻大肆抢杀之心。接下来要如何布防应对,诸位不妨都说一说。”

袁江在军中资历老,率先张口说道:“鞑子来了,没别的可说的,我等要尽力将鞑子阻在边城外。将他们统统撵回去。”

沈祐目光一闪,淡淡道:“鞑子都是骑兵,来去如风。平日里想杀敌,难追寻他们的踪迹。如今他们主动现身来了,倒是一个难得的良机。我们不但要阻敌,还要尽力杀敌。”

袁江哂然,瞥了沈祐一眼:“沈将军豪气干云,令人钦佩。说起来,也只有沈将军有资格放这等豪言。我等领的都是步兵,鞑子一旦退兵,我们想追都追不上。”

沈祐到边军八年,骑兵营从一开始的五千,到如今已经两万有余,整整占了边军四分之一的兵力,也可以说是边军最精锐的军队。

身为天子小舅子在军中三十载资历最老的袁江,焉能心服?

这些年,袁江和兄长袁海时有书信来往。袁海在信中不敢提沈祐的真实身世,不过,却隐约的暗示提醒袁江,一定要“留心提防”。

袁江对沈祐一直心存偏见,奈何骑兵营独立成军,军饷战马充足。骑兵营里的武将,要么是当年随沈祐一同来边军的天子亲卫出身,要么就是这数年里展露头角被沈祐提拔任用的年轻武将。袁江根本插不进手。

每次军中议事,袁江少不得要冷嘲热讽一二。

沈祐从来不是好惹的善茬,抬眼回视,声音淡漠平静:“袁将军言之有理。步兵以守城为主,追击杀敌的重任,自然是我来担着。”

袁江:“……”

袁江被噎得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孟将军咳嗽一声,笑着打圆场:“两位将军皆是边军中流砥柱。守城也好,追击杀敌也罢,都是一等一的要紧。”

然后,吩咐人将沙盘搬过来,开始部署战事。

沈祐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袁江心中重重哼了一声,一并看向沙盘,侧耳聆听。

这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