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9 章(1 / 1)

又逢君 寻找失落的爱情 2000 汉字|0 英文 字 2个月前

前两拨人没停,一路快马往京城去了。

也就是说,他们比京城早一步收到战败的消息。

几乎可以想见庆安帝的震怒。

之前的战败可以说是出其不意防备不足。现在这就是接连吃败仗了。任你有千条百条理由,身为主将,总是打败仗,这就是无法抹除的罪责。

朱昀心里沉甸甸的,拿起战报仔细看了起来,越看越是心惊。

“鞑靼族和柔然族竟联手进犯边关。”朱昀面色难看,心里直冒凉气。

关外大大小小有十几个部落,最大的部落是鞑靼,其次是柔然。鞑靼和柔然彼此争端冲突不断,所以过去的数年里,边关相对平静。现在这两族竟然结成了联盟,还有几个小一些的部落参与了结盟。骑兵有十万之众。

这些擅长骑射的骑兵,一个个身高力壮,野性未泯,战力朝群。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的边军难以抵挡,只能依据坚固的城楼坚守。

此消彼长,边军士气低落,鞑靼柔然骑兵却愈发凶猛。

何将军长叹一声道:“殿下,我们得尽快赶到边关。”

朱昀点点头:“从明日起,加快行军。”

……

从隔日起,大军就开始急速赶路。每日行军一百里。骑兵还好,步兵就很吃力了。辎重粮草实在难以跟上,便只得延后了。

战事紧急,赵王世子等人也不敢啰嗦聒噪,老老实实地各自坐马车里,忍受路途颠簸和行军的辛苦。

不出所料,庆安帝看到最新的战报后,确实十分震怒。立刻召集重臣们议事。商议来商议去,无非还是增兵救援,另有准备大量的粮草晌银,至于战后抚恤之类,暂且先不去考虑。总之,林林总总到处都要银子。

大齐国库一直不算充裕,因为边关战事,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户部尚书心里略一估算,眉头都快拧成结了。

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没银子可不成啊!

庆安帝沉声问:“现在户部的存银还可支应多久?”

户部尚书定定心神答道:“回皇上,户部的存银最多支应一个月。接下来,就得等夏粮赋税了。”

粮赋税收,是国库的重要来源。一般每年有两次,一次在五月,一次在十一月。现在正月还没过,国库的银子只能支应到二月。还有三个月的饥荒该怎么办?

庆安帝很快做出决断:“朕现在就下旨,令内务府将所有存银送去国库。”

内务府的银子,用来支应宫中一切用度,说是天子的私人库房也不为过。现在庆安帝将私房银子往外拿,着实令人动容。

户部尚书一脸感激感动,拱手谢恩:“臣谢过皇上。”

袁皇后知道此事后,自是全力赞成。

她不是奢华无度之人。而且,后宫里主子就这么几个,太妃们都在养老,花用不了多少。内务府这些年存余的银子颇多,这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再者,边军主将是她嫡亲的兄长,她岂有不支持之理。

内务府总管太监接了天子口谕后,立刻忙碌起来。召集内务府众人清算账目,不出五日,就将三百万两银子送去国库。极大地缓解了户部压力。

宫中用度也随之缩减。袁皇后带头减了三成用度,太子妃减了四成。太妃们只减了两成用度。

赵王进宫探望田淑太妃。闭宫养病一年的田淑太妃,如今头发全白,脸孔瘦削,额头眼角满是皱纹,牙齿也掉了大半。

美人迟暮,没有了半点风韵,和普通的病弱老妪也没什么两样。

田淑太妃一见儿子,少不得要哭一场:“听说边关接连打败仗,关外那些个蛮人结盟,骑兵足有十万。那么危险的地方,你怎么就让世子去了?万一有个好歹,可怎么办。还是快些写信,让他回来吧!什么军功,咱们都不要了。好好活着,比什么都强!”

赵王面色阴霾,眉头紧皱:“我也没料到战局会这般凶险。”

早知道这样,他根本不会让赵王世子去沾这份“军功”。

田淑太妃慌乱地扯住赵王衣袖:“你现在就写信,让世子回来。”

赵王长叹一声:“现在已经迟了。”

------------

第四百五十章 紧急(二)

可不是迟了吗?

算一算时间,大军还有几日就该赶到边关了。现在送信也来不及了。

退一步说,就是来得及,这事也不能干。临场退避,那是逃兵。

田淑太妃又哭了起来:“那要是世子有个好歹怎么办。你儿女是不少,嫡长的就这么一个。可万万不能有什么闪失。”

赵王目光一闪,低声道:“皇上只有太子这么一个儿子,都没怕,我怕什么。”语气有些阴恻恻的。

田淑太妃这才抹了眼泪,和赵王絮絮叨叨地说了小半日。

赵王从翠微宫出来后,去了太和殿。

庆安帝心情阴郁,面上倒是沉得住气。

赵王诚恳地表示想捐助些军饷,庆安帝笑道:“国库还能支应。还没到四处筹银子的地步。你的一片心意,朕心领了。”

赵王诚恳地说道:“臣弟先将银子备好,随时都能拿出来。等用着的时候,皇上千万别和臣弟客气。”

庆安帝大为感动,走上前握住赵王的手:“三弟,你有这份心,朕十分快慰。好,等来日需要的时候,朕不和你客气。”

赵王表了一通忠心,才告退离去。

待赵王走后,庆安帝脸上的笑意隐没。看着赵王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

以前他最大的对手是秦王,后来是汉王。兄弟几个里,就属赵王最平庸。现在看来,赵王心思最深,最会做戏,也最能隐忍。

他当日将赵王留在京城,属实是明智之举。不然,将赵王放去藩地,就是纵虎归山了。

庆安帝将杨公公叫了过来,低声吩咐几句。

杨公公不动声色,张口领命。

然后,杨公公又私下吩咐冯少君:“赵王府要加派人手,赵王的一动一静,都得盯仔细些。”

冯少君低声应下。

如今她已经无需亲自做内应暗哨,主要负责管理传令。赵王府里的暗线有三个,要加派人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得挑合适的人找合适的时机,这就都得她来安排筹画了。

……

袁家王家各自有两个儿郎随在太子身边。不过,两家子嗣兴旺,都是大族,没什么可惊惶的。

倒是宁慧郡主,知道边军大败的噩耗后,顿时慌了手脚,红着眼回了福亲王府。

福亲王父子都在宗人府当差,还没回来。

福亲王世子妃张口宽慰宁慧郡主:“虽说眼下打了败仗,不过,边军固守城池,一时半会儿没什么大碍。太子领着五万大军去增援,说不定很快就能打胜仗了。”

宁慧郡主用帕子擦拭眼角:“大嫂说的倒是轻巧,打仗哪里是这么简单的事。鞑靼柔然结盟,出动了两族精兵,还有别的部落骑兵,这加起来十万骑兵。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