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安乐公主(1 / 1)

第96章 安乐公主

  野心勃勃,欲壑难填。

  作为一个前所未有的女皇帝, 她已做好自己的武周江山一世而亡的心理准备,尤其在立李显为皇太子之后,几乎是变相默认自己百年之后李显会改国号为李唐, 而不是延续她的武周。

  武周江山不复存在,那么她这个皇帝, 还会是皇帝吗?

  ——不会。

  她会重新变成李治的附庸, 以天后的身份与李治合葬。

  而关于她位尊九五的皇帝生涯, 则会被史官们隐去, 或者以春秋笔法来描绘,写成一个改头换尾的故事。

  一如曾经力挽狂澜拯救大汉王朝于水火的吕后,后人不会称赞她, 她的下场是被世人骂做毒妇,满族皆灭, 甚至被废去祭祀。

  ——这就是没有自己嫡系继承人的下场。

  未来的李唐皇帝仍是她的子嗣, 她会比吕后好很多,不会被清算, 不会被废去祭祀,但也仅限于此。

  那是她李唐的继承人,不是她武周的,她的武周会与她的崩逝而一同灭亡, 九州天下再次扬起李唐的旗帜。

  一切的一切,她都能猜得到。

  她唯独没有猜到的, 是她的儿子竟然给她上的是皇帝尊号,而不是天后皇后太后。

  ——她是以则天大圣皇帝的身份葬入皇陵的。

  武皇呼吸微微一紧,扶着侍女的手站起身。

  她清楚知道李显给她上皇帝的尊号不单单是为她, 更是为了给安乐铺路, 但她心情依旧颇为复杂, 那是一种明明自己已经做到人亡政息的准备,但结果却是她的存在她的政策全部保留了下来,乃至她的思想都得以保留。

  ——在这个女人天然依附男人仰仗男人的世界,女人完全可以以自己的力量鼎立于天地之间。

  野心不是男人的专属,女人也可以位尊九五。

  只要给她们与男人一样的机会,她们完全可以交出一份比男人更令人满意的答卷。

  【别的不说,则天大圣皇帝的名头摆在这儿,就能堵住无数悠悠之口。】

  【你说女人不能当皇帝,但武皇不仅是女人,还是太宗皇帝的女人,之后才嫁给高宗皇帝的,她这样的身份都能当皇帝,凭什么天子之女不能当皇帝?】

  【你说情况不一样,武皇是李显的阿娘,是李家的媳妇,是代管李唐江山,等她老了,就会把江山还给李家人,所以江山还是李家的,不会流落到外人手中。】

  【可安乐就不一样了,她是外嫁女,是别人的儿媳妇,她的孩子是她丈夫的孩子,不是李家人,皇位传给她,就是把万里江山拱手相送。】

  【这个问题好解决得很啊,让安乐去父留女不就行了?让安乐不嫁人不就行了?】

  【只要不嫁人,她就永远是李家人,只要她的孩子没爹,那她的孩子也是李家人。】

  【而且这里牵扯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up主刚才讲过的问题,真正传宗接代的人是女人,而不是男人。】

  【孔家人测了不到二十个男人就测出了三个祖宗,可见男人的基因不紧不稳定,还容易从根上出问题,但女人就不一样了,男人无法确定自己妻子生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女人完全没有这个顾虑,她十月怀胎的骨肉肯定是她的骨肉。】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陷入沉默——

  这话,似乎没毛病。

  女人完全不用担心自己的血脉被混淆,而男人则要严防死守自己被戴绿帽子。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的确是女人在传宗接代。

  但这种事实完全超出他们的认知,将千百年的传统与宗法体制踩得粉碎,更是将男人贬得一文不值。

  ——如果传宗接代的是男人而不是女人,那么嫁娶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让不能传宗接代的男人能有一个女人来传宗接代?

  多么可笑!

  “就是这个道理。”

  李显有些激动,“裹儿生的才是我们的骨肉,身上才流着我们的血。”

  “至于重福重俊乃至重茂的妻子所生的孩子,谁能保证一定是他们的孩子?”

  “香儿,天幕是在帮我们!”

  “阿娘看到这些东西,必会支持立裹儿为皇太女!”

  韦香儿却没有李显这么乐观,“三郎,天幕方才说你兵变逼宫,让阿娘不得不退位,将万里江山传给你。”

  “这……”

  李显声音微微一顿,脸上有一瞬的忧虑。

  但很快,他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逼宫的不止我一人,四郎二娘也参与其中。”

  “阿娘只剩下我们三个孩子,我们三个皆参与此事。”

  “而我,却是给阿娘上了帝号的人,让她以皇帝的身份流传后世。”

  李显敏锐捕捉到武皇真正在意的是什么,“若阿娘为兵变之事废我而改立四郎,四郎未必会给阿娘上帝号。”

  “而四郎与武家人的关系更是水火不容,四郎若掌权,武家人必然无人生还。”

  “我是阿娘最好的选择。”

  李显抬眸看向武皇所在的宫殿。

  【捋清这层关系之后,我们就能发现李显与韦后的选择非常具有前瞻性。】

  【他们放弃了要借女人才能传宗接代的儿子,而是选择了女儿,为女儿去铺路。】

  【而被他们寄予厚望的安乐公主,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她选的两位驸马都很有技巧性,第一位驸马是武三思的次子武崇训,第二位驸马是武承嗣的次子武延秀。】

  【熟读唐史的宝宝们都知道,武三思与武承嗣是武家竞争太子的热门人选,在武皇执政期间,两人权势滔天,风头无两,把皇嗣李旦搞得灰头土脸,差点没命。】

  天幕之上,出现武三思与武承嗣的身影,一个张扬,一个跋扈,只差把我是反派权臣写在脸上。

  天幕之下,武三思一言难尽。

  ——倒也不必这般丑化他们。

  姑母虽是亲姑母,但与他们父亲的关系并不好,甚至他们父亲的死都是姑母的手笔。

  这种关系摆在这儿,他们若没有几分真本事,姑母怎么可能容得下他们?让他们一手遮天?

  事实上,他们与酷吏一样,是姑母手里最为锋利的剑,为姑母清扫一切不利于她的东西。

  只是这把剑用得久了,姑母为数不多的良心便对他们生了几分聊胜于无的亲情,不再以他们为剑,而是选择了重用酷吏来保护他们。

  当然,姑母对他们的情分并不多,仅限于一把用得趁手的剑,会在顺手的时候保他们一把,但当他们违逆她的心思,她顷刻间便会让他们知晓什么叫圣人之威。

  ——延基的死便是最好的例子,而承嗣更是因为姑母立了李显为太子,他再无登上储君的希望而忧愤而死。

  武三思心有戚戚。

  【安乐公主选这俩人的儿子为驸马,用意可见一斑。】

  【其他朝臣是李唐的拥护者,哪怕是受武皇所提拔的臣子,他们心里真正效忠的也是李唐,而不是武皇的武周。】

  【现在听命于武皇,一是因为武皇为天下掌权人,逆她者亡,二是因为宗族的那一套,觉得武皇早晚要还位于李显,李显登基为帝,天下便能恢复李唐正统,所以他们没必要在这个时候与武皇硬刚,为了三五年的统治把身价性命乃至九族性命全部压进去。】

  天幕之下,安乐抬眉问杨慎交,“姐夫也是这般想的?”

  “以前是,现在不是。”

  杨慎交不卑不亢,“我既为你阿姐的驸马,便与你阿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你阿姐的生死荣辱,又系于阿爷阿娘乃至你的身上。”

  “所以,我必会鼎力相助于你。”

  杨慎交看了眼怀里的长宁,眼底闪过一抹不忍,“因为我不想让你阿姐落一个凄凉下场。”

  安乐长眉微动。

  “裹儿,我也一样。”

  武崇训伸手去牵安乐的手,“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我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是阿爷阿娘的嫡女,重复重俊他们给你提鞋都不配,凭什么他们能为太子,而不是你?”

  “阿耶若为天子,国之储君便该是你的位置!”

  【与其他朝臣不一样,武家出了个武皇,而武家人的权势也来自于武皇,所以当储君梦破碎之后,他们是迫不及待想让自己家再出一个武皇的,哪怕是自己的儿媳也行。】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武家人空前支持儿媳们争夺皇太女之位,甚至不惜一切手段为自己的儿媳清扫登基的障碍,一如他们为武皇做过的事情。】

  天幕之上,武三思冷眼瞧着与李显吵得分外激烈的朝臣。

  下朝之后,他的心腹送来一沓又一沓的账目,“大王请看。”

  “不止朝臣,就连太子的把柄都在其中。”

  武三思翻开心腹呈上来的东西,挑眉凉凉一笑,“这些人呐,就是想不开。”

  “已经出过一位女皇了,再出一位女皇又能怎样?”

  “犯得着为了这些事情把九族性命全交代了?”

  【武三思父子为安乐公主冲锋陷阵,吸引全部火力,最后被李重俊兵变诛杀。】

  武三思:“……”

  好的,先下手为强这个道理他懂。

  不就是抢在李重俊之前把李重俊杀了吗?杀人这种事情他可太熟了!

  至于要不要痛改前非不再当安乐公主的手中剑的事情,他则想都没想过。

  ——安乐若为储君,便意味着他的孙子是未来天子,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他怎么可能放弃!

  【武三思父子撞了南墙不回头,后面的武延秀虽吸取了他俩的经验,但并不多,被安乐公主安排的人三两句话便挑拨得生出夺位之心,又是豢养卫士,又是为安乐公主造势,最后与安乐公主一起战死在内宅。】

  武延秀纵马狂奔的动作微微一顿,瞬间悟了——

  战死在内宅?

  一定是他豢养的卫士不够多!

  若是他的兵力足够多,必能反败为胜,将裹儿推上皇位,而不是与裹儿一同死在宫变之中!

  【能找到这两位驸马,并将这两位驸马调教成自己手里最趁手的枪,安乐公主绝对不是一个漂亮草包。】

  【她与韦后一样,有生于天家皇室的命,她的出身让她注定不会平凡,而她的野心也不允许她一生碌碌无为,于是她与韦后一样,终其一生都在与命运做抗争。】

  【只可惜,在运气这种事情上,她同样与韦后一样,运气从不在她。】

  【无论她怎样努力,怎样机关算计,都逃不过一句天意弄人。】

  “国之储君本就该是我的位置。”

  安乐任由武崇训握着自己的手,抬头看着天幕,“天意弄人?”

  “不,是阿爷阿娘不够狠。”

  若他们能如祖母一样狠下心,清除一切反对自己的声音,那些人又怎会有机会发动兵变?

  【李显爱才,更重视情分,在上官婉儿公然以死相逼后,他暂时放弃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准备缓一缓再把立皇太女的事情提上日程。】

  【可惜这一缓,他便再也没能睁开眼。】

  【景龙四年六月壬午日,李显崩逝,史料记载是被人毒杀,下毒人是韦后与安乐。】

  天幕之下,九州天下摇头叹息——

  “断然不会是太子妃与安乐郡主的手笔。”

  “太子是她们母女的支撑,是她们赖以掌权的理由,她们怎么可能毒杀太子?”

  【李显的突然暴毙让韦后再一次极限操作,控制丞相,调集人马,让兄长侄子驸马们巡视禁宫,让相王李旦与太平公主一同辅政,以平衡各方势力。】

  【她又一次用自己的急智与手段与命运相抗,但命运从不眷顾她,以前如此,现在也如此——】

  【李显毒发身亡的二十一天后,李旦之子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宫变,上官婉儿为内应,韦后与安乐公主死于乱军之中,尸首分离,头颅高悬。】

  安乐眸光微冷,瞬间看向杨慎交。

  “放心。”

  视线相交,杨慎交向安乐拱手。

  ——他断然不会让这些人害完阿娘再来害他的妻女!

  杨慎交松开长宁,阴冷眸色有一瞬的温柔,“你先在这里陪裹儿,我很快回来。”

  “早去早回。”

  长宁眼眶微红。

  【我们以上帝视角看待这场宫变,就会发现韦后的操作无可指摘,她做到了她能做到的一切事情。】

  【她死于这场宫变并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她是依附李显上位的花瓶,李显一死她的死期也跟着到来。】

  【她与安乐公主之所以死在这场兵变之中,是因为她与安乐公主差点运气,她万万没有想到上官婉儿太平公主会联合李隆基背叛自己。】

  【更因为她的手段不够狠辣,她对亲情友情都抱有幻想,她没有顶级政治家斩草除根的远见,所以才导致她与安乐公主的悲惨结局。】

  “裹儿,我们的命运一定可以改写。”

  武崇训抱了一下安乐,轻轻吻了下她额头,“我是武家人,有些事情我比姐夫更方便去做。”

  “你放心,这一次我一定会将你送上储君之位。”

  安乐乖戾眸色淡了一分,“我对你一直很放心。”

  ——以前是,现在也是。

  武崇训笑了一下,与杨慎交一同而去。

  武延秀刚入府,便看到步履匆匆的武崇训与杨慎交。

  若是在以前,他与安乐的关系没有被天幕挑明,他必然满面笑意问武崇训去哪,但现在武崇训与知晓他与安乐的关系,他再主动往他面前凑,便多少有些不知好歹。

  于是他略退一步,想着等武崇训走远之后再去寻安乐,然而万万没有想到武崇训比他更眼见,长腿一跨,便绕过回廊走到他面前,他无处可躲,只好笑了一下,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以平时亲密的口吻问道,“二兄这是要去哪?”

  询问的话刚刚出口,余光便瞥见武崇训身后杨慎交眼底的杀意腾腾,再联系天幕方才说的话,瞬间明白二人的目。

  ——先发制人,斩草除根。

  武延秀面上笑意微敛,声音微沉,“保重。”

  武崇训眯眼看着武延秀。

  ——这的确是一张堪称绝色的脸,也比他更能哄安乐开心。

  武崇训静了一瞬。

  片刻后,他笑了一下,伸手拍了拍武延秀肩膀,“若我回不来,便替我好好为裹儿做事,莫叫她无人可用,被人欺负了去。”

  旁人说她野心勃勃欲壑难填,可他只觉得她不屈命运的模样分外可爱。

  她是公主,是天子之女,凭什么别人能当太子,而她不能当皇太女?

  作者有话说:

  安乐:阿耶为天子,我当为皇太女!

  李显:没毛病!

  韦后:没毛病!

  ①:《旧唐书·本纪·卷七 》: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立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合谋进鸩。六月壬午,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年五十五。

  《新唐书·卷五·本纪第五》:景云元年六月壬午,韦皇后弑中宗,矫诏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

  《资治通鉴》:安乐公主欲韦后临朝,自为皇太女;乃相与合谋,于饼餤中进毒。

  ②:《旧唐书·本纪第九》:上益自负,乃与太平公主谋之,公主喜,以子崇简从。

  《新唐书·列传·第八》:玄宗将诛韦氏,主与秘计,遣子崇简从。

  《资治通鉴》:及隆基入宫,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幽求为之言,隆基不许,斩于旗下。

  ③:《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及韦庶人败,延秀与公主在内宅,格战良久。

  《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临淄王诛庶人,主方览镜作眉,闻乱,走至右延明门,兵及,斩其首。

  《资治通鉴》:韦庶人惶惑走入飞骑营,为乱兵所害。安乐公主方照镜画眉,军士斩之。斩武延秀于肃章门外,斩内将军贺娄氏于太极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