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刘娥
狸猫换太子
【尽管刘娥对大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其功绩在历史上也能排得上号,但她是女人,一个应该待在后宫之中的女人, 当她身着龙袍临朝称制时,她的名声便不会再好。】
【尽管她执政期间没有恶行, 没有戕害朝臣宗室, 尽管她的政绩突出, 吊打大半大宋皇帝, 可她是女人,一个有野心的女人,所以她被抹黑被污名化就成了一个必然。】
【一个赫赫有名的摄政太后, 经过文人墨客的扭曲抹黑之后,刘娥从临朝称制十余年天下晏然的太后形象, 变成一个陷害忠良的恶毒反派。】
【比如说狸猫换太子里的恶毒皇后, 再比如说铡美案里的恶毒太后,在民间小说与戏剧中, 刘娥一直以反派BOSS的形象活跃在广大舞台之上。】
天幕之上,出现真宗来回踱步的身影。
身为皇帝却没有儿子继承皇位,真宗愁得吃不下饭,对着月色长吁短叹。
“官家, 大喜!”
小宫人一路小跑,欣喜若狂向真宗道, “刘妃与李妃同时被太医诊出有孕,官家后继有人了!”
真宗喜不自禁,“好, 太好了!”
“她们俩谁先生下皇子, 便立谁为皇后!”
天幕之下, 大宋百姓一头雾水。
——不是,官家立皇后这么儿戏的吗?!
士大夫:“……”
这么荒唐的剧情是谁想出来的!
真宗虽昏聩了些,但不至于在立后的事情上这么荒唐!
武将保持沉默。
——他们哪敢对官家的事情指手画脚?
不过再怎么不指手画脚,他们对真宗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那是一位与圣明天子没什么关系的官家,生平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是立如今的太后为皇后。
立后既然是真宗一件最正确的事,那便说明立后之事是经过他深思熟虑的,而不是一拍脑袋便决定的。
——天幕在胡扯,真宗绝不可能说出谁先生下皇子便立谁为皇后的话。
当然了,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真宗爱美色是众多周知的事情,但掰着手指数一数真宗的后宫,哪有什么叫李妃的人?
“李妃?”
赵祯眉头微蹙,问身边伺候的小宫人,“父皇身边有叫李妃的宫人吗?”
小宫人瞧了一眼赵祯,又飞快收回视线,一边给身后人使了个眼色,一边摇头回答赵祯的话,“没有。”
身后之人悄然离开宫殿,快步向刘娥所在的地方狂奔而去。
杨太妃抬手遣退来报信的小宫人,脸上满是担忧,“姐姐,李美人的身份怕是藏不住了。”
刘娥手持御笔蘸朱色,不甚在意,“藏不住便藏不住?”
“有什么好担心的?”
“狄将军,官家不会为了这位李妃与太后娘娘闹起来吧?”
亲兵心有戚戚,“如果这样的话,咱们还能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吗?”
“应该不会吧?”
“太后已降诏,由曹将军为主帅,狄将军为先锋,三日后出兵北伐。”
“现在什么都准备好了,总不能为了这件事便让大军按兵不动吧?”
“那可不好说。”
“太宗真宗做的荒唐事还少——”
“闭嘴!你不要命了!官家都敢评价?!”
狄青扫了一眼亲卫,叽叽喳喳的亲卫们瞬间安静。
“将、将军,属下不是有心的。”
评价官家的那个亲卫期期艾艾认错。
狄青声色淡淡,“三十军棍。”
“是。”
亲卫连忙退下。
其他亲卫你看看我,我看看,最后推出一个胆子比较大的亲卫。
胆大的亲卫看了又看狄青的脸色,小心翼翼试探道,“将军,咱们——”
“先去寻曹将军。”
狄青微眯眼,声音低沉。
“太后已降诏,三日后出兵北伐。”
曹玮将狄青一行人迎进府,开门见山道,“而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纵然官家与太后闹起来,也不能更改大军开拔的时间。”
“那便好。”
狄青稍稍松了口气,“既如此,末将便按照将军的命令来安排。”
“无论谁来寻末将,末将的计划都不会为之更改。”
然而话音刚落,他忽而发觉主位上的曹玮欲言又止,刚刚放下的心再度提了起来,皱眉问了一句,“既不会影响大军出行,曹将军又为何满腹心事?”
“此前太后有意亲征的事情已被我飞信告知边疆将士,将士们无不期待,士气空前高涨。”
曹玮叹了口气,“而今天幕将她去母留子的事情全盘托出,官家再怎样好性,可当牵扯到自己亲生母亲,官家还是会与太后大闹一场。”
“官家与太后大闹,其结果无非两个,一个是太后娘娘趁现在此时威望甚高,废官家而另立新君。”
“另一个便是太后做出妥协,安抚官家,追封官家的生母。只是如此一来,太后的权柄必会大大削弱,一个不能大权独揽的太后娘娘,若前线战事受挫,她还能力排众议让我们继续北伐吗?”
狄青眼皮狠狠一跳。
——他也在担心这件事。
曹玮抬手掐了下眉心。
他比狄青年长三十多岁,历经太宗真宗两朝,算上太后执政的这些年,他已是三朝老臣,若非大宋重文轻武极度打压武将,他这样的家世又这样的战功,必会成为一手遮天的权臣。
可正是因为武将在大宋不得重用,又因为士大夫们党争夺权,他这位武将成为党争的最大受害者,明明战功卓越,却一贬再贬,最惨的时候被贬到流放地,过着茹毛饮血的蛮夷生活。
多年的官海沉浮让他太清楚执政者对政局的影响,若是在平时,执政者左右不定,民生政策便会随之改变,造成劳民伤财的后果,给盛世太平画上短促的休止符。
对于延绵百年的王朝来讲,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谁能保证一个朝代永远是圣明天子?
纵是明君频出的西汉,也有汉武帝晚年的巫蛊之祸,所以执政者的政策改变,肯定会对王朝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个影响不足以让大宋从现在的太平盛世顷刻间便走到王朝末年。
可战时便不一样了。
执政者发出的每道命令都关系着成千上万位将士的生死,更有甚者,会左右战局的成败,而一场战局的成败,也会关乎到这个国家的命运,是收复燕云十六州,让孱弱被欺负的大宋达成汉唐的成就,从此傲立于世界之巅,还是一蹶不振,甚至让辽人挥师南下,让靖康之耻提前到来?
曹玮心里乱得很,“无论是太后废管家另立新君,还是对官家做出让步,都会让朝政陷入动荡。”
“而汴京一旦动荡,而前线的军心则必然不稳,粮草辎重都会被影响。”
“尚未开战,便后院起火士气大跌,这可是兵家大忌!”
“大军开拔在即,我不能在这个时候做出后院起火的事情来,让大娘娘分心,更让前线将士军心不稳。”
赵祯揪着衣袖,垂眸拒绝小宫人劝他去问大娘娘的事情。
小宫人有些闹不清赵祯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可是官家这样闷在心里也不是法子啊!”
“依奴婢来看,官家还是早些与大娘娘说开为好,大娘娘心地纯善,未必会做出伤害官家亲生母亲的事情来。”
“大娘娘的确善良,可这件事跟其他事情不一样。”
赵祯摇了摇头,再次拒绝小宫人的提议,自己琢磨天幕的话,“李妃,我生母姓李,父皇——”
赵祯声音微微一顿。
片刻后,他猛地站起来,脱口而出,“我想起来了,父皇的确有李姓妃子,但这位娘娘是大娘娘追封的宸妃,而非父皇在世时封的。”
“去岁病重时被大娘娘封为宸妃的那位娘娘,你可还记得?”
赵祯问小宫人。
小宫人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记得。”
“可惜这位娘娘命薄,刚被太后娘娘封为宸妃,第二日便薨了。”
“对。”
想起生母,赵祯声音有些低沉,“当时我还纳闷,这位娘娘并不得父皇宠爱,哪怕曾为父皇诞下一位公主,也不过被封为才人罢了。”
“后来小公主夭折,父皇在大娘娘的劝说下封这位娘娘为婉仪,再后来是顺容。”
“这般不被父皇所宠爱的一个人,大娘娘何必在她病重时将她封为宸妃?”
“而今看来,是因为她是我的生母。”
赵祯吸了吸鼻子,眼泪啪嗒啪嗒往下掉。
“不错,她的确是你的生母。”
廊下传来刘娥的声音。
赵祯心头一跳,连忙擦了擦脸上的泪,勉强挤出一丝笑,起身去迎刘娥,“大娘娘,您怎么过来了?”
“来看看你。”
刘娥瞧了一眼赵祯微红的眼眶,“我一直在等你来问我,谁曾想你一直不来,我便只好来寻你。”
刘娥开门见山,赵祯想起自己从未相认的生母,声音有些哽咽,“大娘娘,以前的事情过去便过去了,您不必再向我解释,我都明白的。”
“您虽将我从生母身边抱走,可您视我亲子,对我敦敦教导循循善诱,纵然生母在我身边,只怕也未必能做到您这种程度。”
【毫无疑问,作为诡计多端的反派,咱们的刘姐用一张剥了皮的狸猫换走了李妃所生的儿子,并命令宫女寇珠勒死太子。】
【寇珠不忍,偷偷把太子交给真宗的心腹太监陈林,陈林把太子藏在食盒里,送给八大王养在膝下。】
【李妃生下妖孽,被真宗打入冷宫,而刘妃则成功诞下太子,被封为皇后。】
【但刘妃生的太子没过几年便夭折了,真宗无法,只得抱养八大王的孩子作为嗣子,而抱养的这个孩子,便是当初被送走的李妃之子。】
天幕之上,八大王给狄娘娘使了个眼色,狄娘娘会意,着人将李妃之子领到真宗面前。
或许是父子连心,又或许是其他原因,真宗见了这个男孩便心生欢喜,当即便道,“就这个吧。”
【于是乎,当初被送走的李妃之子兜兜转转还是成了太子,并在真宗崩逝之后顺利继位,成了大宋新天子。】
【而多年之后,李妃找到铁面无私的包拯,诉说自己的冤屈,成功认子,恢复身份。】
【对于害自己母子分离的刘妃,怒火攻心的仁宗要将刘后扔进油锅里活活炸死,被包拯劝住,最后赐刘妃白绫一条让她自尽。】
天幕之下,百姓们看得津津有味。
——还别说,这跌宕起伏的故事他们爱看!
就是这个故事好像跟他们的官家没什么关系。
故事里的官家大权独揽,但他们的官家是出了名的傀儡皇帝,朝政大事皆由太后娘娘做主。
故事里的官家在得知真相之后要将刘妃受尽折磨而死,而他们的官家若是敢对太后使小性子,太后脾气上来了,废官家立新君的事情也不是做不出来。
赵祯眼皮狠狠一跳,瞬间跪在刘娥面前,“大娘娘,在我心里,您就是我的亲娘,我哪敢把您放在油锅里炸的道理?”
“这个故事定是文人为了挑唆你我关系所撰写!故事里的仁宗与我完全不同!”
【当然,这个故事只是个故事,套了仁宗与刘姐的壳,写了一个跟他们关系不大的小说。】
【历史上的真宗对刘姐挺情深义重的,他想立刘姐为后,但刘姐没有生育能力,且出身低微,不被士大夫们所容,真宗没有办法,便宠幸刘姐的侍女,侍女产子之后,他将孩子抱给刘姐,对外宣称是刘姐所生,然后顺理成章把刘姐封为皇后。】
【而生下仁宗的侍女,只是被真宗封为县君,依旧不被真宗所喜。后来真宗崩逝,仁宗生母病重,刘姐将她封为宸妃,以皇后之礼下葬。】
【关于仁宗,这里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历史上的仁宗一直不知道刘姐不是自己的生母,在刘姐崩逝之后哭得死去活来,这个时候燕王赵元俨就跑过来告诉仁宗,说哎呀官家你别哭了,太后根本不是你生母,你生母是早就被太后害死的李宸妃①。】
【需要注意的是,这位燕王赵元俨是八贤王的原型,但没有八贤王那么宅心仁厚,这位燕王因位高权重,被刘姐颇为忌惮,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刘姐的对手,刘姐临朝称制时,他装疯卖傻自保,刘姐崩天了,他立刻挑出来挑拨仁宗和刘姐的关系。】
【仁宗听完勃然大怒,一边赶赴停放生母灵柩的洪福院,一边派兵包围刘姐的便宜兄长的住宅,一旦查明自己生母是死于非命,就把刘姐的便宜亲戚们全部给噶了。】
【为了查清真相,仁宗强行开棺验尸,打开棺木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生母竟是以皇后之礼下葬的,且以水银浸泡,尸身不腐。于是仁宗愧疚万分,感慨了一句人言岂能全信?】
【仁宗遣散包围刘宅的士兵,并亲自给刘姐上香,说自此以后,大娘娘清白分明,没有谋害我的母亲。】
【且在这件事之后,仁宗给刘姐上了章献明肃的谥号,要知道宋朝皇后的谥号一般是两个,刘姐第一个上四字谥号的皇后,而仁宗的生母与养母杨太妃皆是两个字的谥号。】
【刘姐上四字谥号之后呢,宋朝就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摄政太后,皆上四字谥号。】
刘娥眼皮微抬,伸手将地上的赵祯搀起来,“你的孝心我当然知道。”
“但我也的确愧对你的生母。”
“你若想对你生母家人做出补偿,我绝不会阻拦。”
【第二件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关于仁宗生母的事情。】
【因为生母在世的时候仁宗一直没有与生母相认,仁宗便深感愧对生母,为了减轻自己的愧疚,仁宗疯狂弥补自己生母的娘家人,不顾女儿的意愿,将自己唯一的孩子嫁给生母的侄子李玮。】
【但福康公主并不喜欢这位长得极丑的驸马,而驸马对公主也不好,俩人婚后成了一对怨偶,公主险些被逼疯。】
【在又一次的争执之后,公主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日子,夜叩宫门,希望自己的父亲能为她做主⑤。】
【但被她视为救命稻草的父亲,并没有为她做主。】
【她夜叩宫门引来士大夫们极大的不满,弹劾的奏折如雪花一样飞在仁宗面前,仁宗为了给士大夫们一个交代,命令公主继续与李玮生活⑥。】
【公主和离不成,疯疯癫癫,多次自尽。】
【公主的生母苗贵妃心疼自己的女儿,恳求仁宗降旨和离,但仁宗心中对生母愧疚,并未答应。】
【后来李玮的兄长上书和离,仁宗这才同意让公主与李玮和离。】
【而好不容易跳出火坑的公主却因为和离之事又一次遭到了士大夫们的弹劾。】
【司马光直接上书,虽然驸马有错,但公主一定就没错嘛!】
【司马光的一顿直言敢谏让仁宗连连称是,不仅斥责了公主,更重赏李玮,赐金二百两⑦。】
【咱就是说,这得亏是宋朝,作为皇帝唯一的孩子,待遇比同皇太子还落了个这样的下场,要是换成汉唐时期的公主,哪怕她不是皇帝唯一的子嗣,哪怕她待遇不咋地,如果驸马敢在公主面前作,公主能把驸马的骨灰都扬了。】
【至于受了委屈找亲爹告状被弹劾?和离被弹劾?】
【别开玩笑了!唐朝的安乐公主会告诉你什么叫宰相出自她门下,她指哪宰相打哪,哪怕亲爹有儿子,但不影响她想当皇太女。】
【两相对比,宋朝公主不是一般性的惨。】
【而仁宗,在面对士大夫的时候是彻彻底底的被压制,连自己唯一的孩子都护不住。】
作者有话说:
刘娥:…这种补偿还是不要有了。
赵祯:???我只有一个女儿???还被欺负成这个鬼样子???